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清乾隆掐丝珐琅佛像

  新浪收藏

  在汉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只是阿弥陀佛汉译十三个名号中的一个名号,它具有特别的意义,象征时间的无限,但并不流行,更无单独的崇拜。然而,在藏传佛教中,情况就有所不同。首先,阿弥陀佛被一分为二,变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神格——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名称亦随之消失。再者,两尊佛的地位和功用也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无量寿佛是报身佛,无量光佛是化身佛;再一种观点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寿佛是无量光佛化现和派生的,前者为主,后者为次。无量寿佛注重现实世界的救助,具有增福延寿的功用,而无量光佛是智慧的象征,注重来世救助,专门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其次,两尊佛还各有不同的身形,无量寿佛为菩萨装,无量光佛则为比丘装。关于阿弥陀佛一分为二的两种神格,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也有专门论述,他认为:“无量光是化身——如来相;无量寿是报身——菩萨相,无量光持钵,无量寿持长寿宝瓶。”图齐还特别指出,在功能与样式上将二者区别表现是西藏大师的创造,汉地没有这种迹象。在藏传佛教寺庙中,无量寿佛的造像比较多见,供奉十分普遍,无量光佛相对要少一些。
  由于无量寿佛具有增福延寿的宗教功用,历史上他在汉藏佛教中都有着广泛的信仰,而清朝帝王对无量寿佛的信仰和崇拜尤其突出,几乎所有的清朝帝王都崇信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堪称清朝帝王崇拜的第一佛。康熙帝可谓清帝中率先结缘于无量寿佛的帝王。首先,他礼重藏传佛教,亲自册封了一世章嘉活佛、一世哲布寺丹巴活佛和五世达赖喇嘛,在宫廷设立中正殿念经处,兴建玛哈噶喇庙、永慕寺、资福院等喇嘛庙,由此被尊奉为无量寿佛的化身。其次,康熙在位之时制作了大量的无量寿佛像。现在康熙带纪年铭文的造像不足十尊,其中无量寿佛像就有3尊;而大量的康熙风格造像中无量寿佛像所占比例明显十分突出。特别是有一套体量较大的无量寿佛像(高约40厘米)尤其值得注意,据清宫档案记载,当时一共铸造了99尊,现在陆续现身者有十余尊,佛像内膛边缘都刻有数字编号。如此大批量无量寿佛造像的制作,足见康熙皇帝在佛教信仰上对无量寿佛的偏重。
  乾隆皇帝在清帝中对藏传佛教的崇奉是最为突出的,而他对无量寿佛像的热衷和虔信也最具代表性。据《咸道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清朝前期皇室所造佛像多得难以统计。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六十寿辰时,王公大臣“做佛像为祝者,统以万计”,特于京城建万佛楼贮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七十寿辰时,王公大臣又造佛像二万余尊,用银三十三万一千余两。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八十大寿时,蒙古王公大臣向朝廷敬献大小法身佛像852尊。其中,乾隆五十四年敬献佛像清宫档案有明确记载:“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初五日传旨万寿大庆, 蒙古王公呈进大法身铜佛二十七尊并各大臣官员等呈进小法身铜佛八百二十五尊,着万胜壶境楼上安供。将大法身铜佛像各配楠木供桌, 小法身铜佛配楠木佛格安供。”这些记载所说的都是单尊的佛像,而我们在承德须弥福寿寺、普陀宗乘之庙、北海天王殿琉璃阁、颐和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等乾隆朝遗留下来的藏传佛教建筑上,随处可见精美的琉璃烧制的无量寿佛浮雕像。从这些记载和实物遗存也足可看出乾隆皇帝信奉无量寿佛之笃诚。
