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画语花香寄平生 吕立新带你读懂齐白石

   新浪收藏  

《花能解语》封面《花能解语》封面
  读一幅画容易,读懂一幅画不容易,读懂画家本人更不容易。
  《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清晰展现了白石老人的一幅幅精美画作,春风拂面般引领着读者,品味画面的意蕴,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感悟大师笔端凝注的情思……
  著作人吕立新,是位著名的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近年来,他多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节目,并推出一系列艺术品鉴的著作,文章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刊载和转发。《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是吕立新的多部力作之后,迎接2016年的又一部新著。该书收入了白石老人定居北京后的 80幅画作,从作品的线条笔墨、背景故事,到画作的内涵寓意、生活情致,娓娓道来,细细阐述,带来了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和诸多的生活启迪。
  打开这部书卷,单是白石老人的彩色画卷就是一道饕餮盛宴了。80幅白石老人的经典绘画作品,赏心悦目,令人心驰神往。这些画作,大部分是难得一见的北京画院馆藏精品,还有少量民间收藏的佳作。从作者本人收藏的精品《喜上眉梢》开始,我们看到白石老人笔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山川景物:花,有寒梅、红蓼、鸡冠、牵牛、紫藤、海棠、玉兰、菊花、荷花、牡丹。鸟,有喜鹊、鸽子、苍鹰、鹌鹑、鸳鸯等。水族,有鱼、虾、螃蟹、青蛙、蝌蚪。植物,有竹子、扁豆、南瓜、谷子、丝瓜、葡萄、白菜、葫芦、寿桃、枫林、红樱、向日葵、芭蕉。小虫,有蚂蚱、螳螂、蚕、蚊子、蟋蟀……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至于峰林细川、夕阳归牧,乃至旧屋茅舍、柴耙算盘,也是精彩纷呈,跃然纸上。加上著作的精致策划与印刷,就连每一章节的标题,都配以一幅白石老人的小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唯美震憾的视觉冲击,令人目不睱接,带来非同凡响的艺术享受。
  当然,这部著作,绝不仅仅是白石老人的一个单纯“画展”,书中丰富的艺术内涵、入微的讲析鉴赏、透彻的人生感悟,更是令人获益良多。
  一花一世界,一物一境情。《花能解语》是一部品位高雅、由浅入深的艺术鉴赏佳作。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伪作泛滥,有些人花了大价钱却收了赝品;有些人而面对难得的好东西,却不知珍惜,常常做出令人扼腕的焚琴煮鹤之举。这与人们单纯追求名气和财富,文化学养不足,不懂文艺鉴赏有关。《花能解语》一书,教给我们欣赏书画作品中一笔一墨的用心,不同时代的不同呈现,画里乾坤的艺术之美。比如白石老人画虾,他的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用书中的话说:“这是老人标签式的符号”。原来,齐白石从小就喜欢观察池中小虾。青年时期,他画虾多以效仿前人为主。62岁时,他画的虾更加逼真,但还没有动感和透明感。66岁时,齐白石把虾腿从10只减到了8只,笔下的虾有了质的飞跃。68岁时,他创出了“破墨法”,增加了虾的力度和透明度,虾腿则由8只,减为6只。80岁时,老人以极简的笔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每只虾的每一节仿佛都在游动……有关这些细节的描述,让人茅塞顿开,眼界大开。
  书中还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意蕴隽永的故事,让人对齐白石之所以成为蜚声中外的大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友谊,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当年,徐悲鸿顶着巨大的压力,三顾茅庐,恳请齐白石出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齐白石在徐悲鸿铩羽南下后,作《寻旧图》送给徐悲鸿。图中用两首诗记叙了二人的交往,极为少见的画了白石老人自己——一个仙风凛凛、气度非凡的侧影。整幅作品,诗书画印,气场宏大,感人至深。更触动心灵的,是徐悲鸿写给齐白石的一封书信:“白石先生,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敬祝节禧。廖静文徐悲鸿 五月初四”。字里行间,透出朋友间深挚的情谊。类似的故事和细节,书中俯拾皆是,而这些故事和细节又都与绘画有关:清白传家、喜食白菜的齐白石与笔下的丰腴肥壮的大白菜;远别故乡、梦魂难安的齐白石与直戳心灵的《忆母图》;梅兰芳家遍种的牵牛花与齐白石极富个性的牵牛花……
  从生活到艺术,从艺术到生活,《花能解语》还超越了艺术层面,关照着现实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灵魂。书中的每个章节,既可当作美术鉴赏的课本学习揣摩,又可当作性灵美文来欣赏。在展现白石老人的一幅《松鼠图》之后,作者写到:“让我们像松鼠那样快乐地生活,诗意栖居,安之若素。就算是走到山穷时,依然谈笑若春风;即便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亦如常。在日常生活中修炼我们的内心,使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心房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亦成空;心若素静,红尘十丈皆清明。”真是画无言,花解语。懂得生活的人,不会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内,不食人间烟火。他知道怎样让美好的艺术,更好地关照生活,让生活更加精彩,让心灵更加纯静。读着书中时时跃动着智慧灵光的句子,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放松精神,沉静内心,感悟生活的真谛。
  新的一年到来了,在江西美术出版社盘点的“2015年十大好书”中,吕立新的《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赫然在列,成为赏析齐白石艺术世界的一部优秀读本。该书还登上了中国阅读周报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榜,在2016年春季图书订货会上,受到极大关注。
  “解语荷花应记得,那年生日老萍衰。”这是白石老人在一幅画上的题语。解语者,知己也。读懂齐白石,就是读懂了一位巨匠的艺术人生;读懂齐白石,也是读懂了绘画之外的更多层面,很多精彩。就像白石老人的画,看似平常简单朴素,其实无限丰富绚丽。只要你用心,你努力,这些精彩和绚丽就会与你同在,并与你有关。
  文:殷毓平

