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節
當前,為了避免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幾乎所有經濟體的央行都已經大幅度下調了基準利率。為穩定金融市場並抑制經濟疲軟,自2007年9月來,美聯儲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將基準利率從5.25%大幅下調至1%,並且在12月16日的貨幣政策例會上可能繼續下調利率至0.5%。而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和瑞典央行以及澳洲央行等,已從降息「接力賽」轉變為降幅「大比拚」,近期都大幅度拉低利率,給市場的感覺已經不僅僅是刷新紀錄而多數是超出大家的預期。
在金融危機和通縮風險的多重因素壓力之下,以目前的經濟形勢和各國央行的決心來看,許多國家的利率水準在不久的將來都會接近於零,全球正在朝著「零利率時代」前進,不少人已經開始感慨未來「我們都是日本」。
世界經濟形勢的確是變幻莫測,就在幾個月前,能源和糧食等基礎產品的價格持續暴漲,全球通脹是當時阻礙經濟穩定增長最關鍵的因素。各國央行為了將全球性通脹「止之於未萌」,都紛紛提高利率,並企圖抑制住過熱的經濟。然而,隨著9月中旬,次貸危機升級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通脹陡然間消失。當前,石油價格從高位回落,跌幅超過70%, 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大幅回落。而且,當美國、日本和歐洲最近兩個月都相繼曝出極差的經濟資料來看,發達經濟體同步陷入經濟衰退的局面已成大勢。這些國家向 來以金融和汽車等尖端行業立國,但目前這些世界一流企業,正面臨著嚴重虧損和流動資金短缺,乃至可能會破產,發達經濟體的消費信心指數、失業率以及經濟增 速等資料一直處於不斷惡化當中。
而 代表世界經濟增長的另一股重要力量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以巴西、俄羅斯為代表,則因為原材料價格的急跌而陷入增長停滯的困境,這些以原材料生產為主要收入 來源的國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麻煩,與上半年商品暴漲期間的巨額流動性過剩形成鮮明的對照。而以中國以及東南亞為代表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則因為出口訂單的 大面積減少和出口企業的倒閉,而遭遇外需不足,內需也難以短時間啟動的困境。
如此一來,全球範圍內的信貸收縮,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都急速地下跌、資產市場價格劇烈調整,PPI和CPI等價格指數也都已經高位回落,眼看著全球通縮時代立馬將取代幾個月前被經濟學家爭論不休的全球通脹時代。
當全球通縮與零利率時代重合,這將意味著什麼?福兮禍焉?
在筆者看來,全球性如此寬鬆的貨幣環境絕非是好事,不論未來是通縮還是通脹,都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
(1)一旦2009年,金融危機完全傳導至實體經濟,全球通縮出現,那麼到時候全球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就將無力應對。零利率時刻,一方面利率降無可降,而全球物價卻遭遇深幅度的通縮,到時候一種新的宏觀經濟組合或將出現,就是「滯縮」,即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緊縮形影相隨。到時候,以Bernake為首的央行行長真的要「開著飛機撒鈔票」。
(2)全球零利率帶來的寬鬆貨幣環境,最可能帶來的是全球惡性通脹。從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動輒就注入數千億美元的流動性,並相繼拉低了市場利率,讓通脹出現的貨幣因素充分具備。一旦危機形勢稍微穩定,通脹勢必將捲土重來。
實際上,導致幾個月前全球通脹的美元因素和全球化紅利枯竭因素並未完全消失。
- 這幾個月商品市場的暴跌,一方面與經濟衰退預期直接相關,另一方面與美元短期走強亦直接相關。然而,從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美元並不具備持續走強的基礎,未來的長期趨勢依舊是看跌。
- 全球性紅利瀕臨枯竭,學術界近幾年已經漸漸形成共識,這一長期趨勢更是難以逆轉。自199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經濟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供應的廉價工業產品,和IT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的帶動下,得以維持年均2%~3%穩定的物價水準,但現在以勞動力為代表的全球生產要素價格都在急劇上升,持續十多年的全球化紅利瀕臨枯竭,難以長期支撐全球經濟繁榮的 「低物價時代」。
當前,從次貸產品的違約率來看,金融危機依舊未結束,甚至可能出現比9月還猛烈的新一輪爆發潮,全球「零利率時代」到來已經難以阻擋。可以預期的是,一旦金融風暴趨於穩定,通脹的可能性大於通縮,屆時央行如果對氾濫的資金流動性視而不見,不能及時將貨幣環境回歸正常化,那麼這將是全球央行行長的集體失職。
只有能準確的把握住全球物價的走勢,才能從源頭上遏制住比金融危機還要恐怖的全球惡性通脹。唯有如此,世界經濟才能安全的迎來下一個繁榮的十年!
(作者倪金節,財經作家,資深媒體人,兼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上海證券報》和《第一財經日報》專欄作家,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曾任新華社《財經國家週刊》主筆、網易與和訊的高級編輯。常年研究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和汽車產業三大領域。對2006年到2008年全球通脹形勢,2009年中國信貸井噴、房價暴漲和資產泡沫有過前瞻性的分析和預警。為近年來活躍在財經評論一線的新銳專欄作家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