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有交情,好辦事


想要在組織內出人頭地,光有能力還不夠,你和哪些人有不錯的交情,也是重要的因素。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容易親近的人?如何找到以及認識公司內重要的關鍵人士?這些都是必須學會的人際關係技巧。

我們往往只顧著做自己的事情,在公司裡除了鄰座的同事外,卻沒認識幾個人。每次遇到問題,總是找不到人幫忙,要不就是得千拜託萬拜託。然而有人卻可以一通電話,5分鐘就搞定所有事情。

儘管公司的工作都有一定的程序和規定,但如果你和所謂的關鍵人士(key person)有一些交情,事情就好辦多了。這個人在組織內有一定的地位或影響力,緊急時他可以找人幫你加班趕工,碰到問題時他會幫你想出辦法,這就是有交情的好處。

既然交情如此重要,該從何做起呢?

n      別讓自己成為難搞的人

想要和別人打好關係,得先從自己開始。在別人眼中,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在你走向別人之前,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容易親近或是讓人印象深刻,想要認識的人。 

第一印象最重要。

當你在公司與別人初次碰面的幾秒鐘內,他對你的印象就已經定型。就算你再熱情、再風趣,可能因為一次不經意的冷淡表情,從此被列入不受歡迎名單之列。

當不認識的人走到你身邊請教你某個問題,你是用什麼樣的態度或語氣回答?在走廊上或在茶水間碰到人,你是低著頭不說話,還是跟每位遇到的人微笑打招呼,包括認識與不認識的人?當你和其他部門往來時,是抱著熱情的態度,還是表現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即使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也要像出席正式場合一樣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辦公室就是你的表演舞台,你的一舉一動,其他人都看得很清楚。

見面三分情。一旦見過面就有熟悉感,要建立關係就容易多了。

「人們比較喜歡熟悉的事物,熟悉感主要來自於面對面的接觸,我們通常對於常見面的人比較有好感。」哈佛商學院教授表示。因此,製造碰面的機會是很重要的。不要一進辦公室就整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偶爾起身走一走,遇到人不要只是點頭微笑而已,可以隨意問對方:「最近在忙什麼?」或者,當你有任何事情需要討論時,儘量透過面對面溝通,而不是用電話或e-mail碰面次數多了,感覺變得熟悉,關係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來。

把握表現機會。

除了讓人感覺容易親近之外,更要讓大家看到你的能力。特別是參加有重要人士出席的場合時,更要好好把握機會,適時表達自己的意見。例如開會時,一定要強迫自己至少發言一次。保持沉默,就別想有人會注意到你。不過,發言也需要技巧,你可以先觀察其他人的做法,包括怎麼樣的說法比較容易被接受,其他人通常會有什麼反應。不要急著表現自己,謀定而後動。

n      認識對的人,事半功倍

當然,建立關係也得看對象,在組織裡和哪些人有交情,大大影響你做事的成功機率以及個人的行情。有3種類型的關鍵人士你不能不知道。

- 誰握有正式權力?

你要知道公司內各部門或事業單位的各級主管或負責人是誰。不要以為這些人和你沒有關係,或是覺得自己不可能有機會認識這些人。重點是,當你碰到這些人時,你能認得出他們是誰嗎?如果認不出來,就連攀談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建立關係了。

- 誰具有隱形影響力?

除了知道檯面上的人物外,更要打聽公司內部非正式的權力關係。有 些人也許不是主管,但是因為年資久或者具備某種特殊專業能力,因此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或者與上述的重要主管有非常緊密的聯繫。這種非正式的網絡關係需要花 時間去觀察,例如開會時哪些人的意見往往左右了其餘所有人的想法?哪些人非常受歡迎,公司內常有不同的人邀他一起吃午餐?

- 誰是潛力股?

有些人現在並沒有取得重要的職務,但是表現非常優秀,未來可能擔任重要的主管職務,因此這些人也不可忽略。你可以觀察,公司重要的專案或工作都是指派給哪些人?出席重要的場合或會議時,老闆身邊通常出現哪些人?從以上的線索就可找出哪些人是公司刻意栽培的未來明星。

- 大人物身邊的小人物,也就是主管的祕書或助理。

他們通常掌握了許多關鍵訊息,可以適時提供協助與提醒,至少你會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比較容易說服他的老闆,答應你的要求或是助你一臂之力。但是也不能做得太過明顯,直接提出要求,而是要靠平時的努力。Ex.不論大小事情都要感謝他們的幫忙。時間久了,當他們知道你有困難,自然會主動幫忙。

n      打開自己的心,才能贏得別人的心

當你瞭解哪些人在公司真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之後,就得努力建立良好的關係。

1步就是打開自己的心。這是源自於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oseph LuftHarry Igham提出的「Johari window」人際關係發展模型。

4個區域代表人際關係的4種不同層次: 

*開放自我(public self)代表的是,關於你這個人的所有資訊當中,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份。例如你的名字、職銜、休閒興趣等。

*盲目自我(blind self)是指別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部份。例如別人有注意到你的某些行為模式或說話習慣,但是你自己沒有發覺。因此我們非常需要他人的回饋意見,才能更瞭解自己。

*隱藏自我(hidden self)則代表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部份,也就是你刻意隱瞞的個人隱私。唯有主動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才能讓別人更認識你。

