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MVI_1747.MOV山水國畫教學─王太田老師國館班現場示範畫作1

王太田金碧〈青綠〉山水今日2月1日2120時VIVA購物台59台發表,請大家踴躍觀賞,謝謝感嗯!









元代王蒙《東山草堂圖軸》賞析

 中國書畫報 
東山草堂圖軸,王蒙作,紙本設色,縱111.4厘米,橫61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東山草堂圖軸,王蒙作,紙本設色,縱111.4厘米,橫61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從元代開始,隨著文人進入畫壇,繪畫的材料由原先的絹本漸漸改用了紙本。 絹本利於勾勒、渲染,而紙本較粗糙,筆墨易出現遲澀、松毛感,因此也就形成了元代繪畫“幹筆皴擦”的筆墨特點。 這點在山水畫上反映最為明顯,並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 “元四家”中,王蒙對明清兩代山水畫的影響僅次於黃公望,董其昌這樣評價王蒙:“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蒙作畫,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靈活多變和繁密而著稱,如這幅《東山草堂圖》;二是用“淡墨勾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餘地,再加以破點, 望之鬱然深秀”,如《青卞隱居圖》《夏日山居圖》等。
《東山草堂圖》畫於元順帝至正三年,即王蒙四十歲以後所作。 此時,王蒙已初具自家風貌,用筆切實穩厚、靈活鬆快,極細微處,均無輕率之筆,其筆墨已有一種穩重蒼鬱的意象。 此畫作隔水草堂,磊石重疊,秋林疏爽,高士閒居。 圖中山石的形制皆偏於方。 無論是松樹的勾、皴,柏樹的葉點,其它雜樹枝葉的雙勾,還是山石的皴線、苔點,都刻畫得極其密實、精細。 全圖敷以淡赭色,而淡赭色與層層墨色生髮後,使筆墨尤顯得蒼秀。

銅鏡告訴你古人的愛戀

中安在線 
“媽媽快來,你看這面鏡子上有一隻小兔子,還站著往小罐子裡放東西呢!”8歲的小朋友童童指著一枚玉兔紋古鏡驚喜地說道。 童童指的這面鏡子上,參天桂樹下,一隻正在搗藥的玉兔栩栩如生。 昨天開始,省博新館遴選了153枚館藏銅鏡展出,讓市民流連忘返,此次展覽將舉辦至4月30日。
多用於寄託相思情
“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這樣飽含情感的鏡銘似乎能令冰冷的銅鏡變得溫暖起來。 從古至今,鏡作為重要的愛情信物之一,被廣泛使用。
“唐宋年間婚姻用鏡之習十分發達,鏡中紋飾往往以對鳥形式出現,如唐鏡中多有雙鸞、雙雀、對雁等,宋代多見雙鳳鏡。”省博工作人員介紹,明清時期婚嫁用鏡的特徵更加明顯,如明代鸞鳳和鳴鏡就是嫁女用鏡,清代又有雙喜五蝠紋鏡。
古銅鏡不忘打廣告
“隨著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商品生產中的競爭意識和品牌宣傳意識也逐漸增強,這一特徵在銅鏡上也得到了顯著體現。”省博工作人員介紹,如銅鏡上流行“尚方作鏡真大好”“尚方作鏡真大巧”等款銘。 到宋代,帶有字號商標的鏡銘大量出現,許多字號都冠以州名、姓氏,甚至還標明店鋪所在地。 而“見日之光,天下大明”“內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則著重宣傳鏡面光亮,反光性能好。
二維碼給你當導遊
“這枚銅鏡是漢代的,你看,上面還有青龍、白虎、猴、熊等好多動物的圖案呢!”遊客小程把手機遞給男朋友時說道。 此次展覽,每一枚銅鏡都配有相應的二維碼。 去觀賞的遊客可以像小程這樣,用手機裡的二維碼識別軟件掃描二維碼,就能自動鏈接到介紹文物信息的頁面。
此次銅鏡展,遴選安徽省博物院及安徽省內博物館館藏銅鏡153枚,所涉年代上至西漢時期,下至明清時期,表達了古人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西風:宋元兩個時代的人與瓷器

 新浪收藏 
文/西風
南宋和元代,南宋瓷和元代瓷,文天祥和忽必烈,兩個不同的朝代,兩個各不同的人和事。 文天祥是南宋的靈魂,忽必烈是元朝的靈魂,前者是疾重難返,大廈將傾,豈能一人挽回? 後者是驍勇善戰,知人善用,入主中原的大元帝國之君。 一個是氣節而死,一個是挽用不得而痛惜。
在文天祥被俘的三年裡,兩人多次間接交鋒,面對這樣一個大義凌然氣節之人,忽必烈明白了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由於非常器重文天祥的品格,未曾想早已引起了那些主動投降的南宋官員和與之交戰蒙古官兵的不滿。 然而,忽必烈仍然心有未甘,在這一年的臘月初八決定親自出馬作最後的嘗試。 這是兩個人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會面。 文天祥並沒有因為忽必烈的召見而感動,他以外臣之禮長揖不跪,對元世祖以宰相之位相邀婉言以謝。 最後,忽必烈問:“汝何願?”文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忽必烈無語,但很痛惜。 文天祥離殿,寫了兩首絕命詩交給三年來照顧自己的張千載(毅夫)。 張是文天祥的早年同窗好友,在文富貴時邀而不至,卻在文天祥押解途中自請隨行,三年裡一直照料文的飲食起居。 臨刑前,文天祥又寫了一篇《衣帶贊》藏於腰帶間。 第二天,文天祥被押往燕京城北的柴市處斬。 臨刑一刻,監斬官告訴文天祥此時反悔還可以當丞相,文天祥回答,我要做的事都已經做完了。 令斬。 數日,元允文天祥之妻歐陽氏前來料理後事,在衣帶中發現了那篇《衣帶贊》。 其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後不久,南宋朝即亡。
朝代更替,文人生命難測,但氣節最終屬於自己。 兩朝的瓷器,雖說是當時的當代藝術品,但述說著它們各自歷史、文化、藝術和技術的淵源和背景。 它們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它們各自的藝術特徵。 作為後人,對其進行評價,多多少少帶有自己的藝術偏好和價值判斷。 但有兩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它們工藝藝術水平和文化藝術審美觀是否具有代表性。 這一點來講,南宋時期的瓷器是符合中國文化整體審美觀的,無論是工藝的完美度和文化內涵,可以說南宋時期的瓷器是中國正統器物文化藝術的終結。
元之後,各種文化藝術的融合,器物藝術審美受這種多元文化的影響而走向新的方向。 不可否認,元代器物藝術,尤其陶瓷藝術品經歷一段沉寂和糾結之後,展現了新的面貌,由傳統走向現代,由含蓄走向寫實。 為以後700多年來開啟陶瓷新寫實主義篇章。

珍貴的奉天光緒銀元(圖)

 北方新報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反面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反面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正面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正面
集 幣愛好者都知道,“奉天一兩”銀幣存世僅見一枚,是被國內外集藏界公認的中國近代銀幣大珍品,據悉這枚銀幣孤品曾在1991年美國加州的一次拍賣會上,以 3.5萬美元的底價競拍,最終被一位台灣收藏家以18.7萬美元的高價買入,並創下當年中國錢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成交紀錄,現該幣存於台灣鴻禧美術館。 據保守估計,目前這枚銀幣大珍品的市場價高達人民幣600~800萬元左右。
筆者從事錢幣收藏30餘年,一直無緣親眼目睹這枚“奉天一兩”大珍品的尊容。 但在前不久,卻有緣獲得一枚與“奉天一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奉天光緒”銀幣。 該幣的全稱是“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奉天機器局鑄造,清代的奉天省就是今天的遼寧省。
光緒二十二年,清政府根據盛京(今瀋陽市)將軍依克唐阿的奏請,批准設立並籌建奉天機器局以鑄造機制銀幣,並從德國進口鍋爐和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整套鑄幣機器。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奉天機器局成立。 光緒二十九年,因市面上資金緊缺,周轉困難,奉天省當局決定鑄造以“兩”為單位的“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和“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兩種銀幣。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俗稱“奉天一兩”,當年只鑄了極少的樣幣,沒公開流通於世,以至於現在成了舉世罕見的大珍品;“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鑄造後流入了市場,並一時緩解了當時市面上資金緊缺的局面。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與“奉天一兩”設計風格相似,鑄工較為精湛。 該 幣正面圖案中央珠圈內是“光緒元寶”四個大字和滿文“奉寶”或“寶奉”字樣,珠圈外上環是“奉天省造”四字,下環是幣值“庫平七錢二分”六字,左右兩側是 發行年份“癸卯”二字;背面圖案中央是滿清蟠龍圖,上環是英文省名“奉天省”,下環是英文幣值,左右兩側各為一六瓣花星。 這枚“奉天光緒”銀幣當年雖然投放於市場,但它在市面上流通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它當年的實際鑄造量其實並不多,能完好流傳保存至今的,就顯得較為稀罕了。 目前,該幣在錢幣交易市場裡的售價也不低。 如早在2007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一枚“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就曾拍出過5600元的價格,而時至今日,這枚“奉天光緒”銀幣的市場價早已超過了萬元以上。
“奉天一兩”作為舉世公認的大珍品,筆者自然無緣相見,但是能在數以萬計的各種錢幣中,有緣覓得這枚與“奉天一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奉天光緒”銀幣,也算是稱心如意了。

票證記錄曾經的春節(圖)

 北方新報 
謝志偉展示“肉票” 謝志偉展示“肉票” 各種肉票 各種肉票 各種食用油票 各種食用油票
其他副食票证 其他副食票證
隨著蛇年春節腳步越來越近,人們除了掃家除塵迎接新年外,置辦年貨也成了這段時間裡頗為重要的事情。 儘管平時大家吃喝都很豐富,但是到了過年,人們也還是要想著給家裡購買些與平時不同的“奇”、“鮮”,來營造出與平時不同的過年的氣氛。
看著家裡琳瑯滿目的各種年貨,家住呼和浩特市農委大院的吳明老人不勝唏噓:現在的生活真好呀! 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吳明老人,親身體驗過物質匱乏的60、70年代,在那些憑票購物的年代,當時所有商品都是計劃供應,連年貨也需要按人口配給。 他回憶說每到快過年時,家家都盼著把票拿到手,因為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東西,那時候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買什麼都能買得到,如果沒有相應票證,甚至連一把糖也買不到。 那 時候過年,一般會發糧票、油票、肉票……上個世紀70年代,吳明老人一家6口人,每到過年可以分到3斤肉票、比平時多領1.5斤的胡麻油票… …很多家庭都得依靠平時省吃儉用,提前給春節備著,這樣,年節裡家裡來個親戚才有的招待,出門拜個年、探個親,也有東西拿得出手。
昨日,記者在呼和浩特市票證收藏愛好者謝志偉家中,看到不少在那些憑票供應的年代,相關部門印製的專門供應年節所需物品和食物的票證,如肉票、糖票、食用油票、糕點票甚至豆腐等副食品票證。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因而逢年過節,居民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餃子。 想要做出一頓好吃的餃子,肉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謝志偉介紹,當時國家對於肉食品採取統購統銷的措施,肉票本身不含價值,但它卻是居民買肉的憑證,因而顯得十分重要。 肉票一般指豬肉票,在牧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細分為豬肉票、牛肉票和羊肉票。 在票證時代,國家為了讓百姓歡度佳節,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還是會增加肉類的供應,滿足百姓的需要。 而當時人們買肉卻是“挑肥去瘦”,之所以如此挑選,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低,經常吃不到肉,肥肉不僅有肉還能耗油,一舉兩得。 雖然現在人們​​對吃餃子習以為常,但在票證供應的年代,過大年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餃子是人們非常嚮往的事情。
過去春節期間,一般人家人口都比較多,過年做飯用油量也大,所以糧油票在當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票證。 謝志偉介紹,糧油是在1953年率先憑票供應的,也是百姓使用時間最長、關係最密切的一種票證。 當時,雖然食油票作為日常生活必需品按月發放,但許多家庭都會將每個月領取的油省吃儉用,盡量省下來在過年期間享用。 食用油票計量單位比較小,較為常見的有“市斤”、“公斤”、“兩”、“克”,謝志偉收藏的食用油票種類繁多,根據地域的不同有胡麻油、大豆油、芝麻油、清油、精煉油、豆油、花生油、香油等票證。 較為少見的還有茶油、葵花油、梓油、桐油、棉籽油、混合油、雜油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酥油、葫油等。 在食用油供應緊張的時期,動物油也會派上用場,如豬板油、豬小腳油等。 食用油票除了種類繁多,使用的範圍也十分廣泛。 例如有居民食油、農村食油、職工油、轉移油、定點油、分撥油、獎勵油、花生換油、優惠油、議價油、補助油、產婦油、保健油、救災油、軍用油、公差油等。 如乾部出公差需要在農民家中吃飯,就會享有公差油。
每到年節,人們都會帶上禮物走親訪友。 在憑票供應的年代,一小包點心也是一份厚禮。 就是這一小包點心也要憑票才能購買,點心票證也由當地糧食部門限量印製發放,品種有成人糕點票、兒童糕點票、華僑糕點票等。 其中兒童糕點票較少,收藏價值較高。 謝志偉收藏的糕點票相對於其他票證數量較少,他介紹,那個年代糕點就好比是奢侈品,供應量也極少,經常為“半市斤”。 居民手中的票證多數已經兌換了實物。 那時候,尤其是小孩子沒有零食可以吃,就等著過年過節人們走親訪友時帶來糕點。 糕點的種類根據地區的不同差異較大,常見的只有幾種,在少數民族地區可以見到較為特殊的糕點。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就可以吃到各種點心。 但是在過春節拜訪家人、親朋的時候,送上一盒香甜的糕點仍是很多人的習俗。

