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雨農齋藝田畫會─王太田大師之潛洚山水121

 

雨農齋藝田畫會─王太田大師之潛洚山水120

 

玉器是唐代最高等級象徵

 大洋網-廣州日報 
玉透雕折枝花鎖(北宋) 玉透雕折枝花鎖(北宋) 玉折枝花飾(北宋) 玉折枝花飾(北宋) 玉人物紋帶板(唐) 玉人物紋帶板(唐)
玉飞天佩(唐) 玉飛天佩(唐)
齐东方 齊東方
唐代玉器更多被當作工藝品?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強調:玉器是唐代最高等級象徵
在談論唐代玉器的社會地位時,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張尉曾明確表示:唐代的金銀器要比玉器發達,整個社會比較崇尚金銀器;唐宋年間,玉器更多只是被作為工藝品看待,用於美化生活,重視程度不太夠。 如果從法門寺出土的2499件重器來看,玉器的數量與爭輝鬥豔的金銀器相比,的確比較少;而在西安何家村窖藏的千餘件大唐遺寶中,玉器所佔的比例也遠比金銀器小。
不過,曾主編過《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則認為,出土量並不能成為判定一個朝代玉器社會地位的準則;無論從史料記載還是從實物的形制看,玉器都是唐代廟堂禮儀中最高等級的象徵。
文、圖/記者 江粵軍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方可系玉帶
中國玉器史發展到魏晉南北朝,顯得頗為“沉默”——出土文物少,代表作更是寂寥不可知。 於是很多人將魏晉南北朝時期定調為中國玉器史的“衰落期”或“斷裂期”。 對此,齊東方首先表達了不同意見:“這種依據考古發掘的玉器數量和種類來做出的判斷,在我看來沒什麼道理。”
齊東方認為,當下我們考古發掘的東西有90%出自墓葬,由於商周時期玉器主要用作禮器,而漢代玉器主要作為喪葬用,會大量出現於王公貴族的墓葬,因此能保存下來被今人發掘。 到了魏晉南北朝,玉器在墓葬中難覓踪影,但這只能推斷出魏晉南北朝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不再將玉器作為禮器或喪葬品,開創了新的用玉制度。 “社會風尚變了,玉的用途也就發生了轉移。另外由於道教、玄學之風盛行,還有人主張食玉,這些都導致​​能留存至今的玉器實物很少,如此而已。”
而這種玉器用途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也被隋唐繼承了下來。 現在從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隋唐玉器,跟前代相比也少得多。 隋朝時間短,目前出土的玉器只有零星幾樣。 唐代歷史長,出土的玉器雖然也不太多,主要集中在何家村窖藏、洛陽齊國夫人墓等少數幾處,但這並不表明唐代的玉器就不尊貴不流行。 不少史料和何家村出土的玉帶,都表明玉器在唐朝較金銀器“高級”,成為朝廷禮儀上最高等級的象徵。
齊東方說,唐代的法律明文規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純金、純玉。”可見,玉器的地位絕不輸於金器。 唐人對器物質地的認識,玉第一,其次是金,再次是漆。 儘管法律對民間用玉加以嚴格限制,但人們對玉器的追逐還是趨之若鶩。
另外,在唐朝,嵌釘了不同材質裝飾物的腰帶是朝廷明等級、分貴賤的一種重要標識。 《唐會要·章服品第》載:“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十三銙。四品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並銀帶,九銙。八 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並钅俞石帶,九銙。庶人服黃銅鐵帶,七銙。”可見,第一梯隊——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係玉帶,第二梯隊的官員只能係金帶,第三等的官 員系銀帶。
唐代的文獻還記載了每副于闐玉帶可售三千貫,當時長安城裡的一個小宅院也就值兩百貫左右。 齊東方算了一筆賬,何家村遺寶中共有十副​​玉帶,按照唐代市價算值三千萬錢,在當時就屬於天文數字。
平面斜刻剔地法
為大唐玉雕獨有
代表唐代玉器頂級製作水平的國寶,每次都會帶給齊東方審美上的震撼。 比如何家村遺寶中的十副玉帶,不僅是當時社會身份地位的標識,也展現了唐代高超的工藝水平,獅紋白玉帶銙尤為突出。 “獅紋白玉帶與其他兩副玉帶和藥物放置在一個銀盒裡,由方銙13、圓首矩形銙1(扣柄)、帶扣1、圓首矩形鉈尾1總計16件組成。盒內墨書稱:'碾文白玉 純方銙一具,一十六事並玦'。 所謂'碾',指的是打磨雕琢玉器的工藝技術,碾文,即碾紋,是唐人對玉器的製作技術和紋樣的稱謂。方銙、圓首矩形銙上面有俯臥、行走等姿態的獅子紋樣,是 先雕琢出獅紋輪廓,再沿帶銙邊沿向內斜刻,將獅紋輪廓以外的空間剔地,使獅紋凸出,然後刻畫眼睛、鬃毛等細部。這種平面斜刻剔地的技法似為唐代玉雕所獨 有,在前代未曾見到。”
何家村還出土了兩對玉臂環(即現在所說的手鐲),其工藝和精美程度,也可謂前無來者。 兩對玉臂環都是由三段弧形白玉銜接而成,內壁平整光滑,外弧壁雕琢成凸棱,打磨拋光。 一對玉鐲以鎏金銅合頁將三段弧形玉連接而成,其中兩段套合在一起不能打開,合頁外側製作成花朵形,中部花蕾突起,花蕾內鑲嵌紫色寶石,四周花葉形框內原來也鑲嵌有寶石,四角各嵌一個珠子。 另一段弧形玉的兩端與前兩段弧形玉以鎏金鉸鍊式合頁軸相連,一為死扣,一為活扣,其軸可以抽出或插入,以便開關。 兩合頁外緣均以獸首形鎏金銅包住,獸首相背,珠子鑲嵌雙眼,頭頂各嵌一紫色寶石。 另一對玉鐲是以金合頁將三段弧形玉連接在一起,每段玉的兩端均包以金片錘揲鏨刻而成的獸首形合頁,可以自由活動,其中一處以金針為插銷,可以靈活插入或拔出,​​以便關閉和開啟,便於佩戴。
“三段式可以自由開啟的玉臂環,不僅玉質上乘,工藝精湛,設計構思也很巧妙,它利用黃金、白玉、珠寶三種材質不同的質地、色彩和光澤,互相襯托,交相​​輝映,使玉臂環更顯華貴富麗。”
另有一件白玉八曲長杯,材質是潔白瑩潤的和田玉,口沿一圈磨得很薄,厚度只有半毫米,不禁令人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
胡風東漸影響唐玉
齊東方指出,何家村玉器及與唐代玉器相關的史料記載,還突出表明了胡風對唐代藝術的深刻影響。
像白玉八曲長杯,完全是薩珊多曲長杯式樣,在唐代陶瓷器中偶見仿製,其上的忍冬紋也在中亞粟特銀器上可見,其形制和裝飾都有濃郁的外來文化特點。 但西亞和中亞卻沒有發現玉制的八曲長杯。 沒有證據表明白玉八曲長杯為輸入品,但可以視為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
而伎樂紋玉帶一共有16板,除了一塊上面是獅子,其他都是人物形象,有的演奏樂器,有的表演歌舞,有的手捧寶物作獻寶狀,有的手持角杯、長杯做飲酒狀,形像都是胡人。 獅子這種動物也並非出自中國,多由西方諸國朝貢而來。 其形像在唐代有石雕,還有三彩塑像,銅鏡、絲織品紋樣上也能見到。
從史料中可知,西域也製作玉帶,而且向唐朝進貢。 《冊府元龜·外臣部·朝貢》就記載:“貞觀五年于闐國王尉遲屋密遣使獻玉帶”。
至於不少古玉書中談到的唐代由於受佛教藝術影響還出現了玉飛天之說,齊東方則表示:“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考古發掘中並無唐代玉飛天出土。所謂的玉飛天傳世品,我並無興趣了解,更別說進行研究,因為一個首要的問題是,它們是否為那個時代的真品?”
齊東方再一次強調,很多觀點不能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就不去分析它、質疑它。
胡人治玉傳奇
隋唐時期有不少胡人擅長玉器製作。 《隋書·何稠傳》記載:“何稠,字桂林,國子祭酒妥之兄子也。父通善斷玉。稠性絕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年十餘歲遇江陵陷,隨妥入長安,仕週禦飾下士。及 高祖為丞相,召補參軍,兼掌細作署。”說的是何稠的父親為西域胡人,以製作玉器為業,何稠繼承父親的手藝,又成了中央官府手工業作坊的官吏。
唐代也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竇乂的人,看到胡人米亮飢寒,便慷慨給予資助,不問是否還債。 七年後,他又見到仍舊飢寒的米亮,再次給了他錢五千文。 米亮感慨地對人說,有朝一日我一定報答他。 後 來竇乂閒居,米亮來了告訴他說:“崇賢里有小宅出賣,直二百千文,大郎速買之。”竇乂買下房子後,米亮說:“亮攻於覽玉,嘗見宅內有異石,人罕知之,是擣 衣砧,真于闐玉,大郎且立致富矣。”竇乂將信將疑,米亮說:“延壽坊召玉工觀之。”玉工大驚曰:“此奇貨也,攻之當得腰帶銙二十副,每副百錢三千貫文。” 竇乂遂令琢之,果然發了大財。 這個故事說明長安城裡有專業的製造玉器的工匠,會製作玉帶,而指點他們的人是個胡人。
齊東方: 1956年生於遼寧省昌圖縣。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唐時期考古、歷史、文物、美術教學與研究。 出版學術著作《唐代金銀器研究》、《花舞大唐春》(主編、主要撰稿人)等多部,發表各種論著百餘篇。 曾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獎勵。

馬未都:從古代瓷器中看三綱五常

 金羊網-新快報
清康熙粉彩五倫大瓶高81.3厘米觀复博物館藏 清康熙粉彩五倫大瓶高81.3厘米觀复博物館藏 清雍正粉彩庭院牡丹百鳥紋蓋缸高21.2厘米觀复博物館藏 清雍正粉彩庭院牡丹百鳥紋蓋缸高21.2厘米觀复博物館藏 這是一個蓋缸,畫得非常富貴,上面的花鳥中也有雙鳥、仙鶴。 這是一個蓋缸,畫得非常富貴,上面的花鳥中也有雙鳥、仙鶴。
五倫中代表朋友關係的是哪種鳥類?

