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其前身是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筆船、筆床和筆格,它們雖說造型別緻,但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大約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頭開始設置筆筒,很快風靡天下,流傳至今仍盛而不衰。
材質多樣,千姿百態
筆筒材質多樣,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木質、玉質等雕刻筆筒,除了要關注其本身的質地外,最重要的是看雕工;瓷質筆筒則應從胎、釉、瓷畫水平等方面判斷其價值。
瓷筆筒
瓷質筆筒是一次燒成品,品相和釉色是關注的重點,燒造工藝越難價值越高。從年代上講,明代筆筒紋樣多以人物故事為主,也有醬釉和單色釉。清三代 (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筆筒,是近年來升值最快的佳品。在這一時期,制瓷業空前繁榮已達巔峰。康熙筆筒屬藏家難得之物,市場上大量帶康熙款和畫風的瓷 筆筒其實大多為晚清同治、光緒年間仿造,鑑定兩者區別必須從釉色、造型、畫意筆法仔細研究。目前晚清和民國時期出產的瓷筆筒存世量還很大,古玩市場上還常 常可以看見。
木筆筒
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癭木、櫸木等。鑑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熟悉雕工刀法。現在流行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但凡木質器, 只要用料上乘,只要是硬木,就是好東西。其實並不然,對於木筆筒還應從其工藝水平、年代早晚、產生的時代背景等諸方面綜合評估,用料的高檔與否只是其中的 一個方面。
竹筆筒
目前最早的是南博藏明嘉靖、正德年間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朱松鄰領採用的是圓雕竹刻工藝,刀法深峻,立意古雅。現今古無市場多見仿製品,其水平 只有能望名家項背。鑑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竹製筆筒隨著時間與環境溫濕度變化,表皮會起物理變化——起皺 不光整。
漆筆筒
北京故宮藏明歷帶朋「宣德」寄託款的戧金彩漆云龍筆筒為目前存世最早的漆筆筒,它的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創作還是仿作,其中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後鑲添補痕跡,原作無損品相佳則價高。
象牙、玉質筆筒
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其價值也很高。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牙、玉筆筒鑑定方法與一般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與竹木雕鑑定法也有借鑑之處,或可按時代風格,表面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鑑定。
品美質優,屢創佳績一級標題
目前古玩市場上普通的木筆筒成交價在500~800元,國內大的古玩城或古玩街的店舖內不乏貨真價實的藏品,一些清代的竹、漆筆筒的價格在 7000~1.3萬元,而清早期的黃花梨和紫檀筆筒則非常罕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件也不足為奇。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質之外,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數量較 多的是瓷筆筒,可說是隨處可見。
筆者認為,清三代以前的瓷筆筒,應是我們著眼收藏的重點。在這一時期,制瓷業空前繁榮已達到巔峰,工藝水平之高超,瓷器種類之繁多,其中不乏珍 品。一般來看,在瓷筆筒中,以人物為主的價格比山水的高,這主要是人物比較難畫。如早在中國嘉德2004年春拍中,一件「明末清初·青花嬰戲圖大筆筒」, 就曾以121萬元的高價成交,若放到今天拍賣,其價格還能翻幾番。
筆筒雖是古玩收藏中的「小器」,但在近年來拍賣市場已漸成氣候,珍品筆筒升值很快。如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周芷岩刻黃花梨 竹石大筆筒」,成交價竟高達873.6萬元。相對於瓷質和竹雕筆筒,玉質筆筒存量較少,則價值更是不菲,其中又以白玉筆筒價位最高,常有精品能拍出高價。 在近幾年所有材質的筆筒拍賣成交價前10位中,有4件是玉質筆筒,且都是皇家御製,成交價格都達千萬元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