解析中國郵票上的蛇

 北青網
方寸之間
2013年1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了《癸巳年》特種郵票,全套1枚,圖案為身繪四季花卉、頭尾向上、口含金珠、尾頂靈芝、中間繞成兩圈的紅底彩色小花蛇。 這是中國郵政發行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第十套。 蛇與寶珠和靈芝組合的吉祥圖案,加上象徵一年的四季花卉,在蛇年到來之際為人們送上健康長壽、恭喜發財的祝福。
《癸巳年》特種郵票是自1989年的《己巳年》和2001年的《辛巳年》特種郵票以後,我國發行的第三套蛇年生肖郵票。 1989年1月5日發行第一輪生肖郵票中的《己巳年》特種郵票,全套1枚;2001年1月5日發行第二輪生肖郵票中的《辛巳年》特種郵票,全套2枚。 迄今為止,已經發行的三套蛇年生肖郵票都採用了剪紙等傳統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並以靈芝、花朵、祥雲等為設計元素。 既把蛇的形像變得好看、可愛,又加上了其他吉祥圖案,整個郵票圖案寓意美好,在新春到來之際為大家送上祝福。
北京生肖集郵研究會會長劉開文介紹,在我國生肖題材之外的郵票中,蛇的形像也不多見。 2001年6月25日發行的《端午節》特種郵票第三枚“避五毒”中有蛇。 該郵票圖案中驅五毒的葫蘆符上及四周繪有五種毒蟲,象徵五毒不侵,右上角就是一條蛇,其餘“四毒”分別為蝎子、壁虎、蜈蚣和蜘蛛。 蛇的形像還是世界衛生組織徽誌“蛇杖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枝交叉的橄欖枝環繞的地球中間,有一豎立的手杖上纏繞著一條蛇,表示神能、除害、安寧。 在我國發行的郵票中,有3枚圖案包含世界衛生組織徽誌,即:1980年4月7日的一套2枚《提高健康水平,提倡戒菸》紀念郵票、1981年5月17日的一套1枚《世界電信日——電信與衛生》紀念郵票。 這些是我國生肖題材之外的郵票中唯一能找到的幾條蛇。
除了生肖蛇票外,我國郵票上蛇的題材不多,但跟蛇有直接關係的民間傳說《白蛇傳》卻是家喻戶曉。 《白蛇傳》的故事及其相關人物多次被繪入郵票。 1983年7月20日發行的《京劇旦角》特種郵票第三枚是“白素貞”,白素貞就是白蛇修行千年成為人身的俠女白娘子;2007年3月10日發行的《京劇生 角》特種郵票第四枚“許仙”​​也是《白蛇傳》中的主要人物;1989年9月1日發行的T141郵票《當代美術作品一》第一枚葉淺予的《白蛇傳》,畫的是 白蛇、青蛇和許仙。 而2003年1月25日發行的《楊柳青木版年畫》特種郵票第三枚“盜仙草”及2010年2月6日發行的《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第二枚“盜仙草”,表現的都是《白蛇傳》故事中的精彩片段。
對於《白蛇傳》的完整故事,中國郵政於2001年12月5日發行了《民間傳說——許仙與白娘子》特種郵票1套4枚,將故事中“遊湖借傘”之奇遇、“仙山盜草”之險情、“水漫金山”之惡境、“斷橋相會”之悲情描繪得惟妙惟肖。

澳門郵票上有黃四郎的家(圖)

 南方都市報
郵票上有銘石樓,以小型張形式展現。 郵票上有銘石樓,以小型張形式展現。
開平碉樓銘石樓首登澳門郵票,3月1日正式發行
南都見習記者謝婷銘石樓登上澳門郵票圖了,一張售價12元澳門幣,3月1日正式發行。 近日,@開平碉樓與村落髮微博稱,根據澳門郵政2013年郵票發行計劃,將發行《中國內地景觀五》,展現內容便是開平碉樓。 消息一出便讓不少網友激動了一把,盤算著“去澳門寄幾個收藏一下”。
澳門郵政相中銘石樓
昨日,記者從廣東開平碉樓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黃莉文處證實,澳門郵政將於2013年發行的《中國內地景觀五》確為開平碉樓中的銘石樓,郵票將以小型張形式展現,既可撕下作為郵資憑證貼用,又適宜收藏和欣賞。 據了解,澳門郵政自2007年開始發行《中國內地景觀》系列郵票,首枚景觀為岡仁波齊峰,之後三枚的景觀分別是麗江古城、龍門石窟和鳳凰古城。
為何相中開平碉樓? 黃莉文稱,澳門郵政局給出了兩點理由,“因為碉樓是世界遺產,從設計角度考慮,認為碉樓比較精美”。 至於為何選中銘石樓,她脫口而出,“很大原因是電影效應,很多遊客來到自力村售票處,直接說我要去黃四郎的家!”
銘石樓被稱“開平碉樓家庭博物館”
銘石樓便是《讓子彈飛》中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的家,1925年由在美國芝加哥經營餐飲生意的華僑方潤文建成。 據黃莉文介紹,銘石樓高五層,分為主樓和副樓,牆身厚實堅固,門窗窄小且裝有鋼板,在頂層兩邊突出的角堡上還設有槍眼,“當年若是朋友來了便開門迎接,如果是土匪的話,就開槍射擊。”
此外,銘石樓還有“開平碉樓家庭博物館”之稱,除了家私物品非常齊全外,碉樓中西合璧的特色在樓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廳兩側的中式傳統屏風上裝了歐洲進口的彩色玻璃,屏風前的古鐘則來自德國。 黃莉文說,多年過去了,指針依然能走動,古鐘還會整點報時。 她希望遊客們在欣賞碉樓的建築美時,更能想到當年這些老華僑們對這片故土深深的愛。

外國郵票有收藏價值嗎

 羊城晚報 
▲日本蛇年生肖郵票 ▲日本蛇年生肖郵票
26日,香港郵政正式發行歲次癸巳(蛇年)特別郵票、賀歲絲綢郵票小型張和十二生肖金銀郵票小型張“飛龍靈蛇”等數款郵品。 蛇年將近,除了中國香港,韓國、日本、新西蘭等國以及中國澳台地區亦應景推出蛇年生肖票,設計各異,收藏前景可觀。
境外搶發蛇年郵票
27日,羊城晚報記者在廣州郵政大古廣藏郵圩上看到已有郵友出售香港蛇年生肖票,其中,蛇年特別郵票一套4枚12元/套,郵票小型張10元/枚,絲綢郵票小型張叫價50元/枚,基本與郵票面值相近,而郵友們用蛇年特別郵票與賀年卡自製的4張極限片叫價100元/套。 淘寶網上,十二生肖金銀郵票小型張“飛龍靈蛇”的報價在85元-110元之間。
此外,澳大利亞郵政發行了2013年蛇年生肖小版張,總面值4.8澳元,韓國郵政發行的蛇年生肖小版張總面值540韓元,新西蘭郵政的2013蛇年生肖小全張總面值6.4新西蘭元,新加坡發行的一套蛇年生肖郵票總面值為2.01新加坡元。 據中國集郵總公司CPI商城最新報價,以上郵品定價分別為32元、5元、32元和15元。 在淘寶網上還有更多國家的蛇年生肖票出售,例如,日本蛇年生肖票26元-40元/套、中國台灣蛇年生肖郵票和小全張8.8元/套。
外國郵票有收藏價值嗎?
外國郵票這麼多應怎麼鑑別以及收藏價值如何? 廣州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黎永洪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中國郵友更喜歡本國郵票,外國郵票價格炒得不高且發行量較小,故不必太擔心購到假票。 由於現在華人遍布全球,華人的郵票市場潛力很大,不少國家也開始發行中國生肖郵票,很受華人歡迎。 在國內,也有一群郵友專門收藏外國郵票。 眾多外國郵票中,生肖郵票在國內的關注度相對較高,仍然值得收藏。
另一方面,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一些設計精美且在國際郵票設計大賽中獲獎的郵品,升值空間也非常可觀。 例如,據淘寶網報價,2012年由香港發行、總面值為11.8港元的4枚龍年生肖郵票,現為45元-80元/套,4大版為1200-1800元/套,較面值已上漲4-6倍。

青玉該如何分類(圖)

 北方新報
青玉貔貅 青玉貔貅
青玉是和田玉中出產量最多的一種玉,也是最不被看好的一種。 但是青玉的質地卻是與羊脂玉不分上下的,但是由於出產量比較多,所以不是很被收藏者重視。 它的顏色是從淡青到深青色之間過渡的,有竹葉青、蝦青、碧青、楊柳青等。 其中竹葉青是最為普遍的。
三級青玉
最差的青玉一般瑕疵比較多,如:綹裂、雜質、石棉等。 顏色是青色泛灰、綠、黃,而且不均勻,有蠟質光澤。 但是,質地較為細膩,呈半透明狀。
二級青玉
中等的青玉顏色是青色,泛著點點的黃色調或者綠色調。 玉質較為細膩有油脂光澤,呈半透明狀,瑕疵比較少。
一級青玉
主色調為青色,顏色較為柔和,玉質細膩,有油脂光澤,呈半透明狀,鮮有雜質綹裂等瑕疵,這種玉非常好,還是比較值得收藏的。

鄭幼林:雕鑑估皆精的三絕專家

 福州晚報 
新當選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聯合評選的中國石雕藝術大師,長達55分鐘的個人藝術專訪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播出,在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微博]主辦的文儒講壇開講“壽山石雕刻與國學”,增補為第十二屆福州市​​政協委員……壽山石雕藝術家鄭幼林2012年可謂收穫頗豐,實際上這位剛過不惑之年的雕刻家不僅是名聞國內外的壽山石雕大師,還是福州壽山石鑑定中心、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微博] 、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等幾乎全部壽山石鑑定機構的權威鑑定專家,以及福建幾家壽山石拍賣機構的權威評估專家,更以其雕(刻)鑑(定)估(價)皆精的能力成為壽山石雕界投資收藏的首席顧問之一。
聞名國內外的田黃專業戶
田黃石因石材稀少,自古就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近年更是頻頻出現每克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天價成交記錄。 田黃石的珍貴導致普通雕刻家不敢輕易下刀,恐怕浪費石材而損耗田黃石雕的價值,而這種謹慎保守的創作態度在束縛雕刻家創作思路的同時,更是導致藝術性強的當代田黃石雕精品隨著田黃石雕價格的走高卻日趨少見。
作為壽山石雕界中青年的中流砥柱,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於福州鼓山的鄭幼林卻以巧奪天工的構思和嫻熟的雕刻技藝,創作出數量頗多的當代田黃石雕精品。 鄭幼林在熟練掌握各種壽山石雕刻技藝的基礎上,運用圓雕與高浮雕相結合、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技法,大膽採用誇張藝術創作田黃石雕,不但整體構圖符合當代審美標準,而且細節也均刻畫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備。 與此同時,雖然他大膽以極費石材的圓雕技法創作田黃石雕作品,卻也總能設計出最節省原材料的作品,這讓其在業界一炮打響;加上其不僅精通各種雕刻技法,而且將傳統美學、西方美術理論、中西方哲學融入壽山石雕之中,創作出了系列技藝精湛、藝術品位高雅的壽山石雕佳作。 由 於鄭幼林創作的童子、彌勒等題材作品皆栩栩如生、風格獨特,顯示了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獨有的藝術韻味,深得高端藏家青睞,故請其加工田黃者絡繹不絕,甚至 有人為請其雕刻,寧願排隊等數年也不肯讓其他人雕刻,而鄭幼林也因雕刻田黃作品數量較多而被石雕界和收藏界稱為“田黃專業戶”。
2012年,剛過不惑之年的鄭幼林不僅當選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聯合評選的中國石雕藝術大師,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更是製作並播出其長達55 分鐘的個人藝術專訪,這也是中央電視台首次播出如此長時間的壽山石雕藝術家專訪,這說明了其雕刻技藝已經得到了國內外業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而此前,其作品不僅先後入藏中國壽山石館、福建博物館、福建工藝珍品館,而且其作品還於2009年入藏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成為作品入藏故宮博物院的首批當代石雕藝術家之一。
各大鑒定拍賣機構的權威專家
天遺瑰寶壽山石以“剖之斑斕具五彩,他山之石皆卑凡”的美譽冠絕天下。 而 與這美譽相伴的,則是數以百計的壽山石種,除了田黃石、芙蓉石、荔枝洞石等玩石者皆知的石種,還有善伯洞石、都成坑石、汶洋石等常見石種,更有尼姑婁、金 獅峰、寺坪石等數量稀少之石種,其中如高山石等更分為四股四高山石、水洞高山石、桃花高山石等進一步細分的石種,雖然目前出版的專業壽山石書籍未能全部統 一,但每種分法的石種也均在200種上下。 因不同的石種從外形、色澤至肌理,都有其獨特之處;再加上當前壽山石行情一路走高,造假技術也層出不窮,石種鑑別更加複雜難辨,這不僅讓初入行之藏家無所適從,就是浸淫已久的資深藏家和從業數十年的雕刻家也常常“打眼”。
石種多且難區別,同等質地的作品因石種不同,價格則高低不等,甚至相差幾倍乃至數十倍。 作為決定鑑定機構水平高低和拍賣機構盈虧關鍵之所在的壽山石鑑定和評估專家,也就順理成章成為各大鑒定機構和拍賣機構爭相招攬的搶手人物。 “田黃專業戶”鄭幼林不僅是名聞國內外的壽山石雕大師,而且還憑藉數十年的雕刻經驗和長期的壽山石學術研究、收藏經驗​​、與眾不同的眼光,成為壽山石雕界各大鑒定機構和拍賣機構的權威專家。 目前壽山石鑑定權威機構主要有福州壽山石鑑定中心、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福建省民間藝術館、福建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福建省寶玉石協會等幾家,鄭幼林則是壽山石雕界惟一一個在這幾家鑑定機構全部擔任鑑定師的權威專家。
除 了能準確鑑定石種之外,鄭幼林還是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福州市壽山石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等舉辦壽山石拍賣機構的權威評估專家,他根據自 己的經驗和對市場行情的準確把握,總是能對送拍品給出最貼近市場價值的評估,給拍賣行提供相對準確的依據,從而使拍賣機構做出是否可以收件上拍的判斷。
壽山石雕收藏投資的首席顧問
當前藝術品市場的巨大升值潛力已被大量愛好收藏的企業家所看好,也有數量頗多的巨額資金流入藝術品市場,但是藝術品應該如何收藏投資卻一直是爭論不休的難題,更是困擾著喜歡壽山石雕的各類人群。
作為既懂雕刻又精通鑑定和評估的權威專家,鄭幼林近年來成為不少機構和個人的收藏投資顧問,其個人的投資收藏事例更是成為業界流傳的經典範例。 如其2009年輾轉從別人手中購買的中國雕塑大師王則堅的作品《海的女兒》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葉子賢的作品《六子戲彌》,當時是花了別人眼中的天價,結果卻不到一年就翻了數倍。 在石雕界,因鄭幼林建議購買的壽山石雕短短時間內翻倍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數倍升值的案例也屢屢出現,一些大型壽山石交易機構外出收購貨品更是經常要其全程陪同。
針對喜愛壽山石雕的藏家,鄭幼林提醒想介入壽山石領域的新人要注意壽山石雕專業知識的積累,要多看多問多把玩。 “玩”石頭首先是喜歡;其次是玩品味,要多玩品質典雅、工藝簡煉淳樸的作品;再者是量力而行。 對 於熱衷參與拍賣會的買家,在參加拍賣會之前需要對自己的心儀之物多做功課,聽聽專家對作品整體的評價,在了解拍品石種優劣、石質高低、有否瑕疵、作者是否 名家等,以及作品創意和造型的好壞和文化品位高低等綜合因素後,建立最基本的價值判斷,並確保拍賣現場不受心理和環境的影響,方能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拍賣 市場。
鄭幼林經典語錄
■壽山石的經濟價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整體的經濟環境、作品的材質雕工、專業團隊運營水平等。 壽山石的人文價值是通過藝術家融合古今中外知識,根據石材特點,化腐朽為神奇。
■藝術品投資首先要準確了解本土的藝術品市場,要關注當地最受藏家和各大金融機構青睞、流通最廣、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藝術品種,並對這些當地最有特色的藝術品類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投資,方能獲得最大收益。