古代人們要奉行倫理觀念,嚴守“三綱五常”
現代人提倡人人平等,但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人們奉行的倫理觀念則是五倫。 過去人們要嚴守“三綱五常”,“五常”就是五倫,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這個關係講究主次、尊卑和先後,是維繫社會整體秩序的基本保證,要求每個人都做到。 “五倫”第一是君臣,套用一句現代的話,可以說是上下級關係,然後是父子、夫妻、兄弟,最後是朋友。
這是清中期一件典型的陳設粉彩大瓶,正面畫的就是五倫圖。 猛一看上面畫的是花鳥,怎麼能看出五倫呢? 中國古人在傳達文化信息的時候,會盡可能化抽象為具象。 五倫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就用很具體的圖像來表現,主要是便於傳播。
首先是君臣,畫面上是以鳳凰為代表,鳳凰是百鳥之王,代表君臣關係。 其次是仙鶴,代表父子關係。 然後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鴛鴦,代表夫妻關係。 再有就是兄弟,代表兄弟關係的這種鳥現在大家不是太熟,叫鶺鴒。 最後是黃鶯,代表朋友關係。
倫常關係在非常長的一段文明進程當中,給了中國人一個極大的心理安慰,讓人們知道在社會中如何去站位。 這樣的大瓶當時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夠擺得起的,而是富貴人家的一種陳設,距今有200年左右。
賞析
這是一個蓋缸,畫得非常富貴,滿是花鳥、亭台、假山。 花鳥中也有五倫的主題,雖然畫得不夠完善,但也表現了倫常關係。 古代的瓷器設計中,並不是說所有的瓷器設計都非常嚴謹,都要按照一定的意圖去做,有時候是很隨意的。 比如這上面的花鳥,有雙鳥也有仙鶴,跟五倫的主題也有一定的關係。 生活中也是這樣,不是說天天碰到的都是那麼複雜的倫常關係,但是身邊所有的瑣事,又都跟生活的哲學有關。 五倫這種關係雖然是封建社會定下來的,但對今天的生活依然有指示的作用。
鑑賞學堂
1
乾隆皇帝把自己的第幾位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丰紳殷德?
馬未都評:這一道題跟君臣關係有關。 乾隆皇帝跟和珅是一對著名的君臣。 乾隆一共有10個女兒,其中夭折了5個,剩下了5個,他把自己第十位公主也就是小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乾隆跟和珅的關係非常微妙,除了君臣以外,還有很多私人感情。 乾隆比和珅大40歲,按當時來算,乾隆都可以當和珅的爺爺了,是祖父輩的。 和珅對於乾隆來說是一個忠臣,君臣之間的默契是超乎想像的。 乾隆到了晚年的時候,身邊離不開和珅。 我們都知道和​​珅是天下第一貪官,據史料記載,和珅被抄家以後,抄出了8億兩白銀。 當時一年的國家財政收入是7000多萬兩,基本上和珅一個人的家產是朝廷12年國庫的收入,富可敵國。 有一種說法叫“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個原因。
2
李清照有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闋詞的詞牌名是什麼?
馬未都評: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是中國歷史上一對著名的伉儷。 李清照寫過很多優美的詞,這是最知名的一闋,詞牌名是《一剪梅》。 詩沒有牌,因為詩比較簡單,形式上只有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四種。 詞牌非常多,有1000多種,沒有人能記得住,必須去翻書。 兩字、三字、四字、五字的詞牌名都有,就相當於給每種形式起了一個名字。 《一剪梅》是其中一種形式,要求的字數是七四四、七四四。
比如李清照這闋《一剪梅》,其中最重要的話是在下半闋,尤其是最後一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個感受是非常準確的。 假如反過來說“才下心頭,又上眉頭”,這個感染力就遠遠不及。 心頭是看不見的,眉頭是看得見的,她的描寫很準確,實際上是表示這件事根本放不下,只能裝著臉上能過這一關,但心裡是過不去的。 李清照這句詞是千古名句,尤其對於失戀和單相思的人,這種感覺非常準確。 “此情無計可消除”,就是沒有任何辦法,一會兒都放不下,永遠在心裡惦記,這就是詞的魅力。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說明李清照跟丈夫非常恩愛,兩個人在互相牽掛。 趙明誠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金石學家,是我們的前輩。 他去世以後,李清照一個人生活得比較清​​苦,她所有的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都出於這段時間。 一個人得到的時候往往不會特別珍惜,而當失去的時候,尤其是永遠失去以後,心裡會非常難過。 所以很多文學作品,包括這樣的詞,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3
“知音”這個典故說的是哪兩個人的故事?
馬未都評:“知音”典故的兩個主角是伯牙和鍾子期。 “俞伯牙”是後來小說中杜撰的名字,其實他本人就姓伯。 伯姓在古代不算太罕見,只是今天很少有人姓伯。 伯姓還有一個知名度很高的人——伯樂。 伯牙善奏古琴,鍾子期能從他的琴聲當中感受他內心的世界,於是就形成了“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 春秋時期就創作出了《高山流水》,不過流傳至今,也未必是當時伯牙彈的那支曲子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水仙操》。 今天的人未必知道這支曲子究竟是什麼樣,但應該知道這個故事,知道人和人之間的這層關係。 人和人之間成為知音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對方是你很熟的人,他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他要幹什麼,這就叫知音;他有一點兒不愉快,你馬上就能察覺到,並會用其他方法去補救、化解,這也算知音。
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實際上接觸最多的不是親人,而是社會上的人,也就是朋友。 一個人在工作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工作上的伙伴,有的能成為朋友,有的可能形同陌路。 朋友之間的相處,在“五倫”當中雖然位於最後,但也是非常重要的關係。 按照科學界的認定,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人在孤立狀態下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弱的,所以需要社會的協調。 生活中朋友之間相處你可能在小事上吃了一點虧,可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幫忙,這就等於又佔了社會的便宜。 我們主觀上並沒有想要佔社會的便宜,而是知道這種相處會帶來很大的利益。 所以朋友關係被列入“五倫”中,說明它也非常重要。

觀隸書《夏承碑》墨盒:百年刻銅千秋碑文

 收藏界
墨盒 墨盒 拓片1 拓片1 拓片2 拓片2
拓片3 拓片3
百年刻銅千秋碑文
——觀隸書《夏承碑》墨盒
文/北京 王立群
隸書始於秦代,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 在石頭上刻字,秦代謂刻石,漢代始稱碑。 刻銅墨盒始於晚清,文字墨盒是刻銅墨盒的主要一項,內容多為警句、格言,名詩、佳詞,楷、隸、行、草、篆五體俱全,但隸書字體較少,把碑文用隸書刻在銅墨盒上少之又少。
此方隸書刻銅墨盒,內容名為《夏承碑》。 盒長方形,15厘米x 10厘米,高4厘米,黃銅質。 盒面從右到左依次刻有59字碑文(節選),左下兩行小字為:庚申、仲夏,右淳于長夏承碑。 下角兩方印,上方為“太白同宗”、下方為“端勗”。
夏承字仲兗,東漢時人,生於公元105年,卒於170年。 曾任縣主簿、督郵、功曹、冀州從事、官至淳于長(淳于縣故址在今山東安丘)。 史載《夏承碑》建寧三年立,碑字隸書。 14行,行27字,原碑久毀。 《夏承碑》碑文載,夏承任職期間,“彈繩糾枉,忠潔清肅,進退以禮,允道篤愛,流恩褒善,糾姦示惡。”去世時,“百姓號啕,臣隸闢踴,悲慟左右,如喪考妣”。 《夏承碑》是為夏承紀事頌德之碑。
宋趙明誠《金石錄》雲:碑在洺州(故址在今河北省永年縣),元祐年間,因治河堤得於土埋中。 明成化十五年,廣平知府秦民悅,發現此碑倒於府址後堂,遂於堂之東隅建“愛古軒”復之,但碑下半截一百一十字已為人剜剔掉。 明嘉靖二十二年,因築城為工匠所毀。 二年後,知府唐曜於漳川書院,取舊拓重刻一碑置於亭中。 存世拓本多系重刻本。
《夏承碑》為著名漢碑之一,其結字奇特,隸篆夾雜,且存篆籀筆意,骨氣洞達,神采飛揚,自元王惲始定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所書,後諸家多沿其說,然無確據。 元王惲,明王世貞,清王澍、翁方綱、康有為等文人對《夏承碑》隸書多有頌詞。
觀隸書《夏承碑》刻銅墨盒,59字碑文,一筆一異,一字一奇,舒展奔放,方整遒勁,筆筆奪目,字字吸人。 左下角兩方印,“太白同宗”應為李姓,“端勗”應為字名。 《中國美術家補遺詞典》載:李克正(1736-1806年),字端勗,號梅村,山西洪洞縣人。 善篆刻,其隸書不在錢大昕、金農、翁方綱、錢泳、奚綱之下,晚年拓碑八十有餘,黃易曰:“梅村善書、嗜碑”。 李克正選此碑文為拓,除喜隸書外,是否還有對夏承欽佩之情呢? 文人之情,盡在意中。
《夏承碑》原碑早已黃鶴不歸,宋前碑拓難得一見。 《夏承碑》刻銅墨盒字體,與明拓《夏承碑》字體對照,視出一模。 此碑文書已不易,神形兼備,刻其更​​難,此刻銅者功力絕非常人,惜不知名姓也。 觀此《夏承碑》刻銅墨盒,百年刻銅,千秋碑文,一幸事也!

