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年前前往湄洲祖廟時,也專程到「泉州天后宮」參拜,因同行的友人當中有位師姊的宮廟〔天玉宮〕跟「天后宮」有極深的淵源及交情,因為「泉州天后宮」的開基 媽祖金身〔土塑〕,多年前由師姊恭迎回台灣,現在就供奉在桃園大溪該宮廟正殿之上 ~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來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泉州天后宮初建即以來微宗賜額「順濟」為廟名,即「濟以順風」之意。宗元時代,泉州成為世界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於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詔「制封泉州神女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明永樂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鎮守官重新其廟。此後朝廷節遣內宦(太監)及給事中行人(對外使節)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滿刺加等國,率以到廟祭告祈禱為常,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監張謙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島、汶萊一帶),從泉州浯江(順濟橋一帶稱浯江)啟航,「實仗神庥」, 歸奏於朝,鼎新之,改宮號為「天妃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師次於此,「神湧潮濟師」、「有助順功」。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後易宮名為「天后宮」。康熙二十四年,欽差禮部郎中雅虎來宮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書匾額「神昭海表」,今懸掛於殿中,乾隆後歷代有重修。現在建築群還保存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建築,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年代最早著稱於世的古蹟,1987年由國家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山門馬戲台因築公路被拆毀,1990年3月由台灣鹿港天后宮暨諸委員捐資重建。今移清代晉江縣學橫星門為山門、面闊五開間,牌樓式造型,雕花漆繪木構斗栱,青石龍柱,兩側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頂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翹瓷雕八龍二鱷,角脊呈鳳尾伸展而捲曲,線條柔和優美,整體結構華麗壯觀。
~ 台灣基隆天顯宮贈的匾額 ~
~ 石碑標示「天后宮」於1983年泉州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 ~
~ 廣場大樹下的土地公廟,很特別喔! ~
~ 土地公為石頭打造之神像 ~
天后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而且保留來代構件。正殿佔地面積635.5平方米 ﹔築於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 ,採用花崗岩石砌築的須彌座,束腰處浮雕「鯉魚化龍」、雄獅、文房四寶「八駿雲火」、仙家法器、鶴舞雲中、寶蓋蓮花等圖為二度空間動態藝術造型、雕刻刀法熟練,生動活潑,表現其神職至高無上與教屬。
~ 正殿前的天公爐 ,此爐也最後來由淨空友人捐獻更新安座的 ~
~ 正殿石桌恭立皇帝敕的「聖旨」石碑,顯示「天上聖母」為歷代皇帝所尊崇 ~
~ 正殿前的「聖旨」石碑 ~
~ 正殿內的「天上聖母」神像也是後來重新雕刻安座的 ~
殿內木樑骨架,立於圓形花崗岩石柱,柱頭浮雕仰蓮連珠斗,挑出斗栱承托梁架作九架樑,建築結構比較特別,空間變化很豐富,門窗彎枋雀替,雕花精緻細密,紋
飾豐富多彩既有幾何圖案,又有花卉水族,鳥獸人物,托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壽梁中作如意訪心,表現女性神廟。殿內油漆用朱地畫「暖八仙」之一的鐘離及如意相間圖案,其綠地雕彩西番蓮及喜鵲登梅圖案,有吉祥的象徵,有的圖案作異獸,寓意「益壽」。
殿內礎浮雕,更是琳瑯滿目,八駿、八寶、傅古鳥龍及各種花卉,表現著水族魚龍騰空翻浪,與百花爭妍,這都是表現道教主題的圖案,以福祿壽吉祥物作襯托,
呈現仙家的非凡境界。殿頂築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點,兩端五彩瓷型雙龍戲珠,造型精美,光澤鮮艷,表現整個大脊龍的至高題材,四岔