和田玉行情大好:明清古玉受青睞

 雅昌藝術網 
清早期和田白玉玉盞11.5cm(帶耳),杯徑6.8cm 清早期和田白玉玉盞11.5cm(帶耳),杯徑6.8cm
王瑤
從古至今,和田玉都可以稱得上是收藏界的一棵“常青樹”,而在國內藝術市場迅速崛起的這幾年,和田玉的表現也是非常驚人,雖然期間曾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但總體來說其價格上漲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再加上為了保護日漸匱乏的礦產資源,前兩年國家開始實施限制開采的政策,再一次導致了玉石行情的急劇提升。
在中國使用歷史最為悠久、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玉石品種,和田玉可以說是中國高檔玉石的代名詞,而獨具特色的玉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有符號。 近幾年,伴隨著國內藝術市場的崛起,和田玉瘋狂上漲的價格以及拍賣場上屢屢刷新的成交記錄,不斷刺激著投資者的神經,和田玉收藏者隊伍開始曾幾何式增長。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玉器的製作工藝也在不斷改進,利用很多先進的技術並結合現代人的審美特色,我們現代的工藝師已經創作出了很多古人不可能創作出的玉雕藝術品, 在為我們廣大的玉石愛好者帶來完美體驗的同時,也極大程度地豐富了中國的傳統玉文化。
清早期 和田白玉 玉盏 11.5cm(带耳),杯径6.8cm 清早期和田白玉玉盞11.5cm(帶耳),杯徑6.8cm
上圖所展示的是一款出產於清代早期的玉盞,這款精巧的玉盞由優質和田白玉製作而成,玉盞的表面為滿工陰刻,非常的精緻生動,再加上耳的部分造型也非常精巧,體現出了很高的工藝水準。
我們都知道,明清是我國玉器製作工藝發展的繁盛時期,現在我們在拍賣場或博物館見到的玉器大都是出自那一時期。 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款清早期的和田白玉玉盞雖然工藝方面無可挑剔,但美中不足是有一定的破損,但從另一方面也證實了這款藏品的久遠歷史,因此還是非常值得珍藏的。
玉 器質地堅密而細膩,不大容易受溫度、濕度、塵土、光照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相對來說還是易於保存的,但是我們知道玉質雖然堅硬,但是卻很脆,因此不論是我們 佩戴玉器飾品,還是進行玉器收藏,都要避免磕碰,而像我們看到的這款和田玉盞這樣本身已經經歷了數百年的玉器來說,在保存時就更應該多加註意。

几案類家具:點綴之用俯仰生姿

 《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觀复博物館一隅,擺放花幾與青瓷,使空間簡約且不單調。 觀复博物館一隅,擺放花幾與青瓷,使空間簡約且不單調。 任意組合的老家具,看著就是種風景。 任意組合的老家具,看著就是種風景。 石鼓別苑庭院的佈局從錯落到層疊。以花幾、木雕工藝藝術品的巧妙搭配。 石鼓別苑庭院的佈局從錯落到層疊。 以花幾、木雕工藝藝術品的巧妙搭配。
幾類家具的主要功能是用於陳放古玩佳器,或山石盆景,以供清玩。 根據它不同的功能,擺設於室內的特定位置,俯仰之間,盡是姿色。
文/陳盛娥
類家具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比較古樸方正。 它包括高幾和矮几,高幾以香幾、茶几和花幾最為常見,而矮几則是憑幾和炕幾使用最多。 由於幾類家具被賦予了一種高潔、典雅的意蘊,因此擺設於室內成為一種雅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傳統家具,更是鮮活的點睛之筆,為上層社會所喜用。
高幾的傳統陳設原則
明代詩人、戲曲家高該曾著《燕閒情賞箋​​》雲:“書室中香幾之製有二,高者二尺八寸……用以閣蒲石、或古玩、美石,或置香櫞盤,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單置一爐焚香,此高幾也。”事實上,香幾、花幾以及茶几形制多種多樣,陳設也極為巧妙。
香幾是明清幾類家具中最主要的品種,用途是擺放香爐,敬神祭祖。 《錦箋記》插圖“蠟書”刻本,有擺放一張長方香幾,上置菖蒲盆。 《殘唐五代傳》中“唐明宗焚香祝聖”有一張三彎腿帶托泥香幾。 而最典型的陳設就屬清宮的太和殿。 殿內安有寶座台基,台基為七級台階,金漆木雕龍紋寶座高踞在七層台級的座基上,寶座後面背倚雕龍髹漆屏風,寶座左右兩側陳設有太平有象高香幾、端香幾,寶座前面丹陛的左右還有四個香幾。 香几上有三足香爐。 當皇帝升殿時,爐內焚起檀香,香筒內插藏香,於是金鑾殿內香煙繚繞,頗顯肅穆凝重。 當然,普通人家的堂屋,大戶人家的家廟和祠堂的整個廳堂的主要裝飾全在神龕上,也要擺設香幾、高桌、八仙桌來突顯氣氛。 當然,從明代繪畫中作品所見,文人雅士也有在書房、臥室內焚香熏屋子的習慣,香幾兼有茶几的功能,無論室內室外,多居中設置,適宜多面觀賞,可四無依傍,以助雅興。
花幾裝飾性很強。 它的樣式較多,高矮、圓方不一,其功能基本用於承托花盆、盆景和藝術品,多陳設於廳堂各角、書房、茶室,或樓梯、玄關拐角,也有置於正間條案兩側。 中國古代的廳堂陳設相對固定,尤為突出對稱、居中的構成,這是一種審美的需求,又是儒學中庸原則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體現。 因此,一般會陳設一對雅緻的花幾或香幾,並在上面放置精美的青銅器、蘭草、青花或絕妙盆景及其它古玩以醺染,來體現主人的喜好與追求。 書房裡,則一般都會擺置一張畫案,再根據個人的閱讀習慣可以陳設筆架、鎮紙、筆筒、硯台或其它小器物。 其他角落根據需要陳設鼓凳、圈椅一對配小半桌一張,也可根據個人喜好陳設琴桌及花幾,便於怡情、賞玩。
清時期的茶几風格獨特,與明代香幾有所不同,且一般擺放在兩把椅子中間,其上可放些茗瓶茶器,則常置放於廳堂之內。 乾隆以後,其典型陳設風格基本上為八張椅子四個茶几。
矮几的傳統陳設原則
《燕閒情賞箋​​》又云:“……書案頭所置小幾,惟矮佳絕……齋中用以陳放香爐匙瓶、香合,或放一二卷冊,或置雅玩具妙甚。……更有五六寸者,用以坐烏思藏鏨金佛像、佛龕之類。或陳精妙古銅、官、焚香、插花,或置三二寸高天生秀巧山石小盆,以供清玩。”
憑幾與炕幾,用來承放古玩陳設品、小件物品,是席地而坐或在較大床榻上使用的小型家具。 清 宮裡隨處可見,比如,清宮三希堂陳設紫檀雕花炕幾,東有坐褥、迎手、如意等;儲秀宮東次間及東稍間設透雕纏枝葡萄紋花罩,靠南窗有木炕,兩側擺設黃花梨雕 蟠紋炕幾,上陳瓷瓶、珊瑚盆景;儲秀宮西次間北沿炕上有紅漆嵌螺鈿及壽字炕桌,兩側北有紫檀卷書式炕幾一對,前放隱枕、坐褥;坤寧宮東稍間的北沿炕中、 東、西各陳設有紫檀長方炕幾,其上方有字畫條幅。
除此,矮几和高幾相互搭配可以陳設於重要的場面裡。 比 如《紅樓夢》裡有一段描述榮國府元宵夜宴筵席陳設的文字,就概括了高矮几的陳設原則:“這邊賈母花廳之上共擺了十來席。每一席旁邊設一幾,几上設爐瓶三 事,焚著御賜百合宮香。又有八寸來長四五寸寬二三寸高的點著山石佈滿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鮮花卉。……賈母於東邊設一透雕夔龍護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 俱全。榻之上一頭又設一個極輕巧洋漆描金小幾,几上放著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類,又有一個眼鏡匣子。……榻下並不擺席面,只有一張高幾,卻設著瓔珞花 瓶香爐等物。”
可見,矮几在傳統居室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能夠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為豐富飽滿。
中式居室的重要角色
為了給空間帶來一種脫俗的氛圍,陳設佈置也是其中的一門學問。 中式居室的陳設與人文精神相得益彰,十分注重家具的搭配與陳設,強調整個家庭氛圍與主人的審美品位。 在中式​​居室佈置上,幾類家具也是最為常見的。 即便空間內沒有復雜的結構,繁複的裝飾,它也能夠將空間解構成一個個獨立又相融的小景,不經意間營造出都傳統的中式韻味,給空間帶來一種靜謐的氛圍,讓人稍一轉身,便覺得驚喜。
憑藉對東方文化的理解,家居的不同功能區域有著相似卻不同的陳設手法。 但要遵循一條原則:“忌俗而宜雅”。 從實用、美觀的角度出發,讓空間適合幾類家具。
在家居環境內,宜擺放少而精的幾件就行,切莫過猶而不及。 在 客廳的佈置上,常常將中式茶几擺放在沙發前面或兩旁,互相呼應,搭配上布藝、畫作、器皿等等,或者將皮質沙發與西洋式扶手椅、茶几相搭配,使居室顯得更為 輕盈,簡單但又不失變化,突顯品位與尊貴,共同演繹著新東方的風情;飲茶區則是以溫暖的背景牆、木質的茶几、紅木沙發套件為主,或是坐墩、圈椅、屏風、雕 花門片點綴其間,體現了中式文化的理念,讓人在品茗之中讓人感受到沉靜古典的室內氛圍;在書房環境中,則擺設香幾、書案、羅漢床、官帽椅等等,在渾然一體 的華美中,呈現出更具“隨情所至”的人文氣質;庭院則可以擺放花幾,和綠​​色植物合理搭配,配合寬敞的室內空間和良好採光,舒適的家居氣息和自然風情則 呼之欲出。 民國時期的茶几則是搭配。
在中式​​會所裡,由於空間面積較大,因而常常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域。 除了光與影的相互交融之外,東方氣息濃郁的古典家具,比如花幾、圈椅、翹頭案等等,都是重要的元素,可以為空間增添一筆清雅的色彩,而這些溫和的視覺效果能夠讓人流連忘返。
總言而之,幾類家具頗具有裝飾性、實用性。 因此,它可以靈活性搭配,出現在合適的空間環境裡。

頂級葡萄酒收藏走向理性

 解放日報 
2012全球葡萄酒拍賣結果出爐。 受到亞洲消費者對頂級葡萄酒追捧熱情降溫的影響,佳士得[微博] 、阿奇、蘇富比[微博] 3家全球著名拍賣行,2012年葡萄酒拍賣銷售總額分別較2011年下降0.7%、 25%和24%。
法國兩大產區較勁
2012年,法國波爾多頂級葡萄酒拍賣價格都未能達到售前估價。 在 香港拍賣會上,一箱1982年拉菲價格為3.38萬美元至3.81萬美元,擊穿了之前4萬美元的售前估價,而2011年其價格則達到4.5萬美元;一箱 1982年瑪歌的成交價在6655美元至7865美元之間,低於8000美元至9000美元的估價;一箱1982年拉圖成交價為1.57萬美元,也低於 1.6萬美元的估價。
相比之下,產量遠低於波爾多的勃艮第頂級葡萄酒的拍賣成交價格一路飆升,尤其是羅曼尼康帝的表現更是一枝獨秀。 去年6月,一箱羅曼尼康帝以5.38萬美元的高價成交;4個月之後,同樣一箱酒在蘇富比更是拍出了6.74萬美元。
上海葡園酒莊、夏朵酒莊的董事長闕光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期,法國波爾多地區葡萄產量和品質一直不錯,導致頂級葡萄酒市場供求的天平出現傾斜。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產區的名莊優質葡萄酒開始湧入市場,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藏酒人士有了更多地選擇。
藏家選酒趨於理性
早前,國內頂級葡萄酒藏家的投資盲目性較強,助漲了頂級葡萄酒價格泡沫的形成。 如今,這個價格泡沫已經瀕臨破滅。 去年,小拉菲價格從年初的每瓶8000元跌至年末的每瓶4000元,跌幅達到了50%。
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雙重影響下,原先受寵的波爾多頂級葡萄酒巨大的價格泡沫遭到擠壓,降價是大勢所趨。 據藏酒人士陳先生介紹:“法國波爾多頂級葡萄酒,尤其是拉菲這樣的葡萄酒是藏酒人士不二選擇。可是,這些公認的名莊酒已經被市場過渡炒作,未來的增值空間很可能已經被數不清的中間商所提前消費,只能作為藏酒者一個身份品味的象徵。 ”
經過多年的藏酒,許多藏家意識到應該去尋找升值空間更大的頂級葡萄酒。 於是,同樣擁有法國法定產區光環,且葡萄酒年產量遠遠低於波爾多的勃墾第葡萄酒和久負盛名的香檳,自然成了藏家們的新寵。
不過,阿奇拍​​賣行首席執行官JohnKapon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隨著最為珍稀的葡萄酒新發布價格逐漸上漲, 2013年會是葡萄酒二級市場收藏和投資的最佳時機,而且市場會保持健康活躍。
藏家在面對當前葡萄酒投資環境變化時應謹慎對待。

老火車票見證京漢鐵路歷史(圖)