我國第一枚八一軍徽展出

 燕趙晚報 
趙光琛(右)與王律展示八一軍徽。 (小圖為我國第一枚八一軍徽) 趙光琛(右)與王律展示八一軍徽。 (小圖為我國第一枚八一軍徽)
(首席記者李梓實習生龔士研)7月27日上午,在省藝術中心“燕趙講壇”現場,中國西柏坡精神研究院研究員王律,在進行“《人民日報》從西柏坡走來”的演 講時,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我國第一枚軍徽和另一枚軍徽樣品,引起了眾多市民朋友的極大興趣,紛紛要求與首枚八一軍徽合影留念。
據悉,這是我國首枚八一軍徽第一次面向世人,此前從未公開展示過。 王律手捧著軍徽,笑容滿面地跟大家合影,並向大家介紹了這枚軍徽的來歷,以及趙光琛老先生當年製作軍徽的故事。
現年90歲的趙光琛先生,辛集人,1948年從晉察冀軍區選調到西柏坡中央軍委作戰部任作戰參謀,1952年轉業到地方,曾任中國航空科技總公司首任黨委書記。 1949年,他在西柏坡聽從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導,參與了八一軍徽的設計工作,週總理還將製作軍徽標準樣品的任務交給了他。
64年來,趙老一直珍藏著最初由周總理親自審定的這枚軍徽樣品。 直到幾天前在王律的請求下,才同意把首枚軍徽展示給家鄉父老。
只見這枚軍徽直徑約為30厘米,五個角的頂端均有小孔,用於固定在軍帽上。 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
市民李先生跟這枚軍徽合影留念後,興奮地說,八一軍徽是趙老先生等前輩在西柏坡開始研究設計的,在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展示這枚軍徽,別有一番意義。 “此時此刻,我非常激動,更加激起對人民子弟兵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李先生說。
王律表示,今後他還要在其他講座和展覽會上,不斷將軍徽和自己收藏的其他軍史文物展示給更多的市民,讓人們形象直觀地了解人民軍隊所走過的輝煌征程。
趙光琛:“總理讓我做軍徽”
在王律先生的介紹下,記者電話採訪了遠在北京的趙光琛老先生。
據他老人家回憶,1948年2月21日,周恩來提議,中央發出一份徵求全軍統一軍旗、軍徽、帽花和臂章的意見的指示。 各野戰軍、各軍區和軍委直屬機關都積極參加了設計工作。 趙光琛是辛集人,1948年從晉察冀軍區選調到西柏坡中央軍委作戰部任作戰參謀。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通過《關於軍旗的決議》後,週總理就指示軍委作戰部長李濤等在設計軍旗樣旗的同時,按照毛主席關於軍旗上要有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的精神,著手設計軍徽。 趙光琛有幸參與了這項工作。
1949年,趙光琛從西柏坡回到香山後,繼續全神貫注跟大家在周總理的親自指導下進行軍徽的設計工作,反復修改。 這時,軍旗的三種設計方案中,有一面樣旗正中是一個紅地鑲黃邊的五星,五星中間是“八一”兩個宋體字,雖然這個圖案沒有成為最終的軍旗,但李濤認為它作為軍徽卻很合適,趙光琛等人也表示同意。 於是,他們連夜做出了樣品,送給了周總理。 週總理很快批准了他們的設計,並將製作軍徽標準樣品的任務交給了趙光琛。
趙老告訴記者,他領到任務後,將圖紙拿到北平前門外西河沿的一家工廠,製作了一枚將五星周邊和“八一”二字鍍成銀色的帽徽。 週總理看過後,說電鍍得太亮、太耀眼。 於是趙光琛又到西河沿製作了一枚塗上黃紅兩色琺瑯釉的帽徽,送到週總理的辦公室。 週總理審後,讓趙光琛把帽徽綴在帽子上,戴上給他看看,趙光琛聽後,先是一怔,他以為只是請首長看看樣品,沒想到週總理這麼心細,忙說:“帽徽後面穿鐵絲的鐵片還沒有焊上。”
週總理聽後說:“固定帽徽不要用鐵絲,鐵絲容易紮傷戰士的頭,還是用棉線固定好。”趙光琛把帽徽放在帽簷上,用手按了按,週總理仔細端詳了一陣子,滿意地點點頭:“現在這樣可以了,就按這個上報中央,徵求意見吧。”
此後,趙光琛拿著這個樣品,去征求在京中央委員們的意見,朱德、聶榮臻、李先念等人都對這一帽徽樣式非常滿意。 1949年6月15日,中央軍委將新軍徽以及新軍旗的樣式,一起向全國、向全世界公佈。 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多了一個光輝的標誌。
1952年,趙光琛轉業到地方,曾任中國航空科技總公司首任黨委書記。
64年前《人民日報》的報導
中國西柏坡精神研究院研究員王律說, 2002年建軍節前夕,他作為《石家莊日報》記者,曾赴京採訪了第一枚軍徽的設計和收藏者趙光琛。 如今他們已交往十多年之久。
今年7月25日,王律又專程赴京看望趙老,說自己即將應邀在“燕趙講壇”舉行紅色歷史講座,宣傳革命文化,並提出可否將趙老珍藏的第一枚軍徽在省會予以展示。 趙老欣然同意,將這枚在人民解放軍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枚軍徽和另一枚軍徽樣品,鄭重地交給了王律,叮囑說,這兩枚軍徽自己珍藏了64年,從未離開過身邊,讓他一定要把軍徽展示給更多的家鄉父老。
在王律收藏的一張194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上,頭版頭條刊登了中央軍委《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式樣》的命令,由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簽署,於6月15日新政協開幕的當天向全國、全軍正式頒布。

刻銅墨盒收藏升溫:新手警惕現代仿品

 新快報 
秋道人款墨盒。 秋道人款墨盒。 刻銅墨盒有多種形狀。 刻銅墨盒有多種形狀。 桂林刻銅墨盒。 桂林刻銅墨盒。
集書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盛行於清代中晚期
享有“最後的文玩”之稱的刻銅墨盒,集書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盛行於清代中晚期。 刻銅墨盒雖然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其作為中國的文房用具之一,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濃郁的民族氣息及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收藏者的青睞,國內正悄然興起一股刻銅墨盒收藏熱。
刻銅墨盒早期材質多為紫銅
談到刻銅墨盒的工藝,首先要講銅墨盒的材質,早期一般為紫銅所製,後期多為黃銅、白銅或黃銅上鍍金銀。 至民國時期出現了琺瑯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銅﹑黃銅﹑紫銅共用材質的墨盒,名曰:“二鑲或三鑲”,但極為少見。 其次為銅墨盒的製作全部為手工打磨,質地好的銅墨盒製作起來頗為費時,往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方可完成。 墨盒底部往往為紅銅,盒蓋與盒身為白銅,內膽以紫銅做底(取其不易腐蝕之性能),蓋內嵌端石硯板作筆舔,並襯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儲存墨汁之用。 盒身內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邊沿與蓋相吻合。 這種設計,既簡單又實用。
最後為銅墨盒的鏨刻工藝,其手法以陰文刻、陽文刻、陰雕陽刻、雙鉤線刻為主,在工藝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融雕、鏤、刻、鑲、磨等複雜工藝於一身,匯詩、書、畫、印成一器。 藝匠們視銅如紙,以刀代筆,採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深則入木三分(仿石雕、木雕、磚雕),淺則細如髮絲(仿漢代玉雕游絲工藝)。 還有一種是採用照相腐蝕手法,極富變化。 早期的銅墨盒大多有作坊標記,如同古堂、淳菁閣、榮寶齋、兩明齋、萬豐齋、愚得閣等。
據刻銅墨盒收藏家安秉武介紹,銅墨盒的製作既有名人自畫自刻,例如清朝末年的陳寅生、姚茫父等大家,也有許多名畫家在自己作畫後再由刻銅大家刻出作品,比如齊白石、張大千、陳師曾、陳半丁、王夢白、徐世昌、華世奎等。
刻銅墨盒價格一路上漲
近幾年來,文房用品的收藏投資開始升溫,銅墨盒作為硯台的補充品,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也在上漲。 銅墨盒為藏家所喜愛,主要是因為盒蓋上所刻的名人書法或名人繪畫作品。 安秉武舉例說,齊白石大師畫的一幅蝦,市場上能拍到幾百萬元,即便這樣也是一畫難求。 如果有一方刻有白石老人畫作的銅墨盒,不僅通過墨盒就能欣賞到白石老人的墨寶,而且花費比買畫少,這種形式也十分別具一格。
由於受到國內文房藏品行情上漲的影響,銅墨盒的投資價值也開始漸顯出來,在古玩市場上日漸走俏。 銅墨盒盒蓋上的圖案沒有題材限制,既可以雕刻名人書法、詩句,也可以雕刻名家繪畫。 安秉武說,當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當屬由名家刻製的或刻有名人書畫的銅墨盒。 而銅墨盒的價格也是連年攀升,20世紀九十年代,200元就能買到一方品相和紋飾都不錯的銅墨盒,而現在,一方民國年間的普通銅墨盒的成交價都要達到幾千元。 工藝稍精一些的銅墨盒,成交價在萬元左右,至於精品則能在拍賣會上拍到十幾萬元。
眼下,雕刻銅墨盒的工藝已經消失,但銅墨盒所承載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卻日益凸顯。 從當前的市場行情來看,投資收藏銅墨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健在的刻銅藝人已不多,傳統刻銅技法幾近失傳,三五年後,銅墨盒的價格或將翻一番。
造型各異圖案變化多端
刻銅墨盒多種多樣,造型奇特,千姿百態,每一方都匠心獨具,巧奪天工。 其形狀除傳統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外還出現了扇形、心形、連體形、梅花​​形、蝴蝶形、壽桃形、樹葉形等造型。 其樣式分為單體、雙體、三層和多層式。 體積大小不等,有的體形巨大豪放(長達20厘米),有的小巧古樸,玲瓏秀氣(僅3厘米),尤令人珍愛。
縱觀中國各時期銅墨盒的花紋圖案,可以說是無所不有。 內容之豐富、圖案之多變,在同期各類工藝品中顯得極為突出。 其銘刻題材主要以銘文書法、繪畫、篆刻等形式出現。 作品皆由知名刻家所鐫,做工精巧、無與倫比。
在晚清和民國時期,銅墨盒被以陳寅生、張樾丞為傑出代表的刻銅藝術家製造成刻銅藝術的主要載體之一,由文人書桌上的器物變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藏家支招
真品與仿製品可以通過四點來區別:1真品的棱角不呆板,老銅墨盒都是純手工製成,不會出現見棱見角,即使是方形銅墨盒,四邊棱角也略有弧度。 2真品都是由白銅、黃銅打製而成的,拿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 3真品的銅質好,白銅墨盒光澤自然,銅質細膩,而贗品的顏色非常生硬且不自然。 4真品的刻工精細,工藝水平高,仿品粗糙。
收藏建議

名家作品價值高尺寸特殊也是上品
安秉武說,收藏刻銅銅墨盒時應該掌握一些竅門:首先,並非所有的老墨盒都值得收藏,一定要包漿自然、材質優良、圖案精美、品相完好的。 其次,收藏盒蓋上有名家書畫並經名匠鐫刻的,如刻銅名家陳寅生、姚茫父等人的作品;最後,如果墨盒的尺寸規格特殊,也值得一藏。 12厘米以上的超大型圓盒和小於3厘米的袖珍盒在銅墨盒中都屬於上品。
安秉武提醒初入門的收藏者,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粗劣的仿製銅墨盒。 陳寅生、姚茫父等大家的作品從民國時期就有大量的假冒仿製品,也是近年來市場上被仿製得最多的。 在仿製品中,有些圖案是模仿舊時經典墨盒,有些根本是臆造。 現在有一種仿製品是用電動刀或激光加刻名人款和年款,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出文字顯得過分規整,深淺劃一,不如舊時刻銅藝人的作品生動自然。 有些舊墨盒雖然沒有名人款,但刻工精湛,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被硬加上新款後,變成了半真半假,反而降低了收藏價值。