宋瓷藏家麦浦泰:闲来赏雅器 物外有深意

  大洋网-广州日报

霍州窑白釉玉壶春瓶霍州窑白釉玉壶春瓶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江粤军
  自近日起到3月20日,“闲事与雅器——泰华古轩藏宋元珍品”展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行。280件(套)器物,时代上起唐代,下迄明代,以宋代瓷器为大宗,以茶、酒器为重,兼及花器、香器、文具,力图还原宋人的文化生活图景。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的生活美学、艺术品位,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和提倡。就此,记者采访了香港泰华古轩的主人麦浦泰,请他畅谈二十多年的收藏心得,以及对宋代生活、艺术的认知。
  宋人生活雅致 品茗焚香是常事
  广州日报:您是因为对宋代人的生活感兴趣而开始涉足收藏领域,还是因为收藏而开始研究古人的生活起居?
  麦浦泰:我收藏宋元瓷器,是从喝茶开始的。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收一些古董,后来收藏界的朋友告诉我,中国的古董种类浩如烟海,收藏一定要专一,要有主 线。而且我们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投入进去,必须有所取舍。由于我从年轻时起,就特别喜欢喝茶,因此,我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了茶器。而从接触宋代茶器开始,我 就发现它深合我意。宋代瓷器,造型简洁、流畅,没什么装饰,也不强调色彩,一般都是单色釉,沉静、简淡,在我看来,正象征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操守,跟当代 艺术所强调的简约也是不谋而合。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这种极简美学发挥到极致。所以,我的收藏始于喝茶,进而发现,宋人的生活态度也特别迷人。
  广州日报:是怎样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您?
  麦浦泰:最能代表宋人文化趣味的,莫过于“四般闲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四司六局”条中写道:“凡四司六局人只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故常谚 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讦(许)戾家。” 闲,似是谈论时间的宽裕,实则强调心境的优裕。品茶烧香,早已有之,但宋人所做的四般闲事, 强调的是细细做来,富有仪式性,从原料备制的过程到呈供时的仪节,无不讲究,从器具到场合,各有雅意。四种雅好,既有讲究与仪规,又紧密相连,祭祀有茶酒 并进的仪式,生活中的品茗则无香不幽、无花不雅。宋代的士大夫们都喜欢郊游雅集,他们聚会时,流行用茶末点茶,也会有酒器、果品,还会焚香。所以他们当时 做这些“闲事”,并不像今天单纯的茶会或者酒会,而是“四般闲事”交错进行,琴棋书画四艺也融入其中。古人也非常讲究养生、保健,像蹴鞠、马球等运动,在 当时也很受欢迎。所以,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不只是读书、考功名,而是趣味盎然、生机勃勃的。虽然面临外族入侵,生活时有动荡,但他们的内心始终有所追 求,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修养。宋代诗文之中多香、茶、花、画之记,宋代文人画中也时见诸般闲事之影。苏轼云:“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借香、茶寻得 “禅意”。北宋韩驹《六月二十一日子文待制见访热甚追记馆中纳凉故事漫成一首》一诗则云:“阴阴桧色连宫草,寂寂棋声度苑墙。细乳分茶纹簟冷,明珠擘芡小 荷香。”可见品茗、焚香之事与他们的琴棋书画等活动相通,与笔墨纸砚等文具相配。他们不只斗茶,也斗香、斗酒,“饮料”种类很多,有的类似于今天的鸡尾 酒,会用各种花果混合调成果汁。可以说,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真正地将人的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全面打开了,生活品质特别高。
  广州日报:这次展览据说还复原了宋人书室的场景,而且有冬夏之分?
  麦浦泰:宋人不只喜欢游山玩水,也常常在居室中读书、把玩四艺。宋代的书房一般都很简洁、高雅又有个人风格。四季更迭,书房中陈设也有所变化:夏天的书 房,以竹、蔑等为主要家具,文房四宝也比较清淡;冬天的书房,则以颜色较深的木家具为主,像花梨木等,还会铺上垫子。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每天早晨起来要看 什么书,要把玩什么东西,就会让书童从藏书室中拿出来,摆放在台上。所以,书房中每天、每月都有新感觉、新风景。
  为斗茶而生产的“黑定”异常珍贵
  广州日报:在您的收藏历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麦浦泰:参加竞拍的过程非常刺激,因为你已经有所钟情,当这件作品开拍时,你的心就会提到嗓子眼上,直到它一锤定音属于你了,才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当 然,除了参加竞拍,很多宋元时期的东西是靠我的代理人到欧美、日本等地的各大古董商行“淘宝”,而更考验心志的是如何有系统地收藏。在对宋代的茶器有了基 本了解以后,我按照不同的窑口来收。宋代除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外,还有很多民窑,其生活器风格更自由、多变,包括耀州窑、磁州窑、建窑等,要 找到这些窑口的名品,是极具挑战性又能带来满足感的,譬如这次展出的北宋定窑黑釉酱彩盏便非常难得。定窑主要生产白釉,但因为宋代流行斗茶,用黑釉盏最能 分辨出注汤击拂时产生的“乳花”效果,所以当时定窑也按照建窑黑釉盏的样式,生产了一些黑釉盏。而这件黑定酱彩盏,上面还有描金,因此特别珍贵。一般十年 才会在拍卖会出现一次,特别稀缺,日本茶道界将这种黑定当国宝来看待。
  广州日报:宋代知名的窑口,现代基本都复烧了,据说很多过去的釉料配方,今天都能够“解密”,您觉得工艺上能达到过去的水平吗?您有没有收藏?
  麦浦泰:我去过很多宋代窑址,算是比较了解今天的复烧情况。在工艺上,的确大部分都已经达到过去的水平。因此,一些艺术水准高的,我也会收藏。我的判断 标准是:能够将过去的器型和风格跟今天的审美标准、审美样式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就是优秀作品,这样才能称得上继承和创新。那些只一味仿造古人的,只是手工 艺人,不能称为艺术家。宋代流传下来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艺术品,因为有那个时代的鲜明气息。虽然我主要研究宋代雅器,但元明清直至今天,有艺术价值的雅 器我都会收。
  广州日报:您这次只挑选了280件(套)展出,您的藏品总量大概有多少?
  麦浦泰:宋代的精品我心里比较有数,超过三四百件套,其他时期的,我自己也说不准,光紫砂壶就有几百个,其他喝茶的小杯子,太多了,自己没有数过。
  老壶更能和茶相融相生
  广州日报:对明以后的人来说,一般更推崇用紫砂来做茶器,在您看来,紫砂和瓷器,哪种更适合作茶器呢?
  麦浦泰:虽然末茶在中国已经不流行了,但传入日本后却风靡至今,成为了鼎鼎有名的日本茶道。这次展览,我也做了一个茶室,从云南找到一些上千年的古茶树,将其茶叶磨成末,做成当代口味的白茶、红茶和普洱茶,朋友们可以进去喝一喝,感受一下宋人的饮茶风尚。
  我们今天所喝的茶,大多数都是从明代开始的散茶。因此,紫砂壶我也一直在用。我想,作为茶器,紫砂和陶瓷各有适用,即不同的茶系,用不同的茶器。譬如我 们喝潮汕的功夫茶或者云南普洱茶,发酵得比较厉害、味道比较重的,用紫砂壶更合适,它能将茶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茶韵更悠长,口感更好些。如果是绿茶、 白茶等味道比较淡的、不用发酵或者浅发酵的茶,用瓷盖碗更佳,也可以观汤色。
  广州日报:您所收的紫砂壶,以老壶为主还是当代名家壶居多?
  麦浦泰:紫砂壶以老壶为大宗,新壶不多。因为一直用紫砂壶,我发现老壶的气氛比当代名家壶好一些。大家通常都说,老壶喝茶更好喝。比如用新壶喝茶,就不 如民国壶那么甜;用民国壶喝茶,又不如清代壶口感丰富。当然,这指的都是传世品,而不是出土器。新做出来的壶,还带有火气,内部结构也没那么稳定,所以, 不像经过两三百年使用的老壶,能和茶相融相生。应该说,紫砂壶是越用越好。
  广州日报:也有人认为老紫砂中,假货特别多?
  麦浦泰:其实,就壶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真假,只是卖的人,有的会将“文革”期间做的壶说成是清末至民国年间的,以获取更多利润。
  相信专业很重要
  过分自信易上当
  广州日报:有人认为宋元时期的瓷器赝品特别多,您是如何辨别真伪的呢?
  麦浦泰:我虽然收藏了这么多年,有一些经验,但仍不能盲目自信,通常是委托代理人帮我找专家“掌眼”。依靠古董行家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在这个行业浸润多 年,眼力好,也有广泛的网络渠道。如果自己跑到欧洲各古董商行去找东西,一是没这个精力,二是没这个必要。我想相信专业才能不出、少出差错;如果过分自 信,难免受骗上当,因为现在的做旧技术太高明了。
  广州日报:宋元时期的瓷器尤其是日常生活用具,今天在拍卖市场上是不是还不太受重视?价格仍然未达到顶点呢?
  麦浦泰:是的。因为过去几十年,很多人是将古董作为投资,所以他们看重的多是官窑瓷器,认为这个升值有保证。不过,今天人们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随着传 统文化的日益传播,很多年轻人对古代生活用品更加感兴趣了。另外,倡导收藏,更重要的不是让人们知道一件东西的价值,或者它单一的审美性,而是它背后的文 化内涵。
  藏家简介:
  麦浦泰,中国香港人,泰华古轩堂主,“世界华人收藏家协会”会员。二十多年来倾心收藏和研究宋代 陶瓷,对茶具的发展变化,与茶相关的文学和文献记述,茶与艺术相结合衍生而成的茶文化有深入研究。其泰华古轩藏品曾参加过2010年“北京首都博物馆世界 华人收藏精品展”,2011年“河南禹州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开馆特展”,2012年“香港国际古代艺术品大展”。

世界最贵钱币将展出 拍卖价超千万美元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这枚名为“飘逸长发”(Flowing Hair)的1794年发行的一美元银币,拍卖价超过1000万美元。  资料图:这枚名为“飘逸长发”(Flowing Hair)的1794年发行的一美元银币,拍卖价超过1000万美元。
  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历史博物馆,将于2月22日和23日将展出世界上最贵的钱币。这枚美国史上首枚一美元铸币,2013年拍卖价格超过1000万美元,创造了钱币价格的世界纪录。
  这枚名为“飘逸长发”(Flowing Hair)的1794年发行的一美元银币,是当时美国首都费城铸造的首枚钱币。钱币上有披着头发的自由女神形象。这枚钱币曾为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所有。据悉,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1794年版一美元硬币。
  2016年,欧洲最大的钱币经销商Samlerhuset Group在欧洲8个国家首都组织展示这枚银币。“飘逸长发”展览2月在巴黎开始路演,并从那里出发,在全欧洲巡展。钱币在华沙展出两天后,现在来到了塔林。展览还将在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奥斯陆、都柏林和伦敦举行。
  1947年“飘逸长发”银币的拍卖价格为1250美元,而2013年1月24日这枚银币的价格超过了1000万美元。这是世界上拍卖价格最高的钱币。最大的美国钱币收藏所有者、美国商人布鲁斯·莫莱兰购得了这枚银币。他从六岁开始从事收藏。
  除这枚世界上最贵的钱币外,展览上还将可以看到一张《独立宣言》首版宣传画。这是1776年为向民众进行介绍而根据《独立宣言》原件印制,并在全国传播的宣传画之一。展出的这张波士顿宣传画价值400万美元。

世界上最贵的纸币都印些啥

 新浪收藏

  在旅行中,眼前的风景固然值得欣赏,但是也有很多小细节值得玩味。比如说你手中兑换的外币。钱币就像一个国家的脸谱一样,基本所有国家都会把自身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风景展示在了钱币上面。今天我们就从英镑这一世界上最贵的纸币开始,帮你扒一扒印在英镑上的故事。
  关于英镑纸币:
  英镑纸币的面额有5镑、10镑、20镑、50镑,同时苏格兰银行还发行100镑面额的纸币,但是在市面上一般游客很难见到。游客通常情况下在银行换到的英镑均为英格兰皇家银行发行,所有纸币的正面均印有英国女王的肖像,而背面则清一色的是英国名人。
5英镑
  5镑面额纸币背面印着的人,名叫伊丽莎白·弗莱(Elizabeth Fry),她是英镑纸币上除了英国女王外唯一一位女性。许多国人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弗莱本人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英国女子监狱的改革,让犯人在监狱中能得到更人道的对待。
  正因为她在社会活动中做出的重大贡献,英格兰银行在2001年时决定将她的头像印在5镑的纸币上。不过她也不会在纸币上风光多长时间了,在今年即将发行的新版纸币中,她的头像将会被丘吉尔所取代。 
  去哪玩?
肯万灵公墓
  弗莱死后的纪念碑被竖立在了伦敦北部的肯万灵公墓(Kensal Green Cemetery)里,无数杰出的灵魂都长眠于此,你可以听着导游讲解来一段两个小时的旅程。同时这里也是一个适合散步的好地方。
英格兰银行
  同时作为英格兰货币的发行机构——英格兰银行也是向游客开放的,游客不但能看到英国各个时期的货币,还有机会亲自用手去衡量真实金块的重量哟。
  来源:妙计旅行

