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 山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就是俗稱的「艋舺」,又稱「文甲」,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 口,清雍正初年(1723),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數棟,販賣蕃薯為生而漸成小村落,稱為蕃薯市,由於當時平埔族人係以 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產品與漢人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此為「艋舺」地名之由來。
清乾隆三年(1738) ,三邑人士乃合資興建龍山寺,並恭請家鄉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此奉祀,是以龍山寺不僅為居民之信仰中心,更與其生活有密不可分關係, 舉凡居民議事、訴訟、和解等均祈求神靈公斷,莫不信服,光緒十年(1884) ,中法戰爭發生,法軍侵佔基隆獅球嶺,居民組織成義軍,即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帝賜「慈暉遠蔭」匾額乙面,其威信為官方所認可,實 已非僅止於宗教信上崇拜之意義耳。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冠於全台,歷經嘉慶二十年(1815) 大地震重修,同治六 年(1867) 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民國八年(1919) 棟樑遭白蟻嚴重侵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三十四年(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仍端坐蓮台,寶相莊嚴,當時空襲,附近大多數居民均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因為他們相信在菩薩的庇護下絕 對安全,果然這次中殿遭受嚴重之摧毀,當日竟無一居民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而倖免於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的庇護而奔相走告,亦讓信徒更加對觀世 音菩薩之崇敬。
龍山寺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 為中國古典之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計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前殿為十一開間,分為三川殿、龍門廳、虎門聽,屋頂採歇山單簷式,各自獨 立,三川殿內有銅鑄蟠龍簷柱一對,為全台灣僅見,正面牆堵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鑿組構而成,圖像生動型柔美,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並加以中國吉祥 圖案裝飾,美不勝收,龍虎廳各三開間,表現石雕彫琢各種藝術,舉凡線雕、透雕、浮雕、陰雕、淺浮雕等作品,比比皆是,正殿屋頂採歇山重檐式,四面走馬廊, 共四十二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屋頂螺旋藻井全斗栱築構而成,不用一釘一鐵,神龕雕工精細富麗堂皇,後殿屋頂為歇山重檐,兩翼 為硬山單簷,屋脊財子壽泥塑剪粘,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之處,左右護龍屋頂為硬山單簷,左配有鐘樓,右配有鼓樓,晨鐘暮鼓,鐘鼓樓屋頂採攢尖盔頂式, 呈扁六角形,造形獨特。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動物造形,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台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
~ 龍山寺位於台北市廣卅街面對萬華捷運站~
~ 「龍山寺」三川殿 ~
~ 三川殿龍側〔廟內向外看的左邊〕的入口 ,一般入廟習俗依「左青龍右白虎」由「龍」側川門進入 ,「龍」為聖獸,所以「入龍門」喻為帶來好運 ~
~ 三川殿虎側出口 ,一般習俗由虎側〔由廟內向外看的右邊〕廟門出廟,稱為「出虎口」有脫離厄運之意。
~ 龍山寺每天前往參拜的信徒非常的多~
~ 尤其每到農曆初一、+五人潮更是絡繹不絕~
~ 每到年底信徒為了在龍山寺點光明燈或安太歲的人潮更是盛況空前,必須排隊拿號碼牌,每年都有數千人以上到龍山寺點燈、安太歲祈求觀音彿祖保佑來年大吉大利、事事順心~
~ 「龍山寺」前殿為「觀音殿」 ~
~ 前殿中央神龕主祀 「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媽」,以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薩,關懷一切眾生悲慘的聲音,故又稱「觀世音」,簡稱「觀音」,據傳能化身三十二種形象,造型特 徵通常是寶冠上飾坐佛,手持淨水瓶或蓮花,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神像是由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恭請來台,二次大戰期間,正殿遭砲彈擊中,殿堂全毀,唯有此尊神 像安然屹立於蓮花座上,信徒皆稱「佛祖顯靈」更加虔敬崇拜信仰。
