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新疆爆发了张格尔集团卖国叛乱事件,这是一场英国侵略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活动,遭到新疆各族民众的强烈反对。道光八年(1828年)清军在维吾尔族等各族人民协助下,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此后新疆地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存世的银质“道光通宝”钱就是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物。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张格尔匪帮第三次入疆作乱,他利用和卓后裔的身份,窜回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附近,裹胁白山派信徒1万多人发动叛乱。先后攻破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南疆西四城,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复辟和卓封建统治,震动全国。
1826年8月,道光帝任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自新疆、陕甘、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处调集大军,从阿克苏出发分三路平叛。经过近两年的围剿,于道光八年(1828年)初生擒张格尔,押送北京处死,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祖国统一。
为平定叛乱,清政府先后从五省调集了36000多人的平叛大军。数万官兵云集新疆阿克苏,将士军饷和其他开支需求骤增。当时,清政府在阿克苏开设有铸钱机构,但铸钱工艺落后,加之铸钱铜材缺乏,铸造的铜钱难以应付浩大的军费开支。这时恰逢内地解到小锭盐课银五万两,于是扬威将军长龄奏请清廷,请求以内地五万两银锭为原料,仿照普尔铜钱的式样,在阿克苏钱局铸造银钱以应急。
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初五,长龄上奏:“阿克苏局内采买铜斤甚少,不敷鼓铸(铜钱)。查有口内(新疆称星星峡以东为“口内”)解到小锭盐课银五万两,口外向不通用。据局员禀称,请将此项银两照普尔红钱之式,改铸银钱,每银钱一个,计重库平一钱,加以火耗,抵作普尔红钱十六文……与普尔钱兑用,回户商民亦俱乐从。”
今所见阿克苏钱局铸造的银钱,仿照新疆红钱式样,圆形方孔,面文“道光通宝”四汉字,背满维文“阿克苏”,直径22.5毫米、厚1.3毫米,每枚重3.6克左右(约为库平一钱)。还见有大样型银钱(如图),直径26.7毫米、厚1.7毫米,每枚重约7克(重库平二钱左右)。有人认为大样型银钱重量约为普通道光银钱的两倍,应该称为阿克苏“道光通宝”折二银钱;也有人认为大样型银钱是户部颁发的样钱。
不过,阿克苏钱局铸造的“道光通宝”银钱投放市场,开始时回户商民都乐于使用,但仅流通行使很短一段时间,就不再流通了。新疆钱币学家穆渊《清代新疆货币史》认为流通时间仅有一年。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一枚道光银钱折16枚红钱,计算不太方便;二是因人们“唯恐以银铸钱,或有铜铅掺和,未得足色,不愿行使”。
总之,阿克苏钱局“道光通宝”银钱是新疆历史上最早的圆形方孔银币,它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加之道光银钱流通时间短、铸期短、铸造量少,故存世罕见,弥足珍贵。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182页说:“另有(道光)银质钱,见二至三枚,珍。”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目录》下卷1230页,也标注“银质道光 阿克苏(仅见品)”。
近几年,新疆、甘肃、山东等地又陆续发现了数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存世的阿克苏“道光通宝”银钱不超过20枚,可谓珍稀,引人关注。(林敏)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