一家人把日本機槍當寶貝藏了71年

 長沙晚報 
抗戰時繳獲的日本機槍 抗戰時繳獲的日本機槍
(通訊員吳林芳張先福記者孫占鋒)“這是我祖父從日本鬼子手中繳獲、藏了71年的機槍。這幾天我想通了,還是交給你們吧。”昨日上午,常德市澧縣公安局龍潭寺派出所來了一位老農,交出一挺鏽跡斑斑的機槍和13發子彈。
邊山河是湘鄂二省的分界線,澧縣火連坡鎮澧松村就在河的南邊,這裡歷來是兵家爭奪的要地。 1942年秋天,日軍在攻打常德時,從湖北武漢打過來,首先佔領了澧縣縣城和王家場集鎮。 一天下午,一小股“清鄉”的日軍騎馬來到了邊山河,王先榮的祖父帶著幾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用鳥槍和扁擔在河邊突襲了日軍,當場打死1名日軍,繳獲機槍一挺,戰鬥中,王先榮的祖父也負了傷,事後,他將這挺繳獲的機槍和13發子彈藏了起來,以作紀念。 歲月流逝,機槍或藏在家裡,或埋在土裡,從祖輩,到父輩,再到王先榮手裡,傳了三代71年,機槍和子彈早已鏽跡斑斑,但王先榮仍然像對待寶貝一樣,準備將其傳下去。
7月22日,在公安機關的“駐社聯村”活動中,龍潭寺派出所所長胡秋平在澧松村與村民交談中,淘出了70年以前的老故事。 他有事沒事總往王先榮家裡跑,給他宣講國家法律,講上輩人的光榮傳統。 幾天下來,王先榮拒絕了湖北一收藏愛好者高價收購機槍的請求,主動將槍交到了民警手中。

香港推清朝宮廷服飾展:38件珍貴文物首曝光

 中國新聞網 
香港歷史博物館7月31日起推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清朝宮廷服飾展覽“國採朝章——清代宮廷服飾”,會展出130多件珍品,包括圖中首次曝光的宮廷服製衣紙樣。來源:香港《明報》 香港歷史博物館7月31日起推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清朝宮廷服飾展覽“國採朝章——清代宮廷服飾”,會展出130多件珍品,包括圖中首次 ​​曝光的宮廷服製衣紙樣。 來源:香港《明報》
中新網7月31日電据香港《明報》報導,仿製的清朝​​宮廷服常見於古裝劇,現在還有機會近距離觀賞真正的清朝皇帝和后妃的衣服。 香 港歷史博物館今天(31日)起推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清朝宮廷服飾展“國採朝章——清代宮廷服飾”展覽,展出130多套清廷服飾,同場會放映兩套多媒體節 目,參觀者可透過動畫認識皇帝和后妃在一年四季不同節日和活動所穿戴的各種服飾,以及了解皇帝的新衣從構想到完工的過程。
另製手繪動畫重演皇帝做新衣過程
這次展覽由香港康文署和故宮[微博]博物院聯合主辦,馬會獨家贊助。 為了讓參觀者更加了解清朝宮廷服飾的製度和製衣程序,歷史博物館製作了兩套分別名為《皇帝的一年》和《給皇帝造新衣》的動畫。
前者選用了數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清朝繪畫,例如《道光行樂圖》、《乾隆皇帝射獵圖》和《喜溢秋庭圖》,以動畫科技手法,令圖中人物變成動畫,從而介紹皇帝和后妃在四季不同節日和活動所穿戴的各種服飾。 參觀者看畢約4分鐘的動畫後,可以在展區觀賞真實的服飾。
另外,歷史博物館以黑白手繪動畫形式,製作了《給皇帝造新衣》的3分鐘動畫,介紹皇帝新衣從構想到完工的過程。 當中每介紹到不同衣料和服飾設計時,都會為相關的圖像掃上顏色,從而突出不同的衣服設計。
服飾展品脆弱只展3個月
同場會展出共130多件衣服、鞋和飾品,當中38件更是首次曝光。 它們都是在故宮博物院17萬件織繡文物中挑選出來,其中六成從未在境外展出。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藏品及孫中山紀念館)翁怡指出,參觀者可以在展覽中了解清廷嚴謹的衣冠制度。
翁怡表示,由於服飾展品較脆弱,為保護珍貴展品,所以展期較短,只有約3個月,她預計約有17萬人次入場參觀。 展覽由即日起至10月7日舉行,入場門票20元。

成人勿輕忽腸病毒 34歲男子併發重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大人也不能輕忽腸病毒!一般而言,5歲以下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弱,感染腸病毒容易併 發重症,成人則較少見。日前疾病管制署公布一案例,一名34歲成人男性感染腸病毒之後,竟併發71型重症,出現手足口病,及四肢無力、不自主抖動、發燒等 疑似腦炎症狀。
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 確診後仔細觀察病徵
這名居住在北區的男性病例,家中有幼兒先前出現腸病毒症狀,不排除是透過家中幼兒或其他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所致。疾管署表示,15歲以上因腸病毒併發重症的案例雖然少見,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因此,腸病毒流行期間,家中的大人小孩都應該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以正確方式洗手。
疾管署呼籲,經醫師確診為腸病毒之後,應該注意病人是否出現以下重症前兆: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 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以上這些病徵,務必立即將病人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食用花椰菜 可防老化、抗癌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花椰菜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科學家發現,花椰菜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可維持人體細胞裡粒線體的健康,進而預防疾病包括癌症及心臟病。研究員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
英國食品研究所要求實驗對象食用花椰菜3個月,並透過驗血檢視他們體質的改變。第一組實驗對象共有19名男女,在每週的正常飲食外,再增加400克 的花椰菜(每天3朵小花椰菜);另一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含有高「蘿蔔苷」含量、由英國科學家研發的超級花椰菜Beneforte;第三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 豌豆。
人體細胞中的粒線體猶如「電池」般提供能量,但是功效會隨著年紀而下降。粒線體的失調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及一些癌症。
研究結果顯示,食用超級花椰菜的人,體內粒線體可獲得新的能量,且在粒線體裡進行的一些化學反應也可得到改善,其中2項生化程序得到「重新平衡」。另外,受測者血液中與發炎相關的化合物也減少。若僅食用普通的花椰菜,則需食用3倍的量才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研究教授密森說:「粒線體對人體非常的重要,如果出了問題,它將導致許多因年老而伴隨而至的疾病。」他說,此研究為食用花椰菜可保持健康的說法,提 供了新的證據。密森進一步指出,重點是要有均衡的飲食,並且做適度的運動,但食用超級花椰菜將帶來額外的益處。他建議每天食用2-3次的花椰菜。
研究結論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十字科類食物包含花椰菜、西蘭花菜、甘藍菜、捲心菜、大小白菜、芝麻菜等。

MVI 3225山水國畫教學─王太田老師福興里長青班現場修改袁健民畫作

MVI 3223山水國畫教學─王太田老師福興里長青班現場修改翁彩雲畫作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鹿頭怪獸」隨水波高速猛游 長白山驚見天池水怪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長白山上的「水怪」傳說歷來傳迭不絕,據大陸媒體30日報導,一名長白山天池火山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在湖邊監測取樣時,發現了水面上隱隱約約浮出了疑似「水怪」的不明物體,牠的輪廓就像小鹿頭,並隨著水波迅速移動。
長白山天池位於東北長白山主峰附近,是中國最深的湖泊,也是中國與北韓的交界之處,地方誌上多次記載有關水怪的傳說。自1962年起,更多次有人表示在這裡發現過水怪。
長白山天池火山監測站的工作人員武成智25日清晨,如同往常和同事一起上山,到北坡天池水邊監測溫泉水溫,並取出溫泉的溢出氣體樣本。忽然間,他發現平靜無漪的水面上突然被劃開一道「V」形水波,在水波的最前面,還露出一個「黑點」,並且急速向前游著。
武成智馬上取出隨身攜帶的相機,進行拍攝。他向記者介紹了他拍到的疑似「天池水怪」,一張照片上有疑似「水怪」的頭部露出水面,模糊的輪廓就像小鹿頭。
近百年來,「水怪」傳說一直是長白山這個壯觀瑰麗的高山湖泊之未解之謎。雖然一些科學家以天池是一個火山口湖,沒 有營養成分,以及缺少食物鏈等理由,否定天池存在大型未知生物。但從上世紀初地方文獻詳細的記載,到近幾十年數以千計的人、幾十次的目擊,若要說服人們沒 有「水怪」,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雨農齋藝田畫會─王太田大師之潛洚山水119

 

雨農齋藝田畫會─王太田大師之潛洚山水118

 

勉薩畫派:藏地佛教繪畫的標準樣式

光明網 
勉薩畫派畫派唐卡 勉薩畫派畫派唐卡
根據羅布斯塔的主要弟子、西藏一級唐卡畫師貢覺傑提供給的資料表明,西藏唐卡勉薩派的創始人為追古·曲英嘉措(亦稱藏巴·曲英嘉措) 。 曲英嘉措是著名藏畫和唐卡大師,十七世紀初生於後藏日喀則謝通門縣達那倫珠村,最初是紮什倫布寺的僧人,受業於四世班禪大師,後來成為四世班禪的專職畫師。 四世班禪擴建扎什倫布寺時,任命他負責設計製作壁畫與塑像,因其才能服眾,技藝出色,獲大師(烏欽)稱號。 隨後,受五世達賴喇嘛的賞識,擔任布達拉宮等多處重要寺院的壁畫和唐卡設計繪製,畫才盡顯,威望日隆,被尊稱為扎什倫布寺天成匠師活佛(鎖追古·曲英嘉措)。 除了繪畫,曲英嘉措還是一位傑出的雕塑師、木刻家和錦緞裁縫師,著有《縫紉要典》等傳世之作。
追古·曲英嘉措的藝術創作主要活躍於明泰昌元年至清康熙四年(1620—1665),在前後擔任扎寺、布達拉宮視覺設計師期間,他系統繼承格魯派推崇的勉拉頓珠的繪畫傳統,吸收當時在技法上別開一面的噶赤和欽則畫風的優點,包前孕後,創立了“勉薩派”風格。
其源自勉唐派傳承的造像,度量嚴格,色彩明快,人物造型修長靈動,以“蘭葉描”勾勒衣飾線條;在其具有裝飾性的山、石、樹、雲中最獨特的是青綠山水渲染技法層次豐富、細膩;富有欽則派特點的人物描寫,毛髮虛實變化,善於用灰色表現肌膚。 他 是一位造型能力極強,寫實技藝高超的大師,所繪人物形象特徵具體可感,靈魂世界呼之欲出,筆法輕鬆靈動傳神,傳達了渴望表現真實世界的審美要求,19 世紀的一份藏文文獻《畫師手冊》對追古·曲英嘉措的畫風稱讚有加:“作為美化冰川之地(西藏)的裝飾物及奉獻利益眾生的娛眼甘露而出現的這一奇觀,出自勉 薩曲英嘉措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這是使神與眾生感到歡娛的節目。”
在40 年的創作生涯中,曲英嘉措在扎什倫布寺和布達拉宮都留下了壁畫真跡,特別是紮寺通瓦敦丹殿壁畫最具特色。 在這裡曲英嘉措找到了使自己的靈性得以馳騁的自由,把虛無縹緲的神靈世界用真切可感的筆法展現,驚心動魄而又真切感人。 構圖中上方有噶赤派的大量空間,下方有勉薩派的豐富繁密,主尊造型準確靜穆,主尊之下的神魔小鬼、羅漢尊者,成為他施展寫實才能和藝術想像的廣闊天地。 人物造型生動之極,神氣活現,具備強烈的視覺張力。
確定無疑的曲英嘉措的唐卡真跡是四世班禪像,畫布背面有曲英嘉措的親筆簽名。 這幅用金汁描繪四世班禪的肖像寫實而傳神。 班禪的形象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嘴小鼻大,眼小微斜,五官集中。 精準的線描表現了人物真實的形體關係。 帽簷、領邊、衣紋表現出可以伸展的空間。 這幅金唐略施淡彩舉重若輕,足以名垂畫史。 作為四世班禪大師和五世達賴喇嘛的宮廷畫師,曲英嘉措的作品主要存留在扎什倫布寺和布達拉宮。 其所推行的勉薩派風格得到了格魯派的供養,獲得了政治、宗教和經濟上的有力支持,左右了畫師行會的發展,逐漸成為近代西藏最活躍、影響最大的畫派之一。
勉薩派把《度量經》作為製作壁畫、唐卡的嚴格標準,逐步形成了佛教繪畫的標準樣式。 “標準樣式”的存在,對美術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勉薩派以“標準樣式”的強大影響力替代或是同化了勉唐派的傳承,表現了更廣泛的人民性。 其影響面之廣,歷史之長,畫家群之眾,畫作之多,都是歷史上任何一個畫風畫派都不能相比的,其影響覆蓋了藏傳佛教的所有角落。 曲英嘉措創立的勉薩派“標準樣式”出色地完成了藝術服務宗教的職能,成為藏傳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繪畫樣式。