吃汤圆看邮票上的元宵节

新浪收藏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 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又另称灯节。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浪漫节日,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机会,他们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 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节。2006年2月12日(正月十五),国家邮政部门联合香港 特区邮政署、澳门特区邮政局,以《民间灯彩》为主题发行邮票。内地发行2006-3T一套邮票5枚(上图为其中两枚),分别选取陕西商洛鱼灯、北京白菜灯、江苏南京莲花灯、浙江仙居龙凤灯、广东佛山花蝶灯作为图案。
  2012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节》系列丛书,以故事为主线,中间穿插元宵节神话、诗词与谚语等,叙述与解说元宵节的来历,及与元宵节相关的生活习俗、农业习俗等。(文/图 温镇杰)
  来源:惠州日报

學誠法師:清掃內心殿堂,恢復自性淨土

我們能感覺到自己心的變化,同樣的一顆心,卻時冷時熱、時陰時晴。 看到喜歡吃的食物,就想盡歸己有,先嘗為快;聽到不喜歡聽的話,就會排斥,不惜舌戰也要辯個輸贏;對於朝夕相處的同事,常感到人心叵測,不可不防;聽到善人善事,內心會歡喜而感動不已。
同樣是這顆心,面對人、事、物時,卻會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喜歡,有時厭惡;有時貪求,有時嗔恨;有時清醒,有時懵懂;有時傲慢,有時謙下;有時懷疑,有時堅信;有時慚愧,有時得意;有時奮不顧身,有時又畏縮不前……
即便是對同一個人、同一個物體、同一件事,我們的心情也會時常變化:最喜歡的食物,一次吃太多,也會厭惡作嘔;最不喜歡的人,也可能在一次雪中送炭之後,變為莫逆之交。
我們都希望能夠遠離痛苦,獲得快樂。 在面對我們自己內心的時候,卻常常會感到困惑。 心,是如此復雜多樣,瞬息萬變。 到朋友家裡做客,朋友對自己接待得熱情一點或是不客氣一點,心裡都會有很大的反應。 出門走在路上,如果撿到一個錢包或是不小心被車撞到,內心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們的內心苦樂是如此難以把控,無法讓我們真正得到平靜和快樂。
佛教認為,如同世界上其他的萬事萬物一樣,平靜和快樂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 善心是快樂的因,不善心是痛苦的因。 關愛別人是快樂的因,執著自我是痛苦的因。 我們的心就像個容器,裝著嫉妒就不能再裝包容,裝著冷漠就不能再裝慈悲,裝著痛苦就不能再裝快樂。 因為人心中有貪、嗔、痴的煩惱,有種種對自我的執著,所以才會有種種痛苦。 當煩惱的塵垢在我們心中堆積,就阻擋了陽光照亮我們的內心,慈悲和智慧的安樂就無法在心中升起。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佛陀讓他背誦“掃塵除垢”四個字,他學了三個月都記不住。 但他還是根據佛陀的開示,努力地清掃寺廟。 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佛陀說的“塵垢”,到底是指外在的塵垢還是指我們內心的塵垢呢。 慢慢地,佛陀說過的一句話顯現在他的內心,“此塵是貪非塵土,塵乃貪名非塵埃,諸智者眾除彼塵,如來教中不放逸”。 周利槃陀伽繼續精進地修行,最終大徹大悟。
當我們感受自己的心,用冷靜的眼光觀察自己的心,會如同陽光照進黑暗的峽谷般,發現內心貪、嗔、痴煩惱的塵垢。 灰塵,只要努力去掃,就會慢慢清淨。 內心的塵垢,也是同樣。 就像周利槃陀伽尊者,用智慧的光明觀照,清掃內心的殿堂,恢復我們自性本就具足的那片淨土。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岁朝清供与丹青雅趣

 人民政协网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中国古代,历来以正月初一为“岁朝”。是日,以鲜花、蔬果、文玩供于案前,以求新年好运、春意盎然,被称为“岁朝清供”。
  作为传统文人画的重要主题,“岁朝图”历来深受画家喜爱,其或描绘辞旧迎新的新年风物,或以文玩蔬果等“清供”入画,通过笔下场景及风物等名称的谐音、历史典故或民俗寓意等,展现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反映出文人墨客的古雅情调。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 赵昌 岁朝图_副本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 赵昌 岁朝图
  宫廷雅趣岁朝欢
  谈起“岁朝图”的缘起,研究者多认为起源于宋代者。有种传说认为,由于冬天不易看到珍奇花卉,因此,风雅的宋徽宗即命令画师在新春时图绘以供赏玩。
  然而,在《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图绘宝鉴》等早期的宋元画史中,都没有关于“岁朝清供图”的记载。
  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传为宋代赵昌所作的《岁朝图》,乃为“岁朝图”的最早可见者。其颜色瑰丽,构图特殊,极具装饰的效果。该图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梅花、山茶、水仙和常春花以及湖石,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浓厚,整齐严肃,布满整个画面,显得绮丽绚烂。
  此 幅《岁朝图》上虽有赵昌的名款“臣昌”二字,但有研究认为,画风及画法不似宋代风格。而诗塘上清代乾隆皇帝也题曰:“盖画幅本大,或有破损处,为庸贾割 去,别署伪款,所存已非全璧。”因此,从画幅边缘裁切的不自然,以及和传世公认的赵昌作品相比,当有此可能性。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影响其所作《岁朝图》热 烈喜庆的新春气氛。
  据 说,赵昌善画花果,常于清晨朝露下,观赏花卉,对景描摹,并即时描绘之,因自号“写生赵昌”。《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154件,《宋中兴馆阁藏画》著录其 作品27件。但由于他性情爽直高傲,刚正不阿,晚年其自矜所作,往往深藏不市,故其作品传世稀少,难于确认其绘画风貌。
  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真正意义上“岁朝图”的流行是在明清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的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邹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知名画家都有“岁朝图”传世。甚至明宪宗朱见深在成化十七年,也创作了一幅《岁朝佳兆图》。
  这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岁朝图”,以硬朗爽利的笔法作钟馗,手执如意,眼望蝙蝠,身旁侍立一小鬼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与柿子,意为“百事如意”。御题为:“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此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则是描绘乾隆皇帝庆祝岁朝之日的作品。据了解,此画由丁观鹏、郎世宁、沈源、周鲲等中西画家合作绘制,上有“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等鉴藏印。
  从构图而言,此《乾隆帝岁朝行乐图》由前后两个庭院构成,以中部的围墙分隔,前景庭院中盘坐并手持如意的是乾隆皇帝,两边站立着多位皇族子弟,后景中的童子或堆雪狮、或在长廊中观看,形态各异。
  除此作品以外,在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还记录了多件“岁朝图”的绘制,例如在十一月十五日乾隆皇帝曾传旨:“着唐岱、郎世宁、陈枚商酌画《岁朝图》一副,钦此,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画完”,可知清宫所绘“岁朝图”是由皇帝下旨绘制的。
吴昌硕 岁朝图 纸本水墨设色 1906年作_副本吴昌硕 岁朝图 纸本水墨设色 1906年作
  清供无尘岁朝春
  自古以来,“岁朝”即指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新春开笔所绘者,抑或岁朝时节应景所挂者,大抵统称为“岁朝图”是也。
  这也就是说,以内容而言,“岁朝图”可分为两类,除上文提到普遍描绘新春欢庆场景、以绘山水人物者居多,另一类则以仙花、瑞草、嘉果、文玩、美器为主,多以“岁朝清供”为名。
  所谓“清供”,又称清玩,就是指清雅的供品。古人在自然面前心存敬畏,于是以供祭品祈求免祸得福。后佛教传入,“禅房香花素果为供”的礼仪替代告朔之牛羊,并逐渐发展成为包括书画、古器、盆景、奇石在内,一切可供案头雅赏的文玩物品,被统称为“清供”。
  古 代“清供”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不仅是节日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合了文物鉴赏、绘画、插花、书法、装陈、甚至居室装饰等多种传统雅艺的综合体。虽然 “清供”之事起源于实用器,但由于早已脱离实用范畴,而成为纯审美的雅事,因此,对于“风雅”、“意趣”等文人雅趣非常强调,也成为“岁朝清供”的重要表 现主题。
  据记载,南宋时进士林洪曾著有《山家清供》两卷,其专门收录记载山间瓜果、蔬菜、菌菇,如何采摘、烹饪、保存乃至食疗药效等事。这两卷书中,对山野饮食、粗茶淡饭的推崇,清静无为的思想,已不是普通食谱的境界,而是大俗大雅、不动声色的古典文化雅事。
  与 此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清代乾隆年间进士黄钺,幼孤且贫,后官至尚书。除夕夜与妻叙话,忆及旧日寒微,言及“百钱买春,便可足岁,殊有食贫居贱之乐”,因 而提笔作画,描就一幅《岁朝清供图》,以文人笔意入画,求其托物言志、训诫后生,警示山妻稚子、幼儿童孙“无忘寒士家风也”。
《岁朝佳兆图》轴,明,朱见深绘,绢本,设色,纵59.7cm,横35.5cm_副本《岁朝佳兆图》轴 明 朱见深绘 绢本 设色 纵59.7cm 横35.5cm
  雅俗共赏写岁朝
  “寒云万里送残宵,面旋祥霙集岁朝。”对于文人画家来说,卷轴书画、金石拓片,不仅可以庆贺新春,也是托物言志,抒发胸臆的首选。
  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中后期开始,江南地区绘画虽然开始出现世俗化题材的趋向,但由于画家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的把持,并通过引金石气的书法入 画,力图保持文人画的绘画图式和古雅情调,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雅俗观并不仅仅概括为“雅俗共赏”,也使其有着更为深层的内涵。
  这也可以从晚清民国时期,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所创作的“岁朝图”中管窥一二。其所描岁朝图往往水墨醇厚,敷色古艳,既充满喜庆吉祥的气氛,迎合市场需求略带有世俗情调,又不失文人雅兴、自娱自赏之意,一派清逸秀美,春意盎然的气象。
  在“岁朝清供图”中,常常出现的柿子、橘子、荔枝、石榴、仙桃、白菜,分别寓意“如意、吉祥、顺利、多子、长寿、清白”等内容;梅花、牡丹、百合、水仙,分别寓意了报春与“五福”(梅花有五片花瓣)、富贵、百年好合、吉祥。
  而菊花、松柏、灵芝等则有长寿之意,表达出如“岁寒三友”等文人画相似的韵味。此外,蝙蝠、喜鹊、鹌鹑、公鸡、羊,分别寓意了福来、报喜、丰足、大吉、吉祥等意思。
  例如齐白石在《岁朝清供图》里就曾绘有白菜。其实,对于白菜,古人有很多理解,古人爱白菜,为白菜题诗作画,甚至出了本书叫《菜根谭》,意为“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因为中国是个农耕社会,耕读传家。子弟为官,也不可忘本,而是“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而在吴昌硕《岁朝清供图》中,其所描绘清供花果,既有水仙,也有梅花,其寓意事事如意,尽随人缘,充满了喜庆吉祥的气氛。全图水墨醇厚,敷色古艳,一派清逸秀美、欣欣向荣的气象。
  以 上所提雅物相互组合再出现,实际又有了叠加的寓意,例如柏枝、柿子和如意构成了“百事如意”,花瓶中插三支戟象征着“平升三级”,爆竹、瓶子与鹌鹑则表示 “竹报平安”等等。而将这些蕴含深意的雅物引入画中,不仅昭示了明清时期“岁朝图”的倾向,也使得“岁朝清供图”拥有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付裕

