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出土的最早的銅製貝幣。 趙忠格指出,幣貝的起源是女陰崇拜的產物。 趙忠格收藏的明代銅鑑,背面有四幅男女房事圖形。 趙忠格收藏的明版《房中術》讀本。 (作者:甄雪原)。
貨幣存在已有幾千年曆史,當代經濟生活中人們更離不開貨幣,對貨幣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 但貨幣到底從何而來? 貨幣起源的本質何在? 關於貨幣起源的學說古今中外有多種,各路學者眾說紛紜。 如中國古代的先王制幣說、交換起源說;西方國家的創造發明說、便於交換說、保存財富說。 法學家甚至說貨幣是法律的產物。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山西大同市錢幣收藏與研究學者趙忠格最新提出:“錢幣的起源始於女陰崇拜,而在中國古代長期延用的錢幣上也反映著當時的性崇拜思想。”趙氏的這一古錢幣產生說頗具新意,據了解在國內還是首次提出,令人關注。 記者趕赴山西大同市,獨家專訪了趙忠格先生。
錢幣的初始是性崇拜的產物
趙忠格現任職中共大同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同時也是中國文物學會民間收藏委員會成員,是山西省頗有聲望的錢幣收藏與錢幣史學研究專家。
談及“錢幣女陰崇拜”新說,趙忠格介紹說,無論中國與外國都有以海貝為幣的歷史考證。 可以看到,貝幣的女性生殖器特徵非常明顯。 在人類的初始階段,人們對生育原理一無所知,不理解女人為什麼可能生育嬰兒,由於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絕對低下,人力是唯一的生產力,人類的繁衍被十分看重,因此女性女陰在原始社會也被異常崇拜。
趙忠格分析說,由於海貝殼與女陰外型的特徵相近,就被當時有地位的原始人類作為一種推崇的飾物而掛在身上,以表明自己對女陰的崇拜或表明自己所佔有的女性數量,以此來炫耀。 那時候由於海貝的象徵意義以及內陸地區的稀缺,已成為一種財富的象徵,後來又成為有價值的交換物。 而到了夏商時代,海貝已正式被確立貨幣地位。 史書記載,在出土的殷王“婦好墓”中,發現了上千枚海貝,說明當時海貝已不只是裝飾物,而是一種重要財富了。
趙忠格進一步舉證說,到秦朝時,錢幣出現中間的孔,這個孔儘管有貫錢的功能,但從形態上還是具有女陰象徵意義,是中國古代性文化的一種反映。 即便是在中國當代最權威的錢幣學辭書上,古錢幣這個中孔的專業術語仍然叫作“穿”,圓孔叫“圓穿”,方孔叫“方穿”。 而錢幣外延與中孔之間沒有文字的部分被稱作“肉”,這種稱謂由來以久,這表明古人將性行為的想像融入到錢幣中來,只不過這時已不再是女陰崇拜,而是男權思想的一個反映了。
趙認為,從母系社會的“女陰崇拜”到父系社會的“男根崇拜”,人類經歷很長時期的原始性崇拜過程,古錢幣作為當時流通的價值符號,表示性文化的內涵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後來人們逐漸淡化錢幣性崇拜內涵,而改為單純金錢崇拜、價值崇拜。 但錢幣的初始應該是女陰性崇拜的產物。
羊皮大衣變馬夾走上收藏研究不歸路
五十餘歲的趙忠格收藏與研究中國古代錢幣已有三十春秋。 他自述是在中國文革時期為逃避精神苦悶而開始走上錢幣收藏之路。 那時他在大同陽高縣插隊勞動,偶然間他發現村中兒童所踢的鍵子中有各式古錢幣,由此產生興趣,並一發而不可收。
為向兒童換取這些錢幣,忠厚的趙忠格唯一的辦法就是剪下自己羊皮襖的一小塊皮子,送給這些兒童去做一個新的鍵子。 天長日久,十里八鄉的孩子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喜歡古錢幣的人,紛紛將手中的錢幣拿來送給這位大哥。 趙忠格的錢幣多起來了,可他那件羊皮襖也從一件長襖變成短襖,最後連袖子也剪去,變成一件羊皮馬夾。
