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農曆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漢代開始則將元宵節定為“燈節”。 我國各地火柴廠出品過不少燈彩火花,花色眾多,工巧優美,光彩熠熠。
廣東鹽步民生火柴廠上世紀三十年代出品的一枚“觀燈”火花,圖案為一少婦身背髫童,手持一盞點著蠟燭的彩燈,孩童滿臉喜悅顯得頑皮可愛(圖1 )。 這應該是表現“元宵節”最早的火花了。
國內幾乎所有的火柴廠都出品過以大紅燈籠高高掛為藍本的雙喜火花,造型樸實,色彩火紅,以此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這類火花有的還加上了“龍鳳”、“花鳥”等吉祥圖案,如建平火柴廠的“紅雙喜燈籠”、崇慶火柴廠的“燈籠”等等。 “文革”時期,燈籠上大多還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圖2)。
我國燈彩藝術中,以宮廷燈彩最為華麗、大氣,宮燈的造型大多較莊重、堂皇,用料考究,裝飾富麗,一些明清宮燈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1966年,廣州巧明火柴廠出品了“宮燈”火花(圖3)一套5枚,其設計、構圖、印刷均屬當時高端,是新中國早期火花中的精品。 此外,還有北京火柴廠的“宮彩燈”、徐州火柴廠的“宮燈”、呼和浩特火柴廠的“龍鳳宮燈”、石家莊火柴廠的“雙喜宮燈”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