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資深黃花梨藏家:天然海黃老料難再現

東南網 
拿一元硬幣對比胸徑20厘米左右的黃花梨,有的心材還沒筷子粗(右),有的心材內有雜質(左) 拿一元硬幣對比胸徑20厘米左右的黃花梨,有的心材還沒筷子粗(右),有的心材內有雜質(左)
“我省最早引種的海黃樹長50年直徑不足一尺”追踪
天然海黃“老料”難再現
本土資深藏家談“海黃”,福建引種的黃花梨樹,不能稱為“海黃”
東南網6月19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王林成毛朝青文/圖) 昨日,本報介紹了上世紀60年代從海南尖峰嶺引種​​到福州北郊的20多棵黃花梨樹,如今最大的一棵胸徑也不足一尺。 此外,近年福建莆田、漳州等地已較大規模從海南引種黃花梨樹。
昨日,有好奇的讀者來電諮詢,福建引種的黃花梨,成材後就是目前市場上價格不菲的海南黃花梨(簡稱“海黃”)嗎? 對此,福建本土資深海黃藏家表示,一方水土一方物產,莆田、漳州等地引種的黃花梨樹,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海黃。 目前市場上所稱的“海黃”,通常是指在海南生長的黃花梨,其中又以自然成長衰老的海黃老料最為珍貴。
一方水土一方花梨
“雖然莆田、漳州這些地方人工種植的黃花梨幼苗來自海南,但和真正意義上的海南黃花梨還是不同的。”福建本土資深黃花梨藏家吳先生解釋,一方水土一方物 產,植物的生長,與當地的空氣、水、土壤等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就像一些地方性的特產,如古田水蜜桃、永泰的李乾,就算把這些種子引到外地,也不可能長出一 模一樣的果實。 吳先生接著補充,就算是海南地區的花梨,其品質也有所不同,“當地東、西、南、北、中都有黃花梨樹,但只有西部的一些地方,才能長出上乘的油梨” 。
“花梨公”、“花梨母”這麼區分
花梨樹的價值主要看心材,現場觀察過不少黃花梨木材的收藏愛好者李先生表示,黃花梨種植“極易成活,極難成材”,一般來說,要種植50年以上,才可能結出適合做家具的心材。 可那時,植樹人也都老了。
針對廣東肇慶“賭海黃”中,媒體報導的所謂“花梨公”、“花梨母”的區別,李先生解釋,並不是所有的花梨樹都能結出心材,實際上,這些心材是由樹的白皮轉化而來,那些完全沒有心材的樹,被稱為“花梨公”,反之,無論心材的比例多少,都是“花梨母”。
李先生給記者看了一張照片(如圖),照片中有兩塊黃花梨木材,胸徑都在20厘米左右。 其中一塊心材不到筷子粗,另一塊雖然心材較大,但內部出現了雜質。 “可見形成心材很不容易。”他說。
自然成長的“老料”品質最好
採訪中,幾位收藏者都表示,野生的、自然成長衰老的花梨木品質最好,但如今幾乎已無法找到這樣的活體了。 “海南尖峰嶺,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那裡的植物園內本有六棵海黃,後來被偷砍走四棵,剩下兩棵用鐵鍊環繞才倖免於難,但其中一棵上半部因沒纏鐵鍊還是被砍去了。因此,野生海黃在該地區僅剩一棵半。”吳先生嘆息說。
另一位收藏者林先生補充道,以前的花梨樹,很少像如今這樣人工培育苗木、人工栽培、人工施肥、人工維護的。 野地野生的,才有充滿自然純真、自由自在的野性的花梨樹,現在已被砍伐殆盡,踪跡難尋。 林先生打了一個比方,如同現在的多類水果,與過去在藍天白雲下用農家肥栽培的相比,個頭越來越大,外表越來越艷,但口感卻越來越差,營養越來越低,甚至還含有毒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