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狄秀斌:指尖上的銅鏡

 文物鑑定與鑑賞 
战国 镂空钮蟠龙纹镜 戰國鏤空鈕蟠龍紋鏡
汉代 “景公之象”铭四乳瑞兽纹镜 漢代“景公之象”銘四乳瑞獸紋鏡
唐代 菱花形仙骑纹镜 唐代菱花形仙騎紋鏡
金代 “上京都僧录司”款单龙镜 金代“上京都僧錄司”款單龍鏡
明代 掐丝珐琅花卉纹特种工艺镜 明代掐絲琺瑯花卉紋特種工藝鏡
古語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在古代,銅鏡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正因為銅鏡的這些特徵,才使得狄秀斌會長對其情有獨鍾,愛不釋手。
說起狄秀斌的收藏之路,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起初,狄秀斌收藏的有明清官窯瓷以及一些高古瓷器,後來慢慢進入銅鏡收藏圈,說起狄秀斌的銅鏡收藏,這不得不說帶他進銅鏡圈的一個叫“三樂”的人。 三樂,原名俞金林,是銅鏡啟蒙較早的人,1983年中國還沒有收藏銅鏡的民間藏家,他因為在文化館工作,參與了文革查抄文物清理工作而接觸到了銅鏡,三樂對銅鏡非常痴迷,算得上銅鏡收藏界的大家,具備對銅鏡足夠的鑑賞能力。 2008年的一個晚上,在狄秀斌生意夥伴的介紹下,狄秀斌與之有了一面之緣,三樂為狄秀斌介紹了銅鏡市場,這讓狄秀斌對銅鏡有了初步的認識與興趣,於是,​​狄秀斌就開始了銅鏡的收藏之路。
狄秀斌說,迄今為止,他的藏品已有1000多件,主要有古銅鏡、老窯瓷器、文房雜項等,以古銅鏡最具特色,達300餘面,年代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明清,各朝代器物風格皆有。
“古銅鏡是我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銅鏡是齊家文化時期的,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此後,古鏡製作傳承不斷,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 戰國至秦漢為鼎盛期,造鏡大氣渾厚,顯示出一種雄渾美;魏晉為中衰期,造鏡技術難以為繼,作品大多單薄無​​力,獨具一種纖巧美;隋唐為繁榮期,造鏡复達 高峰,展現出一種精麗美;宋元明清為衰落期,古鏡逐漸淡出歷史舞台,而其中遼金造鏡卻別具一格,流露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粗獷美。”說起歷代銅鏡的特色,狄秀 斌娓娓道來,眉開眼笑。
要說最喜歡哪個時期的銅鏡,狄秀斌沉思片刻說:“只要是好銅鏡,我都喜歡,至於最喜歡的,還是漢代銅鏡,因為那個時期的銅鏡已達到最高水平,製作精良,紋飾華美,內容豐富,最合我意。”
“讀懂藏品背後的意義”
漢代銅鏡是狄秀斌最喜歡的,對於他來說,玩收藏,最重要的就是喜歡,且對每一件藏品背後的故事瞭如指掌,其歷史可讀性不容小覷。 在狄秀斌的珍藏中,有一面西漢“景公之象”銘四乳瑞獸紋鏡,這面古鏡為圓形,圓鈕,柿蒂紋鈕座,直徑19厘米,厚7毫米。 它通體黑漆古,色澤深沉樸重,透出一種久遠的歷史氣息。 鏡面的紋飾為線條流暢的四神、瑞獸及羽人紋,相間排列,呼應自然,頗有動感。 銘文用鳥篆雕刻,刀法細緻,字體飄逸,猶如仙子舞袂,神韻天成。
這面漢鏡是狄秀斌最鍾愛的藏品之一。 之所以喜歡這面鏡子,是因為這面古鏡以它精美的銘文講述著一個兩千多年前的愛情故事。 據專家考證,銘文中的“景公”和“吳娃”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景公”為春秋時齊國君主齊景公,“吳娃”為戰國時趙武靈王的王后。 但齊景公和吳娃並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它們在銘文中應該是代指。 “景公”或為鏡子主人的自稱,而“吳娃”則是他的情人。 “吳娃”又可理解為生於吳地的美麗女子,也許正是她的美麗征服了“景公”其人。
“景公”和“吳娃”的愛情故事很美好,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代人們愛情生活的甜蜜。
除了鍾愛的漢鏡,狄秀斌還有一面唐代的菱花形仙騎紋鏡,這面銅鏡,八瓣菱花形,半圓鈕,內區四組紋飾分別為四位神仙頭束高髻佩戴高冠,分別騎跨鸞鳳、神鹿、仙鶴和麒麟飛翔,身旁流雲飛動,搖曳秀美的花枝點綴其間,四仙裙帶飛舞,衣袂飄搖,一派仙風道骨,逍遙祥和之氣。 鏡緣八瓣菱花點綴花卉紋,亦飄逸自然。 鏡體白光燦然,品相完美。 狄秀斌說,自古以來,身騎白鶴遊青天,是古人對於神仙世界的美妙想像。 南朝文學江淹雲:“架鶴上漢,驂鸞騰天。暫遊萬里,少別千年。”這種跨越時空、自在逍遙的奇思妙想滲透在先秦至漢唐的的文學、詩歌和各種藝術載體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浪漫多彩的一筆。
細觀狄秀斌收藏的這些歷代銅鏡,無不透露出銅鏡本身的歷史厚重感,或許我們只有透過銅鏡,才能窺探歷史的印記,了解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豐富歷史文化知識。 小編想,這正是狄秀斌由衷感慨的,收藏最大的意義是——讀懂藏品背後真正的意義。