青花孔雀牡丹梅瓶赏析

 新浪收藏

  1月23日,韩国世宗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以4.3亿收官。本场拍卖会瓷器专场“青花孔雀牡丹梅瓶”以2200万元人民币摘得桂冠,此件瓷器器型饱满丰润,唇口外侈,细短颈,丰肩圆润,浅圈足,砂底微泛火石红色。器外满施亮青釉,釉色肥厚,温润如玉,釉汁聚集处,青亮似水。全器纹饰布局上舒下密,形成三组装饰带:肩部以双弦纹间卷草纹上下呼应,中间绘孔雀牡丹图,雌雄两头孔雀对鸣而舞;腹部四朵牡丹盛开,枝叶相缠,连绵不绝;下部锦纹及莲瓣纹为饰,莲瓣内朵花下垂,滴珠两点,绘画流畅,青花发色典雅,且保存完好,较为少见。

巧取信封上的邮票(组图)

   新浪收藏

  如何轻松地撕下信封上的邮票而又不损伤邮票本身?这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很重要。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做了试验后效果不错,推荐给市民们。
  1。给贴在信封上的邮票上滴水,使整张邮票变湿润。
  2。放入微波炉加热20秒左右。
  3。从微波炉取出信封后会发现邮票已经从信封上脱落,很容易就能取下来了。
  文/图兰州晨报记者窦阳

亚洲私人珍藏 清宫皇帝龙袍挂件东珠朝珠赏

 新浪收藏 

本文供图:华夏收藏网 老金头古玩轩本文供图:华夏收藏网
藏品尺寸/规格:东珠大珍珠108颗、珠子直径14mm藏品尺寸/规格:东珠大珍珠108颗、珠子直径14mm
  东珠,是产自我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得之不易,弥足珍贵。
  干隆年间,对隐匿与盗卖者又作了详细的处罚规定。为了防止东珠流入民间,还在山海关设置关卡,根据检查获取珠子重量的多少给予相关人员立功、奖赏。从此真正实现东珠“非奉旨不准许人取”的朝廷专属。
  东珠采捕到了康熙中期已达相当规模,当时所用大小船只几百艘,牲丁上千人,督察官员数十人,组成浩浩荡荡的采珠大军前往产珠的江河作业。东珠的 采捕十分艰难,在乍暖还寒的四月跳入冰冷的江河中采捕珠蚌,刺骨的寒冷可想而知。尤其是上等东珠的得来更为不易,有时在盛满船只的成百上千的珠蚌中才能得 到一颗上好的东珠。正如干隆帝在御制诗《采珠行》中发出的感慨:“百难获一称奇珍”。
  东珠因硕大饱满、圆润晶莹,并且能散发出五彩光泽,用它 制成的首饰光彩熠熠,尽显高贵奢华。因此,它受到清代宫廷的青睐而在皇帝和后妃的首饰及器物装饰中普遍使用。同时,由于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钟爱并珍视产 自东北的特产东珠,也是清朝统治者籍此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承之意。
东珠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着礼服(即朝服、衮服)、吉服(即龙袍)和常服时佩戴的一种装饰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东珠朝珠是所有材质的朝珠中等级最高者,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即使贵为皇子、亲王,也不得使用。在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大量朝珠藏品中,东珠朝珠仅5件,极为珍贵。
  东珠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着礼服(即朝服、衮服)、吉服(即龙袍)和常服时佩戴的一种装饰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东珠朝珠是所有材质的朝珠中等 级最高者,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即使贵为皇子、亲王,也不得使用。在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大量朝珠藏品中,东珠朝珠仅5件,极为珍贵。   
  总觉得珍珠的美有种隐忍和感伤。河蚌付诸全部生命的精华凝炼成珠,倍加珍爱,倍受呵护,不曾想到会失去。直到这用心凝聚的珍宝被夺走,靓了别人的脸,悦了别人的心,这时谁还在乎河蚌支离破碎的心。越是藏得深,越被伤得重。珍珠,河蚌伤情的泪滴。
  来源:华夏收藏网 

玉雕师耗时3年雕出翡翠内衣 穿起来和真内衣一样

   新浪图片

翡翠内衣翡翠内衣
  近日,云南德宏一位玉雕师历时三年雕刻而成的翡翠内衣问世,表面还镶嵌了珍珠、红宝石、碧玺等宝石223颗,奢华无比,作品一经问世,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据创作者关青松介绍,这件翡翠作品他命名为《母仪天下》,是为了感恩母亲而创作,之后会进行公开展览。
  作品采用了上等的三彩翡翠一体式雕刻,历时三年雕刻而成,是一件独特的可穿着的翡翠作品,“采用了独创的平面取环手法,让翡翠内衣十分贴身,穿起来和真正的内衣一样。”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活环”的创新境界,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责任编辑:张越 SN223)

學佛人為何要有柔軟心,應如何培養

剛硬的心叫做眾生心;柔軟心是佛菩薩的心,它永遠慈悲地對待每一個眾生。 只有柔軟心方可進入究竟第一義諦實相的道理。 培養柔軟心分兩個角度進行∶
第一,從理體角度,要證得空性,諸法平等。 萬法都是自己本性所具足的,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所以,應當尊敬跟柔軟。 柔軟心最重要的是要降服自己,對人家好是要昇華自己,對人家好是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平等心對待他人是佛弟子的一個基本的涵養。
第二,從事相的角度,觀想所有的眾生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來轉世的,沒有必要用嗔恨心來對待他們,應當用柔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 如果沒有柔軟心,我們就度不了眾生,所有的眾生都不希望看到對方驕傲和狂妄的態度,驕傲和狂妄不但自己的道業和心性會被傷害,同時也無法引導別人入於正道。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维护统一的道光银钱

