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為國家一級古蹟,寺內各處角落都是早期泉州一代名匠精緻的藝術品。
      在早期,龍山寺原是暗仔街(今大有街)的一間舊廟,清乾隆51(1786)
      由當時都閫府--陳邦光發起,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遷建於現址,
      整座寺廟面積約有1600多坪,面寬三間35公尺,進深四間約110公尺,
      一共有:四進、三殿、99個門,規模廣大、格局完整,故有「台灣紫禁城」之稱,
      以下為龍山寺院內做一簡單的介紹:
      山門
      寺院風格採中國傳統式建築,講究平衡、上下對稱、左右對齊、
      山門前後左右共採用十二根柱子,其中四根柱子直通上簷,其餘八根支撐下簷,
      其形狀一圓二方,圓柱代表家法;方柱代表國法,且這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地支,
      象徵著周而復始、川流不息,山門的作用在於將內外院做一分界,
      經過山門入到寺院內,則有如遠離塵囂,進入清淨修行之地。
      石獅
      龍山寺左右兩旁各立有一頭石獅,這對石獅乃是用名貴的青斗石雕琢而成,
      風和日麗時,石獅的顏色為灰色,每逢下雨,則轉為墨綠色,
      這一公一母石獅,有別於傳統公石獅張嘴、母石獅閉嘴之男尊女卑的做法,
      據說是在武則天、慈禧太后以後,中國女權思想已逐漸攀昇了。
      惜字亭
      寺院內有座惜字亭,因為古人對字畫十分珍惜,故將廢棄字畫紙張收集起來,
      每月初一、十五之朔望日,集中於惜字亭內燒毀,其紙灰則撒向大海。
      壓艙石
      壓艙石是一種有著相當重量的建材唐山石,作用在於壓住船艙,穩定其重心,
      從前兩岸的生意往來,皆以船隻運送,經過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時,
      船隻容易翻覆,故置放壓艙石來穩定船身。
      御路
      御路乃古代帝王出入用的道路,
      龍山寺內的御路是以石板塊以傾斜的方式平舖而成,以利轎子行走。
      龍柱
      龍山寺的龍柱與其他寺廟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柱上的龍頭--上為陽龍、下為陰龍,
      前殿的潛水龍,是未成年的龍,拜殿的龍為成龍,,後殿的龍為龍王尊。
      門簪
      門簪的作用用於鞏固光耀門楣,通常都刻上「螭」為代表,
      據說「螭」是龍生九子當中,生性最為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爬動,
      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生靈活現的龍睛。
      抱鼓石
      抱鼓石的作用在於鞏固門板,因為當門由裡往外關閉時,為了避免過份碰撞,
      有抵制力量的作用,抱鼓石形狀如同大象鼻子,又名「椒圖」,
      「椒圖」是龍生九子中,性情內斂、個性木訥的小龍。
      石門枕
      石門枕即「石箱」,分別安置在門的兩旁,有著精雕細琢的雕工,
      其光滑的表面據說是從前常有乞丐長坐在上頭,長期摩擦的結果,
      日子一久,乞丐變成了石門枕的賓上座,
      即使寺廟的管理員想在上頭歇坐,就很快會被這些乞丐趕走,
      「乞丐趕廟公」的諺語自此而來,後來這四塊石門枕又稱為乞丐椅。
      太極八卦窗
      整體以八角形呈現,八角窗左右是由古錢幣及葫蘆交錯拼成的,
      精緻花窗兩面則採用透光雕琢方式,無論無內而外或是由外而內觀看,
      均以立體形象呈現,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出48種有趣的圖案。
      龍虎堵
      中國佛寺的傳統設計為:左青龍、右白虎,且多以降龍、伏虎作為主要體裁。
      麒麟堵
      麒麟堵位於龍虎堵的下方,其圖案上的麒麟向前奔跑(天行健)
      卻不時回頭觀望,有「不忘本」的意思。
      八卦藻井
      龍山寺內的八卦藻井,是全台灣最大的藻井,跨距約5呎半,
      再由16組斗拱5層相疊組成,其形狀如結網,且不用任何一根鐵釘,
      完全以木栓接而成,藻井正中位置有一彩繪龍,龍嘴銜有一鐵環,用以吊掛銅鐘,
      具有產生回音共鳴的作用,
      八卦藻井上有一「井」字,在星相學上稱之「東井」東井屬水,有剋火之意。
      龍山曉鐘
      這座重達千斤、直徑1.2公尺、高度2公尺,且內面成螺旋紋路的古鐘,
      是龍山寺的鎮殿之寶,每當清晨破曉時分,龍山寺清亮的鐘聲或遠、或近,
      回盪於耳際,龍山曉鐘---「千斤鐘可以十里聞」遠近馳名。
      正殿
      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各立一位護法神,一為瑋托將軍、另一為伽來將軍,
      兩側壁面則供奉十八羅漢,正殿屋頂的小塔是五層塔,
      通常奇數塔層的寺廟屬於陽廟,偶數塔層屬陰廟。
      龍井
      傳說中的龍顏和人類一樣擁有七孔,雙眼、雙耳、兩個鼻孔及一個方口,
      龍山寺後院中央的方井稱為龍喉井---龍口;左右兩旁的圓井稱為龍珠井龍睛,
      至於龍耳、龍鼻,如今是閉而未開。
      後殿
      後殿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兩旁則供奉地藏王菩薩及藥師佛。
      拱形門
      為最外圍的第一道門,上面圓表示規,下面方形表示矩。

1

2012/06/03 12: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