膽固醇居高不下 甲狀腺恐異常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近日2名男子不約而同都因血液中總膽固醇飆破300mg/dl而就診,其中一名陳姓男子雖有規律運動、油炸不沾,並服 用降血脂藥物,膽固醇還是偏高,經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檢查,發現2人都是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因為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續發性膽固醇過高。
大 里仁愛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文森表示,陳男服用降血脂藥前,總膽固醇數值飆到400mg/dl,服藥後還是超過300mg/dl,過去3年內罹 患2次梗塞型腦中風;但由於陳男有運動、平常也不吃油炸物,不解為何還膽固醇偏高,經抽血檢驗後才釐清是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
而另一名45歲李姓男子,健檢發現總膽固醇高達330mg/dl,雖服藥控制,還是居高不下,後又因肌肉疼痛急診,發現降血脂藥物會引起橫紋肌溶解 症;林文森表示,民眾若膽固醇居高不下,除服用降血脂藥物,也要檢查是否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因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出現膽固醇過高及倦怠嗜睡、水 腫、怕冷、心律不整等問題,但症狀不明顯,甲狀腺也不一定腫大,因此很多人並未察覺。
林文森提醒,總膽固醇超過300mg/dl的機會很少,若接受藥物控制效果差,且有甲狀腺家族病史,就可能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主要由於自體免疫系 統的長期紊亂引起甲狀腺組織被破壞,無法製造足夠甲狀腺素,通常口服補充適量甲狀腺荷爾蒙即可,而前述2位病患,經投藥後,總膽固醇已控制在 200mg/dl左右。

長久姿勢不良 可能引發脊椎側彎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上班族生活壓力大,常家庭、工作兩頭燒,加上長時間久坐辦公室,使得腰部、脊椎常出現不明的痠痛現象;根據調查顯示, 長期的姿勢不良,除了會傷害身體軟組織、造成肌肉僵硬外,更可能導致頸椎與脊椎的問題、造成頸椎神經壓迫或是脊椎側彎,民眾不可不謹慎看待之。
日本名醫吉田始史曾在其著作中說,只要擁有正確姿勢,許多腰痛、脊椎的現象,其實都可以預防,可見正確坐姿對身體健康影響頗大。但令人煩惱的是,不良的坐姿常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發生,發現問題時,通常就是身體要就醫時,如何能隨時隨處注意坐姿,似乎成為全民的共同議題。

長久姿勢不良 可能引發脊椎側彎

護脊業者春木禾馬英軒表示,容易產生腰痛的族群除了上班族外,求學中的青少年、需要抱小孩的父母及需長時間開車、靠手機平板生活最新興起的低頭族,需要彎腰工作的族群都是最可能產生脊椎側彎的族群。
他建議消費者,改善不良姿勢首要方式,可由日常生活做起,如定時站起來走一走、多伸展手腳、或使用一些具有保護脊椎、紓緩腰部壓力的工具,如靠枕、 美姿坐墊、功能椅、塑身衣等都可以幫助民眾維持良好坐姿。舉例來說,上班族可在辦公椅上擺放美姿墊,使腰部有所依靠自然挺立並包覆住臀部,半強迫性讓坐姿 端正,自然可以減少病痛的威脅,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強調機能性的工具,可幫助民眾達到端正坐姿的目的。
「生活習慣病」一直是現代人需面對的健康威脅。日常生活中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習慣,都有可能讓身體不適,更何況是長久姿勢不正確。「腰部」是人體的 主軸,負責承接全身的律動,如果腰部出現不適,有可能全身活動力都會受到牽連影響,民眾應由小養成好習慣,以避免因輕忽生活習慣而招染疾病上身的隱憂。

民間收藏的崖州風物:公雞碗助夫起家

 海南日報 
民國公雞碗海南日報記者蘇建強攝 民國公雞碗海南日報記者蘇建強攝
在三亞市港門村社區,擁擠熙攘的街巷裡隱藏著一座私人文博館,這是三亞市第一家私人文博館,館主是三亞市老作家蔡明康先生。 從1950年代開始,蔡明康用心搜尋,目前展示的各種物件達1300多件,都是原崖州地區(今三亞、樂東、東方一帶)不同時期的文物。
文博館設在一樓。 收藏品年代從唐宋開始,以明清和民國為主,包括崖州地區人文風俗、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文物。 這些文物如同一扇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崖州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
這1300多件藏品中,要是詳細分類,或許有上百種分法,館主蔡明康決定按照婚嫁習俗、人文風貌、社會變遷等類法將藏品簡單劃分,原汁原味地展示這些民間史物中的崖州風情。
公雞碗助夫起家
關於嫁妝,最早來源於《詩經》,中有記載“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可見,閨女出家配送嫁妝的風俗,早在春秋時期已出現。 在港門村文博館的藏品中,有很多是蔡明康先生蒐集的古崖州婦女婚嫁之物,其中,3個疊放在透明玻璃櫃裡,樣式古樸的公雞碗引起了記者的興趣。
蔡明康現收藏的這3個大中小的公雞碗,均來自好友贈送。 蔡老說,當年好友孫有經得知他向來有蒐集文物愛好,偶然覓得公雞碗,如獲至寶,冒著似火驕陽特意送到蔡明康老家樂東羅馬,可見老友情意深厚。
公雞碗是一種以黑尾公雞、芭蕉和花為圖案的土瓷碗,碗口大底小,碗麵很隨意地用紅、墨綠、黑等簡單的色彩描著一隻公雞,粗獷的工藝透著一種特殊的美感。 在閩南沿海一帶,早先許多家庭的碗、碟、湯匙等陶瓷餐具,都有栩栩如生的公雞畫像。 在農耕社會,人們日出而作,以清晨打鳴公雞作為一天的開始。 因雞在閩南語中與“家”同音,因此公雞碗又有起家興旺的意涵,又叫起家碗。
唐詩人李頻曾詩曰:“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雞是人類飼養最早的家禽之一,古人敬佩雞的勤懇與愛心,稱雞為德禽。 據蔡明康介紹,崖州人素來愛公雞的大將風度,民間春節時,人們喜歡買張公雞年畫貼在家門口,一來“雞”與“吉”諧音意蘊著大吉大利,二來,養雞是一個家庭富足的表現。 民國時代的崖州地區,姑娘出嫁,必有公雞碗作嫁妝,願夫君成家後,考取功名,​​業有大成,榮華富貴。
據記載,崖州地區的陪嫁品中,須有一整套的“公雞全”,計有:公雞茶壺一隻、茶杯3只;公雞酒壺一隻、酒杯5只;公雞大碗4只、中碗10只、小碗10只;公雞大盤4只、小盤4只;公雞碟10只;公雞湯匙10只。 外配筷子10 雙。 “古崖州婦女出嫁,娘家無論家境貧富,都會送一全套的碗盤,代表著一對新人即將組建一個新家庭,同時也寄望著希望女兒嫁為人婦後,勤儉持家,助夫起家發達。”
“我老伴嫁過來時本也有一套公雞碗,可歲月久遠,這套公雞碗不知何日已經'煮鶴焚琴'。”蔡明康說,老伴曾向他講述過為置辦這套“公雞”牌嫁妝,岳母攜帶自家種養的豬與大米從望樓港大船過海去三亞、紅沙售賣,為她置辦嫁妝。 歸家時船在駛入南山角海面遭遇颱風,差點葬身大海,幸得“吉人天相”,人、貨終於安全抵家。
陪嫁巾謹遵家訓
自古以來,崖州婦女以勤勞智慧,善良淳樸而知名,其中的典型代表莫過於中國歷史上的棉紡織專家———黃道婆。 雖在黃道婆籍貫是否屬於崖州這個問題上,後世學者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但黃道婆是在崖州學習的“崖州被”織造技術,並帶回家鄉上海烏泥涇傳播推廣,使得“被更烏涇名天下”。 崖州當時的先進織造技術可見一斑。
在蔡明康收集的織錦婚嫁文物中,有一條質地輕薄柔軟,圖案紋樣精細的織品,是崖州地區特有的一種婚嫁品,俗稱陪嫁巾。 這條長70厘米,寬25厘米的陪嫁巾上繡著一聯家訓:“敢謂今人優四德,當遵母訓守三從。”
“不嫁官人拗竹椅,不嫁商人會漂屍,願嫁農家做百姓,睡在深方聽雞啼。”崖州女人善良誠實,腳踏實地,認為婚姻應當門當戶對,不想飛上枝頭當鳳凰,甚至民間流傳有這樣表明嫁女心蹟的崖州民歌。 從這首民歌中,可窺得,尋常百姓人家希望女兒找個好歸宿,過上男耕女織的農家平淡生活。
崖州素來有尊禮重教的風氣,特別重視婦女“三從四德”遺訓教育,女人嫁人後,不應當做出踰矩違禮,有辱夫家的行為舉止。 女兒出嫁時,會特別織繡陪嫁巾一條,上面繡有遵守婦德婦道的家訓,讓其帶回夫家後,要掛在妝台架上,每日梳洗時默念,自省其身。
青色婚服寓意美滿
在蔡老收藏的物件中,有兩件男女婚禮服懸掛在角落裡的玻璃櫃裡,彷彿在靜靜訴說那昔日的平淡歲月。 這兩件婚禮服乍看很簡單,實際上有著不同寓意。
男式婚服是一條立領窄袖的藏青色布衣長袍,按照崖州風俗,這條長袍既是婚服也是葬衣,人一生只有在婚日和臨終前各穿一次。 女士婚服是一位崖州農家婦女的嫁時禮服,一條圓領、寬中袖、包襟前袖口的深灰色上衣。 這件女士婚服綢質布料製作,質地輕柔光滑,做工精細,據蔡明康考證,應當是民國之物。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紅色向來是中國傳統婚禮的主色調,尤其是婚禮服裝,習慣以鮮豔顏色烘托氣氛,向來愛以紅色表示喜慶,襯托新人,預示未來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滿。
然而,中國地大物博,社會風俗也隨地區各異。 民國以前的崖州地區,婚慶禮服卻是以藏青色為主色調。 蔡明康解釋說,崖州人過去的婚禮服以藍色為主,後來重青色,原因是崖州儒人認可荀子的“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說法,以青色寓意興旺、喜慶,吉祥的婚後生活。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與當時的政府規定有關。 封建社會講究門第等級,對百姓服飾有著嚴格規定,社會階級不同的百姓穿戴要求不同。 如清代末期,平民百姓只能穿青、黑兩種顏色,違者將依法處理。

