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復刻你的財富
在歐洲很多國家,版畫都是一種大眾收藏品,家裡掛有版畫的人非常多。 而在我國,收藏版畫還沒有形成氣候。 但隨著版畫展的增多,很難說版畫收藏將來不會成為一種時尚,好的版畫作品,不單能體現文化消費品位,也有不錯的資產保值功能
5月24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屆湖上擷英——中外版畫精品邀請展開幕的第一天,就有25幅版畫作品售出。 版畫家陳琦說,去年10月,他就參加過一次在杭州舉行的版畫展,當地觀眾對版畫熱情很高,不到兩天時間,很多版畫作品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不少專家認為,在將來,版畫收藏具有很大的潛力,尤其適合剛開始藝術品收藏或者財力有限的白領階層。 策展人、藝評家陸蓉之[微博]說,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好的藝術品掛在家裡,可知名的油畫家不吃不睡也無法滿足這麼大的市場。 版畫的特點就是複數性,但還是原作比較適合中國的市場。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微博]認為,現在不少藝術品的價格都很貴,想進入藝術品收藏領域的人,可以從版畫開始,慢慢培養藝術欣賞的品位。
近幾年火爆的藝術品市場中,版畫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相對於國畫、油畫、雕塑等藝術種類,版畫交易量和成交價格都要遜色不少。 截至4月20日,今年春季拍賣市場上共有217件版畫作品成交,平均成交價僅為4.6萬元,其中最貴的一幅是方力鈞的“1996 NO.1”,成交價為83萬元。 和動輒上千萬元的當代油畫比起來,算是相當“親民”的價格了。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版畫收藏熱度的提升,版畫尤其是原創版畫能否成為藝術品收藏新寵?
版畫≠複製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版畫概念的混淆是影響版畫收藏的一個重要問題。
目前,市場上同時存在著兩種版畫:原創版畫和“複製版畫”。 原創版畫,是指藝術家獨立構思,運用獨特的版畫語言(如刀法刻痕)親自創作原版,並親自控制、參與限量印製的作品。 在創作過程中,作家發揮了自身的創造力。 而所謂“複製版畫”則由版畫技師採用版畫技術(如絲網印刷),仿真模擬其他媒介的一件原作(如油畫、國畫等)的視覺效果製成的版畫,不具有原創性。 百雅軒畫廊就是業內以復製版畫為主營業務的機構之一,曾經一度迅猛擴張,並於2011年末引入IDG的6000萬元風投,甚至有過上市的想法。 但就在今年5月底,百雅軒傳出換帥、閉店、裁員、員工討薪的消息,開始進行業務調整。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只有原創版畫才能算作版畫。 雖然有些“複製版畫”的賣價不菲,但最多只能算作藝術衍生品。 陸蓉之認為,版畫都應該是原創的。 市場上那些所謂吳冠中、靳尚誼等大師的版畫作品,只是依照名家的國畫或者油畫原作複製得來的,是複製品,不是所有能印出來的都是版畫。
然而,由於概念不清,很多此類名家原作複製品近年來層出不窮,有些商家也故意將原創版畫的印製與“名家版畫”的複制相混淆,將不明就裡的買家弄得一頭霧水,誤以為版畫都是複制的,甚至都是“印刷品”,只適合那些仰慕名家原作但又無力購藏的買家,其收藏價值不高。 實際上,原創版畫的製作是一項複雜的技術性工作,需要畫、刻、印等多種技藝;版畫的刀法、筆法、肌理、印痕都有其獨特的美感。 陸蓉之說,國內不是沒有好的版畫藝術家,也不是沒有好的版畫作品。 現在的問題在於沒有將規則建立起來,如果有遊戲規則,那原創的去搞原創,複製的去搞複製,其實各有各的價值,就不會含混不清。
複數≠低質
和其他藝術品不同,大多數版畫作品不是獨幅。 每一塊版製作完成之後,都會印出多張同樣的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複數性”。 但這在部分收藏者看來,大大影響了版畫的收藏價值。
而實際上,版畫的製作都是限量的,複數性並不意味著無限複製。 版畫家張遠帆認為,這個數量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藝術家都會給自己的版畫確定一個“印數”,印滿這個數量後便不再延續。 藝術家自定的印數,都會以約定俗成的表記方式,在每一張作品上予以註明。 記的方式通常是“X/XX”,例如“5/30”,“30”表示這件作品一共印製了30幅,“5”表示這幅作品在總數30幅中的排序。 藝術家必須對自己標明的信息負責,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其聲譽。
而對於版畫作品的買家來說,複數性的存在,可以使藝術家的製作成本和市場價值分解到多幅作品中,這就會相應地降低每一幅版畫作品的售價,使凝聚著藝術家才思和技藝的原作變得“親民”,無疑是令人高興的積極因素。 正因為如此,在藝術品市場相對成熟的發達國家中,版畫成為深受大眾歡迎的藝術品種。
也就是說,限量的印製實際上是對版畫收藏價值的一種“分解”。 比如,一張油畫的價格是200萬元,收藏門檻較高,但一個同等價值的版畫作品,印數40張,每張5萬元,同樣是原作,其購藏的難度就小得多。 如此說來,版畫的印數自然是影響版畫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除此之外,影響版畫收藏價值的因素還有作品的藝術價值,這就需要收藏者俱備一定的鑑賞能力。 對於初入版畫市場的人來說,可以參考藝術家的知名度、其作品在歷次美展的獲獎情況、在各大博物館的收藏記錄以及是否是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等因素。
買畫≠瞎猜
由於起步較晚,目前我國版畫市場的交易渠道仍不完善,依然存在價格不透明、真偽和印數難以保證等問題,導致經驗不足的投資者買畫時只能“瞎猜”。
為此,業內人士也在進行新的探索。 今年4月12日,陳琦的《上善若水》系列版畫(共10款作品,印製總量為600幅)在中國原創版畫交易平台上線流通。 收藏者可以在買入之後將版畫抱回家,投資者則可以通過該平台參與這一系列版畫的交易,首個交易日的基準價為每幅6萬元,最小交易單位是1幅。 上線一個多月,其交易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一直呈現窄幅波動的態勢,最低探至53150元。 截至6月13日,其收盤價為61000元。
中國原創版畫交易平台由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搭建,該中心董事長殷秩松表示,該平台去年還運營過版畫家蘇新平的作品,一年後根據交易規則安排退市,當時的價格比最初2萬元的定價上漲了近1倍。 事實上,藝術品的價格應該是緩慢上漲的,一年內這個漲幅其實不太合理,這和相關機構首次運營版畫項目,有意將價格定得較低有關。
據 介紹,為了促進版畫市場的良性發展,目前平台的參與各方都在努力維護公平的交易環境:交易信息通過網絡公開;交易標的實現了全流通,也就是說,整個《上善 若水》系列作品都只能通過該平台交易;該平台還有保薦機構專門提供保真保量的服務,初步解決了現在文化市場存在的權屬不清、品質不定、價格不明等問題。
對於收藏者和投資者最關心的版畫價格是否與其價值匹配的問題,陳琦告訴記者,自己有代理的畫廊,6萬元的價格是畫廊、評估、保薦等機構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出來的。 定價太低,畫廊經營起來會有困難;如果太高,則會壓縮買家的升值空間,因此,最終的基準價格和畫廊裡作品的價格是基本持平的。
“當真正的消費基礎好了,版畫的投資屬性才更強。”殷秩松表示,相對於油畫等高價藝術品,版畫的進入門檻不高。 只有買的人和收藏者越來越多,其中有一部分就會慢慢轉化成版畫投資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