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年輕藝術家的成長北京迥異——高偉剛在大陸北方土生土長;伍韶勁則在香港出生,在加拿大、法國及英國接受教育。 但他們的作品所反映的藝術形式和思想中,可以清晰看到相似之處。 他們都圍繞自己心中的意識形態,所運用的概念化藝術表現手法和方式幾乎一致。 在概念化的表現方式背後,他們關注的都是社會、環境、人文。
《上層建築》(Superstructuer)是高偉剛一件看似簡單的作品名字,但又諷刺地呈現為一個往上伸爬的金色樓梯。 “上層建築”是一個不容易用其他語言翻譯的單詞,並不是簡單的“上流社會”或“精神面貌”可以體現出來。 這個單詞包含著中國過去二世至三十年以來的社會教育和政治宣傳的意識形態。 在耳濡目染下,年輕一代的中國藝術家不期然地在他們地創作中沾染了這一時期的獨特烙印。
伍韶勁的作品《泉:向梁銓致敬》也是一件看似簡單的作品,但作品背後所呈現的人、物質、自然、時間的關係也是顯而易見的。 伍氏以水為題,回應藝術家梁銓的茶作品。 他從超級市場購買產自不同國家及不同品牌的礦泉水,並準確紀錄每瓶礦泉水生產地當日的日光變化;隨後通過一個透明玻璃杯將其模擬到地面上。 藝術家把作品前序的“行為”動作注入作品中,其本身以自然物質為媒體呈現在觀眾眼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