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法華鏤空人物瓶賞析(圖)


法花鏤空人物瓶 法花鏤空人物瓶
河南  黑王輝
  帶釉的瓷器大家見得很多,像琺瑯器、七寶燒,還有青瓷、白瓷、青花瓷等,數不勝數,但帶釉的陶器你見過多少?尤其是漢代以後,隨著精細度更高、 圖案更精美的瓷器取代粗糙的陶器以後,就更加少見了.但少見並不是沒有,像法花,就是其中很美麗的一種.法花,是上釉的陶器,它的釉和瓷器上的釉是相同 的,只不過坯胎有所區別.
  筆者在藏友孫先生家見到的這個法花鏤空人物瓶就可以稱得上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該瓶直口,細短頸,圓肩,弧腹,下有底座,圈足.頸和足施藍釉, 通體施孔雀綠釉,點綴有松香黃釉.瓶身鏤空,雕刻有山水人物,前有走卒扛旗,後有大將騎馬舉刀,行在山中,似為行兵打仗圖,其中當有典故,恕筆者孤陋寡 聞,不能盡知其含義.瓶身上方有蘭花圖.底座雕刻成參差不齊的鋸齒狀,卻顯出山的陡峭,使畫面看起來更為真實.瓶的整體經過鏤空雕刻,立體感倍增,讓人遙 想當時夜月之下急行軍的緊急與迫切,穿過時空的長河,仍能嗅到山的幽靜,花的清香,仍能聽到人、馬疾馳奔走的腳步聲和馬蹄的踢踏聲.
  法花肇始的年代,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但是從釉的質地上看,其與元代的器物比較相近.所以一般把它們看作是元代的產物.到明代的時候,廣泛應用, 但做得更為精細,應用題材的範圍也大大擴大,比元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清朝初期也有人做法花,但是雍正以後就很少有人再做了,法花作為一個品種就基本上退 出了歷史舞臺.孫先生的這個法花鏤空人物瓶,基本上可以斷定為明代器物.
  法花按照產地可分為五種:一是蒲州一帶燒造;二是潞安澤州一帶燒造;三是平陽霍州一帶燒造;四是山西各地燒造;五為江西九江燒造.
  法花器上的孔雀綠釉,釉層很厚,顏色極為鮮艷,垂釉的地方也不發黑.如果是贗品,垂釉的地方偶爾有不發黑的,但是顏色相比真的比較淡,或者稍稍顯現藍色,而後世所造的孔雀綠,從近處看顏色與真品大體相當,從遠處看就比較明顯——顏色要淡許多!希望藏友多加留心注意.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