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 開天門日補半年運 ~



         追求吉祥、幸福一向是民間普遍的心理,尤其是在運途不順、身體欠安時,許多民眾總會祈求神明來加持、保佑,或是在一年中幾個特定的日子裡,向神明祈求能賜 予好運。因此,台灣民間也盛行在「天貺節」、新正與舊曆年尾期間,或是遇到重大厄運時,來進行「補運」的儀式,也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習俗。
 每 到舊曆的六月初六日深夜時分,台北市各大民間信仰與道教宮廟總會擠進為數眾多的信眾前來上香祭拜,這一夜可以說是除了舊曆的除夕夜與宮廟主神聖誕前夕之 外,廟宇最熱鬧的夜晚了。不過眾多的香客們,在六月初六日夜裡來到宮廟,卻不僅只是上香祭拜而已,他們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一年一度的「補運」盛事, 這也成為民間信仰習俗中十分特殊的一項歲時節俗。

開天補運、天貺遺俗

舊 例的六月初六日在台灣民間的歲時中稱為「開天門」,也就是傳統漢人歲時中的「天貺節」,是指南天門會大開,俗信這一天上天將賜下許多珍貴的財寶給世人,但 後來卻等不到財寶,而以為天神在該日會降下霜雪來懲罰世人,信眾因此前來廟中敬拜天神以及補運,希望天神能夠原諒世人的無心之過,並且消災賜福給人們。而 台灣民間俗信是日「天門開」,乃是上天賜福給人間的日子,在這一天有事祈求時也較為靈驗。因此,一般民眾每到開天門的日子,多要準備牲禮、果品等前往寺廟 祭拜祈福,而許多宮廟也會特別舉行法會,誦經禮懺來為信眾消災植福。
    「開天門」習俗的起源可追溯自宋代的「天貺節」,根據《宋史》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六日,天書再降,為「天貺節」,「貺」就是賜與的意思。而最晚 在清初以前,民間已有六月六日為「天倉開日」的說法。因此台灣六月初六天門開,據推測就是由天貺節演變為天倉開,然後再演變成為當今的開天門。而六月初六 除了補運外,還有將書籍、衣服等拿出來曝曬的習俗,稱為「曬黴」,這種風俗也是在宋代就有了,台灣則稱為「皇帝曝龍袍」。據說這天曬過的衣服,就不會被蟲 咬壞,同時這天替貓、狗洗澡,也可以除蟲治病。不過時至今日,「皇帝曬龍袍」和該日替貓狗洗澡的習俗,早已不復見到了。
    一般寺廟有為善信進行「補運」的,除了開天門的日子之外,平常多在舊例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七日,尤其以新春期間最盛行,稱為「補年頭運」,也就是替未來一 年祈求好運到;而六月初六(台北地區多習慣在初七)更被視為補運的好日子,稱為「補年中運」,最後到了十月十五下元節以後,再來做「謝平安」,感謝上天一 年來的庇佑。