廣州陳家祠展現新貌:藏品兩萬國寶三千

 大洋網-廣州日報
牆上“梁山聚義”磚雕 牆上“梁山聚義”磚雕 青花崗石雕龍雀替 青花崗石雕龍雀替 象牙彩繪人物庭園圖扇 象牙彩繪人物庭園圖扇
潮州金木雕六角形香炉罩 潮州金木雕六角形香爐罩
原標題:陳家祠藏品不會交廣博
陳家祠120歲考古專家麥英豪說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這是54年前郭沫若對陳家祠的即席評價。 最早以“民間工藝”命名的官辦“民間工藝博物館”陳氏書院(陳家祠)今年迎來了120歲生日。
文/圖記者黃丹彤
修繕三十年面積增一倍
“盛世修碑文,不久之後陳家祠水塘復原後,120歲的陳家祠將完整再現昔日風采,將向市民展露出神秘的面孔。”昨天,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微博]館長李卓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李卓祺從1979年開始調進陳家祠工作至今,見證了上世紀80年代初廣州市政府歷次對陳家祠的修復過程。 “在過去120年間,城市的變遷,曾經令這座古祠歷經磨難。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30多年來,陳家祠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修繕。 ”李卓祺回憶,歷經滄桑的陳家祠一度藏身小巷中,如今已經完全顯露在廣州的旺市區,2011年陳家祠嶺南文化廣場建成之後,整個周邊面積超過70000平方米,比120年前的陳家祠的原始總面積36600平方米幾乎是多出1倍。
“尤其從1999年開始,廣州市政府啟動對陳家祠東面圍牆修復工程,先後找到散落地下多年的旗桿夾基石、石獅基座和水塘遺址等考古發掘,至今​​,原貌恢 復了神龕、實現對前院部分建築拆遷、重新豎立旗桿鬥、遷走菸廠保暖管,還加上每隔5年政府斥專款對祠堂內'三進兩廊'的屋頂的塗色翻新……歷經14年修 復,一度淹沒在城市石屎森林的陳家祠再露芳容,成為中國位於城市中心區內獨一無二的精美祠堂。”李卓祺說。
針對此前媒體報導稱“陳家祠其藏品陳列、保管問題將由新建的廣州博物館[微博]統籌解決”問題,廣東省著名考古專家麥英豪昨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陳家祠所有館藏,都是針對“廣東民間工藝”專題收集,其中4000多件是建館之時,由港澳知名的文物收藏家、鑑賞家楊銓先生贈送。 陳家祠與陳家祠的館藏文物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不會也不可能由將來新建的廣州博物館收藏。
嶺南獨韻融匯中西
鐵件僅有陳家存
“在西關大屋中式古建築中,鐵鑄構件都在上世紀'大煉鋼鐵'中被回爐了,如今唯剩陳家祠還保留完好。”李卓祺介紹,“就材料本身,陳家祠也是迄今發現廣東唯一一座集齊三雕(磚雕、石雕、木雕)兩塑(灰塑、陶塑)一彩(彩繪)一鐵(鐵鑄)元素的嶺南古建築。”
在陳家祠過道圍欄,精緻石雕裡面隨處可見鑲嵌的鐵鑄圖案構件,其中一對《鳳凰麒麟》題材的鐵鑄圖案,上面的鳳凰麒麟遙相呼應,動作栩栩如生。 還有一個雀替《西天取經》木雕,表現的正是家喻戶曉的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和尚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傳說。
怪獅辟邪頭生角
“與很多祠堂的獅子不同,陳家祠屋頂獅子卻帶角。”嶺南古建築專家湯國華介紹。 “長角的獅子也為嶺南建築獨有,被稱作獨角獅,在陳家祠屋頂保留完好,首進垂脊就有幾尊《獨角獅》灰塑。”湯國華說,獨角獅一般裝飾於山牆垂脊前沿上,全身朱紅色,獨角,狀若凌空而下,氣勢雄偉。 人們踏進頭門簷口猛一抬頭,只會見到一隻只簷口獅看著你。 這些獅子造型都來自佛山民間傳說。 傳說明代初年,佛山地區出現一頭怪獸,吞食禽畜,毀壞農田。 人們想出“以怪治怪”的方法,請藝人用竹紮成獨角獅,用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的方式將其嚇跑。
全景羊城廊上觀
陳家祠建築上的藝術構件還包含著多幅羊城大風景。 在連廊屋頂一幅名為《羊城首景圖》的灰塑。 根據嶺南古建築專家湯國華辨認,構圖上除了綿延的越秀山嶺,左下角是五仙觀的禁鐘樓,左上角為大北門,中間上方是已被拆除的觀音廟,中間左側為三元宮,右上​​角為鎮海樓。 圖中竟包含粵秀連峰、五仙霞洞、鎮海樓等清代羊城八景之三景,首景圖原來藏著清代多幅羊城大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幅《羊城首景圖》,遙遙對應廊道屋頂,還有一幅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琶洲砥柱》灰塑。
洋像天使穿肚兜
“傳統的日神塑像手捧的是太陽,而陳家祠垂脊上一尊日神灰塑卻打出'V'手勢。”湯國華解讀,“垂脊上'V'手勢如果不是後人改動,就很可能是陳家設計祠堂時,對西方文化的引用。”
“陳家祠很多構建細節同樣帶著濃厚的西方文化元素。”湯國華介紹,在建築墀頭有一對《小天使》磚雕,帶翅膀的小天使身上還有中國兒童特有的肚兜,頭上留有兩個髮髻;而在樑架上,共有5對洋人面孔沒穿衣服的《小天使》木雕。 “就連屋簷下的木雕上的鐘,也採用羅馬數字標識。”湯國華說。
藏品兩萬國寶三千
“從1959年建館至今的54年間,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的各類文物逾20000件(套),其中國家級珍貴文物近3000件(套)。”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副館長黃海妍透露。
扇上清宮圖
其中像牙彩繪人物庭園圖扇,扇面中人物面部貼以像牙,繪清宮庭院圖,雙面合計人物達60人,生活氣息濃郁。 扇面邊飾雜寶、金錢、蝙蝠等圖案。 由於扇面採用天然礦物質顏料繪畫而成,畫面至今仍色彩艷麗如初;扇骨則作抽絲處理,著色加彩描金,刻柳庭人物圖。
雀替花雕龍
“雀替是一種建築裝飾品,它指在柱與額枋相交處所形成的框格中加上的三角形木塊或石塊。”黃海妍介紹,這種構件的花紋題材開始以卷雲為主,逐漸發展到龍鳳、花鳥、人物、瓜果等。
爐罩生香氣
記者還看到一件潮州金木雕六角形香爐罩,呈六角形,罩座設望柱、圍欄,罩邊鏤雕精細的纏枝花紋,爐罩六面分別精雕細刻人物故事、花蝶、梅雀、老鼠、葡萄等花紋。
1893年農曆八月
由廣東省72縣陳姓聯合建造的陳氏書院落成
1959年10月
以陳氏書院為館址成立的廣東民間工藝館正式開放
上世紀
80年代初起
廣州市政府對陳家祠進行了多次修復
1999年
陳家祠東面圍牆修復啟動,歷時14年
2002年
2011年
陳家祠10年中兩度入選“羊城八景”
2011年
陳家祠嶺南文化廣場建成,陳家祠較初始面積增加一倍
2013年8月
陳家祠迎來120年華誕

翡翠BC貨巧辨別(圖)

 潘家園網 
翡翠BC貨巧辨別 翡翠BC貨巧辨別
撰稿/楊鯤攝影/李曉準
編者按:潘家園網現已推出“辨偽存真”欄目,特邀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及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專家團隊,展示與揭露藏品作偽方法,傳授鑑別技巧,從而提高廣大藏友辨別藏品真假的能力。 本期內容即整理自“辨偽存真”欄目。
照片中的手鐲就是一件“C貨”,即經過注膠染色處理後的翡翠商品。 乍一看還是挺好看的,但是上手後感覺分量不夠足。 在燈光下,可以看到染色的痕跡沿裂隙分佈,同時還可看到注膠的老化痕跡。
國家技術監督局根據目前市場上所售的翡翠飾品,頒發了三類技術標準,即A、B、C貨:
A貨:天然翡翠原料的製成品。 其質地及顏色沒有經過人為地改造,保持其天然的本質。 此類飾品,隨著佩戴的時間加長會更加水潤光亮。 如標誌為“翡翠手鐲”,其一定為天然或A貨。
B貨:對地子臟,灰黑,水幹,具綠色或深色的抵檔翡翠原料或半成品,進行人工化學,物理方法的處理,可增加其透明度,外觀較好,又透又亮,同時能使原有的色更為好看。 這種人工的強烈的腐蝕處理,破壞了翡翠的原始結構,使其變得疏鬆,因而多要充填有機膠加以粘固。 這樣就改變了翡翠原有的光學及物理性能,失去了它自身的真正價值。
C貨:是在B的處理基礎上再人為的將無色或淡色的翡翠加染成艷麗漂亮的色彩。 所加顏色有紅色或綠色。
此標準並不代表翡翠的等級。 對於B、C貨來說,國家標​​準已有明確規定,在所售的貨物名稱上必須標註“翡翠優化(處理)”,否則就是以劣充真充好之欺詐行為。 如果您不能確定選購的翡翠商品是否是A貨,最穩妥的方法還是拿到專業鑑定機構去進行鑑定。

