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餘年藝術文化延續,是炎黃子孫共同責任,在復興中國夢的指引下,和睦共處、團結友愛,讓全球華人緊密團結在一起,唱響民族團結一家親不要忘本與根,也使中華文化藝術要薪火相傳,立天地之心,立生民之命,在中華優秀文化的啟迪之下,開萬世之太平。與北京車管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於2017年7月向台灣新北市提出申請註冊,為中華新聞社。並於八月六日台灣新北核准,經登字第1068123401號函註冊登記,並於2021年6月2日經台灣新北市經濟發展局核准商業變更登記,即日起更名為中華聯合新聞社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知此知彼有智者不爭
人生最重要的,不但要知人,還要知己;不但要知事,還要知理;不但要知此,還要知彼。因為能知,就不會與人爭;能知,就不會不平,就能自在。所以,“有智者不爭”,有四點意見:
第一,勿與積聚人爭富
世界上有很多有錢人,雖然富可敵國,因為只知道積聚財富,而不懂得“錢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成了富有的窮人。因為他們的錢只是存在銀行里,或是放進保險箱裡,每天只是提心吊膽,害怕財富被人偷盜,結果存了一生的積蓄,自己卻從來沒有享用過。這樣的人,是貪求執著的愚者,因為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所以,做人不要只會積聚財富,而要善用財富。
第二,勿與進取人爭貴
有的人每天汲汲於鑽營地位權勢,或許他因此高升榮顯。但是,面對這樣的人,我們不必羨慕,也不必計較、不平,因為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不是以官位高低來衡量,而是要有道德,要廣結善緣,要多行善事,如此才能受到他人的肯定。否則“宦海浮沉”,一旦失去權勢時,人生的價值又何在呢?
第三,勿與矜飾人爭名
有的人為了沽名釣譽,不斷地掩短飾長,只為爭取功名祿位。荀子說:“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一個人能將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才是正直之人。除此之外,我們鑑古推今,但看漢朝時同輔劉邦奪天下的張良與韓信,一個懂得功成身退,一個誇功爭名,結果隱退者得全身,爭勝者被殺戮,所以,人生以踏實為德,實在不必爭功奪名。
第四,勿與狂傲人爭禮
世間上有一些自視很高的狂傲之人,要求別人對他要畢恭畢敬,不可有一點怠忽。這樣的人,我們無須對他不滿,或是要求他對別人也要禮尚往來。如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敬之。”一個人只要有高尚的品格,懂得尊重別人,自然會受人尊敬,否則,欲得別人的禮遇,往往求榮反辱,所以,不必與狂傲者爭禮。
《戰國策》雲:“無其實而喜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只知一味地貪圖虛名與權勢,總有一天會從高位榮顯中墮落。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要爭的是道德與人品,而不是爭外在表相的虛華。
如何用心 星雲大師提煉用心之道
日常之中,讀書要用心,做事要用心,做人也要用心,無論做什麼都要用心。所謂“用心”,到底要用什麼心?有四點看法:
第一,用無貪的心,逍遙於天地之間
人有貪心,難免“為物所役”,因而自我束縛、自我限制、自我縮小,不得自在。反之,超然物外的人,可以逍遙於天地之中,享受清風明月,何等灑脫自在。所以,做人不要戚戚於貧賤,不要汲汲於富貴,能夠不忮不求,才能隨緣放曠。
第二,用柔軟的心,待人於情理之內
做人要有情有義,做事要合情合理,所謂國法之前,也要兼顧情理。世間一切都不能脫離情理,人我之間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合乎情理,就會產生煩惱。所以,做人不能太耿直,更不能太嚴苛,能夠保有一顆柔軟的心,待人於情理之內,對人多一些包容、多留一些迴旋的空間,世間就會更溫馨,更有人情味。
第三,用體諒的心,化物於無住之境
做人要有體諒的心,要經常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人際關係才會和諧。一個人如果凡事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完全不去體諒別人,很容易和人產生對立,如此對方就會成為我們的障礙。所以,做人不要經常跟人劃清界線、壁壘分明,甚至敵對起來。 《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能有體諒的心,就可化物於無住之境,則“無住”反而“無所不住”,到處都可以安身立命。
第四,用精進的心,應用於為學之道
一部汽車,儘管零件、性能再好,如果沒有加油,缺乏動能,它就無法上路;一個人資質再優秀,如果不肯精進用功,終究一事無成。精進是成功的動力,不管為學、創業,都要勤勞精進,不可懈怠偷懶;就如登山爬坡,必須不斷勉力向前,才能到達峰頂。
佛教講,學佛最高的境界是“無心”;但是,在世俗的生活裡,為人處事還是要處處用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