~ 正殿左側偏殿祀奉 「文殊普薩」,為我國佛教四菩薩之一,是佛門中最博學廣聞、多才善辯,象徵智慧銳利與威猛的菩薩,地位僅次於釋迦牟尼佛,為其左脅侍,尊號為「大智文殊菩薩」。
~ 正殿右側祀奉 「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次於文殊菩薩,代表德行,尊號為「大行普賢」,為釋迦牟尼佛右脅侍。
~ 「龍山寺」後殿為主祀道教諸神明,所以「龍山寺」也是佛、道融合的一間廟宇。
~ 後殿之中央正殿奉祀 「天上聖母」 ~
~ 「水仙尊王」是海神,亦是海王,為航海業與貿易商所祭拜;以「大禹」為祭祀的主神,配祀於水仙廟的四位是伍子胥、屈原、李白、王勃──歷史上皆與水有關的名人。
~ 「註生娘娘」乃掌管生男育女的神明,昔婦女相信本神操縱著生命的開始、成長或凋零,主司授子安產、良緣及產婦之安全等,其真正姓氏名諱未詳,有謂「臨水夫 人」陳靖姑,或「女媧娘娘」,其陪祀尚有「十二婆者」、「池頭夫人」等職司生男育女之輔助神及照顧小孩自出生至十六歲之期間的成長、安全。
~ 「紫陽夫子」即宋代大儒朱熹,因曾設學於福建「紫陽書室」而得名,其整理四書五經奉為科舉考試範本,故為一般書院奉為主神,以示不忘本之謂。
~ 「華陀仙師」東漢三國,通經、曉養性之術,尤精於方藥、針灸術,擅治諸難症,故尊奉「神醫」,後代醫師與藥店均供奉之,祈盼能醫運亨通、藥到病除,為世人解除病痛。
~ 「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即天官、地官、水官,掌管天地水界之事務;天官一品係紫薇大帝,管神界,賜人福,堯帝至仁感天,封為天官;地官二品係清虛大 帝,管凡界,可赦人罪,舜帝開墾土地,封為地官;水官三品為洞陰大帝,管陰界,可解人災厄,禹帝善於治水,封為水官,龍山寺三官大帝祭典在農曆十月十五日 舉行,推算應是三官大帝之水官。
~ 「城隍爺」乃掌管善惡賞罰之神,屬於陰界之地方官,主司因果報應之輪迴,導引人們行為之是非分辨,以嚇阻惡人為非作歹,勸人積善。
~ 「魁星爺」,「魁」乃北斗七星之首也,而殿試高中亦是大魁天下士,其扮相代表「仕祿加身、獨佔鰲頭」,讀書人侍奉其為守護神,因魁星爺可庇護參加考試的士子榜上有名。
~ 後殿龍邊偏殿為「文昌殿」,「文昌帝君」乃係主文運之神明,本名張亞子,四川梓潼縣人,廣宣道教教義,對蜀國文教貢獻良多,歿後祀文廟尊為「梓潼帝君」, 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俗諺「孔子但把教育揚,魁星拈筆點雙魁,文昌留眼送祿來」,「文昌帝君」能讓士子名利福祿齊備。
~ 後殿虎側偏殿奉祀 「關聖帝君」,三國蜀漢人,關羽字雲長,一生忠義勇武,集「仁、義、禮、智、信」之大成者,歷代君王均加以封號,祭祀並以「武聖」最高榮譽尊稱,另關公亦 因其敬信守義之精神,且其生前精於理財,擅長記帳,據傳中國式簿記及算籌為其發明,故商業界人士奉祀為守護神 ~
~ 後殿右前偏殿為「月老殿」,奉祀主管人世間姻緣的 「月老星君」 ~
~ 進入大門右側有著美麗的庭園造景、假山流水~
歷史小典故-美人穴
清乾隆三年(1738),龍山寺創建時,延請堪輿家張察元相驗地形,認為該處是「美人穴」,於是在寺前曠地開鑿水池做為「美人照鏡」之用,藉以保護艋舺風水。
這座水池開鑿後名為龍山寺池,佔地極廣,景色相當幽美。距今兩百多年前的當時,曾傳說從龍山寺的後方可遠眺芝山巖惠濟宮、前方可望向圓通寺慈雲巖,若看 見兩處有燈火,則萬華地區即傳出失火情形,而「美人照鏡池」興建後,不僅保護萬華區居民免受回祿之災,亦能常保地區繁榮。
日本大正八年即一九一九年,為了開闢今日的廣州街,龍山寺將池子填土建為龍山公園,但仍保持一處噴水池,同時為便於管理,龍山寺還將公園土地捐贈台北市市役所,這塊地方即現今台北市政府十二號公園所在。
歷史小典故-火車改道
龍山寺的組織非常龐大,所以在此時曾多次攻打祖師廟,更曾多次穿越新店溪,直接攻入板橋,那時板橋、新莊、中和、永和、土城等地,都是漳州人的大本營,他們最怕龍山寺的武力。
光緒十三年時,台灣設省,第一任巡撫是劉銘傳,他是清朝在台灣最有眼光的政治家,認為鐵路可以造福地方。那時北部最繁榮的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艋 舺」,鐵路當然要經過艋舺,再進入板橋,沒想到那時民眾認為會破壞風水,所以集體反對,他們拿龍山寺的關防蓋了印後,送一分公事給劉銘傳,表示反對,劉銘 傳看了之後,只好將鐵路改道,由基隆到台北府城的淡水河邊,再轉回頭,從大稻埕架一座木橋,過淡水河,經過新莊到龜山、桃園。
這種情況直到日據時代,日本人覺得如此很不合經濟效益,所以強迫造橋,以後才開始設有萬華站;萬華火車站設立後,艋舺更熱鬧了。
歷史小典故-菩薩顯靈救眾
民國三十四年(1945)六月八日夜,盟軍夜襲台北,誤以為龍山寺大殿為總督衙門之 地,將所有炸彈投入大殿,當時艋舺居民每遇空襲,皆相約躲入大殿神桌下,以為庇護,是日空襲龍山寺大殿全毀,楹樑燒燬,龍柱俱裂,翌日,居民提水救火,發 現觀世音菩薩仍安然坐於蓮台,臉部薰黑,絲亳不損,更令人稱奇的是空襲當晚無人至神桌下避難,相傳得知,乃菩薩顯靈告之大難將至或令其腹潟不得前往也。
寺廟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寺廟電話:02-230251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