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大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冠居全國,歷史藝術珍品薈萃.在6月9日第七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我們僅從山西浩 若煙海的館藏文物中採擷了部分具有時代性、地域性、藝術性的經典話題和圖像,以管中窺豹的形式,闡釋燦爛的三晉文明,讓讀者伴隨著一曲曲壯美的歷史絕唱, 在概念框架中去感知先人們留給我們的精神所在,喚起民眾關愛文物的自覺情愫,營造全社會文物保護的濃厚氛圍.
大哉三晉——青銅器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統治者地位尊卑和權利等級的象徵,有「國之重器」的稱謂,其意義在於頌揚先人,肯定家族業績,以保世家永享特權.山西青銅文化 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造型獨特、時代序列完整而分佈遍及全省,其中以商代方國青銅器、兩週時期晉及三晉青銅器最具代表性.其渾厚肅穆中透著活潑秀麗,又不 失北方草原文化的浪漫靈動,為中原青銅文化的典型代表.
商代方國青銅器主要發現於山西中西部呂梁山和沿黃河一線,這裡曾經是眾多商代方國分佈的區域,在此所發現的青銅器既帶有中原商文化的影響,又帶有濃郁的北方草原文化氣息.在眾多青銅遺珍中,出土於石樓縣桃花者的龍形觥最為罕見.
晉及三晉文化是山西曆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山西青銅器藏品主要來源於曲沃晉侯墓地、聞喜上郭村墓地、侯馬晉國遺址、太原趙卿墓、長治分水嶺墓地 等重大考古發現.出土於第一代晉侯燮父墓的鳥尊、出土於長治分水嶺墓地的銅犧立人擎盤都是戰國青銅器中的經典之作,印證了晉國當年的強盛.漢代山西的銅器 以太原和雁北所出居多,右玉胡傅溫酒樽和朔州俳優俑鎮等,漢風之餘,散發著濃厚的草原文化氣息.
土火之魂——瓷器
山西制陶歷史悠久,仰韶時代的山西彩陶以花卉圖案最具特色,早已名揚中外.除日用陶器外,各地還不斷出土了歷代的陶藝作品.北朝胡人武俑豪放豁 達,陶牛雄健威猛,散發出生機勃勃的時代精神.山西瓷器藏品以北方瓷器最具特色,北朝、隋唐青瓷和白瓷,各顯風采.宋元是山西瓷業的黃金時期,窯口遍地, 工藝精湛,品種豐富,其中黑瓷是山西獨特的瓷器品種,既有雅緻細膩的佳作,更多質樸野趣的精品;裝飾手法或剔或刻,或書或畫,自然樸實,生動活潑,山西博 物院藏金代黑釉剔花罐是其代表作之一.最引世人注目的是山西所藏元代以來瓷器亦精品迭出,其中以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最具代表性.
山川精華——玉器
中國人崇尚玉,使用玉由來已久,玉已經深深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禮俗之中,故而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玉,古老而神秘,晶瑩其質,典雅其色,象徵純潔與美好,代表高貴與神聖,被人格化而又超乎自然.山西曆代玉器以出土居多,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 至明清,以兩週時期的晉國玉器最具代表性,其中既有組合豪華的玉組佩,也有工藝精湛的玉飾品.陶寺遺址出土的玉琮是祭祀天地鬼神的靈物,黎城出土的神面紋 玉戚則是權力的象徵.商周玉器以晉侯墓地所出為大宗,工藝精湛,紋飾精美,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太原趙卿墓的玉珮飾,體現了東周時期的華麗風 格.明清兩代為治玉高峰,雕工細膩,紋飾繁縟.明代白玉雕達摩坐像,清代白玉嵌寶石描金碗和獸首活環雙魚紋洗,玲瓏剔透,溫潤可人,是明清玉器中的精品.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