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內容摘要 論文提及燈光凍圖片 甌江城成春拍拍品封門青燈光凍
收藏界一直對封門青和燈光凍這種兩種傳說中的至寶有各種爭議,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爭議越多,大家越是希望能有一個“到底什麼是封門青和燈光凍的”標準。 然而研究界關於封門青和燈光凍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筆者偶然看到一篇關於研究“燈光凍”礦物組成的文章(《青田石“燈光凍”品種的寶石礦物學特徵及其成因》 ),看過之後也只能感慨一句“藏界無寧日”了。 通過科學研究,得出“燈光凍”的化學組成及礦物學特徵,作為收藏界人士判斷及檢驗“燈光凍”的標準,本是一件好事。 因為只有有了這樣的一個標準才能使得真正的“燈光凍”與市場上其它的偽燈光凍區別開來,才能使燈光凍擁有其真正的價值。 但是如果作為論文研究的標準器都是錯誤的話,那這篇論文的可信度還能有多少呢。 眾所周知,由官方機構牽頭出具的分析論文報告具有先天的權威性,如果眾多收藏者不明所以,紛紛以此作為“燈光凍”的鑑別標準,那今後的青田石收藏界的“無寧日”就絕不僅僅是甌江城成的一句戲言了。
一篇研究寶石礦物學特徵的論文,標準器是它的基礎。 只有標準器正確了,它所得出的結論才有可能準確。 眾所周知,青田燈光凍是各種印石中第一稀有之極品,從古至今一直都是鐫刻家夢寐以求的稀世珍寶,據記載僅產於明代中期,至康熙年間已經絕採,可見燈光凍是經過大自然漫長時間的孕育才最終形成的數量極為稀少的寶石。 其價居諸石之首,流傳至今也只能知其名而不見其容。 目前收藏界人士對於燈光凍石的認知狀態僅停留在明代文人當時對燈光凍石的透明度、凍凝度的描述之上。 如今傳世的燈光凍根本就不見其影,故大多數印家都未曾目睹謎一般的燈光凍石,就連博物館也未見其身! 筆者查閱了眾多史記,發現目前世界上至今為止也都沒有出現過一塊公認的燈光凍標本。 筆者所見的最接近傳說中的燈光凍至寶,也只有目前即將亮相甌江城成2013春拍的封門青燈光凍了。 雖然它還不是真正的燈光凍,僅僅是封門青到燈光凍的過渡石種,置於燈光下已經能達到全通透(見上圖),極致的玉潤感也展露無遺。 這樣的一封門青燈光凍章料已是久違多年,更不必說真正燈光凍。 通過它我們可以想像真正的至寶燈光凍是怎樣一番通透潤澤的美好畫面。
燈光凍是如此的珍貴,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也只是明代著名篆刻家文彭有幸篆刻過一方燈光凍石。 當年乾隆皇帝坐擁千萬平方公里的廣大河山,也對燈光凍推崇備至,曾派和珅遍尋文彭青田燈光凍印章而終不得(欲知乾隆尋寶細節請查看《文彭青田石印揭秘》 )。 傳說當年大畫家、收藏家吳湖帆僅是得到一方小到不能刻字的小燈光凍章就大喜過望(參見吳湖帆《梅景書屋隨筆》記真燈光凍)。 由於吳先生所處年代距燈光凍出現的明代已有數百年的漫長時間,也沒有留下任何圖片性質的資料,吳先生這方印章究竟是否真正的燈光凍,人們都還尚應存疑。
回到論文,文中所使用的燈光凍標本(也就是標準器)描述稱居然來自某公司的饋贈,那麼它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燈光凍,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況且即便有幸得到了真正的燈光凍標本,鑑於它珍貴且不可複制的特性,研究方法也只能僅僅限於非破壞性研究,又如何捨得像文中的研究方法,將其研磨搗碎進行破壞性的測試與分析呢。
那麼真正的燈光凍究竟如何,我們從古人的描述中可窺得一二。 明 郎瑛《士修類稿》雲:“今天下盡崇州處燈明石,溫潤可愛。”明屠隆《考簄餘事》雲:“青田石中有瑩潔如玉,照之若燈輝,謂之燈光石,今頓踴貴,價重於玉, 蓋取其雅,易刻而筆意盡也。今也難得。”明代的篆刻家甘暘在《印章集說》中說:“石有數種,燈光凍石為最,其文俱潤澤有光,別有一種筆意豐神,即金玉難優 劣之也。”可見真正的燈光凍如玉般溫潤瑩潔,卻又比玉更加通透,燈光之下,能達到一種燦如燈輝的效果。 史料中記載的燈光凍,在古代燈光下鑑賞妙不可言, 大概是因油燈、蠟光色溫較低,光線柔和且飄忽不定,在此下觀察能使人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神秘感吧。
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塊如明代史料記載的真正燈光凍現世,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一番合理的非破壞性的研究監測,出一份真正的驗證標準論文,結束甌江城成之擔憂——“藏界無寧日”,怕也是青田石收藏界的一大幸事了。 即便不能,如有科研機構能對甌江城成2013春拍上的這方封門青燈光凍進行非破壞性科學檢測,進而對傳說中的燈光凍提出合理的科學猜想,恐怕也比拿一塊不是燈光凍的石頭出一份讓人啼笑皆非的論文要有意義的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