  新浪收藏 

pm0704052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新疆爆发了张格尔集团卖国叛乱事件,这是一场英国侵略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活动,遭到新疆各族民众的强烈反对。道光八年(1828年)清军在维吾尔族等各族人民协助下,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此后新疆地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存世的银质“道光通宝”钱就是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物。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张格尔匪帮第三次入疆作乱,他利用和卓后裔的身份,窜回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附近,裹胁白山派信徒1万多人发动叛乱。先后攻破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南疆西四城,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复辟和卓封建统治,震动全国。
  1826年8月,道光帝任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自新疆、陕甘、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处调集大军,从阿克苏出发分三路平叛。经过近两年的围剿,于道光八年(1828年)初生擒张格尔,押送北京处死,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祖国统一。
  为平定叛乱,清政府先后从五省调集了36000多人的平叛大军。数万官兵云集新疆阿克苏,将士军饷和其他开支需求骤增。当时,清政府在阿克苏开设有铸钱机构,但铸钱工艺落后,加之铸钱铜材缺乏,铸造的铜钱难以应付浩大的军费开支。这时恰逢内地解到小锭盐课银五万两,于是扬威将军长龄奏请清廷,请求以内地五万两银锭为原料,仿照普尔铜钱的式样,在阿克苏钱局铸造银钱以应急。
  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初五,长龄上奏:“阿克苏局内采买铜斤甚少,不敷鼓铸(铜钱)。查有口内(新疆称星星峡以东为“口内”)解到小锭盐课银五万两,口外向不通用。据局员禀称,请将此项银两照普尔红钱之式,改铸银钱,每银钱一个,计重库平一钱,加以火耗,抵作普尔红钱十六文……与普尔钱兑用,回户商民亦俱乐从。”
  今所见阿克苏钱局铸造的银钱,仿照新疆红钱式样,圆形方孔,面文“道光通宝”四汉字,背满维文“阿克苏”,直径22.5毫米、厚1.3毫米,每枚重3.6克左右(约为库平一钱)。还见有大样型银钱(如图),直径26.7毫米、厚1.7毫米,每枚重约7克(重库平二钱左右)。有人认为大样型银钱重量约为普通道光银钱的两倍,应该称为阿克苏“道光通宝”折二银钱;也有人认为大样型银钱是户部颁发的样钱。
  不过,阿克苏钱局铸造的“道光通宝”银钱投放市场,开始时回户商民都乐于使用,但仅流通行使很短一段时间,就不再流通了。新疆钱币学家穆渊《清代新疆货币史》认为流通时间仅有一年。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一枚道光银钱折16枚红钱,计算不太方便;二是因人们“唯恐以银铸钱,或有铜铅掺和,未得足色,不愿行使”。
  总之,阿克苏钱局“道光通宝”银钱是新疆历史上最早的圆形方孔银币,它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加之道光银钱流通时间短、铸期短、铸造量少,故存世罕见,弥足珍贵。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182页说:“另有(道光)银质钱,见二至三枚,珍。”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目录》下卷1230页,也标注“银质道光  阿克苏(仅见品)”。
  近几年,新疆、甘肃、山东等地又陆续发现了数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存世的阿克苏“道光通宝”银钱不超过20枚,可谓珍稀,引人关注。(林敏)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玉连环里寓深情 连雍正都逃不开

  新浪收藏 

  雍正皇帝在仍然只是一位亲王的时候,曾经命画工与匠人制作了一架十二扇的屏风,每扇屏风上都绘有一位时装美人。其中的一位美人头簪菊花,手里持着一对套在一起的雕花玉环,眼望门外喳喳报喜的喜鹊,意有所思。
  今天的观众已经看不出这个画面的主题,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美人手中套环的含义,不知道,她是手持着古人曾经非常熟悉的“玉连环”。在当今中国,情人们彼此表达爱意,基本上全靠从西方借来的一套规矩,什么玫瑰花巧克力之类。但是,要知道这世界上不仅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崔莺莺和张生。中国古人的感情世界一样的丰富,在漫长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所发展出来的表达爱意的“词汇”,也许比所谓“西方人”还更其缤纷。
  如果细心盘点,我们就会发现,寓意“我爱你”、艺术化、物质化的传统象征精巧华美,多姿多彩,不妨称之为爱的“物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传统的表达爱意的特定形式,既建立在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上,也建立在中国高度发达与先进的技术水平之上。如玉连环,就是玉工技巧的结果。
  中国人自古推崇美玉,当然,这其实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地质条件有关,本土少有优质的彩色宝石如红宝石、翡翠之类可供开采。无论如何,玉成为几千年来最受珍重的宝物,相应的,治玉工艺也异常高超。其中有一项近乎神话的巧技,玉工利用“掏雕”技巧,在一块整料上琢出一串圆环,但让这些圆环彼此套在一起,无法分离。玉环浑圆无缝,使得其相互套合的状态仿佛是天然生成一样,实为人工创造的奇迹。出土商代玉器上就已经带有掏雕成的活链,到了战国时代,玉活环技术变得异常发达,出现了曾侯乙墓出土十六节龙凤形玉佩这样的精彩作品。此后,从铺首、瓶盒的衔环、印纽到耳坠,玉制套环在奢侈品与首饰当中都是活跃的因素。
  在如此的背景下,出现了“玉连环”这一种固定的饰品形式,以掏雕技术制成两个互相衔在一起的圆形玉环,这一对圆环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雕饰的花纹也一样,蕴含的寓意则是“我愿与你成对成对,情爱永无尽头”。相关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策》,据说秦始皇曾经派使者把“玉连环”送到齐国太后(君王后)面前,挑战说:听说齐国人特别聪明,能把这个玉连环解开不?这一挑战里大概还有调戏、亵渎齐太后的意思。结果这位太后非常机智的用小锤一下把那巧物打碎了,回击道:“已经解开啦!”一举粉碎了秦国的冒犯。
  玉连环的特点在于,它不再是奢侈品上的附件,而是单独的一件饰品。从先秦时代开始,这种贵重的套环成为中国历史上历久弥新的爱情象征物之一,多情男女会以这种小饰品赠给所恋的对方,表达二人生命“可碎”而情感“不可离”的意愿。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连环歌》便咏道:“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不难理解诗意,一件奇巧的工艺品——连在一起的两只玉环,作为爱意的象征,由一位男子赠送给诗中的女主人公。只可惜赠环人的情感并不长久,最终女主人公只能面对玉饰,惆怅对方的薄幸。
  到了宋代,以玉连环相赠,在上层社会是极为流行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典型如朱敦儒的一首《浣溪沙》讲述,一位艺妓派人给词人送来两样表情之物,一样是打有同心结的香佩,另一样是“帕儿双字玉连环”——绣有伊人闺名的手帕,帕子一角吊着一件玉雕的双连环。此外,赵彦端《菩萨蛮》:“美人书幅幅,中有连环玉。不是只催归,要情无断时。”则是在两地远隔的情况之下,女子随信送上一对玉连环,希望对方不要情断恩绝。
  南京漂水县柳家村元墓出土的一件“螭龙灵芝环”便是一件“玉连环”,它是用一块玉料琢出两个圆环,环的正面雕有龙纹,背面则各带一个鼻环,彼此相衔。当时,这对玉环带着具体的实用性,是用以系束腰带的“绦环”,相当于“带扣”的作用。使用时,把一条丝编的长绦带的一端系结在其中一个玉环中,以绦带绕着腰身一周,然后把带子的另一端穿入相对的玉环内,打个活扣,如此让腰带固定。欧阳修有《别后》诗咏云:“连环结连带,赠君情不忘。”就是描写一对有情人在分别的时刻,女方以一条系着玉连环带扣的腰带相赠,让男子时时的把这双连绦环的长带系在腰间,同时把彼此的深情也记在心里。
  不过,柳家村元墓出土的螭龙灵芝环,不能算是玉连环的主流款式。尚有一种更加为人们钟意的玉连环形象,是以一对大小一样、形状对称的圆环直接地互相套在一起。在元代,这种玉连环还发展出一种美妙的升级版——“开合玉环”,即,两只套环在向外的一侧为半圆形,而向内的一侧则琢平为剖面的形式,并且在适当部位做出榫合的结构。如此,两只半圆环可以互相扣合在一起,变为一只看去完整的圆环。一旦将双环分开,则是一对套在一起的对称雕环。环内侧的剖面上还要铭刻诗句,并涂成金字,让整件饰品既华贵又富于情趣。元人张翥《绿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中形容:“展之两环不盈尺,迭作团团小苍璧。”清代乾隆皇帝《咏开合玉环》则道是:“合若天衣无缝,开仍蝉翼相连。往复难寻端尾,色形底是因缘。”都是生动而准确的描述。
  由于玉连环是情人之间互赠以表达深情的饰品,传统绘画中便常会描绘手持一双玉连环出神的女子,往昔的人们一看到这样的形象,就都能心领神会,明白画面上的女性是在凝神想念心上人。雍正美人屏风上的簪菊女子便正是带有如此含义的一个经典形象。尤其有趣的是,她手中所持的还是开合玉连环,带有清代开合玉连环普遍采用的蚩尤环纹样。
  传统生活中,寄托情感的玉连环既是精美的饰物,也可以用于多种的具体用途。将其吊在床帐的垂带上,便是帐环,系束帐帷;缝在手帕一角,则足以拴带荷包、口红盒等随手应用小物品。对于女性来说,以细巧的玉连环充为耳环的吊坠,是很流行的款式,这种耳环叫“连环珥”,更可以将玉连环吊在簪头,摇曳在鬓畔。另外,开合玉连环同样被用为绦子、丝绸腰带上的束环,如张翥咏绿玉连环诗就道是“请君留束锦宫袍”。
  往昔多情男女凝结在玉连环中的深情,那不出声却时时刻刻昭示天下的爱的告白,在今天,也该由现代设计继续传递下去。
  来源:营口新闻网

