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港幣淘得「稀世珍寶」
在東莞橋頭一棟外表普通的民宅內,庫房內堆滿了謝克振多年來收集的古玩.臺商謝克振在大陸辦廠近20年,古玩收藏也同期進行了近20年.從古玉到明清瓷器,都是謝克振中意的收藏品類,其中最令他驕傲的藏品莫過於東漢時期的闢邪玉雕.
南都記者在謝克振的家裡看到,這件闢邪玉雕高約40釐米,通體鏤空雕刻,外觀呈青灰色,玉質有明顯的風化腐蝕痕跡,器形精美、完整.由於玉雕用料很足,成人雙手搬動還略顯吃力.
「收這件玉雕時我還在上海工作,當時賣家開價是70萬元.」謝克振說,18年前,一個相熟的賣家神神秘秘地找到他廠裡,當對方打開層層包裹著的 闢邪玉雕時,他眼前頓時一亮.憑藉多年積累的收藏經驗和古玉鑑別知識,謝克振認為這件古玩不同凡響,當即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買下來.他直接還價50萬元港 幣,賣家當場就同意了,「我把開好的支票遞給賣家,看到他的手抖得很厲害,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謝克振告訴記者,50萬元港幣在當時畢竟不是個小數目,所以得到這件玉雕後,他多次去找國內的古玉器專家鑑定.剛開始專家之間也有爭議,認為該 闢邪造型比較少見,難辨真偽.後來經過國內幾位權威專家聯合鑑定,一致認為這件玉雕為東漢至魏晉時期的「稀世珍寶」,當前市場估價至少在1000萬元以 上,這下他才吃了「定心丸」.
花300萬賭石只賺回不到30萬
這些年來,謝克振在收藏方面的投入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先後買進了數百件古玉器和明清瓷器.像許多民間收藏家一樣,謝克振的收藏生涯中有 「撿漏」的欣喜,也有「打眼」(特指沒看準東西被蒙)帶來的損失.十多年前,他以10萬元收進一個重量為1.5公斤的宋代和田玉梅花鹿雕件,現在估價已到 了400萬元左右.他手上的幾件清代陶瓷花瓶,估價也都在100萬元至400萬元不等.雖然身居陋室,謝克振不覺間已坐擁「億元身家」了,「多年收藏,有 得有失,整體回報都在20倍以上.」
謝克振說,當前收藏市場上假貨充斥,藏家的專業知識和眼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千萬不要碰.10年前,受身邊朋友影響,他曾經有過 一次「賭石」的經歷.在緬甸花300萬元買回一塊翡翠原石,結果切開後發現石頭的實際價值尚不足30萬元.這次「賭石」失敗令他再也不敢涉足翡翠收藏,而 是將注意力重新轉回自己熟悉的古玉、明清陶瓷收藏領域.
「這兩年工廠的生意不好做,打算把部分藏品變現,回臺灣投資做別的項目.」謝克振表示,多年來的收藏過程中,主要通過和一些朋友合作辦展或參與 古玩交流活動,來達到藏品變現的目的.這個過程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在裡面,要麼遇到懂行的卻買不起,要麼遇到有經濟實力的卻外行.尤其現在要集中將自己的一 大批藏品出手,急切間不知該去哪裡找下家,變現的難度要大得多.「希望能遇到有緣、懂行的藏家來接手,這些古玩可都是我20餘年的心血.」他說.
專家觀點
估價不低於1000萬
曾著有《中國古玉收藏與鑑賞》一書的江蘇著名古玉收藏家、註冊文物鑑賞師王文浩在接受南都採訪時表示,他曾參與過謝克振所藏闢邪玉雕的鑑定,這 樣的器形在自己從業20多年時間裡還是第一次見到.從材質來看,闢邪玉雕是較為普通的蛇紋石,但器形之大、鏤雕工藝之精美,都可以稱得上出類拔萃.玉雕的 時代約為東漢至魏晉時期,可以判定為真品.價格方面,結合當前國內古玉藏品的拍賣行情,這件藏品的估價應該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
專家提醒
古玉藏品可拿到質監部門鑑定
王文浩認為,玉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有8000年到1萬多年的歷史.玉器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從未間斷的一種文化,年代越久的玉器越具備收藏價值,會有非常大的增值空間.近年來,國內古玉收藏持續走熱,以萬元收進、千萬元拍出的例子比比皆是.
對於初入門者,首先要對古玉的材質有所瞭解,分清楚玉的產地、品種,如果實在拿不定主意,可以將藏品拿到當地的質檢部門進行鑑定.新手可嘗試先從一些千元上下的小件玉器入手,不能抱著一夜暴富的「撿漏」心理,更不能以「賭」的心態入市.
王文浩同時也提醒藏家,古玉屬於一個特殊收藏品種,本身有著巨大的價值空間,但由於鑑定難度較大,指望一件藏品能以符合自己心理預期的價位快速變現,殊非易事.優秀的藏品要實現價值,可以通過拍賣等正規渠道進行流通,而且出手時機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