一件羊皮大衣的分割換來趙忠格對錢幣的深情厚愛,為他苦澀的插隊生活平添色彩。 從此他開始用所有業餘時間去琢磨這些錢幣。 最初是琢磨它們的年代、真偽,從各處資料辭書中查詢相關證據。 通過這種查證,趙忠格更多地了解了中國歷史以及中國古代貨幣經濟狀況,為他後來從事古錢幣研究打下基礎。
趙忠格真正步入古錢幣研究之路是與中國錢幣學會常務理事衛月望先生的邂逅。 一九九0年趙忠格出差來到古城西安,也順便逛逛西安售賣古錢幣的攤點。 一枚秦始皇時代的“飛鉤半兩”錢被趙忠格看中。 當時此錢的市價應該在五十元人民幣,而“走了眼”的攤主只要兩元錢。 趙忠格好心告訴攤主這枚錢是真錢:“你要價太低了。”也許是壞了行內的“規則”,也許是傷了攤主的自尊心,不成想趙忠格此言一出,卻激怒了攤主,兩人為此爭執起來。 這一幕全被旁邊的一位老者看在眼裡,這人正是衛月望。
在中國錢幣界鼎鼎大名的衛月望賞識趙忠格的眼力,從此收趙忠格為“編外弟子”,常以電話書信給趙忠格的研究以業務上的指導與肯定。 趙 忠格說,“名家的肯定給了我很大動力,那次與衛老的相遇,是我在錢幣收藏上的一個轉折點。一個好的收藏者要具備'四有',有錢,有閒,有識,有膽,而我一 個工薪者,再節衣縮食也難作到收全收精,從此我把收藏錢幣的重心轉移到對它的研究上來。多年的研究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以及中國古代貨幣經濟狀況,通 過對古代錢幣的研究,探究中國商品經濟運行的歷程。”
趙忠格指出,“錢幣是一種物質形態,反映了中國各歷史時期的經濟活動,一個朝代錢幣的鑄造水平、流通情況、偽幣狀況都是這個朝代的經濟運行狀態的一個佐證。可以說一枚錢幣就反映了一段中國歷史,一部錢幣發展史也是中國古代貨幣經濟的運行史。”
三十年潛心收藏與研究令趙忠格終有所成,凝結他心血的《神州古錢幣》與《古錢鈔文存》兩部著書先後出版。 《神州古錢幣》從中國古代眾若星晨的錢幣中選取各個朝代的代表性錢幣,就其鑄行背景、形制特徵、珍稀程度加以闡述,還附以民間傳說、掌故趣聞,以及名人詠作等。 《古錢鈔文存》則是中國古代錢鈔彙考、文論、藝文、紀事、雜錄和外編的史料彙編。 其書上迄殷商,下至清末,時間跨越中國整個古代社會。 這兩部著作讓讀者看到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錢幣經濟運行的一個整體架構。 有關專家評價道:“此書填補了錢幣研究的一個空白,是普及錢幣知識的力作,是弘揚民族文化的教材。”
關注中國古代性文化
回到古錢幣“女陰崇拜”話題上,趙忠格對記者表示,這是他多年錢幣研究中的一個發現,同時也將作為一個新的命題而成為他今後錢幣研究的方向。 他相信會有更多發現來證明他的觀點。
對古代錢幣性崇拜觀點的探究也引發趙忠格對中國性文化的關注。 他向記者展示了兩件相關的收藏品,一是明代的《房中術》小冊書。 規格小於現在的六十四開本大小,線裝,品相完好。 書內介紹房事技巧,以及收錄了幾十個壯陽藥方。 趙說,民間保存如此完整的明版書是不多得的,特別是這種《房中術》讀本,數量很少,一般都是密不視人,從書的規格形狀來看,這應該是當時的持有者藏在枕下的讀物。
另一件也是明代的東西,是一面有五六公分直徑大小的銅鑑(鏡子)。 特別之處在於,銅鑑的背面除雕有花飾外,還雕有四幅男女房事不同姿態的圖形。
趙忠格說,中國的封建觀念對性事諱莫如深,造就了對性的神秘感,反過來更加重了對性的崇拜。 這些物品可看出那個朝代性知識、性教育的一種傳播方式,也可以窺見當時人們對性行為的態度,是中國古代性文化的一個具體反映。
趙忠格指出,中國開放二十年,性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性教育被高度重視,人們對性行為也產生前所未有的理解與寬容。 那麼對於中國古代民間性文化的發掘、研究、整理也應給予足夠的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