摸鱼偶得猴山情侣奇石

和讯网 

猴山情侣奇石猴山情侣奇石
  ☉于永海 文/图
  前不久,我应一位好友邀请到他的老家避暑。好友的老家位于一座大山脚下,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绿树掩映中,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潺潺的流水声伴着零星的炊烟,让我原本浮躁的心刹那间便安静下来。
  走在小溪边,一向喜爱奇石的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寻觅起来。见我又在找石头,好友摇着头调笑道:“难怪大家都叫你‘石呆子’,果然是见了石头就迈不开步,也好,我好久没有摸鱼了,你在岸上找你的石头吧,我到溪里摸几条鱼,也好弄个下酒菜。”
  就这样,我在岸上找石头,朋友则下到溪水里摸鱼。可是寻找了好久,我却连一块有价值的石头也没发现,而好友这个摸鱼高手,已经捉到好几条鱼了!看着他在水里玩儿得兴起,我也手痒起来,心想反正石头也不会长翅膀飞了,不如先放松一下,也享受一下“渔乐”。
  溪水很清、很凉,清澈得几可见底,我的摸鱼技术虽然不行,但奈何鱼儿在这干净的水里不易藏身,每每躲到石头下面,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于是乎,我也算小有收获。
  正当我摸鱼摸得兴起时,一块晶莹剔透的雨花石猛地撞进我的视线。此石底色乳白,显金黄石纹理,隔水望去隐约有兽首图案,我连忙伸手捞起,捧在手中仔细端 详,发现竟是一块罕见的奇石!此石直径5厘米左右,通体圆润光洁,上似山洞穹顶,下有两猿头像,且两猿额头口鼻毕现,四目相对,脉脉含情,仿若一对热恋中 的情侣!
  好友见我捧着一块石头好久没有动弹,知道我找到了心爱之物,便凑到近前观赏,一看之下,他也不禁连连赞叹。
  在好友家中小住的几日,除了吃饭、睡觉、找石头之外,我几乎都在玩赏这块奇石。不过除了此石之外,以后的几天我再也没有收获。
  回到家中,我邀来几位藏友一同观赏,他们见到此石后纷纷露出惊奇的神情,连说我这次是捡到宝了。他们问我为这块奇石取了什么名字,我答道:“我叫它‘猴 山情侣石’。”藏友听后连声叫好,直夸此名取得既贴切又有味道,依名品石,仿佛听见石中两猿甜蜜的浓浓爱语,缠绵情话呼之欲出,别有一番味道!
  来源:闽南日报

乾隆工指的是什么

 新浪收藏

  笔者藏有一件清代乾隆工白玉五子登科纹饰带扣,这一宝物外形别致,精巧美观。该带扣用优质白玉精雕细琢而成,致密清润,柔滑细腻,洁白纯净。带扣分为子扣和母扣,形状扁圆,通体透雕,图案布局合理,主题寓意简洁。带扣内以中心登科之子为核心,其余四子对称布局,分置于四角,连接紧密,烘托出一个热闹非凡的喜庆场景。
  据考证,五子登科传说来源于民间故事。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5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所谓“乾隆工”,并非清宫内造办处所雕之玉器,它指的是凡玉雕器件不论玉质、纹饰、琢工和造型,只要够“乾隆工”的水准,就叫作“乾隆工”。
  乾隆工的特点,一是玉质优。乾隆要求制作玉器的材料一定要顶级的,无论是白玉、青玉、青白玉,还是碧玉、黄玉及墨玉,均采用上等新疆和阗玉。二是琢工细。“乾隆工”讲究雕琢技巧,不论玉器厚薄,皆鬼斧神工。另外,“乾隆工”注重器物工艺精,要求平滑如镜,明若玻璃。玉器上所雕的纹饰,无论垂直、转折,还是椭圆、方角,都是一刀到底,绝无断刀之相。三是抛光好。当时的抛光是非常讲究的,从粗砂到细砂,再以装有麦麸的布袋,用手来一点点地揉玉器,这种做法十分耗费体力,却能把玉质的亮光揉出来,从而表现出玉质的润度。
  可以说,“乾隆工”在藏家眼中被视为一代玉雕艺术的精华,受到世人的珍视。

乾隆工指的是什么

 新浪收藏

  笔者藏有一件清代乾隆工白玉五子登科纹饰带扣,这一宝物外形别致,精巧美观。该带扣用优质白玉精雕细琢而成,致密清润,柔滑细腻,洁白纯净。带扣分为子扣和母扣,形状扁圆,通体透雕,图案布局合理,主题寓意简洁。带扣内以中心登科之子为核心,其余四子对称布局,分置于四角,连接紧密,烘托出一个热闹非凡的喜庆场景。
  据考证,五子登科传说来源于民间故事。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5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所谓“乾隆工”,并非清宫内造办处所雕之玉器,它指的是凡玉雕器件不论玉质、纹饰、琢工和造型,只要够“乾隆工”的水准,就叫作“乾隆工”。
  乾隆工的特点,一是玉质优。乾隆要求制作玉器的材料一定要顶级的,无论是白玉、青玉、青白玉,还是碧玉、黄玉及墨玉,均采用上等新疆和阗玉。二是琢工细。“乾隆工”讲究雕琢技巧,不论玉器厚薄,皆鬼斧神工。另外,“乾隆工”注重器物工艺精,要求平滑如镜,明若玻璃。玉器上所雕的纹饰,无论垂直、转折,还是椭圆、方角,都是一刀到底,绝无断刀之相。三是抛光好。当时的抛光是非常讲究的,从粗砂到细砂,再以装有麦麸的布袋,用手来一点点地揉玉器,这种做法十分耗费体力,却能把玉质的亮光揉出来,从而表现出玉质的润度。
  可以说,“乾隆工”在藏家眼中被视为一代玉雕艺术的精华,受到世人的珍视。

鉴宋白玉墨床:文房专用小器物源于何时

新浪收藏

宋代寿衣沁白玉墨床
  作者:王歌
  之前Y君于日本拍下了一件白玉墨床。拍品的尺寸为长6.2厘米、宽4.9厘米、高0.7厘米。墨床是用来放置墨锭的小器具。由于墨锭在使用的时候一头带有墨汁,为防止墨汁污损书案或纸张,在研墨间隙需要有地方搁置,于是这种供临时搁放墨锭的器具因形状如床而得名叫墨床。
  有观点认为,作为文房专用的墨床早在宋元时期就已出现。但这种被认为不会晚于宋元的小器物在市面上根本就看不到,直至明代才有发现,被史书记载更是推迟到了 清代。而清代的墨床已经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然而这件小器物却被拍卖公司赫然标明:“宋白玉寿衣沁墨床”!既然明朝方出现墨 床实物、清代始有墨床记载,那么拍场上突然有宋代墨床现身……这可信吗?Y君说他宁愿相信这是一件宋代的东西。细问缘由,他和盘托出自己的一些认知。
宋代寿衣沁白玉墨床(俯视)
清红木卷几式墨床,长9.2厘米
清蓝料开光诗文墨床长9.2厘米
  “这件东西与我们所认知的明清墨床在制式上有很明显的不同。”
  目 前所见最早的墨床为明代器物,多为几案形制,线条劲挺,棱角分明,呈现素雅浑厚之风。这个时期墨床除玉质外,还有木嵌玉和铜质墨床,但传世品极为少见。到 了清代,文房雅玩成为时尚,式样多变而且材质也繁多。但墨床既然是搁放墨锭之用,通常不会太大,一般认为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从明到清,墨床亦不会在 制式上有太大出入。
  与明清墨床相比,该器物虽然也呈现几案式样,但长宽比例趋于正方,不足厘米的高度与明清墨床也迥然有别,虽不若明清墨 床高挺,却使器物紧贴桌面显得更加沉稳。最有趣的是,到了清乾隆时期,包括墨床在内的文房器具开始被大量使用和广泛流行。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 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墨床的造型也更趋丰富,或曲折,或简练,除几案形,还出现了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等。但尽管 材质和形制千变万化,终究逃脱不了一个简单的定式:长度往往是宽度的一倍以上。于是,我们在式样上就发现了很大的距离——一长一方、一高一矮。看似没有太 大差异,但这却是难以逾越的时代鸿沟,是时代审美和时代功用上的差异。
宋寿衣沁白玉墨床(背面) 略厚于台面的足墙
  “从造型学上来说,一件器物总是经历一个由简单到繁复的过程。这件器物很有明清墨床雏形的意味。”  
  显 然,明清墨床一脉相承,已臻成熟。然而明清墨床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一定经历了缓慢的发展过程,并且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实用起步到具有装饰性的过程。这 件器物素面朝天,稳定中求轻巧,简朴中显情趣,线型在圆畅中含转折变化,两侧向下伸展的板足微向外撇,与台面形成大于90度的角度,平稳中略带书卷之气。 看似一张微型平面卷曲的几案,下收触底后略微增宽,线条遒劲,刀法犀利。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登陆保存处处长嵇若昕曾经在《宋代书案上的文房用具》提到:“明晚期以来常见的墨床、臂搁等,宋代似未发展。虽然杭州北 大桥南宋墓出土的漆笔格上方凹孔呈长方形者,今人推测用以放墨,亦不可认为宋代文具已有墨床之制。而且,湖北宣化辽墓壁画上,墨常置于砚面,传刘松年所绘 《撵茶图》中的墨也斜置于风字砚旁,皆可辅证。”然这种相互辅证虽不算孤例,也不能作为文房家族里缺少墨床的十足依据。毕竟两个例证都让墨块儿缺少承载之 物,墨床的滥觞便可能由此起步。有宋一代,墨床或成为少数文人雅士的尝试。
  “这件器物更具备宋人的审美情趣。”  
  与 墨床更接近的是砚台,因为在墨床没有出现以前,砚台曾经兼具了墨床的作用:让墨锭躺在砚面上。宋代砚台最具特征的是外形轮廓朴素大方,实用、雅观的抄手 砚。那件小器物也具有抄手之神韵:也许受到板足支撑,微微隆起的台面留下的空隙更像宋砚的抄手。我们知道宋代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墨客,都醉心于风花雪月,同 时代的砚台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熏染。文人砚形神兼备,其线条、块面之疏密高低,刀法简练流畅。从总体来看,宋代的工艺美术较之前代的唐代,或者较之后代的明 清,更讲求品格,追求境界、注重实用、做工精良、清新典雅。与宋代相比较,前后朝代都具迂腐的社会审美情节,追求繁缛的风格。如果再举审美的例子,就首推 被后世推崇的宋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的汝窑。它“大巧不工”、“返璞归真”,釉面青光莹莹、素雅清淡,被徽宗皇帝视为神品。也许正是没有过多的雕琢与妖 艳,只以温润如玉的质地、平淡自然的情趣,成为那个时代清雅含蓄、不事张扬的精神符号。在一个重文轻武,文士阶层地位相当高的宋代,要例举文人审美的例 子,一定不胜枚举。文人化的社会取向,追求文雅的风格,使得宋代文人崇雅黜俗。
宋寿衣沁白玉墨床紫红的沁色呈发散的圆形
  “这件器物的老化程度仿佛历经数千年,与玲珑剔透明清玉质墨床相比有天壤之别。”  
  该 件器物的质地应为玉质。在没有科学鉴定的前提下,更倾向于是一种地方玉质。虽然表面已经形成一层致密的膜,但在侧光下仍能明显感受到蜡质的光泽。用10倍 放大镜细查,可以看见不规则的细微加工磨痕,这是现代电动工具加工所无法仿制的特征。虽然显示出失透的状态,但用强光照射仍可穿透。由于已呈石灰沁或鸡骨 白的特征,显示其年代久远。而且这种久远已经不是宋代所能挡得住的,它的物理特征已经很接近文化期时代,比如良渚文化古玉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玉质白化。如 果加以想象,不排除是宋代文人发幽古之情,将高古的玉器改制成此。由于透闪石内部的结晶水逐步失去,一般会经历红化、失透、白化的渐变过程,再经过阴干和 恢复一些硬度后,经过盘玩,人的汗液和油脂沁入后会逐渐恢复莹润,颜色也会逐渐变红。
  当然,拍卖公司将这块古玉上微微散发的紫红色形状定为“寿衣沁”,认为是“寿衣”的色沁进入玉里,显然在情理之中。同时我们还看到,这种紫红色沁斑呈现圆形并微微扩散,让人想见,当年可能在上面放置圆形的一块朱砂墨锭,系朱砂沁使然。当然,上述均是依据表象的一种推测。
  总之,这是一块年代久远的老玉制作的器物呈现在眼前,它趋向于宋代文人的审美,它的制式和功能更接近于墨床。于是就根据个人的理解做了上述推测。
  来源:雅昌艺术网