“玩收藏,需練就紮實的基本功”
提到收藏這一行,人們都感嘆:“收藏這一行水很深。”“吃藥”、“打眼”這等劇情每天都在上演,因此,進入收藏圈前,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說 起狄秀斌的收藏入門之路,他微笑中透著些許無奈,“剛開始玩收藏的時候,由於眼力不夠,買到贗品是常有的事兒。經驗也不是很足,被賣家在的談判中算計過, 有些賣家還不守信用,記得以前在市場上看到一面古銅鏡,想要購買,與賣家談妥價格後,正要準備去取貨時,卻被告知已被他人買走。當時心裡就暗下決心,以後 玩收藏,一定要好好練就紮實的基本功。”的確,練就收藏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狄秀斌有心建議收藏愛好者:“初涉收藏,首先要補充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只有 掌握了歷史,才能對藏品的歷史有基本的了解,一旦遇到自己喜歡的藏品,就可根據藏品的發展歷史進行收藏;其次要找一位可靠的老師,幫助我們掌眼。”
說起老師,狄秀斌慶幸自己有一幫像三樂那樣的朋友為他指引把關,才使他在收藏之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 雖然在這15年的收藏之路上難免有些磕磕碰碰,但好在早已練就紮實的基本功,收穫了豐富的收藏經驗。 而且,隨著眼力的不斷提升,狄秀斌在收藏圈裡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各大電視台的鑑寶欄目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做客專家席。 如今,他亦是嘉德拍賣的顧問,這一職務主要是對拍賣公司徵集的藏品進行鑑定與把關,狄秀斌的收藏功力可見一斑。
“盡我所能,將中國銅鏡推上更高水平”
多年來的銅鏡收藏經驗,讓狄秀斌深刻體會到,如今銅鏡的收藏研究十分薄弱。 狄秀斌對目前銅鏡市場的現狀表達了內心的看法:“目前的銅鏡收藏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很是脆弱,需要銅鏡愛好者的用心維護​​和強有力的支持。銅鏡的歷史非常悠久,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希望被更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
為彌補銅鏡研究薄弱這一缺陷,狄秀斌成立了“中國銅鏡研究會”。 如今,在狄秀斌的努力下,“中國銅鏡研究會”已經成功申請為半官方性質的民間組織,改名為“中國銅鏡專業研究委員會”,目前理事有71名。 研究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就開展了一系列的藏鏡展,最大的展覽要數今年在杭州開展的“古鏡今照——中國銅鏡研究會成員藏品精粹展”,這次展覽在當時的影響很大,得到了藏家的一致認可。 除了展覽,中國銅鏡專業研究委員會還創辦了自己的會刊《中國銅鏡》,並創建了官網——中國銅鏡網。 展覽、雜誌以及網站三位一體的形式,更加有利於人們全面了解與認識中國銅鏡。 這也是狄秀斌最希望看到的。
作為首任會長,狄秀斌心中自有一桿明秤,他希望將中國銅鏡專業研究委員會推向更高的高度,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銅鏡。 如何讓更多的人關注銅鏡的發展,狄秀斌也費了一番心思。 其實,他有三個心願,或者說是抱負吧:第一是想在原有的銅鏡典籍基礎上補充修訂代表中國當代銅鏡研究水平的銅鏡大典;第二是編輯出版宋、遼、金銅鏡圖冊;第三是籌建中國銅鏡專業研究委員會網上博物館。 狄秀斌說,這三件事目前正在積極的籌備中。 從這些已做或是將要去做的事情中,或許我們能看到狄秀斌對中國銅鏡收藏與文化的付出與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幹實事、潛心研究銅鏡的人,銅鏡的輝煌將指日可待,市場發展前景將是一片光明。
歷朝歷代的銅鏡,遊走在十指尖上,散發著歷史的氣息,透露的卻是狄秀斌的一份摯愛、執著與痴迷。
人物簡介:
狄秀斌,浙江台州人,浙江中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國工商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副會長;
中國銅鏡專業研究委員會會長;
中國青瓷專業研究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古代首飾專業研究委員會副會長;
2011年浙江省十大收藏家;
2012年中國十大古玩收藏人物
2009年,他以69萬拍得一面漢代尚方御鏡,改寫了規矩鏡不值錢的歷史,將規矩鏡的價格從幾萬拉升到幾十萬;
2010年,他以500萬拍得一面明代掐絲琺瑯銅鏡,提高了宋以後銅鏡的價格預期;
拍賣場上,他揮斥方遒,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銅​​鏡,就會毫不猶豫,盡收囊中,現已成為中國銅鏡收藏大家。 他就是中國銅鏡專業研究委員會會長狄秀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