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籤詩的態度
籤詩的確實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在漢朝就有類似籤詩的紀錄,今日我們所見到的各本籤詩,起源於何時何地,也大多不是很確定,不過筆者見過一本書,作者因為參與扶鑾,所以記錄了一本八十二首的籤詩,算是筆者唯一見聞過的籤詩起源。
不管如何,我們所看到的籤詩,許多都已歷經一千年以上的歷史,神明透過這些千年不變,卻又數量極為有限的籤詩來告訴信眾事情,其實也是要花費許多苦心的。籤詩的數量或多或少,從十二到一百都有,還有三八四首(孔明神數)以及千首詩等多種形式,各有其不同的求籤方式。
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籤詩到底準不準,這要經過有解籤經驗的人來長期驗證才會知道。簡單的說,求籤就是向神明求一首詩,神明要告訴您的話,線索就在籤詩的詩文與背景故事裡面,大部分的線索都要靠籤詩的故事,還有籤詩的要義來找尋,這是對籤詩基本的態度認知。
在
正確求籤的情況下,與詩文逐句全應,或是與背景故事相應,都是稀鬆平常,習慣到不會訝異的事情,不過『會心一笑』還是會的(因為神明真正聽見,並且精確回
應信眾疑惑了)。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費心蒐齊籤詩的背景故事等相關資料,這樣才能讓求解籤詩的朋友們藉由更完整的資料,追究出聖意的線索。有人主張無
需透過詩文要義與背景故事解籤,轉而關注到籤詩上的干支和特定文字,這很多都是因為求對籤詩的機率太低,在不明瞭(或不承認)這是求錯籤的狀況下,又硬要
求解所導致的結果。其實需要透過干支和特定文字解籤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就追求高準確率的解籤實務立場來看,對幹支和特定文字完全不予考慮也無妨(真正認真
考慮進來的話,從整體來看,錯籤機率反而只會提高,不會降低,不如乾脆不要考慮,整體來說還比較準確)。
籤詩可以指示時機、現況、態度、場所、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有時就算沒有點出策略,也可以賜予與所求相應的籤詩(通常是以背景故事相應),以表示『我聽到您的疑惑與訴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