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趣》
《魚女》
《浪花起舞》
《月光下》
「許鴻飛翡翠雕塑作品展翡之隨想」將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
2006年,法國巴黎舉辦中法文化交流活動,想開一個中國雕塑家聯展,策展人到廣州來挑選參展對象,轉了一圈,直至踏入許鴻飛的石磨坊,方如獲至寶就要他去參展,理由是「你的作品是法國沒有的;之前看到的那些,在法國遍地都是」.
時光再繼續倒帶.1999年,黃永玉先生到廣州,一入石磨坊就看中了許鴻飛創作的肥女人雕塑.他鼓勵道:「你要繼續跳出學院派雕塑的框框,沿著『肥女人系列』不斷嘗試.」這話猶如一顆定心丹,讓許鴻飛在突破之路上勇敢地拔足狂奔,乃至於作品能夠奔出國門.
今天,許鴻飛更從「肥女人」奔進了「翡女人」,以材質帶動觀念,再一次實現了飛躍.那麼,新鮮出爐的「翡女人」又是什麼樣子呢?6月12日~6月21
日,「許鴻飛翡翠雕塑作品展翡之隨想」將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近30件獨一無二的翡翠藝術作品,無疑將讓觀眾想入翡翡.
文、圖 記者 江粵軍
「賭石」之旅帶來突破口
幾乎每一兩年,許鴻飛都會做一次雕塑展,而每次雕塑展,他對作品都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要有不同,能出新這足以吊起觀眾的胃口.
2010年亞運會期間,許鴻飛和美國黑人雕塑家阿比奧拉・
阿基杜拉德(錢大有)在廣州藝博院舉行了《對話》雕塑展,他的「運動胖女人」獲得了非凡的反響.春節後,著名美術評論家宋偉光先生在電話中告訴他:「北京
798藝術區、宋莊的藝術家,都很想知道接下來你又要做什麼.」許鴻飛說還沒想好,但肯定會很不一樣.
很快,就有一位朋友想讓他幫忙做一件翡翠作品.此前,他只知道翡翠很貴重,能做一些手鐲、掛件之類的工藝品,沒想過還能用來做雕塑.「主要是不知道有那
麼大的料.」許鴻飛說,後來來了些興趣,覺得不妨嘗試一下,於是:凌晨3時,白雲機場,一幫青壯年面帶希冀,魚貫登機;到了緬甸的首都內比都的軍用機場,
被趕進小屋;天亮了,一張桌子擺開,就是所謂的出關檢查.之後,大家又不顧疲累坐上大巴,直撲翡翠交易市場,入場還得交一萬歐元的押金.這一趟神秘又潦草
的旅程,讓許鴻飛在直面翡翠原石之前,就充分感覺到它那撩人的吸引力了.
「看到那些大石頭後,我發現標價都不算高,自己還承擔得起,但用的是暗標的公拍方法,誰寫下的價錢高,誰就能得到.於是我就告訴朋友,我也不要他提供原
石了,當然也不會按他的意願去雕塑了,我想自己拍,做自己想做的東西.我選了七八塊石頭,給的價錢都是標價的十幾倍吧.結果一揭曉,我一塊翡翠原石也沒得
到.問了別人,才知道有的人寫下的價錢是標價的幾十上百倍.」
就這樣空手而歸.但許鴻飛的心思已被挑動了,幾個月後,他又踏上了「賭石」征途.
「這次我注意觀察,終於明白大家是邊拿著手電筒邊算這塊料能做幾個鐲子、幾個掛件,然後綜合得出要下多高價位的.我就在他們算的價格上加個百分之二三十乃至五十,這樣終於拍到石頭了.」
但石頭一回到石磨坊,許鴻飛發現自己還是失策了.「在那裡看著挺大,回來一比對,才知道什麼也做不了,幾十斤重的根本無法用來做雕塑材料.第二次投的有百分之七八十就這樣擱置了.」許鴻飛指著地上那些其貌不揚的石頭說.
許鴻飛的興趣已經被完全勾引起來了,不行,就再去.哪怕這些「瘋狂的石頭」每次標底都會漲個30%,他也要「三進宮」,「四進宮」,找到最想要的翡翠原石.在對成敗還一無所知的情形下,他幾乎把自己這些年積下的身家都搭進去了.
視翡翠為「石頭」
許鴻飛:1963生於廣東陽江市,1990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廣州雕塑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2008年北京奧運
會,入選參加國際奧委會主辦的《第三屆奧林匹克體育與藝術大賽》,是唯一與其他30個國家競逐該大獎項的中國雕塑家,其入選作品被瑞士國際奧委會收藏.
許鴻飛就這樣成了國內做翡翠雕塑的第一人.他敘說得云淡風輕,別人聽起來卻不免驚心動魄.那考驗的不止是眼光,更是魄力.
而他的大魄力還在於把翡翠又還原為「石頭」.「第一件翡翠雕塑的確很費勁,想多保留點石材,想更好地物盡其用,結果兩個月才弄出來.」出來後的效果把許
鴻飛自己也震住了.翡翠的光澤把胖女人的珠圓玉潤表現得淋漓盡致,胖女人的豐乳肥臀充滿了肉感的光輝,雕塑語言本身變成了表達方式,將他的風格往前推進了
一大步.