 荊楚網-楚天金報 
圖為:解放前的老漢口火車站 圖為:解放前的老漢口火車站 圖為:八十多年前的京漢鐵路老火車票 圖為:八十多年前的京漢鐵路老火車票
楚天金報訊本報記者文俊
車票,是旅客乘車的憑證。 又到春運季節,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承載了遊子們多少思鄉情! 從武漢有客運列車開始,火車票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有多少我們不曾知曉的故事呢? 許一兵的《收藏抗戰》為我們提供了不少軼聞……
老火車票見證的歷史
在漢口的許一兵先生家中,記者見到一張80多年前的老火車票。 這張舊車票只有郵票大小,材質像牛皮紙,一面中文,隱約可見“平(漢)鐵路、北平、漢口、票價貳拾肆元、快車”等字樣;另一面是法文,也可見北平的法語“peping”。
平漢鐵路就是大家熟知的武漢第一條鐵路京漢鐵路。 它原稱盧漢鐵路,由於民國政府時期,北京稱北平,所以又叫平漢鐵路。
1889年4月1日,湖廣總督張之洞以“一路可控八九省之衝,人貨輻輳,貿易必勝……經緯縱橫,各省旁通”等八條利國利民的理由,上奏准修盧漢鐵路。 1906年4月1日,鐵路全線通車,定名為京漢鐵路。
據《圖說中國鐵路史話》一書的作者譚瑞傑說:京漢鐵路車票票面上印有法文,譯為北京至漢口鐵路,中間印有京漢鐵路使用的蒸汽機車,兩旁是像徵中華民族強盛的龍飾圖案,中間覆印票價,反映該鐵路儘管是外國人修建的,但路權屬於中國。
許先生收藏的京漢鐵路車票上,隱約可見票價為貳拾肆元。 據《武漢地方志》記載,1936年,漢口手工業工人中,工資較高的如木製小農具行業,平均月工資15元,皮鞋和證章行業月平均12元。
可見,那時坐火車票價不菲,買一張漢口到北京的車票,需兩個月工資。
火車票上的特殊記憶
“武漢一大怪,火車需要輪渡載。”上世紀30年代,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相繼建成通車,但被長江天塹阻隔,火車要靠輪渡過江。 直到1957年長江大橋通車,這種火車乘輪渡的現象才得以改​​變。
據家住武昌的劉國生老先生回憶,1954年,他乘坐火車到北京上學,因為強調安全,所以列車過江時,旅客都要乘客輪過江,當時江南的輪渡是在徐家棚碼頭,江北是在粵漢碼頭,旅客只需憑火車票便可免費乘過江渡輪。
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一種特殊的火車票出現了,那就是“革命師生串聯乘車證”,它們也成為那個時代火車記憶的重要載體。
據青山的劉鳳英老人回憶,那時,火車上十分擁擠,車廂內座椅下面、行李架上,都躺滿了人,廁所內擠進七八個人是“正常”的事。 擠上北京的列車,可以說連腳都沒地方放,有的女生一路上沒有上廁所,下了火車以後,鞋、褲都脫不下來,因為身體腫了。
火車票“家譜”知多少
鐵路客票俗稱火車票,歷史上第一張火車票誕生於1830年9月17日,從英國的利物浦到曼徹斯特,是由售票者“手寫簽售”的;後來,世界著名的“埃多蒙桑”式車票——即卡片式車票一直風行各國,經久不衰。
自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第一條營業性鐵路——吳淞鐵路開始,隨之而發展起來的各種鐵路車票也有130多年的歷史了。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鐵路的第一代火車票是硬板式火車票,為了節約用紙,它的尺寸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電腦出售的軟紙式火車票;1997年鐵道部確定了計算機車票的統一樣式;2007年起,沿用了百餘年的硬板票,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完全被全國聯網的電子火車票取代;近幾年又新推出磁卡式車票。
今天,火車票也越來越電子化,但當我們回憶那些舊式火車票時,追憶流逝的歲月,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留住年畫:紙上的年味

北京日報 
留住年畫:紙上的年味 留住年畫:紙上的年味
本報記者陳濤實習生孫杰
從抱著鯉魚的“送福童子”,紅紅火火的“老鼠嫁女”,到寓意豐收的“蓮年有餘”、“五穀豐登”,再到成雙出現的門神秦瓊和尉遲恭,及至豐腴嬌羞的仕女……每至年關,這些色彩鮮豔的年畫在點染節日氛圍的同時,也在述說一段段與“吉祥”、“願望”相關聯的故事。
只是,不經意間,當滿眼白牆黛瓦為水泥鋼筋替代,我們才發現,這一綿延千年的春節風景,已難覓踪影。 在這年味兒漸濃的時刻,不妨一起去尋訪那些為年畫而堅守的人們,了解其生存光景,或許能品出別樣味道。
廉價年畫等不到春天?
老手藝人等後輩傳承
趁著店裡冷清,四十歲出頭的林博一個人溜到停在路邊的私家車裡打起盹來,留下從老家遼寧阜新過來幫忙的姐姐和侄女打點生意。 林博的店鋪名叫“京城百姓”,店面位於國子監街上,距離斯文聖地孔廟也就兩三百米。 十來平方米的小店,主營傳統民間工藝品——兔兒爺、毛猴、京劇臉譜、剪紙,還有懸掛在半空中的上千張年畫。
林博曾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美工,2007年辭職後,他匯聚全部家當,開起了這家小店。 “剛開始就只賣兔兒爺,等賺了些錢後才敢依次買進其他品類。”林博說,他從開店之初就想打造一個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所,只是小本生意經不起折騰,不得不謹慎為上。
5年下來,他從與人“拼店”到如今“宏圖”初現。 現在店內數量最多的商品,是2009年之後才得以引進的年畫。 這些年畫統一由山東濰坊的某位中間商供貨,每張售價僅有15元。 至於緣何選擇這類相對低端的年畫,林博給出三條理由:一是進貨距離近,二是湊巧認識那個商人,第三條理由最為關鍵——價格便宜。
其實,曾經有人向他推薦過多種進貨價為20元的年畫,價格略高一點兒,但利潤更加豐厚,可是林博卻拒絕了。 “那種年畫的進貨價比我如今的售價都高,風險太大了。”儘管自己十分喜愛這種民間工藝品,但為了節省成本,林博甚至一次都沒去過這些年畫的原產地。 他始終對此保持著一份謹慎的理性,畢竟在當代社會中,年畫早已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鮮,如​​果想要讓顧客接納,只能拼價格。
這些印製在泛黃草紙上的年畫,題材無外乎三種:門神、童子、仕女。 因為問津者並不多,店裡的年畫長年被束之高閣,如果不是特意上門求購的顧客,甚至很難注意到它們的存在。 事實上,不僅是在國子監整條街,哪怕算上周邊的五道營、南鑼鼓巷、后海等地區,林博的這家店都是唯一常年供應年畫的地方。 來他的店裡買年畫的顧客,絕大多數都是文藝青年,此外還有一些外國遊客。
在跟客人們的交流中,林博發現,他們買回家的年畫,都是裝裱在鏡框裡並懸掛起來,當作一種裝飾。 這跟他兒時的記憶截然不同。 林博說,在他小的時候,每到臘月,老家人都要進行一番大掃除,把一年裡飽受煙熏火燎的老屋徹底打掃一番,然後在牆上貼上好幾張色澤鮮豔、吉祥如意的年畫,顯得喜氣搶眼。
“'貼'這個動作就是與年畫相伴隨的,如今誰家還捨得往牆面'貼'東西?”林博這樣看待年畫的命運,“隨著城市生活方式的變化,傳統習俗逐漸消失,古老的年畫被時代淘汰,再自然不過了。”
老手藝人等後輩傳承
就在林博感慨買賣冷清的同時,一批來自天津的楊柳青年畫卻正陳列在王府井新華書店的櫃檯上。 和小店裡銷售的廉價年畫不同,這些年畫的標價最便宜的也要200元一幅,最貴的則高達1600元。 書店負責人介紹說,這些年畫早在2007年起就開始在店裡銷售,其實是搭配著源自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書籍代為售賣,目前店里共有六七十幅。
這些年畫的價格為何如此之高? 書店負責人這樣解釋:“它們都是直接從楊柳青畫社進貨,一幅畫要經過十多道手工彩繪,再經裝裱,就成為藝術品了。”有著近400年曆史的楊柳青年畫產生於明末,後來曾成為貢品。 國內現存年畫藝術中,楊柳青年畫以藏品豐富、技藝精湛著稱,被譽為“中國年畫之首”。 事實上,像這種售價高達數千元甚至近萬元的年畫,在淘寶等電商的網站上並不少見。
仔細觀察書店裡的這些高價年畫,其中有些印有版繪者的圖章,相對更受歡迎,因為它們出自名家而具備了收藏價值。 比如一位名叫霍慶有的民間藝人,其作品就格外受到懂行顧客的歡迎。 霍慶有是楊柳青年畫代表性傳承人,今年剛滿六十歲,他也是唯一一位楊柳青年畫兼具勾、刻、刷、畫、裱五項全能手藝的民間藝人。
霍慶有的工作室名叫“玉成號畫社”,就設在他位於天津市楊柳青鎮的家中。 那是一座二層小樓,樓下是作坊,樓上是展館。 因為臨近春節的緣故,畫社里顯得格外忙碌。 據他介紹,一幅地道的楊柳青年畫,單人工著色一項,就得用特製扁筆依次彩繪,經由轉臉、上色、勾道、助線、漆黑、醒粉等二十餘道工序才能完成。 有時候,畫面中的一張臉或一個眼珠就得上色六七遍。 由於每幅畫幾乎全手工創作,且嚴格按照製作工藝,創作週期往往很長。 為保證印刷質量,刷完顏料後,僅晾曬工序就至少得一個半月甚至一年,難怪售價不菲。
霍慶有祖上五代都從事年畫創作,到了他這輩,因為趕上“文革”,很多畫版被當做“四舊”而毀壞掉了。 當時,為了讓父母少挨批鬥,他自己就曾偷偷把家傳下來的大部分畫版劈掉,一把火燒了,還有一些埋在地下,因雨水沖刷毀了,僅存的幾塊藏在炕洞裡才得以保存。
從1980年開始,他開始想辦法收集年畫和畫版,“不能讓這門手藝沒了。”他經常跑到周邊的山東、河北等地,學習年畫創作和尋找畫版。
2001年的一天,他聽說附近村子有幾塊缸魚年畫畫版,就前往打聽,可村里人告訴他,畫版已經賣給了薊縣的古董販子。 霍慶有不死心,大約花了大半年時間,才找到了那個古董販子。 但遺憾的是,那人已將畫版轉手賣了。 霍慶有隻買到了僅剩下的幾張年畫。
轉眼到了2005年,霍慶有在北京潘家園市場意外地發現了一塊缸魚畫版。 為確定這就是自己要找的畫版,他又急忙趕回天津,取來年畫進行比對,讓他驚喜的是,這就是那張他尋找了五年的畫版。 這塊清末的杜梨木缸魚畫版,如今已是他畫社中的鎮宅之寶。
霍慶有的畫社還是傳統家庭作坊,一家人包括兒子、兒媳及女兒也都從事年畫創作。 “全部都是手工創作,產量很少,每年大大小小的年畫加起來也不過2000來幅。”霍慶有說,自己上了年紀,手和眼睛也越來越不好使了,可他希望能將這個工藝不斷傳下去。 現在,他招了三四個學生,有的學生技術已經相當好了,可他並不放心,“現在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年輕人耐不住寂寞啊。工資也是一個問題,太高了作坊承受不住,太低了學生不願幹。”
儘管現實並不算如自己所願,但是對於年畫的命運,霍慶有的態度比較樂觀。 他總覺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定經濟能力消費年畫這種工藝品,很多人已經開始把楊柳青年畫當成禮品送人或收藏;加上最近幾年政府對民間手工藝的重視,年畫應該不會淪為博物館的陳列品。
年輕藏家夢想復原“北京年畫”
在北京的年畫收藏圈裡,三十歲出頭的尹琪可謂小有名氣。 他從2006年開始收藏年畫,目前共收集各類年畫1000多幅。 過去兩年,他曾以一己之力在京城舉辦過兩次年畫展,把從河北武強、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陝西鳳翔等國內年畫產區買來的作品集結一處展出。 兩次展覽都被他冠以同一個字頭——“大美民間”。
“人們知曉得太少了,以為年畫就那麼'老三篇',​​其實不然。”尹琪說。 在他舉辦的首次展覽中,展出了近三十幅門神年畫,內容​​涉及文、武、童、獸,幾乎涵蓋了門神的全部門類。 尤為具有發現性意味的是,儘管傳統印象里門神均為男性,但展品裡由梁紅玉和穆桂英這對女將組成的巾幗門神,著實讓觀眾長了見識。
尹琪認為,這些來自各地的年畫主題、風格、色彩等迥異,但卻代表著當地人對民間風俗和環境的一種表達。 他 說:“有的細膩,有的粗獷,像蘇州和楊柳青,這種手繪的,印的比較精緻;但是像河北、山東這些地方的年畫,就做得很粗獷。一樣的概念,不同性格的人決定你 做的事情會有差異。另一個就是環境要求,像楊柳青年畫,以前是為了給宮廷作畫,再加上是楊柳青鎮靠近水邊,就會做得細膩一些。”
在尹琪看來,展示年畫最理想的環境,其實是在胡同里或是一個小鎮上。 他說,如果將年畫貼到胡同里,把門神貼到北京四合院門上,讓年畫回到它應該去的地方,這才是最好的展覽。 人們逛街過年,不會去問這是什麼,我們也不需要為每張年畫給出解釋,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是什麼,一目了然。 可是,正因為尋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尹琪放棄了舉辦第三次年畫展的念頭。
國內不少地方都產年畫,北京有嗎? 很多人說不清楚。 尹琪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北京的確是有自己的年畫。 像汪芝麻胡同,以前就是做年畫的,只是後來漸漸消失了。 “我找到一些北京老年畫,有的已經殘缺不全了,我就想辦法恢復它的原貌,然後去找手工藝人幫助刻版、套印。基本上展覽需要什麼主題的年畫,我都會去複原,讓北京年畫也加入進來。”
“如果我能夠把老北京的年畫給復原了,也算是對年畫做出了一點兒貢獻。”從小就在北京生活的尹琪如是說。
像一幅山東濰坊的門神年畫,當地人堅稱是最早的“門神”神荼鬱壘,可尹琪並不這麼認為,“從臉型、鬍鬚、顏色等各個方面,都能說明這幅門神是秦瓊或尉遲恭。當地人的說法也未必完全正確,像這樣常見的錯誤還有很多,網絡上很多年畫的信息也不准確。”
尹琪以為,年畫和許多事物一樣,經歷了高峰期的發展後,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現在年畫越來越遠離老百姓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說明,因為生活環境變了,它對老百姓的用處已經很小了。就像書法成為一門藝術,年畫以後有可能就要去博物館了。”
“要建設一個實體的年畫博物館並不容易,維護成本太高,因此我想建一個網上博物館。”按照尹琪的描述,這個網上博物館應當是一個集年畫瀏覽、知識交流、工藝傳承的開放性平台。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收藏的年畫,通過高清掃描,放到網上供大家欣賞,年畫知識經過審核也能在線共享,這樣就能避免不少錯誤知識的傳播。”實體博物館難以 建成,網上博物館也同樣困擾著尹琪,“二三十萬元的網站建設成本以及源源不斷的後續維護費用是個大問題,誰來支持我們?恐怕還沒有人願意。”
相關新聞
國圖館藏年畫首次公開展出
本 報訊(記者牛春梅)端莊威嚴的門神,機智幽默的《農夫與猴》,戲曲故事《戰宛城》,古代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昨天,中國記憶項目系列展覽之“年畫中的 記憶——國家圖書館藏年畫精品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展”在國家圖書館拉開帷幕,幾百幅展品呈現出的內容包羅萬象,令人目不暇 接。
此次展覽也是國圖年畫藏品首次公開展出。 國圖作為國家總書庫,共收藏了楊柳青、朱仙鎮等地製作的傳統年畫4000餘幅,題材十分豐富,包括戲曲演義、福壽吉祥、神話故事、日用雜事、風土民俗等不同主題。 為舉辦此次“年畫盛會”,國圖特地從此類特色文獻中遴選出120幅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對公眾進行展示。
國圖相關負責人稱,館藏4000餘幅年畫作品,其實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相信經過系統整理後這個數字能超過10000幅。 別看國圖收藏的年畫大多都是清朝與民國期間的作品,年齡大多只有一百多歲,但卻因為不好保存,而得到和宋元善本一樣的“一級保護”,擁有恆溫恆濕的獨立庫房。
展覽期間,國圖邀請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山東楊家埠、陝西鳳翔、河北武強、山東高密六家極富代表性的年畫技藝傳承人,來到現場展現各自獨特的技藝,為廣大觀眾提供與年畫傳承人交流互動的空間。 活動現場,來自山東高密、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等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還將35幅代表作品捐贈給國圖永久保存。
結合此次展覽,國圖中國記憶項目將建立“中國年畫”主題資源庫。 資源庫將涵蓋年畫的發展歷史、場地、傳承人、代表作等內容,集中展示不同地域的年畫藝術特色和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成果。 中國記憶項目組還將啟動對非遺傳承人進行系統的口述史訪問和影像資料拍攝,形成“文獻—口述—影像—實物”相結合的立體資源集合,並陸續在國家圖書館網站“中國記憶專區”發布。
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月26日,非遺傳承人演示時間為1月29日至2月5日。 此外,2月2日上午還將邀請年畫傳承人和研究學者,在國圖總館北區學津堂舉辦講座,主題為“一部傳統社會的百科全書——中國傳統年畫精品賞析”,並通過在線展覽等方式,多角度展示年畫技藝的前世今生。
本報記者吳鏑攝
相關鏈接
中國年畫四大家
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蘇州桃花塢年畫
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至明代發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為鼎盛期。 印刷兼用著色和彩套版,有桃紅、大紅、藍、紫、綠、淡墨、檸檬黃等色。 構圖講究對稱豐滿,刻線工秀,色彩絢麗。 被民間畫壇稱為“姑蘇版”。 典型代表作為“一團和氣”。
天津楊柳青年畫
始於明代崇禎年間,從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年風行於世。 工藝上講求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保留了民間繪畫的技法。 表現內容受清代畫院影響,多取材於傳統戲曲、風俗、仕女和胖娃等,構圖豐滿,線條工整,色彩鮮豔,人物的頭臉多粉金暈染,富有裝飾性。
山東濰坊年畫
始創於明末,全以手工操作並用傳統方式製作,發展初期曾受楊柳青年畫影響,清光緒年間達到鼎盛期,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万”之說,流行於黃河下游一帶。 其製作分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幾道工序,表現內容多為神像、門神、金童子、山水花鳥、戲劇人物和神話傳說等。 色彩上,重用原色,線條粗獷,反映出粗獷豪放、勤勞幽默的純樸民風。
四川綿竹年畫
起源於北宋,在明末清初進入繁盛時期。 綿竹年畫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題材上,有避邪迎祥、歷史人物、戲曲故事、民俗民風、名人字畫、花鳥蟲魚等。 年畫以彩繪見長,構圖講求對稱、完整、飽滿,主次分明,多樣統一;色彩上採用對比手法,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紅火、熱烈的藝術效果。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王太田金碧〈青綠〉山水2月1日2120時VIVA購物台59台發表

