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宗(右)與鄒永健在欣賞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海水地百龍扁瓶。
羅偉鵬 廣西識寶的人不多
說 到古玩,陳天宗的思維之車嗖地竄上快車道,直陳其詞:“中國的文博產業經過近多年的成長,已經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從今年算起預計有8年的黃金期。古玩愛 好者與日俱增,玩物不喪志。可喜的是,人們慢慢從急哄哄的盲目狀態回歸到理性的認知上來。那些動不動就幾個億的拍品,我認為後面減掉一個零才是它們的真實 的市場價值。另外,現在的收藏大環境真是不錯,連歐美的藏家也加入到收藏中國古董的大軍來,他們對我們老祖宗的東西是越來越上心、越來越入迷了!”
作為廣西收藏文化交流促進會的藝術總監,陳天宗在促進會成立一年多以來,一周三日都要與促進會的專家一道為廣西廣大的會員與藏友免費鑑定藏品,一周起碼100件,涉及的範圍有瓷器、玉器、書畫、銅器、雜項等。 這 樣的鑑定活動從來沒有間斷過,在這個過程中聚集了一大批會員,主要由廣西收藏家、收藏組織、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並發展成為一個為廣大會員與藏友提供諮 詢、評估、鑑定、展覽展示、競買,逐步構成了與區內外收藏界聯誼交流等一系列服務的組織機構,成為廣大收藏愛好者、藝術家、以及專家、學者們互動交流的平 台。 “在去年10月,我又被選上廣西藝術品收藏協會的副會長,並擔任陶瓷分會的會長,成功地舉行了二次競買會,成交率百分之百,我身上的擔子不輕啊。”陳天宗答到。
“參加了廣西的幾次古玩藝術品競買活動,儘管幾乎無一流拍,但感覺總體拍價很低。另外,廣西藏友手中的東西品質、檔次都不差,但往往識寶人不多,很難出手。"陳天宗說有一位南寧的藏友拿來一隻永宣的官窯瓷器想15至20萬元出手,但沒有人接招。 但是要知道,這樣的東西在北京藏友之間的交流價應該是500萬元左右,如果上拍,價格應該是2000萬元以上。 陳天宗毫不客氣地說,廣西的古玩藝術品產業目前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比北京落後約20年左右,比西安、上海、廣州落後約15年左右。 “打個比方,廣西藏友手中的藏品質量能打70分,藏友的鑑賞水平能打40分,廣西的市場成交率放到全國的層面來說幾乎為0分,給點面子的話最多能打10分。”這點是最讓陳天宗擔心的問題。
廣西是寶地產業資源估計約在500個億以上
聊 著聊著,陳天宗話鋒一轉,面露喜色道:“廣西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它有個比較特殊現象,這幾年不管我走到廣西哪個市,都發現藏友的陶瓷收藏基礎相對牢固。像 江蘇、浙江,是以收藏玉器、古家具為主;東北三省是以收藏玉器、字畫為主;河北、山西是以收藏古家具、玉器、字畫為主,瓷器排最後。”據陳天宗介紹,自己 所鑑定的廣西藏品裡面,往往100件藏品當中就有60-70件是瓷器,然後才是玉器、雜項、竹木牙雕,字畫最少。
追根溯源,這與廣西的歷史文化有關。 從秦漢開始至20世紀的50年代,桂林就一直是廣西的政治與文化的中心。 特別是明代的靖江王愛美酒、愛梅瓶,桂林博物館可以說是梅瓶的專題博物館,梅瓶的數量比江西、南京、北京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得多。 久而久之,廣西藏友養成了偏好收藏瓷器的習慣。 可以說,廣西藏友是全國最本分、最誠實、最可愛的。 到了今天,廣西古玩藝術品市場仍是一塊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它的產業資源保守估計約在500個億以上。 ”
“在別的省可能沒有撿漏的機會,但在廣西比比皆是。俗語說,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狗眼識骨頭。這話有點傷人,但實際上,不具備眼力,500元一件的古玩藝 術品你也不會要,反之,50萬也嫌便宜。這幾年,我淘到的高品質的東西很多,五大名窯、永宣官窯瓷器等等。像我不久前淘到的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海水地百龍 扁瓶,是我花幾十萬元從南寧藏友手中買下來的,從它的器型、胎質、胎骨、做工、青花料、青花發色、畫工、刻工等一系列指標去考究,這東西是對的。類似這一 件東西的藏品曾經在2011年由江蘇萬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出了2.3個億。還有一個元代的藍釉白龍梅瓶,也是從藏友手中花幾十萬元淘得的,這件寶物揚州 博物館裡有一件,是鎮館之寶,屬於國寶級文物。”