印章印石收藏小投資大空間

解放日報
青田藍星印章 青田藍星印章 雞血石(劉、關、張)工藝對章《降龍伏虎》 雞血石(劉、關、張)工藝對章《降龍伏虎》
本報記者汪敏華
城隍珠寶下月起將舉辦“2013國風雅韻"國石"之印石文化展”,這一消息讓不少市民好奇:賣首飾珠寶的怎麼辦印石展?
緣由很簡單:以往只在雜項拍賣場上露臉的印章印石,正以其“小而美”的收藏投資“錢途”,吸引印石愛好者紛紛入市,印石在珠寶收藏市場上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
小投資大空間
藝術品投資市場遭遇調整之際,大多數拍品在拍賣台上成交率低於五成,而印石和印章的成交率卻高過7成。 個中原因在於其還處於價格窪地。
朵雲軒已經舉辦多次印章專拍,2011年匯集了齊白石、徐三庚、吳昌碩、陳巨來、林清卿等250方名家印章,但估價卻讓懂行者慨嘆太低。 比如3方陳巨來印章,整體估價為1萬元。 徐三庚的一套7方印章,整體估價僅為35000元。 即便在書畫市場中創下過4億元天價紀錄的齊白石,他本人的印章和他為劉半農所篆刻的“廣陵人”印,估價也只是幾萬元。 估價最高的是清代閔釗所刻的虛谷自用印章,為30萬到50萬元。 去年又舉辦了當代篆刻名家拍賣專場,標王也不過30萬元,而當代水墨的天價作品早已過千萬,甚至近億。 80方名家印章的成交總​​額,可能還買不到一張普通的張大千或齊白石的作品。
專家介紹,翻看歷年拍賣成交記錄,近現代印章的成交價格大多為數万元,鮮見成交價格突破百萬元的。 也正因為如此,上海收藏協會副會長陳克濤認為,印石和印章的收藏投資“錢途”很長。
小身材大學問
印章收藏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從印章材質是否珍貴,到刻面文字是否有文學性,從篆刻的刀法是否精到,到篆刻者和使用者是否著名,印章收藏者還必須要深諳書法。 很多投資者就是被這些門檻擋住的。
小小一枚印章,名稱就繁複不下十幾種,主要有:璽、寶、圖章、圖書、圖記、鈐記、鈐印、記、戳記等等。 古時候,印章通稱為璽。 到秦統一中國後,只有天子之印稱為璽,其餘的都稱印。 到了漢代,諸侯王稱璽,將軍稱章,其餘稱為印。 後來到了清代,皇帝之印稱為璽。 親王以上的印叫寶,郡王以下的官員的叫印,私人的叫圖章等等。 在款識功能的基礎上,印章逐漸成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印章的形狀有方、圓、長方、橢圓等,但以四方章居多。 印章材質從古到今不斷拓展,其中印石最受歡迎。 壽山、青田、昌化、巴林是中國著名四大系印石。 壽山石因其產於福州北部壽山鄉而得名,其開發年代已有1500多年。 青田石石質結實細密,刀感軟硬適中,特別富有金石味。 與壽山石主調的尚艷、尚濃不同,青田石主調尚清、尚淡,退盡火氣,雍容嫻靜。 雞血石名滿天下,而它就是昌化石中的一種,在昌化雞血石中,除了紅色的雞血外,還有黃、白、黑褐等色。 巴林石產於內蒙古巴林右旗的大板,在清康熙年間有作為貢品的記載。 巴林石礦源豐富,色彩斑斕,品種繁多。
印章除了作為印鑑外,還可做書畫章(閒章)刻警句格言,在信札、書畫上作為壓角章。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就鍾愛收藏印章,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
據悉,城隍珠寶將於8月2日起舉辦的“2013國風雅韻"國石"之印石文化展”,匯集了我國眾多印石產地盛產的各類印石,其中不乏並稱為“四大國石”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以及巴林石。
小收藏大講究
判斷印章價值最核心的是:誰篆刻? 什麼材? 印章如果由名家篆刻,不管是什麼材質都會身價倍增。 如果非名家雕刻,則看材質。 具體來說,決定印章價值高低的因素分別有以下幾點:
一是印材。 近年來各類名貴印材資源逐漸稀少,價格不斷攀升,特別是田黃、雞血石等,更是如日中天。
二是名家篆刻作品。 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價值往往要高於其他篆刻家的作品。 如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稱的陳巨來等人的作品,他們對篆刻的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當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自然影響印章價值和行情。
三是印文內容。 西泠拍賣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張大千象牙用印“瀟湘畫樓”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印不僅因其刻製精美,品相較大且完整,同時也承載了方介堪與張大千之間的友誼,才創造了99萬元的天價。 而方介堪先生的一般篆刻作品則價格遠遠不及。 該場拍賣中另一方吳昌碩刻象牙閒章“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內容的特殊性,以78.1萬元的高價成交。
四是印鈕雕工。 印鈕發展的歷史上名家輩出,清代有楊玉璇、週尚均等,近現代又有林清卿、林文舉等人,這些名家精良的雕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五是名家用印。 名家用印具有相當的人文價值,在歷屆拍賣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專題,如潘伯鷹、溥儒、殷梓湘、任政等書畫家用印,以及周湘雲等藏書家用印等,他們的價值不僅在於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更是承載著一段歷史。
專家戴叢潔曾撰文介紹:印章收藏可以棄博攻專,根據主題系統收藏。
比如可以按名家篆刻進行專題收藏。 如丁輔之收藏西泠八家篆刻印章,不僅形成了一種樹立品牌的效應,同時也影響了印學的發展,人們在談到浙派篆刻時,丁輔之的作用也成為話題。 在收藏過程中應多加考證,包括創作年代、風格、特點,以及印材。 某些特定印材對作品風格具有特定性,如牙章等。
也可以按印石及印鈕進行系統化收藏。 比如一些藏家喜歡以壽山​​石為範圍,收集各類品種石。 或以昌化雞血、青田封門青等為目標,單一品種達到一定數量,形成一個系列。

收藏動物標本要掌握尺度

 今晚經濟周報
收藏動物標本要掌握尺度 收藏動物標本要掌握尺度
對於並非醫學界的普通收藏者來說,如果覺得收藏專業醫學書籍或者中醫處方有一定鑑賞難度,那麼則可選擇趣味性較強的醫療用具進行收藏。 韓順平說:“像一些有醫療用途的動植物標本、礦石、奇石,都可選擇收藏。在收藏過程中爭取逐步提高檔次,使藏品形成系列。”
韓順平介紹,動植物標本收藏在國內漸成氣候,甚至有人追逐珍稀動物標本,但他也表示如今很多人追求老虎、獅子等野生動物標本,這些並不利於野生動物的保護,甚至有縱容殺戮的嫌疑,縱然購得,手續合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他所說的動植物標本收藏,是指那些有醫用價值的標本,比如珍稀的藥材以及能入藥的昆蟲小動物等。 因此,對這類藏品,收藏者應有一定的尺度把握。
礦石、奇石等標本的收藏,韓順平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他表示,收藏礦石奇石標本的好處也有不少,首先是研究價值,礦標因其記錄、保存了所在地的物理化學變化情況,在地質礦產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收藏礦標進行研究,就可對該地該礦的地質構造、年代、成因,礦物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能有所了解。 因此,從事地質、礦產研究的單位或個人,是必須收集收藏一些礦標的。 其次是為了欣賞礦晶的自然美。 礦晶礦標的晶瑩剔透、五彩繽紛,以及它們那千奇百怪的晶簇、造型,合理和諧的韻律、組合,往往能給人極大的美感。 許多人買礦標,就是為了將這些天然藝術品請到家中,以便自己能天天看,日日賞,愉悅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態。 第三還有升值的可能。 任何收藏,說到底都是一種投資行為。 由於礦物晶體具有科研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又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好礦標的升值空間是很大的。 從這幾年礦標市場來看,好的礦晶礦標每年價格都在上漲,有的甚至是一年翻一番。 正因為礦標漲價快,收藏礦標就成了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 早在19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就開始盛行收藏、賞玩礦晶,到今天,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僅美國就有幾千家礦晶公司。 與他們相比,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剛剛起步。 在可預見的未來,有著豐富礦產資源的我國也一定會掀起礦晶收藏熱潮的。

茶喝多影響鐵吸收紅茶最明顯

塔夫斯大學營養科學研究員黛安·瑪凱提醒,喝太多茶影響鐵質吸收,紅茶尤其明顯。
對於想要懷孕的人,足夠的鐵質頗為重要。營養師提醒,缺鐵影響生育,不孕的女性透過抽血檢測可以明顯發現到鐵質不足,這時只要補充鐵質就可以增加受孕機率,鐵質不足會造成血管運送氧的功能變差,如此一來影響卵巢功能。
營養師表示,最佳鐵質來源除了動物肝臟,其次是牡蠣、貝類、內臟類、瘦肉,肉類中以紅色越深,含鐵量也愈多;乾豆及蔬菜是植物中鐵質最佳來源,其次如葡萄乾、紅棗、黑棗、全穀類,此類食品含鐵量多。但整體飲食仍需均衡。
營養師說明,一般人補充鐵質,可以先從食物著手,發酵豆類、味增、納豆、深綠色蔬菜等等,同時也要減少茶和咖啡的攝取,因為這類飲品抑制鐵質的吸收。若要喝也要等到飯後半小時再喝較佳。
如果發現持續缺鐵或貧血,要由血液專科醫師做鑑別診斷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貧血,再決定是否要給予鐵劑,不是每一種貧血都需要補充鐵質。
治療缺鐵性貧血不能光靠飲食,對於嚴重貧血的病人,應由醫師開立鐵劑補充較為理想;有些人對鐵劑可能造成胃腸不適可先少,量投予並配合含鐵豐富的食物,再逐漸增加服用約6個月以上。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雖然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少,但營養師建議孕婦別喝太多;美國營養師凱瑞安·詹寧斯表示,孕婦必須限制咖啡因的攝取,所以不適合大量喝茶。
凱瑞安·詹寧斯指出,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低很多,但孕婦及對咖啡因較敏感、容易失眠,容易緊張亢奮人,還是要儘量避免飲用太多茶或是含茶的奶茶等含咖啡因的飲料。
許多民眾有長期喝咖啡與喝茶習慣,但卻忽略喝水,反而讓缺水情況更嚴重,這也讓原本排便不順的情形,在缺乏水分的情況下,讓糞便乾硬情形更加嚴重,並使腸胃蠕動情形更差,孕婦也常有便秘問題。因此醫師特別提醒有長期喝茶及咖啡習慣的民眾,更需注意水分的補充。
醫師建議,喝水應多次少量,除非有從事大量流汗,單次喝水才需稍多,此時亦須視情況注意電解質的補充。如果心臟、腎臟功能不佳,醫師會特別提出水分限制的要求。
有些人認為咖啡因能減緩頭痛,但過量也有可能引發下一次的頭痛,因此不建議病患以咖啡、茶等飲料來紓緩頭痛。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潘才岳:內方外圓方孔錢(圖)