 







四川岷江挖出8噸重烏木:3撥人爭奪

 成都商報 
烏木被打撈起來 烏木被打撈起來
烏木
這根烏木長約20米、最大直徑約1.2米、重約8噸,據稱埋在水下約兩千年、價值數百萬元。
暗戰
白天,幾撥人馬相互監視。 夜裡,有人動用貨車、鋼繩,有人穿潛水服下水,拉的拉,挖的挖,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目前,關於烏木的爭奪事件時有發生。 昨日,岷江彭山段鎖江渡處,一根長約20米、重約8噸的烏木被打撈上岸。 自去年烏木現身後,岷江河也頻繁湧現爭奪戰:幾撥人馬都在打烏木的主意,有人定製鋼繩拖烏木;有人穿著潛水服下水鋸……接到報警後,1月26日,當地政府開始組織打撈,歷經3天打撈、吊斷4根鋼繩後,烏木終於被打撈上岸。
頻撞船槳岷江惊現烏木
“江中發現烏木,應該是去年的事。”由於發現地剛好位於岷江彭山段鎖江渡的航道上,開船師傅曹天強就成了最早發現烏木的人。 據曹天強回憶,前年快到冬季時,船槳經常會傳來與硬物撞擊的悶響。 起初,曹天強等人以為是礁石,準備繞過。 不過,附近村民發現,隨著水位下降,水下露出一段黑黝黝的木頭。
為了保證航運和乘客安全,曹天強喊人來打撈過。 “拉斷了兩根鋼繩也沒辦法,只好向相關部門報告。”曹天強回憶說。
填江鋪路烏木打撈上岸
曹天強的說法,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該縣海事部門得到證實。 據工作人員蔡文良介紹,去年夏天接到報告後,曾組織過幾次打撈,但後來江水上漲,沒再繼續下去。
本月初,烏木又浮出水面。 讓曹天強擔心的是,岷江發現烏木的消息傳開後,不時有人前來觀看,還有人甚至一坐就是一天。
隨後,曹天強再次向社區報告。 1月26日,由彭山縣國資局、砂管辦等部門組成的打撈組進場。 王建軍等人決定從河岸填出一條供挖掘機前行的道路,以便挖松烏木周圍的泥土。 昨日上午,兩台挖掘機試圖將烏木吊起,豈料鋼繩繃斷。 再次清淤,中午1時許,再次嘗試吊起烏木。 不料,鋼繩又斷了,烏木也被折斷。 將折斷後的烏木運至岸邊一量,烏木長約20米,最大直徑約1.2米、重約8噸。
眉山一文物專家表示,根據描述,可知此次發現的烏木至少價值數百萬元。 “岷江河道內已多次出現烏木,這些烏木埋在地下的時間可能在2000年左右。”該文物專家說。
王建軍錶示,此次發現烏木的地點屬於岷江河道內,這塊烏木屬於政府。 目前,已聯繫專家鑑定烏木的年代和材質,將盡快公開拍賣,所得上交國庫。 三撥人馬輪番出動竹籃打水一場空
出動貨車差點弄出人命
這塊烏木被打撈上岸後,王建軍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其實,自去年烏木在該河段現身後,岷江河邊頻湧“暗戰”,不少人打起了這塊烏木的主意。
今年52歲的彭山縣某企業老闆阿元就是其中一員。 阿元以前從事採砂,也從岷江河道裡發現過烏木。 這幾年,烏木身價飛漲,阿元深知其中利益。
不過,烏木深處河道之中,無一定的經濟實力難以撼動。 阿元介紹,去年夏季開始,想得到烏木的何止百人,但比較有戲的僅有自己、阿波、阿甲三撥人。 “他們兩個都是開企業的,有資金,也有器械和存放點。”
去年10月初,阿元率先讓兄弟夥叼著管子潛水想鋸斷烏木。 但下水後發現,水下鋼鋸使不上力,鋸了半天,無果。 隨後,阿元花了數万元定制了一根8厘米粗、上千米長的鋼繩,準備直接將烏木從江里拉出來。
去年12月初的一晚,阿元帶著鋼繩前去踩點,未曾想,岷江河道上燈光忽明忽暗,早有人開著挖掘機挖烏木。 挖掘機巨大的轟鳴聲在黑夜里格外刺耳,發現有人起來後,阿元和開挖掘機的那幫人迅速離開。 阿元發現,開挖掘機的這撥人,是當地一名老闆阿波。
這讓阿元吸取了經驗:不能把動靜弄得太大。 沒等幾天,阿元想出了辦法:買來絞盤,貨車遠遠地拉,同時加上消聲器。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凌晨,趁著大霧,阿元開始了第二次“行動”:聲音是小了,但讓阿元沒有想到的是,載著滿滿一車砂石的貨車拉著捆著烏木的鋼繩後不久,鋼繩繃斷,致使貨車側翻。 “要不是我跑得快,肯定被埋在砂石裡了,我和三個兄弟夥肯定遭洗白。”
相互監視潛水服派上用場
自己沒戲,阿元覺得,這根烏木也不能落在別人手裡。 此後,他派兄弟夥在附近轉悠,一旦發現有風吹草動,立馬報告給社區。 幾天下來,阿元摸清除了阿波,還有當地從事過挖沙的阿甲也在打烏木的主意。 白天,三人分別派人在烏木周邊守候,監視其餘人的一舉一動。
2013年1月起,一連幾天,阿甲的兄弟夥突然沒有出現了,這讓阿元很意外:難道他們沒有想法了? 1月中旬的一晚,阿元接到監視人員的報告:有人又在動烏木的主意。 阿元守在岷江河道上,用望遠鏡遠遠望去:好傢伙,阿甲的兄弟夥身著潛水服手持鐵鍬在烏木周圍潛上潛下。 “原來是每天晚上動手,肯定在鬆土,想讓烏木順著河水漂走。”
隨後,阿元馬上派人向社區舉報。 之後,社區又向當地政府舉報。 幾天后,當地政府組成的打撈組開始打撈。
“許多人對烏木有想法,我們也不止一次接到過舉報,但未抓到現行。”王建軍說,現在烏木打撈起來了,那些人也可以歇歇了。
根據阿元提供的電話,成都商報記者致電阿波、阿甲等人。 阿波一聽來意便掛斷了電話。 而阿甲也矢口否認了此事,稱買的潛水服是為了在岷江河裡捕魚。

海南黃花梨南官帽椅賞析

北京商報 
海南黃花梨南官帽椅 海南黃花梨南官帽椅
中國藝術珍品種類繁多,相較於國內外正規的博物館和藝術機構,很多散落在民間的藝術珍品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典藏周刊特別推出《我家有寶》這一欄目,將民間藏家手中的藏品臻集與廣大收藏愛好者共同分享。
官帽椅是古代的家具之一。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名。 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頭式官帽椅兩種。 所謂四出頭,實質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腦兩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頭,背板多為S形,而且多用一塊整板製成。
南官帽椅的特點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腦相接處做出軟圓角,由立柱做榫頭,橫梁做榫窩的煙袋鍋式做法。 椅背有使用一整板做成S形,也有採用邊框鑲板做法,雕有圖案,美觀大方。 古代冠帽式樣很多,襆頭有展腳、交角之分,但不論哪一種,都是前低後高,明顯分成兩部分。
倘拿所謂官帽椅和它相比,尤其是從椅子的側面來看,那麼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椅背略如帽子的後部,二者有幾分相似。 也有人認為椅子的搭腦像官帽的展腳,故有此名。 其說似難成立。 因官帽椅的進一步區分即有“四出頭”和“南官帽”之別。 而所謂“南官帽椅”是四處無一處出頭的。 可見名為官帽,並不在搭腦出頭還是不出頭。 而海南黃花梨的官帽椅很難得,升值空間大。

和田玉碧玉產地分佈及收藏攻略

 中國和田玉網
和田玉收藏已深入人心,通常人們對白玉青睞有加,而和田玉中的碧玉是否值得收藏,和田玉的碧玉品質如何評價,和田玉的碧玉的收藏該如何定位,很多和田玉收藏者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 碧玉儘管沒有白玉、黃玉珍貴,但也有自己的收藏特點,作為收藏品是沒有問題的,主要問題是一定要根據碧玉的特點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和收藏路徑。
碧玉雖不如羊脂白玉名貴,但仍是和田玉家族之中一個舉足輕重的品種,在楊伯達先生《中國玉器全集》第六分冊收集的367件玉器中有48件是碧玉製成的。 玉器在清代皇家玉器中舉足輕重。 香港佳士得2006年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時期的御制碧玉獸面活環蓋瓶拍出了628萬港元,價格與同時皇家白玉器皿並無差別。
什麼是碧玉
碧玉是和田玉的一種,從礦物成分而言,主要礦物是陽起石含透閃石,屬於角閃石族,透閃石至陽起石類質同像系列中靠近陽起石端元。 碧玉的成因與鎂質大理岩及超基性岩侵入有關,這與其他軟玉品種在成因上有本質的不同,其他軟玉品種成因為鎂質大理岩變質成因,因而碧玉的含鐵量成分高於其他顏色的軟玉。
碧玉的產地分佈較廣,新疆、青海、俄羅斯、加拿大、新西蘭具有產出,各地出產的碧玉也有著不同的特徵。
中國碧玉的原產地在新疆天山北坡的瑪納斯。 瑪納斯碧玉使用始於何時,無從考證,但在清朝早期已大量開採確鑿無疑,皇家派官員此建設綠玉廠,碧玉因此成為清代宮廷使用的重要玉石品種。
1、新疆碧玉:新疆產碧玉主要為瑪納斯碧玉礦所產,瑪納斯碧玉礦自1973年建礦以來,據《中國和田玉》記載,該礦年產量最低為1噸,最高為35噸,其中 以1973~1978年產量較大,年平均開採量約15噸,1979年最低為1噸,1981~1988年基本穩定為年產5噸左右。
瑪納斯碧玉產出既有籽料,也有山料,也包括部分山流水。 鑑於碧玉本身的特點,以碧玉為原料的作品以器皿居多,年代多集中在清代與民國。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新疆發現了一批個體體量超過3到4噸的碧玉,這些碧玉大多為山流水。 在我手中就有一塊這次發現中的超大碧玉,重達8.650噸,極為罕見。 這批碧玉比瑪納斯傳統碧玉顏色要淺,質地細膩均一,油潤為其特點。 這樣的碧玉僅僅是一批而已,產出後就沒有了。
1975年,在瑪納斯河紅坑開采出一塊大碧玉,經揚州玉器廠雕琢成國寶級的玉雕“​​石刻聚珍圖”山子,收藏於位於北京復興門的中國工藝美術館。 這塊碧玉原料產於新疆瑪納斯地區,重達一千餘公斤,高120公分,寬90公分,厚60公分。 雕件色澤碧綠深沉,玉質細潤,渾然天成。
2、加拿大碧玉:加拿大碧玉的產地主要是在加拿大的溫哥華以北的高山上,硬度約為摩氏6.5度,是軟玉的一種,不但是加拿大的國寶,在清朝時更是慈禧太后的最愛。 與新疆瑪納斯玉相比,具有產量大、質地更均一、塊度大、顏色鮮豔等特點。 由於原材料的供應,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從加拿大進口了數百噸加拿大碧玉,這批碧玉具有體量大、綹裂少、色澤艷麗等特點,此批碧玉彌補了中國大陸碧玉原料供應不足的狀況,由於都是山料,加拿大碧玉的產出體量很大,每塊有4到5噸。 北京、揚州、河南加工製作了一批以此為原料的玉雕作品。 這些作品大多器型較大且質地完整。
3、青海碧玉:2000年左右,在中國青海與西藏接壤處的芒崖地區的河道階地發現了一批籽料碧玉。 這批碧玉籽料磨圓度好、體量大,重量從10幾公斤到幾噸。 芒崖碧玉特點是具有幾厘米厚到10幾厘米厚的皮殼,皮殼的顏色與肉質具有明顯的界限,芒崖碧玉顏色呈灰綠色,有黑點,少綹裂,玉質較差。
4、俄羅斯碧玉:對於碧玉來說,2000年左右是一個重要的時期。 這一階段,俄羅斯碧玉作為非常優質的品種進入到了我們的視野當中。 俄羅斯玉石產地主要分佈在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克拉斯克雅爾斯克邊區、烏拉爾山脈等地。
俄羅斯碧玉原料是原生礦形態,這些山料體量大,玉質好,少綹裂,少黑點,顏色嬌豔,很大一部分達到了“首飾級”碧玉,這些碧玉被大量的製作成手鐲、珠串、手把件,彌補了中國優質碧玉不足的現狀。 從1973年以後,新疆所產碧玉用於做首飾的並不多。 目前,俄羅斯碧玉是中國境內碧玉使用的主要原料。
5、新西蘭碧玉:產於新西蘭南島西部庫馬拉(kumara)附近河谷的軟玉,呈礫卵狀。 色調經常為綠、深綠、暗綠和黑色,有的具美麗的菠菜綠色(比祖母綠顏色深,有灰色調),透明度一般也很好。 美國國立博物館有一塊新西蘭玉的礫石,重達7000磅,具有美麗的綠色。 新西蘭碧玉的特點是黑點少,但產量一般。 新西蘭碧玉主要被當地加工者製作成為各類首飾。
除此之外,隨著地質探索發現,可能還會有不同特點的其他產地碧玉出現。
由於前文所述的碧玉基本特點,因此收藏也要根據上述特點選擇相關作品,如傳統碧玉製作的主流——器皿類,其次是利用材質特點巧雕的作品。 應該說,玉器的收藏就是一個質地加工藝的雙重考量,這一點已被玉器收藏界所公認,也適用於碧玉。 另外,需要特別提醒收藏者的是,在碧玉中也有一些珍稀品種,極具收藏價值。 比如說,通常認為,碧玉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內含黑點,而實際上,一些優質的碧玉本身沒有黑點,顏色漂亮,質地極優,是上乘的收藏品。 再比如說,碧玉中有一種帶有貓眼效應的品種,在不同的光線條件或者在不同的觀察角度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這不同於我們傳統上的玉石認識,但卻顯現出獨特的審美和收藏價值,值得收藏者關注。 (本文根據奧岩先生《碧玉知多少》