*未知自我(unknown self)指的是包括你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部份,也許是未被發掘的潛能,或是被壓抑的感覺等等。

隨著關係的進展,開放自我的區域會愈來愈擴大,盲目與隱藏自我的部份會愈來愈小。換句話說,建立關係的關鍵就在於擴大開放自我的部份,一方面學習開放自己,和別人分享關於你的事情(縮小隱藏自我),另一方面虛心接受別人給予我們的意見(縮小盲目自我)。

當然,一切得由你開始。研究發現,自我揭露的程度與關係滿意度,存在有顯著相關。當你對別人表達個人感受或是較為私密的事情時,就代表了你信任對方,對方也會感受到,並因此對你產生信任或好感,願意和你分享他個人的事情,你們的關係就會更進一步。

n      製造機會,讓對方認識你

至於要如何製造機會接近這些人、讓他們認識你,並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幾位專家提供的建議:

1.請教工作有關的問題。
要 認識對方,總得有個理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建議,最好的理由就是工作上的問題。例如你可以說:「我知道你非常瞭解消費趨勢,所以想找機會向你請教相關問 題,因為最近我正要提出新產品開發計劃。」 你可以詢問主管或同事的意見,告訴你應該向誰請教,這樣就更容易找到適合的人。

2.分享有用的資訊。
建立交情很重要的方法是分享訊息,你必須瞭解這些關鍵人士最近在做些什麼,當你知道相關的訊息時便可以告訴對方。但不要三不五時寄e-mail給對方,這樣只會讓他感到厭煩。

3.及時給予讚美。
情感訴求永遠是人際關係最好的催化劑,卡內基(Dale Carnegie)曾說過,人們內心最渴望獲得3種情感的肯定:覺得自己是受喜愛的(loveable)、有能力的(capable)、有價值的(worthy)。

打開你的觀測雷達,隨時注意週遭人事物有哪些細微的變化。例如某個人的穿著打扮或髮型有改變,就可適時說幾句讚美的話;或者對於辦公桌上特別的擺飾表現出好奇的態度;或者告訴對方,他在會議上說過的某句話令你印象深刻。讚美愈具體愈好,如果是別人所沒注意到的細節,更會讓對方印象深刻。此外,時機也很重要,不要等到事情過了1個月後再來讚美,就顯得沒誠意了。

 4.再難搞的人,也要保持好關係。
組織內總是有些人難以相處,但愈是難搞的人,愈要花心思。你不需要和他成為好朋友,但至少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讓自己好辦事。
 
要建立長期關係,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無條件給予建設性回應』(unconditionally constructive)。不論對方的態度或行為如何,都不要過度反應,重點在於完成工作,至於彼此之間的互動方式,除非有明顯不合情理的地方,否則不需要太堅持。
 
Ex.某個人情緒暴躁,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很難心平氣和地討論事情。最好的做法就是對他的情緒視而不見,語氣和緩地說:「現在我知道你的考量…,也許我們可以…」別讓自己的情緒隨著對方起舞,這樣只會引起對方更激烈的反應。

或者,有些人態度冷淡,做事拖拖拉拉,所有的工作都卡在他這一關。你不需要口氣強硬地質問他,比較好的應對方式是軟硬兼施。一方面,肯定他的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表達對他的感謝,而不是把他的工作視為理所當然;同時,將工作流程與執行進度e-mail給所有相關人員,當然包括你的主管,一方面讓大家清楚所有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間接給這個人壓力。信中只要陳述事實就好,不需要有任何指責性字眼。例如:「目前由×××負責處理……,應該可以在×月×日完成,即可趕上最後進度。」而不要寫說:「×××遲遲沒有進度。」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幫忙,特別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多找機會認識重要的關鍵人士,並保持良好的關係,有技巧地應對那些麻煩的頭痛人物,就能讓工作更順利,增加你在組織內的能見度。

n      小心身邊的敵人

在公司裡,除了得和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另一方面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的名聲,避免被人惡意破壞,妨礙你的工作。組織內3種常見的「致命小人」。

1.暗中搞破壞:

這種人表面上對任何人都非常客氣,剛認識的時候,對你稱讚有加,態度非常熱情。但是時間一久便顯露真面目,故意散播不實的流言或是破壞你和其他人的關係。他可能無意間問你對某個人的看法,你最好直接回答不清楚,不要留下任何把柄。或者當你們開會時,最好能有相關的第3人在場,以免他有扭曲事實的機會。他也可能故意在你主管面前說你的不是,為了以防萬一,每天寫下你的工作成果或是碰到的困難,讓主管清楚事情的全貌。

2.故意找碴:

這 種人喜歡雞蛋裡挑骨頭,愛找麻煩或唱反調,對於你所提出的想法永遠有意見。通常是因為他的心裡不是十分確定,也不知道要如何判斷,所以提出一些看來似乎不 太重要的問題,感覺在刁難你。但只要交手幾次後,就可以知道他通常對哪些地方有意見或是不滿,然後針對這些問題準備好詳細的內容,並尋找有力人士的背書, 當他提出質疑時,就比較容易說服對方。

3.責任往外推:

只 要一出事,這種人就會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假裝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永遠一堆抱怨和託辭。應付的辦法就是白紙黑字寫清楚,所有討論與溝通的過程都 要記錄,就算到時候對方說「沒有人告訴我這件事」或是「當初的決定不是這樣的」等類似的藉口,你也有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