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拍賣行拍賣日常一覽
趙浩公 馮湘碧 山水(三幀)鏡框
黎雄才 雙壽圖 鏡框
書畫老行家鄺根明在深圳拍賣會上看中一對清代廣東惠州人鄧承修的對聯,在毫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以一口價2.5萬元買下。近日在中國嘉德(微博)四 季拍賣會上,一對鄧承修對聯估價僅為1000~3000元,他暗喜北京市場肯定少人懂行,估計這對對聯可以低價「拿下」,不料不少買家衝著這對對聯而去, 他唯有不停加價,最終以3萬元買下。「剛結束的幾場拍賣會中嶺南書畫普遍好於其他畫派」。鄺根明為此感到欣喜,「嶺南書畫的全國市場打開了」。
文/圖/表 記者 林琳、郭曉昊
市場:
黎雄才作品最受外地買家歡迎
近期,全國各地的小拍此起彼伏,成為即將來到的秋季大拍的預演。參加了上海和北京多場拍賣會後,廣東買家蘇先生發現,嶺南書畫價格基本沒跌,反 而整體上漲了。「嶺南書畫選擇少,有較強的地域性,外地買家未必非常喜歡。但是,嶺南書畫現在的生意最好做,他們可能出於投資心態而非審美心態入市。畢竟 各地的買家多認為自己的本土畫家最好,比如長安畫派,就比嶺南書畫貴得多」。
不過華藝國際拍賣總裁古樹安認為,外省市場已經逐漸接受了嶺南書畫。前幾年,他在河南發現不少畫廊都掛有趙少昂、黎雄才、林墉、陳永鏘的畫。瞭 解後得知,原來當地對這幾個嶺南畫家的作品也頗有瞭解和欣賞:「特別是廣州舉辦『百年雄才』大展後,很多外地收藏者才知道黎雄才是一個如此全面的畫家,因 此對嶺南書畫有了很大的改觀,認為嶺南書畫只是缺乏宣傳而已。」事實上,在此之後,黎雄才作品的價格在嶺南書畫中漲幅最大,也最受外地買家的追 捧。
行情:
嶺南古代書畫遠被低估
嶺南書畫「進軍」外地市場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記者觀察到,四五年前,北京拍賣市場上出現的嶺南書畫多為當代書畫,譬如林墉、楊之光等畫家的作品,黎雄才和關山月的作品也相對多見,但數量和受關注程度未高於當代嶺南書畫。
隨著行情的變化,除了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昂、高劍父、高奇峰的作品也逐漸增多,數量和關注度超過了當代嶺南書畫。近兩年,楊善深、方人定也開始被北方市場重視。從今年開始,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微博)、西泠拍賣等外地拍賣行紛紛到廣東徵集拍品,這一舉動也證實了外地市場對嶺南書畫市場的關注。
而嶺南古代書畫板塊,除了康有為、梁啟超、葉恭綽書法一直在北方市場上從未「斷貨」外,很少見到其他古畫出現。不過本次拍賣後,鄺根明發現外地 市場對嶺南古代書畫的重視,而關注度的提升令嶺南古代書畫名家行情也出現上漲。譬如以前蘇六朋的作品價格甚至低於當代書畫,但最近整體價格出現上漲。在即 將舉行的中國嘉德香港拍賣會上將出現兩件蘇六朋的個斗方,估價為5萬~6萬元一尺。
「不過,嶺南古代書畫還是遠被低估。」鄺根明發現,即使是廣東頂級書法家的對聯,拍賣場上也往往出現2萬~3萬元就沒人繼續舉牌的窘況,「反倒 在外地市場上有可能行情更高,譬如嶺南市場的李文田書法,最多2萬元,外地可能會賣到4萬元,葉恭綽的書法也是在外地更貴」。
因此,很多行家選擇在廣東買嶺南書畫,認為更容易「撿漏」。為什麼嘉德四季上廣東書畫普遍拍得好過其他地區的?因為拍品數量不大,定價又低,一件東西集中了眾多買家,所以成交結果也高於廣東本地。
業內:
藏家不缺錢不會輕易出貨
「嶺南書畫還未曾大漲過,未來還有上升空間。」蘇先生認為,出現在廣東拍賣市場的書畫,高價也不過兩三百萬元,跟近現代幾個大名家比完全是小巫 見大巫,「『大東西』在廣東難出手,100萬~200萬元的沒問題,500萬元以上的很少買家接受。主要是買家們對東西的真假沒有信心,市場沒有一錘定音 的『宗師』級人物。除非是『新扎師兄』還有可能花上千萬元買東西。」
鄺根明則認為主要是因為近幾年廣東市場上流出的書畫精品太少:「以前我在集雅齋時,經我手出去的書畫至今有9成以上沒再出現過。藏家不缺錢,不會輕易出貨。」因此他對廣東民間依然保留有好東西很有信心。
「現在我們主要是徵集那些適合市場目前購買力的拍品,能夠賣得動的。」古樹安解釋這是華藝國際首次出現嶺南書畫專場拍品多於近現代書畫專場的原 因,「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了,只要價格適中的應該都能賣出。當然,那種估價10萬元但以過百萬元成交的機會也變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