補運祈福、脫去厄運

    台 灣民間的補運習俗做法各地略有差異,以台北地區為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民眾自行到寺廟祭拜,另外也會到聘有駐廟道士的廟宇,請道長、法師代為主持儀式。民 眾自行到寺廟祭拜補運,需自備或是向廟宇購買祭品,一般會依照信眾家中男丁女口的人數而準備幾個男女替身,以及一份補運錢,一份米糕(上有一顆龍眼),並 按照人數備妥相同數目龍眼乾,擺在祭品盤中祭拜,敬備金紙(大箔壽金、壽金、刈金、福金、金白錢)、水果、餅乾、壽麵等一起祭拜,祈求上天為信眾消災祈 福,等到上香祭拜完後,將替身、金紙一起焚化掉。再將龍眼殼剝下,象徵「脫殼脫離離」,將過去的霉運一起去除的意思,並給每位家屬吃下屬於他(她)的那一 顆龍眼(福圓),象徵福氣圓滿的意思。這類補運習俗目前在艋舺龍山寺、行天宮、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大龍峒保安宮等許多廟宇都相當盛行。由於俗信在開天門這 一天行補運比較有效,因此每到6月初6日夜裡到隔天上午,廟裡也特別熱鬧,許多宮廟也因應信眾補運的需求而整夜不關廟門。
    其次,若是到廟中請駐廟道士代為進行補運,則多採用台灣北部正一紅頭道派的補運作法,進行為時約一個小時的科儀。台北正一道派的補運科儀,又稱為「祭 星」、「祭元辰」,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祈求一個人的元辰煥彩(或元辰光彩)。道教信仰生命觀認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因此祈求南斗可以延壽,祈求北斗可 以解厄;其次又認為每一個人在天上都有對應的一顆星辰,也就是元辰;而民間信仰也有「本命元辰宮」的說法,更具體以樹木(男性)和花叢(女性)來代表。因 此若是一個人元辰的星度不夠光亮,或是說其本命樹或花叢不夠健康,相對來說他(她)的健康、運途也會因此而不順遂,這時就必須祈求神祇或請專業的道士或法 師來進行祭祀;而民間信仰也有觀元辰之術,其目的都是為了以祈求元辰煥彩以保運途順遂。
    而信眾在進行補運法事之前都必須先準備供品一套,包括麵線、餅乾、米糕(上附一顆撥殼的龍眼乾)、替身(依照補運人數、性別)、四色金(大箔壽金、壽金、 福金、刈金)與解連經、陰陽本命錢、金白錢、經衣、小銀等紙錢,另有關限城與五鬼、天狗、白虎等紙像,以及補運者衣服一件。 
 
請神作主、消災植福

    台北正一道派的補運作法隨著道士的師承也略有差異,傳統的作法在請神之後會先唸祭解文,並誦《北斗經》一部,然後再上疏文、卜筶(擲杯)祈求神明作主以解 除厄運、帶來好運。卜筶獲得聖筶,表示神明應允為信眾除災賜福之後,接下來就進行祭關煞和割鬮,也就是祭解(制解)的部分,以禳除信眾所犯的關煞、厄運
。也有道壇的補運作法是先進行祭解,在祭煞、割鬮之後才為信眾誦《北斗經》和上疏文、卜筶以祈求神明賜福,也合乎道教信仰先解厄再祈福的原理。
    也有道壇將補運的程序調整為:首先請神安座,所祈請的神祇主要有;日宮太陽星君、月宮太陰皇君、五行五德星君、五方五斗星君、三台華 蓋星君、二十八宿星君、本命元辰星君、六十甲子星君、值年太歲星君等,接著之後進行「祝燈」來為信眾增添元辰光明,其象徵的動作即點燃燭火或火把一枝,在 「分燈偈」的唱誦之中,藉由諸神之力量加持燭火燈光,以照亮斗籤上書有補運者姓名、生辰之斗燈及其衣服。接著恭誦《北斗經》一部,祈求北斗星君消災解厄、 賜福保平安,最後再上疏文、卜筶,獲得神明允聖筶之後補運科儀即告圓滿,然後信眾就在衣服上蓋上三清道祖或主神的法印,將替身、紙錢一起火化,將米糕、麵 線、餅乾等攜回吃平安,這才完成整場補運法事。
    此外,若是因為重病纏身而經久無法痊癒或遇到大災難等厄運者,傳統的作法也有請道士到家中為信眾做一場大規模的補運法事,民間俗稱為「做獅」,道壇則稱為 「大補運」或「獅場」,屬於一種民俗醫療性質的法事。這類大規模的補運法事通常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必須動用前、後場法師至少三人以上,並且必須在家中陳 設法壇,供奉三清道祖、西王母、長生大帝、三奶夫人、閭山法主等神,其科儀大概有請神、奏狀(上疏文至天宮)、拜天公、誦南北斗經、祭外方(祭關煞)、割 鬮、收魂合魄(轉竹或合竹)、勅符、翻土、祭五猖、收煞、送煞、謝壇等。其中翻土儀式由法師身披草蓆扮成獅子狀,以翻滾之類的動作象徵翻起土煞,是大補運 法事最具戲劇性與象徵性的儀式,故稱為「做獅」。現代由於醫藥發達,再加上大補運的法事科儀相當複雜,所需費用不貲,因此在都會地區已鮮少見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