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幣紙幣中誕生最晚的面額,1957年12月1日才發行流通。比其它面額整整晚了兩年零九個月。10元券原圖案為工農兵,因 戰爭結束要體現和平,所以重新設計、審批、繪製、圖案改為工農,才正式定稿。由於當時的特殊的歷史背景,我方曾多次提出調整和改印,導致這張拾元券在印刷 設計上出現面值和圖案不嚴謹情況。其紙幣長寬為 210X85mm,成為我國五套人民幣中長寬篇幅最大的一張,正面左側有國徽固定水印、三字冠、七號碼、膠印四色、凹凸印各二色,由於整張圖案正反面呈黑 色故俗稱「大黑十」,四周尤其左邊有較寬空白邊也是二版「大白邊」的由來,其特殊性更是見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流通時間短,這張紙鈔從1957年發行到 1964年回收銷毀,實際只流通了6年半,由於當時物價水平侷限,成為當時市場上主要交易的紙幣,消耗磨損嚴重,全新品相市場上非常少見而略帶「錯版」味 道的拾圓大白邊成為第二套人民幣中名副其實的「鈔王」。
中國五千餘年藝術文化延續,是炎黃子孫共同責任,在復興中國夢的指引下,和睦共處、團結友愛,讓全球華人緊密團結在一起,唱響民族團結一家親不要忘本與根,也使中華文化藝術要薪火相傳,立天地之心,立生民之命,在中華優秀文化的啟迪之下,開萬世之太平。與北京車管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於2017年7月向台灣新北市提出申請註冊,為中華新聞社。並於八月六日台灣新北核准,經登字第1068123401號函註冊登記,並於2021年6月2日經台灣新北市經濟發展局核准商業變更登記,即日起更名為中華聯合新聞社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第二套人民幣鈔王收藏介紹
金投外匯網
圖片資料
第二套人民幣鈔王收藏介紹: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共印製11種面額、16種版別: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
3元和5元,10元。當時第一套人民幣是與1萬元兌換第二套人民幣1元。第二套人民幣在印製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他券別全部採用膠凹套印,其中角幣為正面
單凹印刷;1元、2元、3元和5元紙幣採用正背面雙凹印刷;10元紙幣還採用了當時先進的接線印刷技術。第二套人民幣的凹印版是以我國傳統的手工雕刻方法
製作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優點是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
10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幣紙幣中誕生最晚的面額,1957年12月1日才發行流通。比其它面額整整晚了兩年零九個月。10元券原圖案為工農兵,因 戰爭結束要體現和平,所以重新設計、審批、繪製、圖案改為工農,才正式定稿。由於當時的特殊的歷史背景,我方曾多次提出調整和改印,導致這張拾元券在印刷 設計上出現面值和圖案不嚴謹情況。其紙幣長寬為 210X85mm,成為我國五套人民幣中長寬篇幅最大的一張,正面左側有國徽固定水印、三字冠、七號碼、膠印四色、凹凸印各二色,由於整張圖案正反面呈黑 色故俗稱「大黑十」,四周尤其左邊有較寬空白邊也是二版「大白邊」的由來,其特殊性更是見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流通時間短,這張紙鈔從1957年發行到 1964年回收銷毀,實際只流通了6年半,由於當時物價水平侷限,成為當時市場上主要交易的紙幣,消耗磨損嚴重,全新品相市場上非常少見而略帶「錯版」味 道的拾圓大白邊成為第二套人民幣中名副其實的「鈔王」。
10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幣紙幣中誕生最晚的面額,1957年12月1日才發行流通。比其它面額整整晚了兩年零九個月。10元券原圖案為工農兵,因 戰爭結束要體現和平,所以重新設計、審批、繪製、圖案改為工農,才正式定稿。由於當時的特殊的歷史背景,我方曾多次提出調整和改印,導致這張拾元券在印刷 設計上出現面值和圖案不嚴謹情況。其紙幣長寬為 210X85mm,成為我國五套人民幣中長寬篇幅最大的一張,正面左側有國徽固定水印、三字冠、七號碼、膠印四色、凹凸印各二色,由於整張圖案正反面呈黑 色故俗稱「大黑十」,四周尤其左邊有較寬空白邊也是二版「大白邊」的由來,其特殊性更是見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流通時間短,這張紙鈔從1957年發行到 1964年回收銷毀,實際只流通了6年半,由於當時物價水平侷限,成為當時市場上主要交易的紙幣,消耗磨損嚴重,全新品相市場上非常少見而略帶「錯版」味 道的拾圓大白邊成為第二套人民幣中名副其實的「鈔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