脊頭組合鳳凰圖案,對應大脊成龍鳳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龍鳳、麒麟,玄武、雙虎、體現了吉祥如意,慶賀長壽的象徵,為閩南建築藝術之一絕。
殿中天后神像儀態端莊,兩旁列清代鸞駕;東西牆陳列閩台媽祖史蹟圖片。
~ 這是每個天后宮必備的匾額 ~
~ 這塊是嘉義新港奉天宮和泉州天后宮締結為姐妹廟的紀念匾額 ~
~ 這座石獸歷經歲月等風化,巳經無法確定是何種神獸 ~
~ 這座應該是石龜沒錯吧!只是石碑巳經不見了 ~
~ 正殿後面中庭有多座石碑及二座方型水池 ~
~ 這些石碑可不是什麼古績,而是新建的捐獻名單,當然是台灣的企業、宮廟、信徒居多嘍!~
寢殿又稱後殿,地勢比正殿高出1米 多,兩側突出部位設為翼享,左右齋館。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構建築,屋蓋為兩坡面的懸山楔,面闊七間,35.1米 ,進深19.8米 ,高8米 許,木質梁架粗大古樸,大木柱置於浮雕仰蓮瓣花崗岩的圓形石礎之上,殿前簷柱保存一對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計是明代翻修時稱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聯「神功護海國,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懸掛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書「後德配天」的橫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屬國家木構建築之瑰寶。
東西兩廊及兩軒和寢殿,均由國家文物局立案撥出專款依舊規制復原修繕。東西兩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現改為閩台關係史博物館陳列室。
寢殿又稱後殿,地勢比正殿高出1米 多,兩側突出部位設為翼享,左右齋館。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構建築,屋蓋為兩坡面的懸山楔,面闊七間,35.1米 ,進深19.8米 ,高8米 許,木質梁架粗大古樸,大木柱置於浮雕仰蓮瓣花崗岩的圓形石礎之上,殿前簷柱保存一對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計是明代翻修時稱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聯「神功護海國,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懸掛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書「後德配天」的橫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屬國家木構建築之瑰寶。
梳妝樓是天后宮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女性世俗方式修建,是該建築群比較特殊的規制,後因歷史原因而被佔為他用。2001年奠基重修。重建後的梳妝樓位於天後宮建築群的主軸線上,佔地400多平方米,面闊五間,高二層,單簷硬山頂。
~ 梳妝樓上下二層的景觀 ~
~ 「 添一塊磚瓦,保全家平安」,不知道這一招是向台灣取經的,還是台灣的宮廟去考察回來的方法 ~
~ 認捐瓦片每片定價 20 元人民幣,便宜啦!不到台幣一百元,台灣的宮廟可要 300 元才能捐一片 ~
~ 世界各地信徒所簽名的平安瓦片,看起來還是台灣的居多 ~
以下是泉州歷史網裡關於泉州天后宮與湄洲廟從祀諸神的比較:
媽祖既成為天后,湄洲廟與泉州廟均有從祀諸神。兩廟除千里眼、順風耳等神相同之外,其他則大有差異。湄洲所從祀的泉州不祀,泉州所從祀的湄洲不祀。在湄洲廟中,晏公、嘉應嘉祐二神及水闕仙班一十八位神將皆塑像奉祀;但泉州廟則另祀二十四司。
晏公:《敕封天后志》卷下載:「時有負海怪物曰晏公,每於水中趁江豚以噓風,鼓水妖以擊浪,翻溺舟輯,深為水途大患。」經媽祖大施法力,「始懼而伏罪,後囑之曰,東溟阻險,汝今統領水闕仙班,護民危厄。由是永依法力,為部下總管。」《湄洲嶼志略·卷一》:「有晏公者,浮海為怪,神以法制之。……命為部下總管。」
嘉應、嘉祐二神及水闕仙班一十八位神將《敕封天后志·卷下·收伏二怪》條:「時有嘉應、嘉祐,或於荒丘中攝魄迷魂,或於巨浪中沉舟破艇。……並收之,列水闕仙班,共有一十八位,凡舟人值危,披髮虔請求救,悉得其默佑。」《湄洲嶼志略·卷一》稱:「時有二魔,一曰嘉應,一曰嘉祐……並錄為將。」
對照湄洲的晏公、十八神將與泉州的廿四司,都同樣從祀媽祖,但差別太大,名止完全不同。
從宗教學的觀點來看:
一是湄洲之神皆為媽祖生前所收的妖魔,地區限於莆田附近;泉州之神則皆早於媽祖,相當大部分不是莆田地區的信奉神,大都史有其人,事實上是把道教中有關航海的神和泉州一帶信奉的有關海上航行、海外移民的地方的神祇及忠臣義士納入廿四司,包羅萬象,收錄全國了。
二是湄洲層次較低,湄洲諸神信仰較為原始,迷信性較強,還未衍化成一個民間信仰的系統。泉州層次較高,較為完整,帶有濃厚的泉州特點,形成了泉州海神的主從神祇系統,通通歸入媽祖派下的神系,有較強的教化性與政治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