 新浪收藏 
方孔錢*民國通寶(北京保利2011秋拍拍品) 方孔錢*民國通寶(北京保利2011秋拍拍品)
作者:潘才岳[微博]
最近筆者在新浪收藏頻道上發表過兩篇過關於古代銅錢的鑑藏,許多業內外的網站均有轉載,亦得到不少藏友的關注。 然而筆者微博及博客裡有不少讀者都留言或私信反應,希望可以再繼續撰寫關於古代錢幣的更多知識。
今晚筆者要撰寫的主題是,關於方孔源錢內的方孔。
古錢方孔無論是在結構佈局、虛實等方面,均給人以平衡、周到的美感。 是藏界內外所公認的獨特錢幣品種,深受藏家們所喜愛。
然而,關於古銅錢上的方孔來由也是錢幣藏界所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 一般人們都認為古錢方孔,寓意天圓地方,因而從自然環境演變而來;也有一種說法是古代的交通不發達,銅源稀缺,方孔形制既起到節約資源作用,又方便於穿線繩之用。 而根據收藏泰斗史樹青主編的《錢幣收藏三百問》一書中提到,古錢幣採用方孔的真正由來是緣於錢幣鑄成後需要扳開加以修磨的緣故。 為了使修磨方便快捷,目的在於成組的錢幣串在方形木棒上修磨時不會滾動,又可翻轉自如。
內方外圓,亦有皇權思想和統一天下的表現。 天覆地載於一錢之中,想必這個因素與當年秦始皇選用這一形制的錢幣多少都有些聯繫。 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做人亦應如同方孔錢外圓內方。 在今年春節的前夕一位中山的中學同學生日,筆者應朋友的要求要贈送有意義的禮物。 於是便贈與他了一枚古代方孔銅錢,正是此寓意。
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親們對於方孔錢為何方孔的緣由都大體有了個了解。 這是,我們再來談談方孔錢的質量問題。 方孔錢,是我國古代各類錢幣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一般以銅質而鑄造。 自秦朝以後的錢幣均以方孔錢為主流,到民國時期結束。 很多藏友都以為方孔錢是以清代的“宣統通寶”為尾聲,非人也。 我們都知道方孔錢以秦朝的“半兩錢”,即藏界所說的“秦半兩”為最早。 在這裡需要筆者著重說明的是,方孔錢的末端。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國通寶”才是我國流通錢幣史上最後的一個方孔錢。 當今收藏市場,見到的“民國通寶”基本都是贗品。 因為“民國通寶”在當時的發行量相對比較少,又加上文革期間人們對此類的歷史物品不敢多作保留。 因此其存世量並不大,真品出現在民間的機率較小。
筆者寫這類錢幣鑑藏文章除了融入了一些個人鑑藏經驗及簡要愚見以外,大部分的知識還是行內的前輩們所傳授,又或是如同一般藏友在鑑藏書籍上收集資料而綜合評析。 本人如同普通鑑藏者,並非代表權威。 歡迎諸位方家關注筆者的新浪微博或蒞臨新浪博客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最後再次提醒藏友們,古代方孔錢的鑑藏雖然投資門檻相對其他古董要低,但其造假水平並不遜於其他古玩收藏品。
2013年2月16日晚
於【岳寶軒】
來源:新浪博客博主潘才岳
博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886e4d0101ixc3.html?tj=1

臥類家具之木床的鑑藏(圖)

 新浪收藏 
清代貴妃床 清代貴妃床 明代架子床 明代架子床
作者:潘才岳[微博]
戰國晚期的木床,被考古界認為是我國最早的臥具。
據《家具鑑定》一書介紹,早期的木床一般分為床身、床欄、床足三部分,周圍有欄杆,兩邊的欄杆留有上下床的地方。 床身一般是用方木材所做成的長方框,上面舖有床屜,床上有枕頭。 窗框一般塗漆,床框和底足上多帶有修飾花紋。
我們都知道,當代許多的木床已被演化地非常簡單。 而相比之下,我國早期的木床有多種功能,床板比較低,既是臥具又可以是坐具;而古時高官達貴人家的木床更為精美,而且多是以名貴木材製造。
一般地,收藏市場上對於清代之前流傳下的木床已少見。 而清代民國時期,則以紅木製造為多。 這時期的古舊木床家具大多已流入了收藏市場,因此具備藝術品投資價值。
明清時期一些品相完美的古舊木床在藏界倍受藏家的青睞,其價值更是不菲。 而相比之下,明代以前的木床基本難以見得完好品相的,如今只能夠是在一些考古文獻或古墓挖掘中可以見得其殘碎遺件。 因此,早期的木床基本是見不到其身影。
“木床”是許多古典家具鑑藏書籍中對臥類家具品種的首要介紹對象,是臥類家具的一種床。 由於“木床”一詞比較籠統,在古家具收藏界通常可以被認為是木榻、涼榻、圍子床、折疊床、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的統稱。 筆者會在往後的文章裡,陸續逐一介紹各類床的鑑藏,而本文就不對“木床”深入探究了。

金石篆刻成市場黑馬

 京華時報 
青田封門青石子母獸紐方章。 青田封門青石子母獸紐方章。 清·趙之謙刻壽山芙蓉石錢式自用印。 清·趙之謙刻壽山芙蓉石錢式自用印。
今春藝術品拍賣市場平穩開局,在已經結束的幾場拍賣中,印章成為藏家追捧的品種之一。 從南方市場上來看,西泠印社春拍推出“文房清玩·晚清四大家篆刻專場”,21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額達910.8萬元;上海朵雲軒春拍的當代全國名家篆刻專場,成交率為80.85%,成交額336.15萬元。 在北方市場上,北京匡時春拍中,“方寸乾坤金石篆刻專場”中,斬獲3811.61萬元,成交率達81.25%。 種種跡象表明,金石篆刻成為藝術市場闖出來的一匹黑馬。
名家治印拍場走俏
晚清是篆刻藝術發展的全盛時期,名家輩出。 延續西泠印社百年金石文脈,西泠印社2013春拍特別設立“文房清玩·晚清四大家篆刻專場”,匯集晚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四家佳作二十五方,且多有名譜出版,實屬難得。 其中清·吳讓之刻壽山石張樹伯自用對章,估價20萬至3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05.8萬元。 在北京匡時春拍中,郭懋介刻田黃凍石山居即景薄意扁方章264.5萬元成交;吳熙載刻壽山石“雙面自用印”,68萬元起拍,多輪競爭後以178.25萬元成交;郭懋介刻田黃“歲寒三友”薄意隨形章和周棠刻田黃凍石騎馬獸羅漢紐方章均以138萬元成交。
提起篆刻名家,不能不提的就是齊白石。 朵雲軒與齊白石有緣,每場拍賣總有佳作呈現。 本次又推出三方齊白石篆刻閒章,拍品來源可靠,出版眾多,均屬首次露面,其中“山水樓”白文閒章,其背後的人文故事頗有亮點,此印是齊白石應故人胡蘭成之託,為日本廣東料理店“山水樓”而作,成交價為57萬元。
翻看歷年拍賣成交紀錄,近現代印章的成交價格大多為數万元,即便是名家治印加上材質稀有,也鮮見成交價格突破百萬元的,但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市場空間已經明顯出現了上升趨勢。 特別是今年出現的名品,可以用“名家巨匠,傳世精品”來概括拍品的質量之高。
邊款雕刻大有講究
印章的邊款,始於何時,目前尚未見到確切的資料。 但不可忽視的是,邊款已經成為印章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或用以敘述製作該印的緣由、時間、地點;或作與此印有關的其他文字說明;或鐫刻詩詞、短文、印論文字等等。
自從印章邊款作為印章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之後,製作印款的名家輩出,諸如文彭、何震、丁敬、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他們都在印款的製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在現代印壇上,名家在邊款的雕刻上也多有創見、獨具特色。 像此次出現的清·趙之謙刻壽山芙蓉石錢式自用印,邊款為“以隸刻印,為次行拓漢竟記”。 趙之謙在技法上講究筆墨的情趣和韻味,突破舊有的保守泥古形式,意境清新,刀法簡練而能傳神。 且善篆刻理論,常將此抒發鐫刻於邊款上,對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朵雲軒春拍“當代全國名家篆刻專場”中,童衍方的閒章“福蛇長壽”,邊款為“福蛇長壽蛇篆從它時壬辰之除夕衍方刻石”,這邊款無疑成為一副吉祥的對聯,增加印章的附加值,估價12萬至15萬元,成交價為35.65萬元。
從這些名家篆刻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邊款文字可記事、記興、記時,也可發表藝術體會與見解,由於印側的面積不大,可供篆刻者刻款的空間有限,要想將內容組織好,做到既言簡意賅,又能抒情達意,就需要篆刻者俱備一定的文學修養。 同時,印款的章法與形式要考慮與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
古往今來,無數有作為的印人,似乎是默守著“作而不述”的契約。 印款文字是書法藝術在石章上的再現,刻刀則是名副其實的鐵筆,印人書法水準的高下優劣,將真實地反映於印款。 因此,歷來的篆刻家,均不甘願放棄偌大的足以表現技藝的“疆場”。 為了刻款的需要,他們認真地研習真、行、草、隸多種字體,至少精於一體,以免造成印面頗佳而印款難以匹配的遺憾。
印紐收藏推陳出新
在印章的收藏中,印紐的雕刻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清代就被納入宮廷藝術範疇,康雍乾盛世是壽山石雕刻史上的第一個高峰,由於受到帝王的青睞以及高兆、毛奇齡、周亮工、朱彝尊等一批文人雅士的推崇,而在拍賣市場上,當代名家的印紐更加受到追捧。
在西泠印社的春拍中,青田封門青石子母獸紐方章,成交價20.7萬元。 其形制方正碩大,色青淡雅,石質溫潤緊結,幾近無暇。 圓雕子母獸作紐,小獸承歡母獸膝前,母獸則寧靜祥和,雕工細膩生動,一派天倫之景躍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