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樺樹林裡生長出的藝術品

21世紀經濟報導

桦皮手工艺 樺皮手工藝 桦皮手工艺 樺皮手工藝
記者 龔奕潔 鄂倫春旗 報導
  托扎敏鄉,還有純正的鄂倫春傳統樺皮和獸皮手工藝。65歲的阿吉倫是村裡公認的技術最好的人,她帶領了村裡好幾個鄂倫春女徒弟。平時她們會一起邊聊天邊製作樺樹皮盒子。只不過我去時因為阿吉倫最近生病了並做了手術,這樣的聚會暫停了。
  做樺樹皮盒子的第一步是剝樺樹皮。在秋天之前,潔白的樺樹皮又潮又軟,拿一把尖刀豎直劃下,輕輕一掰,樺樹皮就剝開了。「咔!就下來了。」阿吉倫將剝樺樹皮描繪得像拉開拉鏈那麼簡單。
  樺皮盒子是在森林裡的時候,鄂倫春人主要的生活器具,它可以裝各種東西,由於做工細密,它還能用來盛鹿奶等液體。而狍子皮則是衣服和床褥的主要 原料,人們從頭到腳,都穿著狍子皮,睡覺也睡在狍皮被裡。白色柱說,冬天的時候,在林子裡只要把衣服脫了鑽進狍子被裡,就能感到溫暖。
  希日特奇村很多人至今偏愛使用樺皮盒子,用它來放首飾、放鹽、放糖。隨著年份的增加,樺皮盒子的顏色會由開始的白色逐漸變為褐色。阿吉倫的手藝好,她的作品隨著歲月流逝,依然保持著一開始的結實、輕巧和細密。她做的樺皮盒子,都是交由一個叫何磊的人收購的。
  何磊在縣城裡開了一個鄂倫春民族傳統工藝品的專賣店。他是生於托扎敏鄉的鄂倫春人,是旗裡為數不多的將樺皮和獸皮文化做成一門生意的人。
  從2006年起,何磊就開始從鄂倫春手工藝製造者收成品,自己再找渠道將這些精美的工藝品送出大山。他每年會收上千個樺皮盒子,一個碗口大小的樺皮盒子收購價大概是30元。有時候,他會收一些樺皮、狍皮,再拿回去請阿吉倫她們加工。
  以前做樺樹皮、獸皮製品,用的都是森林裡的東西,用狍筋、犴筋做線,用磨過的獸骨做針。現在市面上能找到一些粗糙的樺皮盒子,一般都是用於藍 莓、蘑菇的包裝盒,這些現代流水線產品是用膠水粘起來的。而阿吉倫依然一板一眼地用最傳統的辦法,樺皮要先壓平後,在水裡再泡一天一夜,樺皮盒子的邊框一 定用柳木來箍。她戴著老花鏡,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小倉庫裡縫著樺樹皮,每扎一針都費了她很大的勁。秋天下午的日影在倉庫外的地面移動,時光在流逝,她現在一 天最多只能做一個樺皮盒子。
  因為也是鄂倫春族人,何磊能和做手工藝的鄂倫春老人們親近。反過來,他也盡力去照顧鄂倫春中的手工藝者,阿吉倫的手術就是他安排和先墊付藥費的。「每年收購的價錢,我都給漲,因為我覺得老人們做這個特別不容易,一年一年時光在流逝,她們做的東西也會越珍貴。」
  何磊還做樺皮畫。「樺樹皮有天然的紋理,簡單一加工它就是個裝飾性非常強的畫。」葫蘆給了他啟發。「這借鑑的是南方一種葫蘆上烙畫或者木板上烙畫,我想樹皮上烙畫應該效果不錯。」
  「我還宣傳本民族的文化,很多客人來的時候我會跟他們講很多我們民族的東西,比如說這個樺樹皮盒,它源自哪,做什麼用的,怎麼從一個生活用品轉化成工藝品的,在民族文化裡這些雕刻的花紋都代表什麼。很多遊客在我們這兒買的也不僅僅是商品,也是文化。」
  來他店裡的買家,主要是一些收藏者,或者搞文化的學者,他們偶爾也花上萬元來買個大件。「我有一些大的東西都是幾千塊甚至上萬元,就是一些大的樺皮箱子,刻花都非常精細、非常傳統。過去是鄂倫春姑娘出嫁時的嫁妝,裡面放些服裝首飾什麼的。」
  何磊認為自己正在實踐一種行之有效的保護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路子:「民族文化發展一定要和經濟掛起來,再帶動地方沒有就業的鄂倫春族參與進來,使 他們能獲得更多的利,這樣既解決了他們經濟收入問題,又能解決民族文化傳承的問題,這是最直接的方法。」那一刻,他說自己在為「中國歷史的後院」的歷史文 化的保存想辦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