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為什麼都找乩童扶鑾辦事,而佛教不需要呢?
這問題要追溯到佛經和道經的形成問題,佛教的「經」是經過早期四次結集而成,
而且都是出自釋迦牟尼佛的說法,故有「如是我聞」之開首。
道教對「經」之涵義則較廣,凡是天尊所宣化之言皆屬「經」,
而天尊降經說道的途徑有很多,南北朝時期上清派流傳的「經」,便是由神靈降身方式書寫,
類似後世扶乩的方法。至於扶乩是沿自宋代對紫姑的崇拜,在那時候進入道教的具體年份則不可考,
但肯定到了宋代已經有用扶乩的辦法降下天篆或者編寫其它道門文字。
由於扶乩降壇的神靈各有不同,而且不受時空限制,所以扶鸞設教的方式到現在仍未有停下來;
而扶乩問事、求籤問卜的道術亦由於與人方便、解人疑難的緣故,是以在香港、台灣等地的道堂都很流行。
關於佛教與扶乩的關係,早期佛教似乎並沒有排斥扶乩的活動,
所以像《西方確指》、呂祖注《金剛經》及《心經》、雲峰大師及谷口子乩釋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等乩書,
亦收錄在佛教的《續藏經》及《嘉興續經》內。
不過,自民國以後,佛教界開始改革重整,對扶乩作出了嚴厲批評,並將佛教和扶乩劃清界線,
如印光大師在〈復江景春居宜書〉中,將扶乩說成是「靈鬼作用」,
所謂仙佛之降只是冒名而已。至於道教由於傳統上經文的降授,亦包括扶乩的方法,
所以到現在以扶乩問事或問道的方式仍沒有間斷,
不過自「新中國」成立後,內地道教亦作出適當的重整,道觀已不多見有扶乩的活動。
關於港台道堂的扶乩活動為何如此盛行,
這關乎到上世紀新興宗教組織如一貫道、先天道、同善社、理教、世界紅卍字會的成立,
這些組織以扶乩為主要的信仰活動,後來傳到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與當地道教組織融合,
所以扶乩與台港道教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亦起著道德教化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