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東漢五銖的特殊記號


東漢靈帝時期四出五銖 東漢靈帝時期四出五銖
鑑賞講堂之中國古貨幣15
  高崇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考古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周秦漢考古、楚文化、考古學禮制文化、古代喪葬制度、古代青銅器、古代貨幣等.
  東漢五銖錢的斷代依據,一是靠錢范,有一件傳世的五銖錢銅范母,鑄有「建武十七年」等字樣,是鑑定東漢前期五銖錢的標準.另外可利用洛陽燒溝漢墓對五銖錢的分期.東漢時期的五銖錢,前後看不出太大的差別,因而增加了斷代的困難,但與西漢五銖相比,還是比較容易區別.
  東漢前期,五字較西漢宣平五銖寬,五字上橫劃下筆處粗,收尾處細,交股略曲,銖字的金字頭呈等邊三角形,較西漢的大,金字中的四點較長;朱字上 方折,下圓折,有的上下都為圓折,兩種並存.上下都是圓折的可以肯定是東漢的.重量在3~3.2克左右,西漢五銖一般在3.5克,直徑約2.5釐米.東漢 中期的五銖錢重量減輕,約2.4~2.5克,銅質粗糙,字體的筆劃顯粗,五字交股是彎曲的,金字頭還為等邊三角形,朱字旁上下都是圓折,而且中間豎筆呈尖 而突出狀,略高出兩旁的筆劃.
  東漢後期,主要是桓、靈時期出現了以下幾種錢:
  ①出現了剪輪五銖:從桓帝開始,後來越來越多,並且剪得越來越大,有的范模就做成了剪輪五銖的樣子.
  ②另有延環錢:把五銖錢鑿下內圈,成了一個環形錢,山西候馬出土了鑿了一半的五銖錢.
  ③靈帝中平三年鑄的「四出五銖」,《後漢書》中就叫「四出五銖」,錢背在穿孔的四角各有一道斜線通到外郭,比較重,在3.6克左右.
  ④董卓鑄的小錢,實際上是小的剪輪五銖,只有五朱二字,無金字旁,字模糊不清,甚至根本看不清楚是文字,所以被稱為「無文錢」,直徑只有1.6~1.8釐米,重量只有0.8克.
  另外東漢的五銖還有一些特殊的記號:
  西漢五銖多見穿上橫紋,東漢五銖極少見到,尤其是東漢中、晚期的五銖基本上不見.
  西漢五銖在穿上或穿下有半星,東漢絕對沒有半星,而東漢早期五銖有的在穿上或穿下有一星,或上下各一星,這種圓點的符號西漢不見.
  東漢中、晚期的五銖錢出現在錢面或錢背鑄有文字或豎道等現象,有的是數目字:1、11、111或一、二、三,有的為文字,如王、平、木、土、火、吉、羊.這些符號可幫助我們鑑別東漢後期的五銖錢.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