陳 天宗打開電腦,指著一件藏品說:“像這件器物也很不得了,叫'明永樂青花《春壽》款龍趕雲紋大梅瓶',是我在南寧花了30萬元從藏友手上收的,我們已經與 江蘇萬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簽約,起拍份1200萬元,估計正常成交應該在5000萬元以上,今年5月份將在北京拍賣。”
相關閱讀:
梅瓶的演變
在採訪的最後,陳天宗借記者之筆,根據相關史料簡要解讀了梅瓶的演變——
契丹人是我國漠北的一個少數民族,從事以漁獵為生的游牧生活,在與唐王朝的不斷交往過程中吸取和豐富了他們自身的文明進程,這種相互交融的過程促進了契丹人的手工製瓷業發展。 就陶瓷的生產製作而言,由於唐三彩的盛行,遼三彩的生產就比較繁榮。 同樣唐代北方白瓷生產趨於成熟,遼代白瓷近似於完美。 任何一種陶瓷器型的出現是離不開生活的,唐代瓷器多仿製金銀器的器型,遼代則往往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生產陶瓷器物,雞腿瓶的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
當“梅瓶”在北宋出現時,還保留遼代雞腿瓶烙印,例如現藏故宮[微博]博物院的宋代定窯刻劃花梅瓶,1974年河南省鎮平出土的磁州窯白地黑梅瓶,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它們的肩部雖然較雞腿瓶隆起,但口部、脛部與雞腿瓶十分相像。 在宋、遼對峙時期遼代缸瓦窯生產的梅瓶與宋代的風格才十分接近,這就是1974年在遼寧省法庫墓出土的白地褐彩刻花牡丹紋梅瓶。 北宋中晚期是陶瓷生產的繁榮階段,在不斷吸取其他民族的先進經驗後,逐漸形成了梅瓶的自身進化和發展,並出現了自己的風格。 此時的梅瓶千變萬化,口部變化也比較多,肩、腹的變化也呈多樣化的形式。 可以說此時的梅瓶已經完全脫離了早期雞腿瓶模式的束縛,成為一種獨具代表性的造型品種,完成了演變過程。
金代的梅瓶造型繼續保留了北宋初期的北方時代風格,其代表作有:1972年河北省獻縣出土的金代磁州窯“蘆雁圖”梅瓶和現藏上海博物館的金代磁州窯“清沽美酒”梅瓶以及金代扒村窯黑地白龍“正八”文梅瓶。
南宋的梅瓶器型變得短矮,瓶身沒有早期梅瓶修長,肩部也不如北宋時期飽滿豐潤,總體上看此時的梅瓶給人以渾圓感覺。 這與梅瓶造型的南傳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造型在被南方的各窯廠接受時,摒棄了北方粗獷偉岸的風格,給人以小巧精悍的感覺。 具有代表性的梅瓶有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南宋景德鎮窯影青刻花梅瓶,1972年江西省吉州窯出土的黑釉剔花梅瓶。
元代的梅瓶造型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特別是景德鎮生產青花梅瓶為明、清梅瓶的造型延續奠定了基礎。 此時的梅瓶又是恢復到北方梅瓶的原有風格,只是肩、腹、足等部位變粗,口部工藝細膩,這一時期的器物以江西省高安窖藏的青花梅瓶與河北省保定市窖藏出土的青花八方梅瓶為代表,同時還有現藏江西省揚州博物館的藍釉白龍紋梅瓶。 在造型的變異方面元末明初梅瓶出現特有的圓肩束脛式樣,其代表有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元代龍泉窯刻花帶蓋梅瓶和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洪武青花“春壽”雲龍紋梅瓶。
明代的梅瓶雖然在裝飾上有釉里紅、青花、紅釉、祭藍釉、白釉、龍泉釉、仿哥釉等,但是此時的梅瓶造型風格雖然在不同時代有一些變化,但總的風格還是統一的。 它們包括1957年江西省江寧宋琥墓出土的明洪武釉里紅松竹梅蓋梅瓶、明正統青花梅瓶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宣德款青花纏枝花梅瓶、現藏定陵博物館的明萬曆青花龍穿花帶蓋梅瓶等。 明代梅瓶除了傳世品外,有一大批是從墓葬中出土的,這些梅瓶無疑成為鑑定梅瓶的標準型器。
清代的梅瓶基本上是以傳世器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此時的瓷器生產多以御窯廠形式生產,並帶有皇帝好惡的色彩,此時的梅瓶造型基本上延續了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有風格,給人以沉穩莊重,但略帶浮華的感覺。 清代的梅瓶一改明代梅瓶肩部圓垂的造型,多以豐肩平直的形像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