揭秘300吨的九龙壁是如何运到故宫的

  新浪收藏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此庞大的建筑结构体系不禁使人感慨先人的智慧与建筑技巧。11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及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制造人造冰道,并以水为润滑剂,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再次以现代科学方法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
  中国的古人不在冰上拖运巨石?
  古老的故宫兴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曾于1557年至1561年、1597年至1627年由于大火进行两次大规模重建。据称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是几代人劳动的结晶。故宫巧妙的修建技术也吸引着后来无数中外研究者为其倾尽心血。故宫里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重约300吨。《两宫鼎建记》曾简要记载,长石雕是隆冬时节在人工冰道上被拖运来的。
  尽管长石雕的拖运过程始终没有详尽的记载和科学论证,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却通过翻看500年前的记载,发现一个相似的情况:在1557年,有一队劳工通过类似的方式拖运一块重约123吨的巨石,经过70多公里的行程将其运到故宫。由此可以对机械工程史上“由于在公元前1500年时中国的车轮已经充分发展,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出现以人力在冰上拖运巨石的案例”这一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更安全可靠
  去年夏天,李疆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带着第一次到访中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参观故宫,讨论起大石雕运输中的润滑问题。事后他们查阅文献,却未发现从现代工程科学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因此他们决定一探究竟。
  据李疆介绍,明代的人们在巨石运输中就已经认识到,在低速重载情况下,滑动摩擦方式比滚动摩擦方式更为安全可靠。而且,故宫巨石运输采用了冰面润滑的方式,并且通过在冰面泼水形成水膜作为润滑剂,来实现减轻阻力的目的。通过比较发现,这种运输方式比用传统的木撬、滚子及普通的冰面润滑更加省力,且更适合北京当时的环境状况。为此,研究者通过滚动与滑动的摩擦系数的对比,说明了该方法是合理的。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冰面比木质表面更加坚固和平滑,故宫兴建者采用制造人工冰道,使作为巨石垫板的木板与冰面接触(而非古埃及以木板铺路,实现木板与木板的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李疆等人根据古籍记载和合理推算,从现代实验的角度,估测以同样的方式运输123吨的巨石大致需要工匠数为300人以下,因此可以推测运输300吨的巨石的人数不可能超出太多。然后,他们推算了以木板为轨道拖运123吨巨石所需的人数为354人,虽接近预期人数,但明显在运输300吨以上的九龙壁时很可能失败。进而可以推论,当时最为可行的方法是铺设冰道,在冰道上拖动巨石。这种便利方法与北京的气候环境有关,与长期处于热带的埃及相比,北京拥有使用冰的天然优势——寒冷的冬天。古籍记载,运送巨石的时间是在冬至前后,在15、16世纪时北京1月的平均气温是在零下3.7摄氏度(上下0.5度),虽然没有天然的河流为运输提供冰道,但人们在运输过程中每半公里就会凿坑取水以保证冰道的用水。
  润滑剂背后的科学
  根据巨石运到故宫的距离和时间,专家们估算拖动一个123吨的巨石所需的平均速度是每秒8厘米。如此低的速度,加上极小的摩擦力是不会使冰面自动融化成水进而在冰道与木板之间形成润滑剂的。因此李疆等人研究了除摩擦生热外的能使水膜产生和保持的其他方法,即在拉动时直接在前面泼水,这一点在古埃及也有类似的记载。通过现代物理研究可知,冰上低速运动物体的摩擦力比高速运动时大得多,但是在接近零度时以水膜为润滑的摩擦力非常小,因而在泼水作为润滑剂的情况下,纵使每秒8厘米的低速滑动只会有极小的摩擦力。由于在明代北京日间零下3.7摄氏度的情况下,水在2分钟内不可能完全冻结,因此水膜是可以维持并保证运输的。当然,古人也可能使用热水来延缓结冻。所以,研究者可以得出在故宫九龙壁拖运时,不仅采用制造冰道的方式减缓摩擦,还在长途运输时向冰道泼水作为润滑剂。
  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曾指出,古代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西方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是一种经验体系,难以称之为科学。然而,当我们伫立凝望故宫,当学者们用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审视故宫的兴建技术时,不禁为我们先人的智慧所折服。李疆也评价说:“明代的巨石运输方式说明,当时人们对低速重载的润滑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紫禁城的兴建与郑和七下西洋都发生在15世纪前期,巨石运输的例子说明当时的陆地运输技术并不比航海技术逊色。”
  相关链接:沿用至今的古代搬运重物技术
  搬运重物技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期的文明古国大多有搬运数十吨巨石兴建宫殿或宗教建筑的记载,甚至在现代社会,一些现代搬运手段无法承受的重物也需要借助古人的搬运智慧。
  搬运重物最为“出名”的古埃及在公元前2400年就曾运用圆木来兴建金字塔,即工匠们在路面上铺圆木,让巨石在圆木上滚动前进,从而筑成历史上不朽的奇观。公元前700年的亚述帝国,也曾运用滚动方式来运输重物。由此可知,在古文明时期,人类已经意识到滚动搬运比滑动搬运更为省时省力。在这一点上,古代的中国人似乎走得更远,根据古文献及考古研究发现,中国在公元前1500年即出现了车轮,至春秋战国时期,结构精巧、装饰精美的车轮已广泛应用于负重、出行、战争之中。
  然而,滑动运输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在路面环境更为恶劣的情况下运输更为巨大的物体时,滑动拖曳因其易于控制的优势依旧发挥着作用。在公元前1880年的古埃及,人们曾在道路上铺设木板,在木板上拖动了一座60吨的巨石像;1934年加拿大北部的人们曾以牵引机为动力,在冰面拖动一台28吨重的采矿机器。直至今日,传统的滑动仍然在发挥着作用,1999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在钢轨上拖动4400吨的哈特拉斯海角灯塔。
  来源: 央视网

慧律法師:學佛要發三種心

第一要有長遠心:以前,師父在念逢甲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剛進入普覺佛學社的學長,大一剛進來,就發心說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後來就結婚了! 現在,住在美國。 這就是沒有長遠心,而且亂發願。 隨便發願的人,學佛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第二要有慈悲心:要時常寬恕別人,擴大自己的胸量,不要看別人的缺點,你要活得快快樂樂,就要學習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別人。 多看眾生的優點,以慈悲柔軟的心來面對你周遭的人、事、物,這樣,就能活得比較自在解脫。
第三要發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皆因菩提心才得以成佛,我們要“學佛”,當然就要發菩提心。
這三者當中都有一個“心”字,修行人就是善用心的人,因為“即心即佛”,佛法講的不外乎“心”的問題。 所以,如果只是外表上在拜佛、念佛,而不懂得去除內心裡的貪、嗔、痴,那麼只是在跟佛結緣而已。 真正的佛法並不在於形式或儀式,而是要觀照內在,抓出心中的煩惱賊。 兵法講“攻心為上”,運用於佛法當中也是一樣的,心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人,只有深入我們的心靈世界,才能掌握修行的根本。
但講究心法並不代表就放棄因果,因為因果與空性是不二的。 因果就是空性在事相上的顯現,而一切的因緣果報當下就是空性。事相就是因果,心性就是無生。 因、緣、果宛然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破壞事相,顛倒因果。 修行人即因果而超越因果,越了解佛法的人,就越了解因果,而徹見因緣法的人,那就有消息了。 所以,唯有見性的人,才能不昧因果。 如此,就達到了理事圓融。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中国瓷器中的贵族