  此次北京东正拍卖公司推出的这尊铜镀金铜胎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就是一尊清乾隆时期无量寿佛像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像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大耳垂肩,耳下挂大耳珰。面形长圆,神态庄肃。身躯修长,坐姿正直,肩宽胸挺,腰部收束,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上身饰项圈和长链,双肩披大帔帛,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手和足部饰有钏躅。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自然。跏跌端坐于圆形仰覆莲花宝座上,双手结禅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瓶口显现三颗象征佛法僧三宝的如意宝珠。莲座及莲瓣以铜胎掐丝珐琅制成,工艺繁复讲究。莲台上方边缘饰一周连珠纹,莲蕊呈明黄色,以放射状向上聚合,莲叶中心为白色和粉红色组成的火焰纹,外缘各以蓝绿金等不同色彩镶边。整个莲座可谓色彩斑斓,尽显皇家工艺的华贵之气;特别是它作为佛像的台座,不仅实现了与像身及背光色彩的完美搭配,而且充分彰显了佛像形象之庄严与艺术之精美。佛像身后配有舟形大背光,背光的外缘雕刻象征智慧的火焰纹,内圈雕饰缠枝莲,缠枝莲上对称雕六种动物,自上而下依次为大鹏金翅鸟、龙子、摩竭、童男、狮和象。背光也采用了铜胎掐丝珐琅技法,松石般的色彩藏于缠枝莲与动物雕饰之后,形成隐约斑驳的艺术美感。佛像及台座、背光上还镶嵌有各种宝石,有石榴石、绿松石、水晶石等,珠光宝气集于一身,大大增强了佛像的高贵品质和皇家气象。
  这里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此像背光上雕饰的六种动物,佛教称为“六拏具”。它们各有不同的美好寓意,在《造像量度经续补》中有明确的记载:“ 六拏具者:一曰伽噌拏,华云大鹏,乃慈悲之相也(鹏鸟与慈悲,梵名相近,故借其音而因以有形,表示无形之义,余皆仿此。)二曰布啰拏,华云鲸鱼(摩竭),保护之相也。三那啰拏,华云龙子,救度之相也。四曰婆啰拏,华云童男,福资之相也。五曰舍啰拏,华云兽王(狮),自在之相也。六曰救啰拏,华云象王,善师之相也。是六件之尾语俱是‘拏’字,敬曰‘六拏具’。” 六拏具装饰在清朝藏传佛教造像上十分常见,但大多出现在地位尊崇的佛像背光上,一般的佛像上很少出现如此复杂和讲究的装饰。可见,六拏具的装饰也充分显示此像宗教地位和价值非同一般。
  此像无论从造型、装饰还是工艺上看,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品质,展现了清代宫廷雕塑艺术和工艺技术的鲜明特点。佛像题材——无量寿佛是清宫自康熙至乾隆普遍崇奉的题材;佛像端庄挺拔的造型是清宫尤其是康熙时期流行的造型样式;佛像衣饰是清宫流行的标准范式;佛像台座与背光的形式普遍流行于清宫,而它们采用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亦为清宫擅长的工艺技术;佛像周身和背光上镶嵌的各色宝石更是宫廷艺术雍容华贵的真实体现。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外八庙等地也保存有铜胎掐丝珐琅制作的佛像,但仅有数尊而已,数量十分有限,足见此类造像珍稀难得。其中,雍和宫保存的一尊铜胎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台座上刻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铭文,清晰地标明造像的准确年代和产地,毫无疑问它为现身东正乃至其他清代铜胎掐丝珐琅造像的年代和产地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判定此像为一尊典型的清代乾隆宫廷制作的无量寿佛像。但在现知同等材质和工艺的乾隆宫廷无量寿佛造像中,此像在体量、造型、装饰、工艺上明显优胜一筹,体量超常,造型优美,装饰繁复,工艺讲究,远非其他几尊造像可比,堪称乾隆宫廷铜胎掐丝珐琅造像中的精品和绝品。
  另外,此像躯体修长,姿态挺拔,比起一般乾隆宫廷造像的体态明显舒展优美;面部刻画细腻生动,眼睛和嘴唇的刻画尤为形象,亦比一般乾隆宫廷造像的面相显得庄严美妙。这些优胜的特征似乎吸收了清代喀而喀蒙古造像的量度和对形象的精细表现,又似乎源自康熙造像的风格样式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如此来看,此像在立足于乾隆宫廷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从而展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宫廷艺术风貌。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