看到這樣一件成品,許鴻飛的心打開了,負擔放下了,他不再為材
質的貴重所累,不再去管一刀一斧下去砍掉的是多少錢,他一件做得比一件快,一件比一件更有想像力,一件比一件更衝擊人心.「每天都很興奮,這是以前用其他
材質所沒有過的,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最終出來的會是什麼效果.」許鴻飛感嘆說.
為了讓幫他雕鑿的工匠們不要有顧慮有遲疑,心疼起來落不了刀,許鴻飛只告訴他們這是玉石,本質是石.他的所有作品,最終可能就只剩翡翠原石的「半壁江
山」甚或三分之一.他勇敢的舍,最終收穫的是一件件讓人心旌搖盪的作品,像《月光下》的胖女人如沐浴於溫柔的神光中,那胖女人一甩頭的《醉》則讓人感覺她
周圍的空氣都有一種蜜樣的甜潤.許鴻飛還做了一件六個胖女人組成的《水漾凝脂》,就是想告訴人們,翡翠也能做群雕的.「成品都有幾百斤重,要四個人才能抬
得動,原石是要叉車運到石磨坊這裡來的.」
宋偉光對他的「翡女人」是如此評價的:「許鴻飛的新作連接了純藝與工藝,連接了高雅與通俗,連接了文化與消費,他的藝術實踐的空間也因此愈發地寬廣了起來,他的藝術靈感也因此會迸發出更加燦爛的靈光.」
也許還可以這樣說,許鴻飛的「翡女人」,一方面是為雕塑界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是讓他個人的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給觀眾給社會帶來了新的欣賞體驗.
對話許鴻飛:
雕塑家首先要做出自己的風格
廣州日報:您說過,傳統的工藝師是沒辦法為您的翡翠作品雕刻的.按理說,他們的工藝水平都是很高的,為什麼反而不行呢?
許鴻飛:其實我嘗試過,請了一位工藝師來,他一看到模子就說不會做.因為雕塑是要先做個一比一的模子的,然後再照著模子在材料上打點、雕鑿,全身打幾百
個點,點到位了造型也就接近了.但傳統的工藝師基本上是手手相傳,他們習慣了做小件、做固定樣式,看圖形,或者靠記靠背,他們不懂得人體比例結構,做出來
的一般頭很大、手很粗,在工藝品上有一種寫意的美,到了講究生活化的雕塑,那就看不下去了.所以最後我還是要用做漢白玉雕塑的工人,只是把工具給換了,因
為玉的硬度高,要用玉雕的工具.
廣州日報:中國的雕塑市場一直表現不太搶眼,像朱銘的《太極》系列等在國內外拍賣場上表現那麼好的實在不多,您認為主要原因何在?
許鴻飛:朱銘在臺灣的工作室我去過,我也非常欣賞他的作品,能獲得世界認同的亞洲雕塑家他應排第一位,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都收藏他的
東西,他的《太極》系列一米五以上的能拍出上千萬,的確很厲害.他被認可最主要是因為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中西合璧、獨一無二的風格,人家一看就知道這是朱
銘的東西.而且他在材質上也不斷轉型創新,從木頭到銅到不銹鋼到上了顏色的木頭乃至於布扎的.大陸的雕塑家為什麼大部分不被市場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
有創造性,沒有自己的風格.
廣州日報:雕塑概念(學院派雕塑)是引進的,為何同為引進的油畫被國人接受的程度會高很多?
許鴻飛:首先,油畫是可以掛在廳堂的,同時,像陳逸飛那種寫實唯美的油畫,國人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而雕塑由於被國內很多雕塑家自己侷限於宏大敘事,只
做那種紀念碑式的、象徵性的東西,很少做小的架上雕塑,缺乏生活趣味,缺乏親和力,和人有距離,現實感不強,所以很難被接受.所以有人說我改變了廣東的雕
塑格局,我也希望是這樣.一個城市如果多幾位風格各異的雕塑家為人們所接受,這個城市的雕塑樣貌就豐富多彩了.
廣州日報:為何雕塑界的觀念轉變會比較慢呢?
許鴻飛:因為雕塑的創作難度比較高,要改變起來是沒那麼容易的,你一般只能問一個雕塑家「一年做了幾件作品」,但你不會這樣去問一個畫家,這是材質上決定的.
廣州日報:您的作品常常在草創階段就被訂購一空,以您的經驗看,中國雕塑家應該如何更好地拓展生存空間?
許鴻飛:其實雕塑家首先要做出自己的風格,堅持下來可能就被認可了,就像我開始做胖女人,很多人會覺得「難看」,但我堅持了下來,最後大家也都接受了,
別人才會找上門來,要求收你的東西.當他們已完全接受你的東西,那他就認定你了,也會接受你新的風格,新的創作.這樣就達到了一個良性循環,收藏家能收到
更好的作品,藝術家也有創新的動力.只要自己在不斷推進,別人還會比你更關心下次又出什麼新作品.
來源:廣州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