 新浪收藏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 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 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 直很小。然而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 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 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上有好者,下必是焉”的传统。技术进步往往要靠人力来推动,而人力又往往以帝王的好恶与意志为转移,这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明成化朝的瓷器纤巧隽秀?嘉靖、万历朝的五彩瓷浓艳、热烈?清雍正朝瓷器典雅、秀丽?乾隆朝繁缛、工丽?这些都与帝王的爱好、鉴赏角度有直接关系。
  朱元璋是红巾军的领袖,“朱”字在字典上释义,只有两用:一是代表姓氏,二是代表红色。朱即红、红即朱。明王朝是朱家天下,也难怪釉里红的烧制 虽然屡屡受挫,但却贯穿洪武皇帝的始终,甚至还远销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瓷也颇为成功了,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 宣德时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和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 了釉里红工艺极高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的新技法,所填红釉已经略微高出白釉釉面,这是宣德釉里红的一个特点。
  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难度极大,后世仿品达到宣德釉里红的水平,惟有清雍正一朝,而且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和 釉里红烧造的基础上制成的,这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 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这种 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铜和钴彩绘的工艺,可谓精彩华美之至,也价值非凡。
  雍正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工艺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青花为钴,釉里红为铜,两者对于烧成气氛的要求明显不一致,但雍正青花釉里红 却将两者都烧得十分鲜艳,可见当时技术之纯熟。云龙纹或海水龙纹,是最常见、价值最高的青花釉里红图案,它以青花绘出云朵和翻腾的海水,以铜红绘出飞舞的 巨龙,真真是相得益彰。在雍正朝,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釉下彩结合得非常完美,不仅吸收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云龙纹与海水龙纹各自的题材,最终创造出海水云 龙纹图样。这种纹样超越了明代图案化取向将器物纹饰提升至绘画的高度。它以青花表现瓶底部的海水及器物腹部的云气,色调或浓或淡,都非常鲜亮;釉里红以淡 绘的呈色技法表现出红龙翻滚于怒涛汹涌的大海上,形象极为生动。青花发色还时有晕散,这都是仿明宣德青花的色调。
  耿宝昌先生认为,这种青花色泽中含有类似宣德青花的褐色斑,它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飘浮于釉面中的。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 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 和。釉里红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乾隆时期青花釉里红的龙纹图案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海水云龙纹、海水纹依然安排在瓶底,但没有了雍正时 期精工描绘的红釉巨龙穿行于云间,云气大量遮盖身体的特点,这是乾隆与雍正时期海水云龙纹的最大区别。乾隆时的青花釉里红特点是: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较 淡雅,红色中常见绿色苔点,纹饰所绘青叶红花已经逼真于写实。
  乾隆以后,中国瓷器烧造最辉煌的时代渐渐远去了。嘉庆初期,乾隆以太上皇身份临朝,一切与乾隆时期无二,到乾隆死去,进入清中期,嘉庆皇帝崇尚 节俭,官窑生产也不断缩减,青花釉里红的烧造数量开始减少,工艺开始下降,胎体渐粗,釉汁渐稀,釉里红色变暗。和世上的一切有着共同的命运,釉里红,这种 曾经辉煌一时的瓷器品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西唐一身

翡翠收藏与鉴赏:帝王绿手镯

 中国文物网 

 
  翡翠可说是收藏界里的常青树,尤其是女性收藏爱好者们的最爱。图中这一对帝王绿翡翠手镯,晶莹闪烁,质地细密,绿色悬浮,非常温婉水灵。手镯完 美无瑕,没有纹裂,颜色明快,舒服,不暗不脏。绿色之处,鲜翠欲滴,又有一段荧光闪现,通透得令人喜欢。内径5.47厘米、宽1.4厘米、厚0.75厘 米。
  帝王绿是翡翠中颜色最好、价值最高的绿,也称“祖母绿”,给人以凝重高贵之美感。帝王绿是一种独特的颜色,在日光下显现一种凝重的湖绿色,乍看 近似湖蓝色,在强光照射下显现翠绿色,在闪光灯下又呈现阳绿色,变化莫测。帝王绿翡翠是一种硬玉,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首饰和摆饰,在光线照耀下不但绿得发 亮,而且据说做成貔貅等物件更有趋吉避凶的作用。从价格上可以媲美黄金了,而从外观上比黄金更加夺目多彩。
  至于帝王绿翡翠手镯的价格,我们真的很难去估算具体在什么价位,因为它的“身份”太特殊,地位太尊崇,而且它的价格一直在不断地被刷新。不过因 其品质,颜色面积的差异,价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翡翠绿色面积越大,帝王绿翡翠手镯越是珍贵,价值也越高;而帝王绿的颜色如果偏了,比如说手镯颜色偏黄 了,带有黄味,那就是“苹果绿”翡翠手镯了。另外,帝王绿翡翠手镯中颜色的“浓、阳、正、和”对手镯的价格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满足的标准越多,翡翠手镯的 价格也越高。还有帝王绿翡翠手镯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手镯本身的物质价格上,很多时候,它的价值体现在它的文化价值或者是精神层面的价值上,对于那些有历 史或者是名人佩戴过的帝王绿更具有收藏价值,甚至可当成是古玉来收藏,这些有历史的帝王绿翡翠手镯价值更高。帝王绿翡翠手镯,一直都是女性爱玉者梦寐以求 的手镯,许多人都以拥有一枚帝王绿的翡翠手镯为一生之目标。这一对帝王绿手镯,真正达到了“浓、阳、正、和”这四个标准,颜色色调非常纯正,翡翠是满绿 的,在透光下,那一抹柔润艳丽的绿意让人不禁陶醉。

范爷也爱它 看哪些明星对绿松石情有独钟

  新浪收藏 

  作为时尚圈的领军人物,明星身上的服装、配饰都会为她们增添璀璨光芒,这其中,有一类珠宝尤为受青睐,它就是拥有绚丽色彩的“绿松石”。
  范冰冰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提到绿松石就不得不第一个想到范爷,一袭黑衣搭配造型夸张的绿松石,延续了范爷霸气的气质!提到绿松石就不得不第一个想到范爷,一袭黑衣搭配造型夸张的绿松石,延续了范爷霸气的气质!
  李冰冰  
一袭苹果绿长袖礼服,搭配由玉、黄水晶和绿松石组成项链装饰,映衬出白皙精致的妆容,优雅大气又不失庄重。
  一袭苹果绿长袖礼服,搭配由玉、黄水晶和绿松石组成项链装饰,映衬出白皙精致的妆容,优雅大气又不失庄重。
  韩红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还记得上季《我是歌手》的总决赛吗?那可是着实炒热了绿松石啊!
  韩红戴的那一串108颗绿松石据说是绿松石界的顶级标配~
  周迅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看过《孔子》的朋友们一定都会记得周迅扮演的南子,那一头垂落的绿松石,独特又不失大气。看过《孔子》的朋友们一定都会记得周迅扮演的南子,那一头垂落的绿松石,独特又不失大气。
  章子怡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在电影《十面埋伏》中,国际巨星章子怡所佩戴的项链和耳坠都是由绿松石打造的,有木有气场十足的感觉?
  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要说希拉里有多喜欢绿松石,看她的衣服颜色就知道了,一水儿的蓝绿色,搭配同色系绿松石饰品,庄重不失典雅,时尚不失风情。
  要说希拉里有多喜欢绿松石,看她的衣服颜色就知道了,一水儿的蓝绿色,搭配同色系绿松石饰品,庄重不失典雅,时尚不失风情。
  Drew Barrymore
一袭白色露背礼服搭配硕大的绿松石珠宝,美轮美奂。一袭白色露背礼服搭配硕大的绿松石珠宝,美轮美奂。
  Lindsay Lohan
绿松石耳环点缀All Black冬装造型,演绎优雅干练的御姐风格。绿松石耳环点缀All Black冬装造型,演绎优雅干练的御姐风格。
  Jessica Chastain  
看来明星们都喜欢用一身黑色来与绿松石搭配。看来明星们都喜欢用一身黑色来与绿松石搭配。
  Heidi Klum
Heidi Klum这条层次感丰富的绿松石项链,彰显独特气质。Heidi Klum这条层次感丰富的绿松石项链,彰显独特气质。
Ian Joseph Somerhalder
绿松石控!连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
绿松石可不是女人的专利,最帅的吸血鬼伊恩萨默海尔德只要出席活动都会戴绿松石饰品搭配。绿松石可不是女人的专利,最帅的吸血鬼伊恩萨默海尔德只要出席活动都会戴绿松石饰品搭配。
  Emma Roberts
Emma Roberts身穿黑色礼服,佩戴绿松石吊灯耳环,霸气中带有点儿妩媚。Emma Roberts身穿黑色礼服,佩戴绿松石吊灯耳环,霸气中带有点儿妩媚。
  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佩戴优雅绿松石耳环,与她那双美丽的蓝色眼睛交相辉映。Taylor Swift佩戴优雅绿松石耳环,与她那双美丽的蓝色眼睛交相辉映。
  Blake Christina Lively
珊瑚色与绿松石搭配,亮眼夺目,别有一番韵味。珊瑚色与绿松石搭配,亮眼夺目,别有一番韵味。
  Cate Blanchett
凯特·布兰切特佩戴海蓝宝石和绿松石项链,宛若女神降临,丰盛华美。凯特·布兰切特佩戴海蓝宝石和绿松石项链,宛若女神降临,丰盛华美。
 (文章来源:潘家园网)