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一)阮元铭仿西周叔邦父簠端砚
2016西泠秋拍 清•阮元铭仿西周叔邦父簠端砚
乾隆帝雅好文物古玩,精于鉴赏,王公大臣多投其所好,一时之间尚古之风盛行,制砚亦不免受其影响。记载皇室收藏的《西清砚谱》所著录的乾隆仿古砚就多达二十五种之多,样式涵盖了砖砚、菱镜砚、瓦砚、澄泥砚以及石渠、风字、八棱等等。
阮元生于乾隆中期,长于经术,训诂考据之功力深厚;嗜好金石,于金石名砚诸项收藏甚丰。然其所藏仿古砚或为古砖瓦改制,如西汉五凤五年砖砚;或以碑文入砚,如“西岳华山廊碑”巨砚;似此仿青铜器式样者极为少见。
此砚以端溪佳石制,造型整体仿《叔邦父簠》,配紫檀木砚盒。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其基本形制为长方形,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叔邦父簠》为西周晚期器物,宋代时即见录于《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宋•薛尚功撰)中,《殷周金文集成》中有著录。器物通高3.4寸、横10寸、纵8.1寸、腹深2.1寸,重4.5斤。失盖,体作长方形,窄沿方唇,斜壁平底,腹两侧有一对兽首耳,圈足外侈,每面的正中有一个壸门式缺。口下饰重环纹,腹饰卷曲夔纹,圈足饰云纹。器底作铭文曰:“弔(叔)邦父乍(作)簠,用征用行,用从君王,子子孙孙,其万年无彊(疆)。”
此砚与原物相比,器型略有改动,腰间内收幅度变小,但更符合砚台之审美。整器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繁复细致,雕工精湛,品相完好,实为文房雅玩之瑰宝!
出版于《古名砚》第一卷P67,记录•资料P10,二玄社,1974年
全形拓
(二)清康熙•御铭獬豸纹松花砚
2016西泠秋拍 清康熙•御铭獬豸纹松花砚
清康熙•御铭獬豸纹松花砚,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印文:体元主人,万几余暇,15.3×10×1.8cm。
因松花石出满清龙脉,故清代推崇备至,严禁民间开采,留存于世者皆为宫廷所作,其制多文秀工巧。砚以绿色松花石制成,质坚而润,纹理细密,扣之金声。砚作长方,开淌池,落潮处高浮雕作獬豸纹,四边浮雕云雷纹,秀雅大气,背浅琢覆手,覆手内有康熙帝楷书铭文。原装紫檀木盒,盒内髹金漆。
(三)张廷济砚铭底稿及砚拓册
2016西泠秋拍 张廷济砚铭底稿及砚拓册 1册88纸,开本:30.3×17.7cm
张廷济、赵之琛、方絜等人砚铭底稿及双钩稿十余种,及文征明、郑板桥、金农、高翔、余甸、吴云、翁大年等砚铭拓本五十余种,黏贴合订一册,颇可清玩雅赏。内含张廷济清仪阁碒砚铭底稿及双钩本,张廷济、赵之琛应云槎道人之属为“墨华德水”梅花室写经砚题铭底稿、双钩稿及拓本,张廷济为永英砖砚铭底稿,张廷济为倪南涧自制坡砚铭底稿,吴云两垒轩藏周录康钟铭文考释拓本底稿等。另有金农稽留山民画梅第二砚,翁大年、张廷济为梁陶贞白铭古砚铭,吴云似太古斋校书砚等拓本多种。
(四)唐云旧藏《沈氏砚林四卷》
2016西泠秋拍 唐云旧藏《沈氏砚林四卷》 1函4册,开本:30.8×27.5cm
《沈氏砚林》为民国间藏砚大家沈石友藏砚谱,内收砚拓一百六十五方,有武虚谷藏杜工部像砚、黄文节公真像砚、文征明篆谦卦砚、傅青主真手砚、阮文达公鹅群砚及曾国藩、翁同龢藏砚。绝大部分砚台有沈石友、吴昌硕作铭。是谱为沈石友去世六年后,其子沈若怀付拓成册。据统计,《沈氏砚林》所收砚台现今存世者约三分之一,现身拍场者更属寥寥,皆得善价。其原砚散佚者,全赖此谱之流传,我们才得以欣赏到沈氏藏砚的佳趣。
此本为唐云大石斋旧藏,有唐云题记,为1957年购自单晓天。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沈氏砚林》郑重序言称在著名书画家唐云先生的支持下,遂得全貌并予付印。然比对出版本,亦略有差别,应是唐云藏又一本,如“鸣坚白斋写梅之砚”,上海书店本较本拍品失拓翁同龢题跋一则。
(四)高凤翰撰 南阜砚史
2016西泠秋拍 南阜砚史 1函4册,开本:30×25cm
高凤翰为“扬州八怪”之一,嗜砚尤深,他将所藏择其佳品镌刻铭跋,仿《史记》之体例,著为《砚史》四卷,初以彩墨拓印,参以画法,宛然逼肖。高凤翰去世后,原本为王相觅得,延请王应绶摹刻上石,后经吴熙载枣板续刻方才得全,惜王相所藏原本已佚战火。此本即王相重摹之原拓,亦不多见,为探究高凤翰书法及收藏之重要考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