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鹿港南方福德祠

有地理師認為土地公是掌管墳墓或納骨塔〈陰間〉的神衹,我們家裡或寺廟要尊稱為  福德正神,要有所區別。不過個人認為怎麼尊稱倒不必那麼介意 ,誠意就好。                                                                  
        台灣是移民社會,明末到日治前械鬥一直不斷發生,治安不好,尤其是滿清治台方法。康熙末年的朱一貴之亂,滿清大量鼓勵客籍義民平亂,加深了閩粵嫌隙,泉州 籍之亂,號召漳州籍投入,加深了彼此仇恨。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漳州籍今台中大裡的林爽文之亂,幾乎遍及全台,滿清不敢調集閩粵官兵,乾隆皇帝親召 協辦大學士陜甘總督 福康安調集湖南、貴州、四川、廣西官兵渡海來台平亂。
         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是當時台灣的寫照,各地的縣城為了鞏固安全皆築城牆,高雄鳳山、台南府城、諸羅、彰化、竹塹、台北.....皆是。鹿港不是縣府 所在地,沒有城牆,但建了五十幾座隘門,並於東西南北中供俸五座福德祠,保佑了鹿港人的平安,留下無數的古蹟讓後人緬懷。
       南方福德祠位於利濟橋畔又稱楊公橋〈為感念嘉慶年間彰化縣令楊桂森首先捐俸改建〉,為 鹿港往南必經要道。西元一九三九年濁水溪氾濫,沖毀了福德祠,福德正神從此下落不明。西元一九九四年底連續託夢給當時轄區的街尾里長 許加春,經依指示所在地 來來洗車場找到,並當場請示,連續十幾個聖筊,大家皆感不可思議,於是順利請回暫奉護安宮,福德祠並於西元2000年11月落成入火安座,甚為靈驗,香火 鼎盛。                
                                                                                              鹿港 解說員     粘清課 簡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