由龍紋斷代明清玉器

 中國和田玉網 
清代白玉龍鉤 清代白玉龍鉤
玉器近期在拍賣會上表現頗為不俗,尤其是存量頗大的明清玉器,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額,都是率創新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明清玉器的民間交易市場。 但市場上的海量明清玉器之中,究竟有多少不真? 各說各話。 因此,僅以明清玉器上常見的龍紋辨識為例,為眾多愛玉者提供些許依據。
明代龍頭刻劃的刀口深,臉雕得又長又寬,大多是側面臉,但兩隻眼睛都露出來了;眼睛為圓眼,是用小圓管鑽一圓深槽,以中間的小圓乳釘為眼睛,突出很高,俗稱“蝦米眼”。 明代龍紋的眼睛還有斜線形、豎線形和平線形。 髮型的典型特點是短髮,從根部就向上前方衝。 明代中晚期龍紋的腿小腿部分很細,中間刻有密集的短陰線,小腿好似一木棒直直的,沒有骨骼感;在大腿與小腿之間的關節處有刀口很深的捲雲紋,並在關節後面出現似山羊鬍子樣的腿毛;爪子為風車狀,有3至5爪之分,但多見的是四爪龍、五爪龍。 明代基本上看不到素身龍,整個身體用斜格紋來表示鱗紋,身體瘦長,尾部有裝飾物,有的是雲紋裝飾,有的是火焰紋裝飾,但明代的做工比其他任何年代都顯得粗糙。
清代龍紋有仿古代風格的龍,也有本時代風格的龍。 清代龍紋頭額寬闊飽滿,龍角的距離寬,龍頭比明代短,髮型不規律,好像從頭的四周長出,到處亂飛,用“怒髮衝冠”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眼睛也是凸雕圓眼,做法同明代一樣,但在乳釘四周又打磨,比明代細緻;此外眉毛出現鋸齒眉,而腮部也是用鋸齒紋來表示的。 龍身的鱗紋更寫實、更形象化了,尾部裝飾種類繁多,有楓葉形、火焰形和鋸齒形等,腿毛除了山羊鬍子狀,又出現了鋸齒紋;此外,清代龍爪子也是三至五爪,但雕刻刀法軟,不像前幾代那樣有力。 清晚期龍頭扁短,沒有神韻,紋飾瑣細,比較呆板。
綜觀清代的玉龍,發現它們的造型特別紛繁,數量特別龐大,這給清代玉龍的鑑定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根據筆者經驗,清代玉龍的鑑定除了一些傳統的經驗,還可以抓住幾個要點。
首先,清代玉龍的用料較之以前的年代更加優良。 其原因很簡單,這與清代統治階級崇玉、迷玉,帝王自喻真龍天子有著直接的關係。 尤其是康乾年代,政權穩定,版圖遼闊,全國各地的玉料能得以源源不斷地提供需要,中國最好的玉料產地新疆和田和葉爾羌地區的玉​​礦,都得到了充分的開采和利用。 其品種有色質俱佳的青玉、白玉、黃玉、墨玉等,尤其是滋潤潔白的羊脂白玉的比例,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代。 清宮所藏玉器皿及擺設,和田玉佔了絕大多數;而且在體量上,也出現了空前絕後的巨制,如故宮[微博]博物院藏葉爾羌青玉雲龍甕高達60厘米,寬達135厘米,《大禹冶水圖》山子高達224厘米,寬達96厘米。 因此,清代的玉龍,作為天子的象徵物,一般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享用的,它的材質往往都是最好的,而質地低劣的玉龍幾乎都是偽品。
第二,清代玉龍的製作工藝,呈現出比歷代玉龍使用各種琢玉技術更繁多,構圖更繁複的現象。 這與清代滿族統治階級特殊的欣賞習俗、藝術觀有關。 我們不難發現,清代無論是絲織工藝、服飾工藝、雕漆工藝、金銀工藝,都有繁複到極致甚至繁瑣的特點,至於玉龍上的繁瑣現象,這也與琢玉技術在數千年積累下,達到了無所不能的、登峰造極的程度有關。 玉龍既為天子的象徵,那麼在它身上集中大量甚至所有的工藝技術做一番炫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清代玉龍的圓雕、浮雕、線刻、隱起、減地、打磨、拋光等等工藝,都呈現出絲絲入扣、無可挑剔的境地,就連在歷代玉龍(包括其他玉器)身上經常能見到玉材開料階段留下的切割痕,也很難找到,反映了清代統治階級對玉龍製作上的無比苛求。
第三,清代玉龍的造型藝術往往給人以紛繁雜亂、無從歸納的感覺。 其實,這是清代在發展主流玉龍的同時,又極大地開發了仿古玉,特別是玉器上各式龍紋的借鑒再創作的緣故。
但清代主流玉龍的造型特徵,文物界的認識都比較統一:須長髮亂,老態龍鍾,類似這樣的造型幾乎不用多加琢磨便能知道它們的歸屬。 雖然也有不少被刻意勾畫成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樣子,但細窺其神態,無不愁眉苦臉,缺乏底氣。 即使在一國之主、象徵王權的玉璽“皇帝之寶”上的雕龍,也是那般無精打采,一臉無奈的樣子。 玉龍在新石器時代樸拙自然,充滿生氣,到戰國、漢代成熟發達階段無所不能,一身霸氣的形象,乃至清代垂暮將逝的衰弱頹唐,很像是冥冥之中,上蒼對腐敗落後的封建王朝行將退出歷史舞台的一種昭示。

第五套人民幣豹子號都有哪幾種

 惠澤藏品 
面對高漲的第四套人民幣豹子號珍藏冊,人們開始收藏第五套人民幣豹子號,第五套人民幣豹子號种類眾多,分99年版豹子號,和2005年第五套人民幣豹子號,其中2005年的豹子號珍藏冊,還分為兩冠號和三冠號珍藏冊,那種價值大? 那種只是趣味性強呢?
在 第五套人民幣中投資價值最大的當屬99版人民幣了,第四套人民幣豹子號發行時間短,尤其是第五套人民幣大全套豹子號珍藏冊更是價值非凡,因為第四套人民幣 大全套豹子號包括80年的目前價值10多萬元一套,目前還能買到第五套人民幣大全套豹子號中全程無四的珍藏冊,非常難得了,一套一共有120張紙幣,張張 無四,並且還是同組同冠號的,不是那種亂湊的,也就是面值一樣冠號也是一樣的,都是整千張里拆出來的,有效的保證了錢幣的全新性,相比第五套人民幣後五位 豹子號珍藏冊,個人感覺還是大全套豹子號珍藏冊收藏意義大一些。
目前看第五套人民幣豹子號珍藏冊中,無論是888開頭的龍頭豹子號珍藏,還是888結尾的,趣味性還是大一些的,投資的價值不是很大。

貴金屬投資考驗收藏眼光

長春日報 
“金銀紀念幣收藏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現在愈來愈受到長春人的青睞,目前我們有會員數千人,貴金屬投資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吉林省集幣公司企劃部張俊羽經理告訴記者,癸巳(蛇)年金銀紀念幣發行當天,會員及收藏愛好者冒雪來排隊購買,目前一盎司蛇年銀幣已經售空。
對 於金銀紀念幣2013年的行情,張經理說,這要看今年的經濟環境、黃金走勢和發行計劃,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2013年3枚普通紀念幣的發行計劃,貴金 屬紀念幣發行計劃暫時還沒公佈,哪些品種可能火爆需要具體研究,從去年發行的7個項目、50個品種的貴金屬紀念幣看,癸巳(蛇)年、熊貓、京劇臉譜等金銀 紀念幣形勢不錯,儘管國際黃金市場淡於前兩年,但金銀幣(條)屬於長線投資,金銀紀念幣價格走低時,可能反而是一個投資的機會。
“中國錢幣市場一直是政策市,對政策變化的預判、研究,並且根據政策變化的力度、長短影響等調整投資思路,將會明顯影響2013年幣市投資收益。”中國金 幣特許零售商、吉林省宇泰金銀珠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政策面變化,有熊貓金幣掛牌回購,國內文交所有可能正式推出錢幣網上交易業務等因 素,這些不確定因素,將考驗收藏投資者的智力,和對政策變化的敏感性、前瞻性。 同時,投資者購買金銀紀念幣時也要謹慎,應該選國家權威機構發行的紀念幣。 “現在電視銷售、網絡上常出現一些民間機構發行的、以重大節慶等為題材的紀念幣,除金銀含量無法保證外,發行數量也不得而知,投資風險很大,投資者應選擇發行數量有限、發行單位權威、有特點的紀念幣。”

張仕森:當代五牛圖摹本第一人

博寶藝術網 
張仕森 精品摹本“五牛圖” 張仕森精品摹本“五牛圖”
石濤強調“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石濤對於中國筆墨的倡導理念同樣適用於摹本作品。 摹本作品不是對作品點線的簡單複制,而是看其是否能將作品的“神”、“氣”、“靈”表達出來,才能傳達出作品的真諦。
張仕森先生作為中國當代青年畫家中的中流砥柱,他悉心描摹的“五牛圖”添補了當代無摹本的歷史空白,因此獲文化部中鄉辦傳統文化保護部“中國當代精品摹本第一人”稱號,2012年作品獲得中國美術家協會"優秀獎" ,2010年獲上海世博會“中國著名國畫家金獎”。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五牛圖》,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蹟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
張仕森先生描摹的五牛神氣磊落,畫中牛兒不同的性格都躍然紙上,筆法練達流暢,線條富有彈性,力透紙背,將《五牛圖》的形、神、氣、韻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與此同時,如此精緻、形神兼備的精品摹本可以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難得一見的國寶級作品的風采,滿足了世人對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五牛圖的欣賞和收藏需求,目前被多家博物館及收藏家收藏。

收藏磁州窯梅瓶傳承民族文化經典

雅昌藝術網
(海外回流 磁州窯梅瓶) (海外回流磁州窯梅瓶)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瓷器的發展見證了歷史的演變,幾乎每一時期的瓷器都能夠正確地反映出其所處時代的工藝特色以及人文情懷。 因此我們說,瓷器之所以珍貴,不僅僅緣於它年代的久遠以及繁複的工藝,還在於它無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縱觀近幾年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無論是高古瓷還是元明清三代瓷,所到之處總會掀起一陣熱潮。 拍賣場上屢屢刷新的成交記錄,讓不少人看到了瓷器投資的發展潛力。
以 上圖片所展示的是由亮都齋藝術品經營中心提供的一款北宋年間的磁州窯梅瓶,我們都知道宋代作為我國瓷器發展的黃金時期,宋代瓷器特色鮮明,有研究宋代瓷器 多年的專家曾這樣評價它“雖沒有唐代之恢宏氣勢,然優美高雅則過之。清麗瀟灑而不失挺秀,有不飾粉黛、洗去鉛華之自然之美。”而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 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流傳至今的一些磁州窯瓷器則被現代人奉為珍寶。
據了解現在市場上被廣泛認知的是一件北宋時期的刻花褐彩梅瓶,2000年的時候這件瓷器在倫敦蘇富比[微博]春拍中以50.5萬英鎊拍出,創造了當時磁州窯瓷器的最高成交價。 至2004年香港佳士得[微博] “龍鳳傳珍”專場再拍時,此瓶估價已漲到了1000萬至1500萬港幣,結果不負眾望,拍出了1350.375萬港幣(約合1444.9萬元),至今仍保持著磁州窯瓷器的拍賣最高紀錄。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件磁州窯梅瓶高約32厘米,除了花飾較為簡單外,與那款“天價”褐彩梅瓶在創作工藝以及釉色方面有著很多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一件保存完好的北宋磁州窯珍品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大放異彩。

古硯成新寵

南方日報 
近日,廣東藏家周先生在杭州西泠拍賣上“淘”得一枚清代價值幾十萬的端硯。 慶幸眼光準確,下手早淘到價格適中的寶貝。 據了解,目前隨著對中華文化現象的重視,古硯在收藏領域也逐漸由“雜項”升位為專題收藏的主流。 近年來,古硯的價格出現跳躍式的拉高。 周先生淘的幾十萬元的硯台在他眼中還屬價格適中,而個別古硯成交價已攀升到1400萬元人民幣。
古硯收藏還屬初級階段
據了解,古硯的收藏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一些收藏者開始以投資性為主要目的,抄底尚未熱捧的各類硯台,古硯在拍賣市場上不斷升溫,開始進入了啟動階段。 其 表現有幾個方面:一,以硯台為專場的拍賣會逐年增多,許多專場都是百分之百的成交率;二,許多拍賣會把瓷雜中的硯台挑選出來,升級為成批的連號專拍,形成 了“轟動效應”;三,民間藏硯逐漸被吸引到拍賣會上交易,許多藏家紛紛把收藏多年的硯台拿到拍賣市場上出售,而且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四,流散到日本、韓國 等國家的一些中國古硯逐漸回流;五,原本收藏其他門類藝術品的藏家或機構,紛紛把目光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古硯。
目前藏家對於硯台藏品還是非常看好的,從硯臺本身來說,它相比字畫、瓷器、玉器除了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還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且由於硯台在現代社會不再廣泛使用,因為它的歷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市面上值得收藏的都是歷代傳承下來的珍品,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領域。
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總監李傑告訴記者,收藏硯台主要有三個標準。 一是看硯台的材質。 以地區分佈來說,廣東主要收藏端硯,肇慶就是端硯的富礦,杭州西泠和北京地區淘到的端硯也不錯。 安徽則主要收藏射硯。 二是看有無硯名。 也就是看是不是名人收藏過的,像清代的紀曉嵐等大家或者御用的,價格就不一樣。 同等材質沒有硯名的,價格在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不過也要看什麼硯台,要是端硯的話,好的石頭也可能達上百萬元。
李傑指的硯名,也就是銘文硯。 據 了解,銘文硯是硯台中受人青睞的一種,硯台上的銘文是一個人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座右銘,是一個人一生悟出的至理名言,是一個人的記錄和透視,因此銘文硯可以 講述一段歷史,是一個人思想發展的印證,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因此在收藏中凡是和歷史名人、歷史事件有關的銘文硯價值相對更高。 而 銘文硯要分三個等級,第一為真銘,銘文是本人所題,硯台是本人所把玩的硯台;第二則為同時代的人按照名人真跡可出硯銘,如宋代的人為了提升硯台的價值在其 上題寫蘇軾的筆跡詩文;第三則為後代人假託前代人題寫硯銘,例如一方明代的硯台上題寫有王羲之的硯銘,這樣的硯台因為呆呆,有的還是名作坊集中仿作,材質 和公益都比較精良,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以藝術圈的藝術家為例,搞繪畫的人都愛收藏硯台,更多是因為喜好。而現在有更多收藏者加入,可見社會對硯文化的喜愛。2000年前,大概一個上好些材質的硯台600元能買,到2006年價格漲了十倍左右,現在更是有達到上百萬級的。”
硯文化逐步風靡大中華
正如茶文化的風靡當道,功夫茶在日新月異中為人們增添了很多文化的活力,硯文化在古硯的收藏中也日益成為一種文化的層面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硯臺本身經歷了非常複雜的歷史變遷,從獨特的角度訴說著朝代的更替,而硯文化也就造就了獨特的中華文化和文明。 每一方名硯背後都凝結了濃厚豐腴的文化內涵,也凝聚了中國人的記憶和當時當地的氣息,凍結了朝代的興衰和延續。
硯文化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得到了學者的高度關注,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硯文化,形成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文人用“文房四寶”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文化,並將歷史遺產一點點記錄傳至後代,如此,中華文明才得以保留和延續,因此,硯台在歷史上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隨著硯文化逐漸走入主流,與硯文化相關的器件必然會逐步地走向大眾的視野,屆時將不僅僅是古硯這種藏品,可能一些其他的有關硯台的仿真瓷器、郵票,甚至文化體驗類的也將與人們見面。 文化可以鑄就一個行業,儘管已經衰落的研磨墨汁的習俗已經封存在歷史的車輪中,但是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需要重新認識,重新看待。
硯台價值並非因年代久遠而珍貴
專家稱,硯台的價值並不是年代越久遠越矜貴,唐宋時期的硯台所用材質則不如明清時代的硯台,做工上也無那麼講究,因此收藏中一定要注意這點,否則容易陷入追求古老硯台的陷阱。 而鑑賞硯要注意六點:一是看,要​​看硯的質、工、品、銘、飾與新舊,是否經過修補等;二是摸,如果摸起來感覺像小孩皮膚一樣光滑細嫩,說明石質較好,如果有粗糙的感覺,說明石質較差;三是敲,將硯面用五指托空,輕輕擊打,鼓用手指彈硯,聞其聲。 若 為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若為歙硯,則敲擊以清脆的金屬聲為最好,如果發生“噗、噗”的聲音,說明該歙硯多泥質,或石質有暗傷痕,為下 品;四是洗,硯最好是經過清洗再辨認,尤其是古硯因硯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它本身的自然美紋;五是掂,用手掂硯的分量,一般來說,重的較結實,輕的說明膠 結松;六是刻,對硯石熟悉者只要在硯石上輕輕地刻一道,馬上就能辨別出硯石的優劣。
隨著硯台市場的日漸繁榮,硯文化、硯學也在興起。 一批繼承、弘揚硯文化的先行者已推出硯學專著,一批有識之士也紛紛建立組織宣傳推廣硯文化。 今年天津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歷來是文人墨客的必備之物。 所謂“文房四寶”硯為首,硯台由於其質地堅實,用材考究,並且能傳之千古,因此備受人們喜愛。 收藏成為中華文化得以保留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古硯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隅勢必成為藏家的愛物。
當代的新硯在收藏和饋贈中也在不斷被市場發掘和認可。 硯台藝術品的市場除了古硯的逐步崛起,還要有當代硯台藝術品的跟進,如同當代工藝瓷、紫砂壺等藝術品已成功進入拍賣會主流市場一樣,這樣的市場才會健康、穩健、長期地發展。

世界名表收藏秘笈

 北京商報 
腕錶拍品並不是小件藏品,許多玩家盲目跟風地進入市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面對著越來越熱的拍賣行情,我們的投資者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收藏世界名表四大關鍵:
■品牌。 越是一線的品牌,收藏價值越高。 挑選一款具有保值與升值潛力的品牌,就決定了這塊表的價值,但追求品牌不能陷入誤區。
■工藝與材質。 好的腕錶,稀有材質與工藝技術也能增加其價值。 精緻罕見的工藝源於傳統的純手工製作。 價位與保值最佳的首選是鉑金,接著是黃K金、玫瑰金,最後是白K金。
■機芯的挑選。 所謂的製表工藝與技術,重點就在於機芯。 機械表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於通過小小的機芯卻能把各種複雜功能展現出來。
■限量與創意。 一般具有收藏價值的手錶都是限量款,或者俱有紀念意義的款型。 限量腕錶因其獨特稀少的特質,收藏價值極高;獨一無二的編號,讓升值概率大增。

薛平:盆景日月情

北京商報 
薛平:盆景日月情 薛平:盆景日月情 薛平:盆景日月情 薛平:盆景日月情 薛平:盆景日月情 薛平:盆景日月情
薛平從事各種門類的藝術品收藏已30餘年,在他的所有藏品中,盆景是他最津津樂道的,正如他所說,收藏盆景其實就像養孩子一樣,這個過程是一種心靈的昇華。
薛平現任北京收藏家協會古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作為國內盆景收藏界響噹噹的人物,薛平的諸多盆景作品早已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有幾件作品還被中南海等高規格場所收藏。
生來愛好植物
走進薛平的家,立即會想到一個詞——養眼。 居室中凡是能夠擺放東西的地方都被佛像、紫砂壺、瓷器、根雕、古代家具、觀賞石、玉石、盆景等各個時代的藏品所佔據,讓人眼花繚亂。 與其說這裡是居室,倒不如說它是個小型博物館更為貼切。
“喜歡花草是我生來就有的愛好,若非要刨根問底,我還真說不出。”喜歡花草的薛平最終選擇了盆景作為自己的收藏項目,主要是因為他覺得盆景之於花草上升了一個層次,前者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一株盆景從小到大,要幾年甚至十幾年,就像養小孩子一樣。
薛平從小受家庭影響,對藝術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薛平家裡,記者看到薛平對盆景的喜愛溢於言表,他告訴記者打理這些盆栽幾乎成了他現在生活的全部,“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欣賞自己的這些盆景,給它們逐個澆水、修枝之類”。
薛平說,他今年60多歲,不抽煙、不喝酒,沒摸過麻將、沒去過任何娛樂場所,自己全部的業餘生活和精力都投入到盆景種植和收藏盆景中了。 跟盆景相伴的這些歲月,薛平在心境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他說:“盆景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聲的雕塑,盆景修身養性,養生、養心。”
費盡心思只為盆景
薛平是軍人出身,入伍後一直在北京軍區後勤部的物資部任職,主要負責軍需物資採購、協調等工作。 因為工作關係,出差就成了家常便飯,每到一地,在完成了本職工作後薛平都愛去當地的花卉市場轉轉,當時所謂的花卉市場按現在來說就是那種地攤性質的,買上一兩棵北京稀少的植物拿回家擺弄成了常態。
每次出差,薛平總是四處淘盆景。 當同事們出差結束後一起出遊的時候,他就趕緊抱著自己的盆景往家裡趕,很多次為了盡快回家,薛平常常買個火車的站票,站十幾個小時回家。
其實,為了把從出差地淘到的盆景帶回家,薛平沒有少花心思。 由於盆景不能帶上飛機,他只能坐火車。 薛 平講起在火車站的那些經歷很有感觸:“盆子帶不走,我就把盆子撤掉,可是火車站也是不允許帶土進去的。我就把植物根系的土搕出來,然後把背心脫下來,繫住 底部,然後把土往裡面灌,藏在包裡。植物的根系我就用蘸滿水的草繩捆紮好,然後裝進袋子裡。即使如此,還是難過安檢。當我被第一個安檢人員攔下來的時候, 我就會退下來,躲在旁邊,等安檢人員換班後,我再過去,跟他們求情,死磨硬纏,直到讓我過去。”他說起這些的時候像孩子般可愛。
熟能生巧養“寶貝”
經過幾十年的操練,薛平掌握了不同植物的養法,不僅如此,他還注重盆景的造型藝術及生態美。 在過去的那些歲月裡,薛平也交了不少學費,他從全國各地買來盆景,都養在家中。 “我過去的那些年,死掉的盆景就不少。”他淡淡地說,因為對他來說,這些學費交得值,他家一直都是住在樓房高層,能夠在家裡藏這麼多盆景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薛平把盆景拿回家後就向專家請教,得出了自己的獨家經驗:第一年保證生命力,進行種植;第二年提根,換一個淺盆;第三年就可以剪枝了。
薛平如今幾乎對所有收藏過的盆景都瞭如指掌,知道每種盆景需要的溫度、濕度,然後滿足它們的不同需求。 這不僅得益於他的收藏經驗,還依賴於他一直以來對盆栽技術的研究。 時至今日,薛平在醞釀一本書,想結合自己的盆栽知識和實踐經驗,把盆栽文化傳承下去。

MVI_1745.MOV山水國畫教學─王太田老師福星里長青班現場修改翁美智畫作

MVI_1743.MOV山水國畫教學─王太田老師福星里長青班現場修改郭木土畫作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MVI_1741.MOV山水國畫教學─王太田老師福星里長青班現場修改袁健民畫作

南京舉辦歷代銅鏡展(圖)

 中國新聞網 
展覽作品拼圖 展覽作品拼圖
1月29日,“中國歷代銅鏡展”在江蘇南京工藝美術大樓內舉行,展出的一百多枚由南京郵電學院老師黃庚年曆時三十多年收集的中國遠至商周、近至清代各個時期的銅鏡,堪稱一次銅鏡盛宴。 圖為各個時期的銅鏡背面花紋圖案(拼版照片)。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又稱青銅鏡。 正面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背面鑄華麗圖紋、銘文豐富,折射時代文化。

元代佛字鏡鑑藏(圖)

 新民晚報 
元代佛字鏡 元代佛字鏡
張東
古玩市場裡多年的老朋友知道我喜歡銅鏡,於是告訴我他有一枚很稀罕的銅鏡,“上面都是文字,中間有個佛字,漂亮得不得了。”於是,我就問:“你的銅鏡上到底有些什麼文字。”當時,我對他的形容還很不屑。 可是,這個朋友還是一個勁地說他的銅鏡有多靈。 一開始,我也沒當回事。 由於他知道我在銅鏡方面有所研究,每次見面都和我談起這枚銅鏡,從點滴信息中,我大致知道了這是元代的銅鏡。 雖然沒看到過,但感覺可能比較珍貴,於是我也心動了,讓他把鏡子拿給我看一下。
但是,這個事情說了足足兩年了,他都沒捨得讓我看。 最近遇見他,他問我最近在幹嘛,我說正在編一本《銅鏡》書,這一說,他想了想,對我說:“既然你要出書了,我忍痛割愛,把那枚佛字的銅​​鏡轉讓給你吧。”
我一聽,欣喜若狂,恨不得馬上拿到那枚鏡子,可是我急他不急,約了幾次都沒將鏡子帶過來。 看來,他還是捨不得,聽說這枚鏡子在他手上都有二十年了。 作為一個老古玩生意人,能將一枚銅鏡放在家裡這麼長時間,是不可想像的。
終於,約了幾次後,我如願與這枚銅鏡謀面了。 這是枚圓形無鈕的銅鏡,直徑9厘米。 在鏡中心鑄一“佛”字,外飾方框,在方框內外飾漢梵兩體文字。 框內飾漢文一周,二十八字,是佛教中佛母準提神咒:“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隸主隸準提娑婆訶、部林。”框外飾梵文二十六字和漢文基本相同。 此類梵文鏡有多種:帶柄漢梵兩體準提咒文佛字鏡,柄上鑄有“澹然子造”四字。 另一種梵文鏡,鈕頂面飾一梵文,鏡體邊緣飾二週梵文二十六字。 最精美的銅鏡面上鑄有高浮雕千手觀音佛像,框外飾梵文和同類佛像鏡相同。 《歷代銅鏡紋飾》中有一枚明代帶柄梵文千手佛鏡,圓形,直柄,正面中部為凸鏡面,外圍一圈梵文,素緣。 背面中部一千手佛端坐蓮座之上,外圍準提咒文一周。 鏡柄上針鑿銘文“朱哲持奉”四字。
這枚鏡子來歷也是很有說頭。 它是我朋友老謝當年從茶館裡拍賣得來。 當時沒有真正的拍賣行,也不允許市場流通古玩,大多是些“跑統子”人收購來的。 “跑統子”人對古玩略知一二,在老式弄堂裡跑來跑去,走街串巷上門收購。 “跑統子”人通過收購古玩懂行之後,就開始到廢品回收站回收。 很多老百姓不懂古玩,一不小心就把家裡的老東西當廢銅爛鐵賣掉了。 “跑統子”的人就到那裡去尋寶,覺得有可能是古董,再用翻倍的價格回購。 還有些人索性到上海周邊煉銅的倉庫裡去尋寶。 收來之後,就在茶館裡拍賣,這也可以說是早期的民間拍賣。
此鏡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用途就是鑑容。 佛教中的鏡子卻有多種用途,在《佛家大百科》裡講的很清楚:“大致有比丘生活用、供養用、莊嚴用、助修行用、灌頂用和佛菩薩的手持物等幾種。”另外,佛經把寶鏡列為二十一種供養具之一。 一般是在鏡面上鐫刻佛像,懸掛於佛前以示供養。 鏡子也可用作佛堂和道場的器具,並列舉出作為莊嚴用的大鏡二十面,小鏡四十二面。 將寶鏡懸置於佛堂,是取佛經中“譬鏡於佛智”的意思。 寶鏡還是菩薩的手中持物,為諸佛、菩薩增添了無上尊貴與威儀。 如千手觀音的四十持物之一,就是寶鏡,此“寶鏡手”能成就廣大智慧。

青銅鑄出千年明鏡

 中安在線 
從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民國初年,銅鏡可以算是我國發展歷史最長、使用最為普遍的銅器。 明天起,153枚各個時代的古銅鏡將在省博物院新館集中展出。 這些最早出自漢代的古銅鏡不僅是古人正衣冠、飾面容的日常生活用具,更蘊含了幾千年來人們的美好心願和祝福,承擔著鎮宅辟邪、追求圓滿等功能。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省博館藏青銅鏡首次大規模公開展出。
153枚古銅鏡集中亮相
在省博物院新館二樓的臨時展廳,一個名為“鏡裡乾坤——銅鏡背後的故事”的展覽正在緊張布展中。 153枚來自省博館藏和省內部分博物館的珍貴青銅鏡正被分類安放在展廳裡,明起迎接觀眾參觀。
展覽負責人范方芳告訴記者,這153枚銅鏡所涉年代上至西漢時期,下到明清時期,全都是三級以上文物,部分還是一級、二級文物。 展品中,既有明代“富貴雙全”銘文鏡這樣直徑40cm的“大傢伙”,也有直徑僅6.3cm的漢代“見日之光”銘連弧紋鏡。
每件寶貝背後都有故事
而在這次展覽中,工作人員將不同時代的古銅鏡按紋飾和銘文內容分為“銅鏡與生命”、“銅鏡與婚戀”、“銅鏡與功名”、“銅鏡與宗教” 、“銅鏡與經濟”五個部分。
在“銅鏡與婚戀”主題展覽中,有近三十枚銅鏡展出。 相關專家告訴記者,從古至今,鏡都被作為重要的愛情信物之一。 南朝末年陳朝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典故,更是流傳至今。
在“銅鏡與功名”主題展覽中,六朝時期的“位至三公”銘雙鳳紋鏡是壽縣博物館館藏珍品。 三公是古代官職的稱謂,銅鏡上的“位至三公”等雖是一種吉祥用語,同樣也是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觀念的體現。

揮章雅韻說藏硯

 新浪博客 
作者潘才岳在鑑賞端石古硯 作者潘才岳在鑑賞端石古硯
作者:潘才岳
“瓦屋蕉窗之下,茅亭台樓閣之間,戴儒巾,著儒服,旁有童子磨墨、紅袖撫琴。或繞室徘徊,或據案默坐。對春鳥春花而揮毫,滿紙雲煙,一管惆悵;對秋月秋聲則斷腸,臨硯涕泣,難成一字。”以上為劉鴻伏於《硯中滋味》一文遙想古人臨硯揮毫情景。
作者好硯,藏硯有百方。 其對古硯造詣頗高,深受我輩好雜古鑑藏者敬佩。
品讀美文之際,忽然有賞自藏古硯之衝動。 博古架取幼年時所藏一方古硯,以憶舊時藏趣滋味。 這是一方民國時期普通的端硯,自愧不如百硯齋所藏奢華。
斯是陋硯卻倍令我百感生,緣故為外公所用。 外公自幼習書,兒時便用此硯。 在我迷戀鑑藏最為痴迷的兒童時代所得饋贈,為我的古硯初戀。 外公今夕八旬又三卻依舊揮毫自如,餘自愧不如。 得硯十載而論,正是此古硯萌發了我的愛硯生涯。
端硯、歙硯、洮河硯及澄泥硯並稱四大名硯,始於唐朝。 而端硯在文玩鑑藏界最為廣泛交易,其石質優良產於肇慶。 廣東文玩界對端硯交易最以為常,一方端硯可輪轉珠三角古玩市場。
近日筆者於廣州康王古玩市場淘寶時,見得一枚圓形清中晚期端硯。 此硯素面無紋,尺寸有十寸有餘。 因其體形碩大,深受古玩行家青睞。 硯台底部刻一陰陽文,上手一摸,有似曾相識感覺。 究根尋問店主是去年歲末於中山小欖古玩市場掏得,現要價一萬二千元。 而在此前,這枚端硯正是筆者一師友於順德陳村古玩城八百元撿漏得來,後置放於佛山1506古玩城其店鋪出售。 以2300元售給江門某家具行家。 而今廣州的這位行家又是中山小欖古玩城尋覓而得,繼與我再緣相見,如幻舊情懷。
在南方的市場古代的四大名硯,澄泥硯較之端硯又要少得多。 澄泥硯亦如端硯一般,被不少文人雅士視為四大名硯之首。 澄泥硯產地多為北方河水沿岸,其質地與端硯相似良多。 但工藝又要比端硯更為繁雜,製造工序是將來河泥經過反复淘洗後,用一個絹袋裝好,再紮緊袋口沉入河水中被流水淘一年以上,使袋內之泥越來越細膩。 袋中泥取出來後,還需經過一系列的“煉丹”程序,再加以燒製。
因制工繁雜,澄泥硯又有“取之於水而成之於火”之說。 其貯水不涸,歷寒而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前人多多有讚譽。 無論實用與鑑藏的角度而言其冠絕,是有道理的。
今時所見古澄泥硯極為稀少,筆者除在博物館以外,市場上未曾見得。

民窯青花囍字罐鑑藏(圖)

 新浪博客 
清代晚期仿清代中期喜字蓋罐(圖片由新浪微博藏友提供) 清代晚期仿清代中期喜字蓋罐(圖片由新浪微博藏友提供)
作者:潘才岳
清代青花“囍”字蓋罐,始於清朝中期。 俗稱為“喜字罐”,亦有“雙喜”罐之說。 其器型是由一壇,一蓋相組而成。 古人對雙喜罐用途多作於婚嫁之時用來裝糖果花生之屬,後來亦有被大戶人家用作於泡菜等功能。
據相關記載,雙喜字是北宋時期的王安石所創造出來的。 據說它進京趕考,路上遇到馬員外家徵聯招婿,凡是能對出“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者即可招為女婿。 王安石記下題目便匆匆赴考,一路順利進入殿試,沒想到皇上親自殿試的題目是為“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求上聯,王安石大喜,趕忙對出“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得以高中。 金榜題名時又遇洞房花燭夜,王安石自笑是雙喜臨門,大筆一揮,連體的雙喜字就纏上了,之後婚嫁喜事張貼雙喜字就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
收藏界一說到雙喜蓋罐,對於稍微有成就鑑藏者都會說是民窯普品,不值一提。 亦有外行媒體稱喜字罐的價值可價值十萬元以計,其實這未免也誇張了點。 前者說喜字蓋罐,是普通的民窯東西,存世量大,不可否認。 而後者對此民窯麤品卻評價如此之高,也是不可取的。
每當遇到難以去判斷的問題,我們不妨採取論證的方法來衡量標準。 首先,清代青花喜字罐在當時確實是非常的典型器物。 雖然屬於民窯的東西,但其實能完整保存至今其實也是不容易的。 原因有三:一是古人只在婚嫁時期才會特意燒製定制喜字蓋罐,由於是頗具意義的器物也不會像一般碗碟瓷盤那麼多。 其二,喜字蓋罐一般都是成雙成對的,而且又是有蓋子的實物器物,因此不可能像官窯一般被人們視之珍惜,難以避免不被打爛。
再者,雖說喜字罐是民間民窯製品,但是具筆者童年時代經常往偏遠鄉村收購古玩時的經驗,古時縣城以外的農村所用的古瓷器皿,即使是供奉、欣賞的器物也極少有出自景德鎮這些名窯的。 大部分都是地方偏窯,而偏窯所燒製出來的瓷器絕大部分都是畫工隨意,甚至無畫工以及十分粗製濫造的器皿。 因為窮地方,所需求的是能用即可,除此別無所求。 這個說法,不是無根據的——清代中期以後的社會漸衰弱,其​​民間陶瓷實用器皿質量不言而喻。
以上種種說明喜字罐到如今能夠保存下來的實屬是不易,畢竟確實是要歷經數以百年的滄桑歲月及世事考驗。 當然,我並非是在拼命地宣傳炒作喜字罐,更談不上是在弘揚喜字罐文化。 不過,據我這幾年對珠三角的古玩市場行家們的走訪交流,基本每一個古玩市場上能夠見到原裝成雙而蓋子又是原配的喜字罐,少之甚少。 反倒是,單只不成對的,又或者是缺蓋的、有雞爪紋、蹦磕的窯裂瑕疵者諸多。 但凡是有全品者、成對者,行家都是開價較高。 均以“官窯已天價”或“市場已少矣”為由高價出售或拒絕賤價。
為什麼我今天會拿這“喜字罐”來作為文章呢? 其實,我從小喜好古玩收藏,正是經歷過喜字罐購藏、鑑別研究這一關。 畢竟當時,喜字罐屬於“普、便、多”的藏品。 到如今,哪怕我是有錢也不會投資這樣檔次的瓷器了。 記得當年,當時資料及資訊真的非常少,因此綜合地評析一下它。 沒有認識那麼多名師指點的時候,自己就曾為研究喜字罐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但是這幾年,喜字罐真的是很少了。 幾年前買過張信哲寫的一本關於介紹他自己收藏經驗的《玩物哲學》,,書中有一插圖正是一件他的齋室珍藏的古案桌上擺著的喜字罐哇。 而平日也經常有業餘的初學愛好者想要學習古瓷鑑藏,我都是提議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從基礎學起。 偶爾一會推薦初學者們到市場,自己單獨去買上一兩件喜字罐之類的普通東西玩玩。 但也不要花貴及買多。 這樣一來,是為了能夠花小錢買到真品的一個小小“潛力股”,降低投資收藏的風險;再來就是可以真正體會到鑑藏裡的買賣環節的無窮趣味及實戰經驗。
而說到雙喜蓋罐的價值,則又是一翻辯論了。 很多行家都看不起喜字罐,在大部分行家眼中儘管不奢求官窯,但起碼也得是要有點像模像樣的民窯精品才能夠算得上是行內交流、交易之貨。 確實,由於雙喜蓋罐不論是畫工、器形還是價值,都遠不及“小路貨”。 大約6、7年前,市場上對於全品的喜字罐,單只價格約在500元左右,成對全品價格也不過千元而已。 而在最近的三年左右的時間,一般單隻的全品價格在800元到1200元左右,成對大約在3000元到5000元左右。 注意,這是行家價。 如果買家是外行的“水魚”,去年我曾見一行家朋友對單只不成對的開價8000千元。 而也見過外行花了5000多元買到一對全品的清代中晚期喜字罐,可是這對於我們有一定經驗的業界人士來說,也算是貴的了。 畢竟是看著這些東西的價格,不斷地在上漲的。 而不少的行家也是在當年很便宜地買出過甚至要比如今在市場所見售價高於當時的同類藏品,而當時自己更好的藏品都賣掉了,又怎會花更大的價錢去買更差的藏品呢? 平心而論,我亦如一般行家一樣。 因此,我學古玩學得比較雜,是有緣故的。 就是怕會發生如此的“經濟循環”,因此我會把賺到的錢,再投入另外的一個類屬去。
談了“價外”話題,再次回歸價格問題。 剛剛淘寶搜索了一下關鍵字為“喜罐”,出現一對喜字將軍罐,標價為58000元。 畢竟是民窯的東西,確實是貴了一點點。 而淘寶裡,一些殘缺的喜字罐不過幾十元而已。 這倒也沒必要了,畢竟瑕疵品。 不過,雙喜罐,如果是便宜的話,又是全品,外行者確實是可以低價去撿漏一兩件玩玩也無妨,但東西一定要老的才行噢。
出現這樣的差價是根據瓷器的品相,窯口,釉,紋飾,器形,燒製年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般早期的青花喜字罐的髮色比較淺,我們稱之為“嘉慶藍”,此時的製品存世量較少。 而中期的,即清代晚期的髮色則較為深藍,用的已經不是國產青花料了。 而民國以後的喜字罐,釉色更不如從前那麼柔潤、淺色了,其造型與畫工也更為隨意。
親,看了這篇關於喜字罐的介紹後。 您對喜字罐有了個大體的了解吧? 趕緊到自己的祖屋看看有木有喜字罐。 待親朋好友結婚的時候,送上一對喜字罐為祝福。 你說這樣的賀禮,不比一個大紅包給力麼?

粉彩八方碗鑑藏(圖)

新民晚報 
粉彩八方碗 粉彩八方碗
王家年
早些年,筆者收藏了一件清代粉彩八方碗,口沿描金,經過研究,讀懂了紋飾是王羲之愛鵝。 這種清代粉彩八方碗造型較少見,凝似當年曾成對或成套,值得把玩。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邪臨沂,西晉末年隨晉室南遷,永和元年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後,就定居會稽。 紹興是王羲之第二故鄉。
王羲之愛鵝的故事來自他曾給一位山陰道士書寫了《黃庭經》而“籠鵝而歸”,而又拓了“鵝”字而家喻戶曉。 王羲之更有情趣的愛蘭卻流傳被人疏忽。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約友修禊,選擇了蘭亭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外,此地還盛開幽蘭,馨香撲鼻。 同去的名士們因此而留下了“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微音選泳,馥為若蘭”、“仰泳挹遺芳,怡神味重淵”等詠蘭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書法體勢時,得益於養鵝,更得益於愛蘭。 曲頸高歌,紅掌撥水的鵝,給王羲之帶來啟示,從此伸臂運筆,更揮灑自如。 而那迎風飄拂、婀娜多姿的蘭葉,更啟發了他創飄逸流暢、妍美遒媚的書法新體。 蘭葉清翠欲滴、素靜整潔、疏密相宜、流暢飄逸。 王羲之將蘭葉的各種姿態運用到書法中,使他的書法結構、筆法、章法的技巧達到精熟的高度。 他的書法蘭畫映素,氣脈貫通,字體秀美,錯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勢、因勢利導,達到了神韻生動、隨心所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